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冲一本正经地说完,突然有笑着补了一句:“两位真是状元和探花?”
王婉容噗嗤一声笑了;轻声责怪道:“办正事呢。”
高继冲呵呵笑:“这不是没见过吗。”
赵挺忍着笑到敬梁的里见去了。王朴脸上不太高兴,但是还是老老实实地道:“是,我和赵老弟是在殿试的时候由皇上钦点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说完就坐回去继续翻看送来的文件。他看得很认真,这是为明天的行程做准备的。他只上了一天班,上午还是施睿静带着做的。最关键是,很多文件字是认识,却不懂写的是什么。施睿静说他也不懂。
吴夏回来后问吴夏,吴夏说,凡属不懂得的,直接给王爷去批复。批复完了,行程就需要根据批复进行一些调整。王爷王妃每天早晚上班的半个时辰就是批复的文件。行程在上午王爷王妃批复文件完之前安排好就行了。只挑最重要的事情的安排,至于其他的事情,文件回到各部门之后,他们如果需要见面,秘书处负责安排陪同时间就好,部门负责人自己会跟王爷讲。
事实上,明天的行程,高继冲在一份电磁研究所的文件上面已经做了批复,他要去看看。
吴夏说如果秘书认为还有事情比已经排的行程更加重要,秘书在征得王爷同意后,可以修改。但是近七成文件看不懂,这让王朴感到了挫败。
高继冲以嬉笑的态度提到“状元和探花”让这种挫败感加重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故国()
徐锴被请进了王府参加晚宴。
这是比较正规的一次接待。徐锴被告知高丽使者皇甫德与吴越使者皮璨都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
王府的晚餐虽然气氛随意,但是管制高继冲的意味明显,这是女人的天下,男人在这里说话没权利。吕岩和吴夏都躲在后面力图减少存在感。而耿先生,白氏和钱湄是晚宴的主角。
不过因为有徐锴这个客人在,几个女人表现的还算克制。只是这种克制在毫不知情的徐锴面前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好在吃完饭后单独给了徐锴一点相处的时间。
“大唐,守住淮南,需要宋齐丘与弘冀大哥才行。弘冀大哥并不希望成为太子,唐主也不要给他这个希望,现在有皇太弟,未来还有李从嘉。弘冀大哥也更加希望得到重用,成为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对他不要有什么防备和顾忌,他孝敬唐主的心嘴巴里虽然不会说出来,但是心却是实实在在的。不过把他关在宫中,让他一直处于争斗之中,你们恐怕要把他逼死。”
有了底盘作为底气的高继冲说话没有任何顾忌。
徐锴非常恭敬,他是真把高继冲当李璟最杰出的皇子了。
“王爷认为郑王可以继承皇位。”
“别看弘冀大哥经常欺负从嘉哥哥,但是并不是不喜欢他,他只是不喜欢从嘉哥哥过于文弱而已。如果皇太弟李景遂不继承皇位,有弘冀大哥的支持,从嘉哥哥比较合适。”
“王爷认为燕王能够支持郑王?”
“他们是兄弟,燕王尚武,南唐多文臣。只要不对燕王严防死守,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燕王更加喜欢镇守藩国。”吴夏笑着解释。
高继冲道:“弘冀哥哥需要施展才能的机会。越是压制他,他越希望得到这个机会。所有的机会都不给,他就会去争这个皇太子。因为不当皇太子和皇帝,他就更加没机会。我希望徐先生能够把这个话带给唐主。”
徐锴想了很久才点了点头。
“如果宋大人和燕王在淮南。那南唐还有谁能够控制得住燕王?”徐锴还是非常担心。
敬梁道:“那您就太小看宋大人了。敬梁跟了老人家几十年,虽然身在辽东,但是还是很想念老大人。徐先生,谁能控制燕王,唐主和宋大人。宋大人是南唐老臣,老人家难道不知道南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难道要让大汉一样,让文武相争?唐与汉不同,唐文风鼎盛。老人家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到。”
徐锴看着气质大变的敬梁愣了一下。以前的敬梁是一把锋利的利刀,谁看见了都害怕。现在刀锋不见了,更加像一个普通人。但是刀锋是不见了,而不是不在了。偶尔露这么一下,还是让人惊心动魄。
吴夏也笑道:“唐主就是防人之心太甚了。”
徐锴叹了口气,不说话。因为这是南唐的实情。
“王爷认为淮南可守?”
