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线收缩意味着密度增大,K17也算是节点,舰队的行动也犹豫起来。
与随团的BU计划技术人员讨论过后,舰队暂时后退至K15试图联系一类侦查舰,同时靠近K15已被扫荡过的原寄生星。
被人类摧毁的虫群寄生行星结局并不一致,最彻底的自然是已经熔融状态的行星,有的行星因结构和内核的关系会变成部分熔融加碎裂状态,K15正好有一颗曾经被寄生此时为半碎裂状态的行星。
没有整体熔融,但遭到过行星摧毁打击的地方,至少都曾经有过短暂的地壳位移超过音速的状态,对物体都有着绝对破坏力,虫子经过天灾还能不能找到试验体只能靠运气。
可惜这回运气不再,靠近侦查后虽然能观察到微弱的生物反应,却找不到实际在地表活动的虫子。
舰队舍得把陆战队和技术人员都派下去,理论上是能获得一些结果的,可是在K15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就算有一类侦查舰的情报支援,能排除掉被虫群突袭舰队的可能,地表环境也不允许人员直接下去,半碎裂状态的行星非常危险,随时有发生地壳运动甚至解体的风险。
另外还有更不能容忍的因素——一旦放下人员就无法回避虫群寄生虫的问题,在太空里因与外界的接触管道少还能通过严格的隔离手段控制,放下去的人会不会成为潜在感染源甚至变异体都不是短时间能有结果的事。
放弃地面试验,舰队在K15游荡,一类侦查舰的情报反馈。
一类侦查舰的行动方式使情报传递的效率非常高,约四小时后,潘文舰队收到信息,得到三艘一类侦查舰的专用联络编码,可以说暂时拥有了三艘一类侦查舰的指挥权。
有一类侦查舰的直接帮助,接下来就好办了。
考虑到一类侦查舰存在相当高的行动风险,潘文与战术组商量后为三艘一类侦查舰编制了复杂的分时段短行程,及对应各个情况的变更条件,只针对K17至K20地区。
配合一类侦查舰的第一波情报,舰队先初步评估为低风险的K18地区,第二波情报时,舰队自行对K18执行扫描。
这一扫不得了,在原居民星附近发现了总质量相当离谱的虫群聚落,初步估计和之前几乎冲破K11西线的左翼虫群规模差不多。
如此规模的虫群,即使舰队中因阿妮克雇佣军的存在巡星舰不低,搭载了为数不少的子舰,还有潘文这样有顶级指挥技能的帮助,要打下来恐怕都会是惨胜。
舰队不是自家的,对战斗指令不可能做到100%执行,潘文自然不会直接去撞,舰队只边盯着虫群有无动态,边细化扫描结果,看看有没有小股的巡逻虫群。
虫子在K18似乎打定主意固守,苦寻无果的舰队只能等侦查舰的情报。
第二波情报在一小时后送达K18,舰队离开前顺便放了几颗远程鱼雷试图恶心下扎堆的虫子,能不能打到什么东西都不管了。
伴随情报,舰队来到K20,计划终于可以实施阶段。
舰队为一类侦查舰制定警戒范围外的侦查计划时,K20就是主要观察目标,它不但有两颗陆地面积很小的居民星,而且根据已搜集到的情报,另外还有一颗有有毒大气的行星也能被虫子感染,由于离开了一类侦查舰的警戒范围,几颗行星仍然好好的。
潘文不知道虫子进化到什么程度了,但想来对行星的开采也是有限度的,一定会受到行星条件的影响。
假设虫子能利用到地表下十公里的,在K20能获取的总量可能还不如K30一颗所得,当然虫子如果能受得住万米海床下的压力和热度挖来挖去,并且有办法把从随时坍塌的地区送到地表,会较难估算。从整体而言,虫群在K20如果不赌跳跃圈,扎堆情况很大概率会有所分散,单位时间内不会对舰队造成太大压力,可能会是合适的测试地。
实际情况比预期稍微坏一点,可考虑到深入虫群领区可能会更糟糕,潘文还是决定就地开打。
一类侦查舰没有配备巡星舰才有空间搭载的超空间信息设备,当然其行动模式搭载了也没什么利用机会,所以虽然做过前期侦查,为谨慎起见,舰队还是一边靠近第一试验点,一边进行扫描确认状况。
K20的虫群这会儿大致上分作六波,有没有脱离黄道面藏起来的先不提,六波的分布较为均匀,三颗被感染行星周围各有一波,三颗行星构成的三角线路上各有一波,根据扫描图总质量只略大于K18的那堆。
面对单点实力仅六分之一的软柿子当然要去捏一捏!
