《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狩宋- 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到了耶律德光一脉。

    可是契丹人为大唐镇守边关,唐皇也多次将皇女或贵女下嫁契丹,辽太宗也是用韩延徽之策,用汉人的行政和军事手段才打下了大大的国土。当年阿保机改姓刘,就是因为要融入汉族。从而问鼎中原。在辽国的这些汉人,有谁不想光明正大的,不被当做异族地回到中原,光宗耀祖?所以无论如何,辽国不能落到满是蛮夷之气的那一支去。

    室昉不相信什么龙太子的传说。其实耶律*和刘胡一也不相信。刘胡一本人就是这个传说的推波助澜者,原本为渤海王立雕像是为了诅咒。但是没想到,铁桥镇和真一观现在落入了渤海郡境内,前来烧香祈福的人太多了,就算有诅咒,也被祝福给抵消了。

    铁桥镇,已经聚集了数万想被渤海郡接纳的人,大部分年轻人都在拼命锻炼和读书识字。家里人也都在权利支持。因为只要考入渤海郡,就会有土地,在你不能自立时有一定的粮食补助。当然也可以把家人带进去,脱离苦海。

    “渤海,连王爷都常常下来和我们在一起,那些当官的也不是高高在上。渤海真正厉害的是那些战士,那些考入军事学院的人才是厉害人物。”

    老百姓最害怕的有三种人,第一种就是官员。第二种是乱兵,第三种是土匪。剩下的才是地主恶霸。

    室昉第一次看到那些身材明显比一般人要高大,身上挂满了武器。没有穿铠甲的军人成群结队帮助老百姓翻耕土地,还是无偿地翻耕土地,他不免大吃一惊。

    渤海郡的农田也颇有意思,所有的农田都圈定在篱笆和栅栏之内,而篱笆和栅栏外面一般都是水沟和树林。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些农户大多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村镇。这些村庄掩映在树木之中,房屋至少下部都是很坚固的石墙,院墙也很高,不是平常农户那种矮小的土墙。院墙也都是石头和水泥构筑,水泥,在渤海被广泛使用,而在辽国,虽然人们弄懂了水泥的制造过程,但能用得起的老百姓怕是没有,牧民们根本不用,所以只有世家们在改建房屋时自己烧制一点,再就是朝廷修建城池会使用。

    就是朝廷要修建城池,向建水泥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那些地,早就被衙门卖给世家了。而这些麻烦事都是南面官的事情,因为北面宫帐不屑于修建城池。

    渤海,也不修建城池,这是流传已久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那些契丹将军对渤海王小小年纪有这么大的勇气感到佩服。只是渤海王打仗卑鄙了一些。

    真到了渤海境内,室昉发现不仅是这一路上的树林里面杀机四伏,就是连这些村庄,恐怕都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辽国的大军在这里根本摆不开阵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砍树,拆栅栏,强攻。可是对付一个村子都需要这么费事,那些强悍的渤海士兵难道都干看着?

    室昉心里发寒。而且这里的老百姓条件这么优厚,越往里走,明显感觉他们的身体要强壮太多了,完全不是外面饥寒交迫的人的身体能够比的。

    最奇特的还是渤海农田里面的种植,不是那种大面积都是某一种作物,要说数量最多的还是水稻,但是水稻田周边都种植这一些室昉也看不太明白的作物。有一种缠绕在树枝上的作物肯定是山药,室昉在外面的树林里还发现了数量明显要偏多,并且人工修剪压制了生长的葛藤,一些旱地种着豆类和胡麻。豆类的种类也非常多,他们似乎不管产量高低都种。

    沟渠和水塘里莲藕和雍菜不少,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作物。数量之多,室昉的两双眼睛简直都看不过来。这些作物有些似乎任其生长,参杂在一起,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农田里明显是有着规划,它们一条条,一垄垄,整齐得很。

    农田里耕种的人明显要比其它地方多出太多了,想想也对,这么多作物混在一起,没有人管确实不行。

    所以这掩映在树林之中,看不出多大的村中,里面到底有多少人,室昉很难估计出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王爷?() 
村里的年轻人都想表现表现,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角力的时候,使用肘部和膝部的短促打击。し淬不及防的对手几乎一瞬间就倒地了。不过好在他身体不算差,对手只是想把他放倒,不然受伤是肯定的。

    白氏笑嘻嘻故意装作不知道。

    高继冲和王婉容愣了一下也笑了。这是不规矩,但是真要近身搏击的时候还管得了那么多吗?