高继冲道:“全部守住有些难,但是只要水军足够强大,江淮之间,汉要有所作为,短时间内恐怕不够。老齐丘出谋划策。弘冀大哥居中调度,江阴军和柴克宏作战在外,淮南富庶之地。可守大半。但是不要再与吴越交恶了。不然守住了淮南,也难保大唐。楚国只是苟延残喘,我爹和郭荣将军迟早是要南下的,何况还有蜀国和南汉虎视眈眈?看目前的情形,楚国恐怕要被四家分掉。楚国灭了,南唐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徐锴不说话,灭掉楚国和吴越是南唐的既定方针。渤海王却认为这是错的。南唐国内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李弘冀战功显赫,认为可以成为储君。一派自然反对。认为李弘冀心狠手辣,不是仁慈之君。
不过所有人都认为不能让李弘冀这么强势下去。需要有所压制。让他亲近文臣,远离武将。
渤海王认为又是错的。
“如果燕王势力大起来后。反了怎么办?”
“反了如何,不反又如何?你们有计策复兴大唐吗?”敬梁哼了一声。
徐锴心情沉重地从王府出来。吴夏把他送到了客栈。因为皮璨已经坐船离开了。
敬梁站在门外看着远去的徐锴,一脸的惆怅。
聂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道:“还放不下故国?”
敬梁吓了一跳,下意思地看了看四周,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聂珍那绝对是高继冲的心腹,经过白氏和吕岩教导之后,绝对有实力杀掉自己。
“被我说中了吧。”聂珍转身离开了。
敬梁没有否认,他甚至准备好了被女卫杀死。不过实际上没人动他。
敬梁的院子里,还住着杨继嗣和李燕儿。吕岩夫妇住在另外一间院子,和后晋的李太后以及石敬瑭的两个王妃住在一起。?整体上,都在内卫的守护范围。这些内卫到底有多少人,在吕岩回来后,就是一个迷了。
吕岩在监督杨继嗣和李燕儿的训练。
见到敬梁垂头丧气地走过来道,也没有理他。
敬梁想了想,就在吕岩的对面坐下来,自己倒了一杯茶,一口而尽。
“纯阳真人,你跟我说实话,为什么王爷不杀我?”
吕岩笑了问:“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的怎样?假的怎么样?”敬梁问。
“真的,就是你的小聪明王爷恐怕看不上。假的就是你英明神武,骗过了王爷啊。”
敬梁苦笑了一下:“我没有小聪明。”
吕岩大笑,然后说:“其实很简单,就事论事,你做得对的事情,王爷自然采纳。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如果我逃走,可以带走很多秘密。”敬梁道。
吕岩不屑地说:“得了吧,那些秘密很快就会落伍,王爷要的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事业。你带走的,王爷也不在乎。”
敬梁愣了好久才说:“我希望王爷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而不希望我这辈子都看不到。按照王爷的做法,我这辈子恐怕真是看不到。”
吕岩问:“你要一个什么样的天下?是南唐那样的天下,还是王爷现在的天下。”
敬梁再一次沉默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人口激增()
“人要当历史的推动者。”
这是高继冲给敬梁的一个解释。
敬梁是聪明人,他明白其背后的含义就是如果你不当历史的推动者,那么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宋齐丘,宋大人于我有恩,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他年纪大了,处境不好,如果能够在淮南安度晚年。如果李璟真听了王爷的建议,在下感激不尽。”
高继冲笑了:“听你这意思是要回南唐?”
“如果能放我回去的话,您放心,我不会泄露王爷的机密,我只是想陪老大人一段时间,之后王爷需要,我还会再回来。”敬梁要下跪。
高继冲直接躲开了,笑着说:“你就别做梦了,我不会放你回去的。我放了你,总理府也不会放了你的。而且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尽力,我想看看你尽力之后是什么样子。”
敬梁很无奈。
高继冲道:“宋齐丘的事情,没有人能够管得了。因为南唐可以说是他建造的,他注定会为南唐拼到最后一口气,也注定他不会与李璟有什么好关系。如果没有人护着他,结局会比高郁还要惨。”
敬梁突然觉得一种心痛。他早知道会这样,只是不愿意相信。可是现在高继冲直接点出来,敬梁就有些受不了了。
“如果他与李弘冀去了淮南,就彻底打上了李弘冀的标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李弘冀的力量太小了,他需要最大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帝国。所以即便是李璟同意了我的建议,能不能去,还要看他的处境。处境越艰难。他就越有可能去,否者,死皮赖脸他也要跟着李璟。”
高继冲笑道:“过几天我过生日。我爹我娘肯定会派人过来看我。你说我爹和郭荣将军不打淮南,而直下楚国。负责策反马希萼的宋大人会怎么样?”