虫群和人类的战争进行到现阶段,已经被人弄出明确的换算公式。由于主火力射程优势的关系,面对射程外就发现的虫群,人类舰队能在虫群启动全火力前,灭掉相当于舰队总质量1。3倍的虫子,之后才会开始有损失。像测试舰队面对的情况优势会更大,因为守军虫群的启动速度为零,而它们仅有一种对大船威胁偏低的虫子能瞬间获得足够的速度。
潘文要进行的就是战斗中测试理论,数据整理会有些麻烦,不过精华本身是能量总含量很高的稳定物体,很容易被侦查设备观察到,完全可以根据精华产生的情况选择信息破解程式。
第一次战斗的时间不长,测试舰队以十二艘护卫舰被击伤,没有损毁的成绩拿下二居民星的虫群守军,获得精华四粒,其中有一粒从能量含量推测属于大战虫。
参与测试的投射型反活体武器,每个弹头所搭载的信息都不尽相同,波的振幅、频度也不太一样,结果残骸区扫描到的精华情况也不太一致,四粒中有一粒虫子是没了,却有外壳包着,还有一粒居然仍然被少量活体组织包裹。
被试验体可能潜藏着未知的风险,询问过舰队内部后,由某商会了一艘全自动轻量补给舰装载,当然上舰之前的精华及附带物都得进行磁束缚并做真空封装。
有少量虫子从战斗中逃了出去,舰队没有追,也没对行星做毁灭打击,借此能够大体猜测K20的虫群指挥情况,潘文可不愿意带着半数都不到的阿妮克雇佣军就跟魔王硬刚。
这回情况比较好,魔王也不是满地都是。没有真正首脑指挥的虫子脑子不太好,三个巡逻虫群先后靠向二居民星。
虽然巡逻虫群在接近二居民星约三百万公里时有试图集结的动作,可惜被测试舰队截胡灭掉其中一波,另一波在最后关头发觉不对还是被扫下半截。
因为侦查优势,提前算好了时间,打过这两波,一类侦查舰的第三次情报在不到二十分钟后到达K20。这会儿K20很难保证安全,舰队不贪更多的试验数据,收拾过战场,顺便对二居民星投放足量的对地导弹径直离开了。
行动总共获得共计十二粒精华,各种情况的都有,虽然不敢保证就一定能很快弄出职业反虫群武器,加上稍后提取的数据,为BU计划的专业人员一条清晰可行的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东线隐患()
理论测试的行动所获得的精华没有比之前的统计值高,但奇怪精华的出现让知情者都很兴奋,随行的BU计划技术人员离开时甚至有人夸口一周内就能拿出可行方案。
对技术人员夸下的海口,潘文只能表示理解。
新武器要更换载体、生效原理,结构只能用全新的,商讨、定案、细化步骤真能在一周内拿出方案?即使方案出来,借助BU计划现在投入的可以尽快出原型,接下来还要完善携带信息编码算法等工作,绝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定型的。
送走BU计划的技术人员,没过两天好日子,K11东西两线都传出不好的消息。
西线部分,联邦与帝国联军终于决定大幅度缩减一类侦查舰的投入数量与行动频度!