    倒地的小伙子翻身爬起来,还要上千缠斗,被同伴拉下去了。

    “灵活,随机应变,近身搏击必须学会短距离发力,想要防住,你就得学会挨打,不断地挨打,一直到你遇到危险,就会感知到敌人会打击道什么地方,肌肉会自动朝那个地方用力。以力来对抗和抵消力量。这是你们要学会的东西。人最怕没防备,打击总是有方向,打在你身上只有一个部位,不会有几个。防得住就活,防不住就重伤或者死亡。”

    训练这些小伙子的是一个退下来的战士,现在是这片区域的民兵队长。

    他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之后跟不上训练才退下来的。现在伤好了,他想回部队。刚好高继冲闲逛到了这里,一个老乡捞了很多鲫鱼,又肥又大,所以请高继冲到他家吃鱼。

    高继冲就真的来了。既然来了,他就不想放过,带着一帮小伙子来演示一下成绩。在王爷面前表现。那是所有民兵的心愿啊。

    高继冲笑嘻嘻地看着,一边和几个老乡杀鱼。王婉容也在旁边剥葱蒜。

    白氏表扬道:“教得不错。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在野外非常适用。”

    高继冲和王婉容也没有吝啬地给予了夸奖,几个老乡就过去摸了摸儿子的头,算是奖励。

    带着室昉过来的是金德县政府的一个办事员,室昉开始以为能够带着他见渤海王一定是一个要员,至少也是长史或者县尉。谁知就是一个负责农业的小吏。一路上了解后,室昉就有些晕。

    “难道时都能见王爷?”

    “谁都能见。不过得过王爷的护卫这一关。王爷见什么人没有要求。不过王爷的安全谁都不敢马虎。”小吏笑嘻嘻地,一点也没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那朝中大员要见王爷,也是这么去?”室昉问。

    “朝中大员?您说总理府?还是说老太后,冯太师那些人?”小吏问。

    室昉响起在渤海,官员的地位好像不太高这件事,苦笑了一下道:“是啊。”

    “一样的,不过王爷会自己去见他们,次数比见我们多一些。”小吏笑道。

    因为一路上经常遇见野兽,所以这个小吏身上也带着弓弩和短剑匕首。只是马匹上带着了一个小包裹,说是送给渤海王的土特产。室昉不肯这么随便,他带了两个护卫,护卫的身上背的是辽世宗还在的时候挑选的礼物。

    路上状况不断。护卫们都很紧张,可是小吏除了一次遇到规模有些大的狼群下马躲避,并出手杀了一头狼以外,十分放松。奇怪的是,这里的浪费非常怕人,见到人会远远地离开。

    密林的树上,室昉甚至见到了一只豹子。不过这头还没有成年的小豹子。似乎是人的宠物。因为他看见一个身上的武器比小吏多了很多一个人再驱赶那头豹子。

    没有杀,而是驱赶,豹子也还真的走了。

    王爷的护卫是女人,这似乎也合乎情理,不过出现的方式有些特别,就仿佛是从草丛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她们的身上穿着绿色带着色块的衣服,帽子和衣服上披着好像长满了草一样的披风。

    两个女卫只是稍微检查了一下,就把他们放了进去。连护卫身上的长剑都没有动,难道她们不怕渤海王遭到刺杀?

    两个护卫很紧张,因为女卫很快走进了小树林,而他们已经完全不能发现她们了。

    “你们的武器还是要收的,不过现在不能收,因为你们可能会遇上危险。王爷就在那么村子里面,你们进了村子,就会收掉武器。我的也会收掉。”

    走进了村子,才发现这个村子其实很大。因为里面能够听见隐隐约约的孩子们的读书声,人数还不少。

    一只在他们前面走进村子的驮马队消失得无隐无踪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房屋是新建的,但是一个古树却有百年的历史。树下长了一些灌木和草丛,一条石板路穿过其中,把住户们连接起来。不过树上爬满了藤萝,没人去砍它。

    房子大半是靠着,但是靠得不是那么紧密,一条类似街道的道路两边,还有商店。

    室昉受到了盘查,不过不是渤海王的护卫,而是村里的民兵。所有的武器都留在了村口的商店。

    然后民兵指着不远处的像校场的地方笑道:“王爷在那边,你们过去吧。”

    哪里一队民兵在操练,都是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还有七八个女子站在一边,不是媳妇打扮。而是和所有人一样穿着衣裤。这种衣裤虽然还是以绿色和黄色为主,也有穿白色的,但是脱不了渤海特有的简约和实用风格。把女子的身材不加掩饰的暴露出来,让室昉不得不让两个护卫非礼勿视。

    一群农人在敞开的院子里做事,一个水井边上,洗衣服的,洗菜的,杀鱼的,晾晒粮食和药材的,还有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子在院子里东奔西跑捉迷藏。