敬梁愣了一下道:“那要看楚国给不给进军的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高继冲道。
高继冲的生日过得很低调,高保正带着柴宜哥,符彦卿派了符金定,高行周派了儿子高怀良到了旅顺。高保正作为高保融的家长办了一个寿宴。然后就和高怀良回去了。柴宜哥和符金定留了下来,这两个人一方面是郭荣和符彦卿送过来读书的,要知道张昭,王朴,赵挺在大汉。那都是顶尖的有学问的人。高继冲收人的标准之高,这就意味着辽东会人才济济。不把孩子送过来,那就是傻子。
当然,这也是郭家和符家与高家进行联盟的一种表现。高行周派儿子到旅顺也表示了高氏一族要联合在一起的意思。
这三家联盟,足以动荡一国。
而刘承祐那边,远没有郭威这么果断。到了七月,才颁发圣旨,表彰高继冲北上抗辽,收复辽东的功绩,赏赐了黄金白银和一万担粮食。可是却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命令高继冲北上消灭石重贵。
这让吴夏直摇头。这个刘承祐极其手下太嫩了,也太愣了。
七月,奚常的商队带回来的难民突然增多。同时辽阳方向流入辽东半岛的农人也多了也起来。
辽河大水,黄河大水。去年在南方的阴雨天气挪到了北方。黄河在郑州决口,一时之间泛流千里。李谷被召集到开封,然后很快赶赴郑州,负责把黄河的决口堵上。
这让被北方刚刚缓了一口气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而荆襄却风调雨顺,夏粮获得了大丰收。高保融人老实,郭荣则有着大志向,所以全力向灾区输送粮食赈灾。
郭威猛刷声望,高家跟在后面也跟着沾光。
很快复州河。碧流河流域陆陆续续建立起了不少村庄。人口超过了二十万人。这还是商队和各口岸执行了高要求招人的结果。
农业司接到了新命令,在安置这些难民的同时。在《齐民要术》和《四时纂要》,《兆人本业》的基础上修编新农书。收进来的这些农民。那可都是在农艺上有一门技艺的好手啊,不进行归纳整理那就太蠢了。
但是也因为如此,商队也好,赏赐也好,弄来的粮食始终处于紧绷绷的状态。
吴夏手中根本没有储备的粮食,他非常紧张。一直抱怨供应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太高了,这那里是难民,比地主还吃得好啊,特别是那些孩子,那是当皇子再养。再有军队也是一样。陆军已经拿到了三千人,海军也达到了满编,二十六艘战舰一共
六千人。而这九千人的军队是每天高强度训练,供应的粮食,就跟流水似的。
吴夏每次见高继冲时都免不了提到粮食。
奚常已经无法在出去到外面奔波了,他一直在大连,负责协调各地的商队。他被命令,不管花过大的代价,也要把粮食从吴越和南唐给弄回来。原本胖胖的奚常,现在恢复到了正常人的体型。
这也逼着农业认真地规划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并评估未来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绝对不能种植单一的水稻,也不能过分垦殖。种植也好,养殖业好,都必须多样化。氾胜之书就说要想避免在灾荒,只有多种植五谷杂粮。齐民要术继承了这一点。但是到了唐代,特别是天后《兆人本业》以后,朝廷偏向了农桑,对其它方面有所弱化。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也是导致中原地区一旦受到大灾之年,必然因为饥荒而动乱。大唐的衰落就是经过了数次这样的打击而变得无法收拾。”
高继冲再次拒绝了要废掉牧场和保护区,进行大规模垦殖的建议。
“要保证老百姓的肉食,肉蛋奶必须要保证。不然我们老百姓的身体怎么能够强壮起来?”
吴夏开始向哨子河方向推进。速度不快,但是一个村庄的建立,一条道路的修建,就意味着这里已经完全属于渤海王的治下。再想拿走,几乎不可能。不过,这也让渤海师与晋军、高丽军的冲突增加。
晋军因为石重贵的命令,还算克制,毕竟归胜县和来远县原本就是准备送给渤海王的,而渤海王白送了火炮和火药的制作方法。高丽军队在辽阳之战过后,就在来远县待这没走。他们把来远县划入了自己的管区。虽然晋军和渤海师都不承认。(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战乱()
高丽,是带着恶意来的,因为皇甫德回到高丽后,直接说渤海王一旦成长起来,比晋王和辽人加起来还要可怕。
高继冲在安置难民的时候,高丽正在将光军迁移到保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