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狩宋-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依仗宋齐丘的阴谋了。你用阴谋对付别人,别人也会赢阴谋对付你。看看南唐官场就知道了。”

    “属下明白。”

    吴夏答应着,又道:“这件事确实已经无法改变,是南唐情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敬梁是找准了一些突破口,运气好,刚好让王爷碰对了周宗生了个女儿。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的政策需要做一些调整。王爷果真认为李从嘉要比李弘毅要好?”(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什么样的南唐() 
“这涉及到我们需不需要南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南唐的问题。 ↘↙”高继冲解释道。

    相对于北汉武将治国,南唐是文臣治国。北汉的文臣也有武将之风,苏逢吉、李谷、王溥,张昭等人都是如此。他们都有强烈的统一华夏之心,并把这个理想付诸实施,权利和享受排在其次。南唐不是没有这种人,比如韩熙载就是,可是却得不到重用。

    南唐刚好相反,文臣治国。就是派人来谈判,全是文臣。这些文臣没有一个不是贪念权势与享乐,有点想法首先是我能不能享受其中的利益。他们想打吴越,因为吴越才是真正的繁华之地,可是为了利益相互携肘,准备了多少年,弄得举世皆知,就是没有行动。好不容易有些行动各自为政,导致大败。这与南唐的官场风气和执政理念息息相关。

    南唐的武将也有文臣之风,都在搞阴谋诡计。不仅是敬梁是这样,如刘彦贞等人也是这样。

    李弘毅性格刚毅,有沉勇。在南唐这么多人中是个异类,李弘毅上台,害怕的首先不是北汉,而是南唐的那些臣子,下场难以估计,国家的崩溃恐怕很快就会发生。如果给李弘毅时间,利用战争强行整合南唐的各方势力,南唐确实有崛起的希望。可是南唐有这个时间吗?

    南唐没有,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吴越,南北汉会群起而攻击。南唐就亡了。

    如果想要南唐存在,就必须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延缓它死亡的时间。谁是这些文成认可的继承人?李景遂年纪太大,也无心政事。李从嘉才是最佳人选。

    “李弘毅非常不错,但是他和文臣已经形成对立的局面,对自己全是学诗文弟弟非常反感。我看他不是要打压这些弟弟,而是感到没有帮手,恨铁不成钢。问题是南唐有浴火重生的机会吗?南唐没有。其实南平国也没有,所以我们才集合同志之士北上。”

    吴夏愣了好久,才叹了口气:“难怪宋齐丘虽然欣赏李弘毅。但是却不认为他是合适的即位人选。”

    “能够延续南唐生命的只有李从嘉。以南唐现在的官员们的心态,大多数都认为保住王位就够了,到时候向北汉称臣也并不是不可以。为此丢掉淮南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拿下吴越和楚国。因为这两个地方集聚了天下大半的财富。拿下来。经营几年,无论谁当皇帝,地方的实际财政都是他们说了算。他们都能登将拜相。”

    高继冲对这种情况非常无奈,高继冲其实并不精通历史,但是一些朝代变换的大事他还是懂的。宋亡于金元。明亡于清,日本侵略中国,伪军多于抗日军队。再往后,他就一直在和汉奸卖国贼全世界追杀,不以卖国为耻,以享受和富贵为荣,太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为人处世。天下文人,出文天祥的是少数,出汉奸的为多,因为在他们看来。利益高于国家大义。

    “这种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文化教育掌握在世家贵族手里,从孔子时代开始,两千多年,天长日久积累而成。南唐已经积重难返。”

    高继冲指了指外面的书房:“所以蒙学,要祛除这些糟粕,不能什么东西都教给学生。学生才是我们的希望。如果不改变这一点,也还是与荆南一样,不过是新世家代替旧世家而已。国家早晚也得亡,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翻看历史。一代一代,都是如此。”

    舰队是在一个刚刚被奚常买下来,建了码头和货场的一个小沙洲停靠补给。这些沙洲南唐的官员并不重视,只要给他们缴纳税收。或者直接给这些官员一些钱财就可以了。江都府和润州之间的江面,因为海潮的原因,形成了非常多的沙洲。这一是江阴军和江宁军的交界地,再往外,已经分不清是江,还是海。

    江上的这些沙洲既不属于江都府。也不属于润州,实际上是属于军队控制下来的商人和水匪的地盘。

    商人们消息灵通,已经知道了渤海王的舰队不好惹。但是水匪们要么还不知道,要么是被人利用来试探渤海王的实力。一天之中,竟然多次遇到水匪袭扰。新式战舰虽然先进,但是为了隐蔽,都不是那么高大。古怪是古怪一点,但是在水匪眼中就不过是怪一点的商船而已。