    室昉是真没看出来谁是王爷和王妃。因为所有人都穿得差不多,所有人手里都在做室昉看来王爷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要说明显有区别的,就是校场边上的一个教头,还有坐在校场边上竹椅上的一个白衣女子比较显眼。不过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个是三十来岁的少妇。

    渤海王肯定在这些人里面,因为有几个人明显用戒备的眼神看着室昉一行人。

    很快所有的人都看过来。

    室昉冷汗禁不住流了下来,因为他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走,该找谁。

    倒是小吏大步走到一群杀鱼的人旁边,对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行礼道:“王爷,辽国的使者室昉到了,还有田仙长让我给您送过来一些猴头菇,还有一根人参,据说有百年以上了。”

    小吏直接把小包袱提了过去。

    高继冲其实早就看见室昉了,只不过有老乡和他说话,没理会而已。

    室昉看见这个穿着普通人衣服的孩子直接接过了小包袱,从里面抽出一个显然是装人参的盒子,然后把包袱顺手递给了一个老头:“人参帮我们留着。这蘑菇炖了吧,大家都尝一尝。”(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别样的会谈() 
王妃亲自下厨煎鱼熬鱼汤,不仅是村子里的大人小孩过来凑热闹,连金德县的那个小吏一点也没觉得自己身份低下,帮忙砍柴挑水,看来是铁下心来混一餐。

    离奇的事情看多了,自然也就不离奇了。

    期间还是有些人过来低声与渤海王说些事情。这个九岁的娃娃听得很认真,还能低声安排事务,大多时候他都会和王妃低声商量。不是那种刻意的询问意见,而是只是相互交流一下,自然而温馨,连手边上的一些事情都没耽误。

    室昉送来的礼物,渤海王居然直接交给了白衣的少妇,连打都没打开看过。反而是一些老乡拿来的腊肉什么的,他会一遍遍地道谢,会把送礼的人送到门口,并邀请这些人过来吃饭。

    室昉总算是明白金德县的县长会送食材和药材。那根人参按道理来说不便宜,可是渤海王也是直接扔给了白衣少妇,然后就再没过问。

    与室昉的会谈也是在这种很随意的状态谈的。

    高继冲问了一些辽国平叛的消息以及耶律贤的事情。

    “你们是对的,契丹与中原的交往数百年,大唐历代都有怀柔之心,不过是提倡民族的融合,其中最终的要文化的认同,比如朝政和军事体制,这其中包含着我们特有的礼仪,中华原本就是礼仪之邦。只要认同了这些东西,就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

    高继冲很给室昉面子,没有提什么投身异族的事情。这是辽国汉人最不能触及的部分。

    “中原视契丹如蛮夷,但是辽国得了渤海与大燕之后,就在南院宰相韩延徽老大人的主持兴办教育。现在皇族之中汉学流行,昔日人皇王诗词书画武艺不精通,人皇王归唐,与各大家向往深厚。而今经过世宗大力倡导,之风并不弱于中原。”室昉的意思是想让这个娃娃王增加对辽国的好感。如有可能,能够改弦更张,投靠辽国。

    高继冲没有接这个话头。

    “我从没有把契丹人当外人看待,就是现在,所有的牧人都能从辽河一直放牧到东海。只不过因为渤海郡不同于其它地方,一路上您也看到了。比较危险。所以对牧人的素质有一些要求,再就是到了我渤海郡,就需要让小孩子接收我们的教育。室昉先生也看到了,我们这里凡属七岁以上的孩子,都是要上学的。渤海郡也不同其它地方的文化。渤海创立科学,也就是百科之学,儒佛道法墨,甚至名家阴阳家都能够在科学中找到应有的地位。所以我们这里是平等且不会排外。辽国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高继冲说得随意,但是意思却说得很明白,辽国在怎么样也是跟中原学的。渤海不介意接纳契丹人,但是不意味着可以加入辽国。

    “辽国虽然起于湟河与土河,不过辽河才是辽国的根本。有些事情辽国很难妥协。”室昉站在厨房里看着渤海王和王妃忙碌,觉得十分怪异。圣人说君子远庖厨,就是不要让这些家务小事消磨了志向。可是现在这对小夫妻做起来十分熟稔。

    “室昉先生。现在不是说这个时候。这要看心是不是往一起想。室昉是代表辽世宗来的,可是世宗已经去世了,而世宗唯一的后人耶律贤应该不到四岁。如果我猜得不错,正因为南院和北院之争才导致世宗被弑。现在保住耶律贤的性命尚且是个问题,室昉先生谈这些事还早了一点。”

    高继冲根本没看他,而是关小了沼气灶上的开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