    结果这些水匪就充当了士兵和工匠们练习枪法的靶子。因为渔船相对较小,所以受袭最多。闵平江不得不在渔船上加派了士兵。

    而奚常控制的码头之所以安全,是利用了很多关系才维持的。这个码头没有多少自己人,大部分都是各势力的商贩。不得不说,奚常在这上面极有天分。

    越往南,天气就不再那么寒冷。雪有,但是只有薄薄的一层。

    在码头上补充了满仓的粮食和石炭,

    奚常就和几个管事上船,一起启程赶往外海。

    江宁军和江阴军其实都想拜见高继冲,但是舰队神出鬼没,他们根本就没有遇见过。舰队在宽阔的江心航行,不仅在白天,晚上也在航行。这是还没有导航系统的水军做不到的。要知道在江阴江面的江心,即便是白天也是看不见两岸的。看不见两岸,就没有办法知道到了什么地方。所以大部分的舰船都靠近两岸航行。

    所以在南唐水军看来,渤海王的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这只神秘的舰队只是在人们面前露了一面,就隐没在汹涌的潮水之中。这个时代的长江口,是一个比杭州湾更加大,更加长的喇叭口。因为黄河还没有夺淮入海,江水和淮河的水质还算清澈。虽然大运河一系列的人工河把泥沙带到了东海,在东海海潮的影响下,江水入海口大大小小的沙洲时隐时没,静海制置从隋唐开始,逐渐扩大,但还没有达到后世的那种地步。

    海潮一浪接着一浪,推拥着上前,一条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飞驰而来。三四米高起伏的海潮抬起战舰,不由自主地被推着向后退。

    如果是人力划桨,舰队肯定过不了这条潮水线。现在船头只是一沉,然后猛地跃升,切开海浪。

    “冲过去,你们准备了这么久,如果还过不了,真的在海上遇到大风浪后怎么办?”

    闵平江大吼了一声。甲字号的半个船身猛地砸向海面。在它的身后,一艘一艘战舰冒出来。这让在较为平静的深海上巡航的吴越水军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北汉的革新() 
苏逢吉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来了一百多吏部候补官员,其中就包括徐琳。这些人都是后晋的官员。

    事情的起因在杨邠,当初邢州人周璨为诸卫将军,被罢黜官阶后就没了依靠,所以就跟随王景崇西征。随后王景崇在凤翔叛乱,他就成为谋主。杨邠上奏刘承祐说各前朝所任命的官员,都喜欢煽动藩镇大臣反叛,应该全部把他们送到京城。

    刘承祐一想,是这个道理。刚刚封赏了个藩镇的大臣,不管是哪个朝的都重新封赏了。这除了藩镇大臣,还有那么多官员留在外面,确实不可控制。所以就下旨前朝的官员全部到京城候命。九月进行一致的考核后进行新的任命。

    这个计策不错,但是杨邠估计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官员数量。

    你考核后晋的官员,那么后梁和后唐的官员怎么办呢,很多都在府县留任啊,当然更多的是王朝灭亡,赋闲在家。一听说重新考核,都往京城赶。不过赶往京城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各地就是进城要收进城税,坐车马要收车马税。各藩镇都有一些杂税。这走一趟也不容易。很多没什么钱的官员可不就因为没钱了,被藩镇大臣留下的吗。

    杨邠就又奏请各地衙门给这些官员下发通行证。

    这下热闹了,全国除了荆襄与河中以外,负责签发证件的官司衙门拥挤不堪,怨声载道。

    十月,数千名前朝官员从四方云集到都城,每天挡拦苏逢吉、杨邠和史弘肇的马请求封官。整个京城也不得安宁。这么多官员,礼部要考核,那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没有办法的情况,几个人一商量,觉得把一定级别的官员的考核权利下放给下面的藩镇。

    可是真下放给藩镇,那不是与初衷事与愿违?

    当时郭威还在京城,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要是办好了。能够快速安定地方。如果办不好,则失信,以后就是一个大麻烦。如何限制藩镇,又能够把这些官员安置下去。几个顾命大臣始终达不成一直意见。很快契丹举兵南下,郭威不得不到黄河以北抗辽。

    而正在此时,因为荆襄顺利合并,黄州和蕲州战事处于优势,逼迫南唐不得不议和。加上京城流言四起。说郭威父子掌重兵在外,一旦反叛,势不可挡。苏逢吉虽然和郭威等人不合,但是他是知道郭威不会反叛,至少现在不会反叛。可是他也很愿意限制一下郭威等人的权利。

    所以就提出把给高继冲办婚事,同时同意以前郭威提出的沿袭荆南新政,把军政分开,南平王主政,但是不管军队,军队有枢密院和兵部直管的方案。只是。这个政策波及太广,现在天下初定,要是强行推行,那就是削藩啊。历代削藩镇不是逼得藩镇的叛乱,空耗国力?

    苏逢吉就说,可以从这些藩王中挑选一些忠于朝廷的人试一下。比如高保融,高行周,符彦卿等人,这些人都是忠臣,可以一试。

    眼见着一年就要过去。再不解决,京城就要大乱。

    所以苏逢吉就主动请缨到荆襄来。

    要说分权,苏逢吉的权利虽然被杨邠夺走了,可是并没有罢苏逢吉的官啊。很多文官还是以苏逢吉为首。杨邠这次捅了这么打一个篓子,而自己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件事,就有了发言权。再说高保融主管荆襄行政大权,正好可以想办法把高保融拉过来,自己说话也硬气一点。至于军队,就是他想插手。也没有办法。那是枢密院的事情,是郭威的权利。

    本来苏逢吉还怕郭威会反对。没想到,到了河北的郭威上表同意了苏逢吉的提议,并提出以武卫军为军制改革的试点。把府兵制,彻底改成募兵制。挑选精锐士兵,组成直接由兵部和枢密院统领的军队。在荆襄废弃军队屯田制度,而由国库给军队发饷,保证士兵不再务农,而专心训练。兵在于精,不在于多。并提出,将各地精锐士兵抽调组成武卫军这样的禁卫军,除驻京师外,还分别到边地或冲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轮换一次。轮换一次,这些士兵都在往来道路上进行训练,以习劳苦。以五十人为队,两队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营设“指挥”,是作战的基本单位。步兵一营为500人,骑兵略少。厢、军分别设都指挥使,军设都虞候,营设指挥使,其下为都头等。禁兵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等。以保持战斗力。

    禁军为国家常备军。禁军以下设团练,归州府刺史管理,团练不脱离务农,只是在农闲时集中进行训练,只要起到维持地方,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杂役,执行保障禁军战时的后勤任务。

    这套军制是从荆南新政的军制补充完善而成,上表的奏章上还附上了高保融和郭荣的名字。也就是说,武卫军完全可以先进行军制改革。

    杨邠和史弘肇自然没有意见,只是要求要尽量稳妥。

    苏逢吉没有带枢密院和兵部的人,因为按照郭威想法,武卫军要从三十万人缩减到十万人。裁剪的兵员就地转兵为民,补充襄州一带的人口。有些直接转为团练兵了。那军队中的将领也是要裁员的。恐怕还要到地方进行安置。

    苏逢吉也敢带多的官员。先带了一百多人过来,试试水。

    苏逢吉道的时候,大雪封路,江陵去不了。高保融和郭荣又在浔阳和陈觉等人谈判。

    等到谈判完成,传回来的消息是。高继冲居然带着江陵水军兵临德化城下,逼迫李建勋先完成了谈判,主要内容是支持江陵水军北上抗辽。南唐水军与江陵军联合拿下吴越的东布洲,东布洲归高继冲管辖三年,三年后,东布洲归南唐静海制置。

    而仅仅只用了三天时间,高继冲就到了南唐的都城金陵,李璟派皇太弟李景遂接见了高继冲,据说是勉力了一番。

    然后江陵水军就出海去了。预计月底就能够赶回江陵。

    浔阳和谈也大获成功,南唐军队退到宿州一线。整个蕲州和黄州彻底归属南唐,与江夏襄州连接了起来。这让凸出来光州处于三面包围的境地。只要时机成熟,光州可以说一鼓而下。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为北汉赢得了事件,可以专心对付还在负隅顽抗的王景崇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遭遇吴越水军() 
“从江陵到大沙岛,实际距离要短五十里,方向要向北偏二十里左右。我们的测量仪器和罗盘非常好用,只是夜间航行,要经过一些航向的修正。现在只是走了一趟,中间正确与否尚未可知。我们回去的时候在走一遍,应该会更加准确。我们根据修订的地图,大体上判断,东布洲在这个位置。就算有误差,也不会差太远。”

    高继冲用望远镜看着吴越水军在缓缓退却,并收缩结阵。

    一个参谋介绍着地图的修正情况,而王婉容正在检查哪些地图。

    指挥舱在第二层,也是最高的一层。越过的最凶险的入江口,海面虽然还是有潮水,但是相对平静得多。闵平江,吴夏都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吴越水军。

    奚常是第一次上船,他对指挥舱里的设备非常震惊。奚常是个商人子弟,多大的海船都坐过,从来没有见到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