一类侦查舰因独特的跳跃后不减速的另类行动方式,跳跃风险非常高,本身是消耗类舰船。该舰外观跟护卫舰差距不大,但反物质引擎、极高的强度要求等使成本不亚于轻型巡星舰,高频度的行动损失累计起来会变成很可怕的数字。
综合看来,当初投入一类侦查舰,也是创造足够的战争缓冲区,尽量让冲突在K11周边进行而非K11本地,人虫领区前线趋于缓和的状态下,缩减一类侦查舰的行动频度是必然之举。
既然是预料之中,还能称作不好的消息,自然是由于削减的幅度过大。
根据西线指挥部给民团阵线的非公开信息,之后一类侦查舰的侦查范围。左翼正常状态下由雇佣军重新担起侦查责任,只有在发现虫群扎堆或试图封锁跳跃圈时才会派出。右翼则不再由西线指挥部负责侦查,同时西线同意东线指挥部购买一类侦查舰的请求。
至于他们打算卖给东线多少艘,在给民团阵线的信息中没有透露,实际上民团阵线收到这份信息,也是西线指挥部希望民团阵线更多的配合K11东部防线的工作。
接下来是东线消息。
对于这些流亡的外来者,民团阵线一直抱有一定抵触,没有领土的流亡者想要在人虫战争中重整,必然会成为商业竞争者,对于嗜钱如命的家伙们来说可能比阿妮克雇佣军更可恶。还好,随着后方被虫群偷袭,中枢联盟走出的一步,流亡者们看来会获得更完善的后援,双方最近稍有缓解。
潘文也从没把东线当回事儿,不过他的出发点并非商业,而是杂牌军实在没办法让人信任。东线从各国逃出来的团队到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完成内部倾轧,而下面的舰船种类繁多,仅是护卫舰型就有西线的八倍有余,打起来脑子能不能指挥到脚都存疑。更令人忧心的,他们曾被虫子赶出家园,少部分或有复仇的种子,整体战斗意志仍然堪忧,从东线发生的几次小摩擦公开的战损情报就很能反应问题了。
可以说东线部队此时都称不上正规军,作战效能类似于规模扩大化的民团阵线,然而东线指挥部却没有潘文这样在经验与能力上稳压伙伴们一头的指挥官,内部争斗不休,收拾些边角料还行,打硬仗够呛。
西线撤回一类侦查舰,并允许东线指挥部限量购买,多少能增加东线的力量,却顶不过其内部的问题。
消息,东线指挥部指挥层撕裂,一派要投靠中枢联盟成为附随组织,另一派则想要维持仅剩的主体性,保持现状,以期之后重获领土。
两边都没错,成为中枢联盟附随组织,能立刻缓解刚刚整合的中枢联盟武力不足的问题,东线部队也能获得充足的后勤和安全的休息地。保持现状的看似有点不切实际,不过居民星爆炸,仍然保持领土的例子活生生的正在K11——阿妮克雇佣军们,有恒星就能让民族传承下去,没有居民星只是缺乏内需与外部竞争力而已,随着技术发展居民星的度或许还会下降。
身为K11本地人临时军事、行政部门的高阶人员,潘文获得的情报更进一步。
东线指挥部指挥层撕裂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跟西线指挥部的初步谈判谈崩了!
或者不应该说东、西线指挥部的谈判,而是很早就已经秘密进行的流亡政_权与伊斯帝国、加布里联邦的谈判。该谈判的目的当然是重回领土,哪怕居民星被毁,有领土就有恒星、小行星带、冰冻行星等,总比趋于人下强些。
然而帝国和联邦不可能帮他们做这些事,中间牵扯到的利益瓜分问题。东线指挥部出事,说明谈判出现了重大的利益分歧。
有小道消息称,分歧跟此时占着K42的行星发展银行有关。消息感觉比较靠谱,假如真的能消灭虫群,发展银行和另一波流亡者在K42组成的新集团必然会成为利益分配的绊脚石。
当然也可能涉及到原蓝国领土及权益的瓜分,帝国和联邦都不会同意自己的世仇获得飞地,不太可能将主权延伸到KT星团,培植代理人或者是不错的选项。
具体是哪种如何外界暂不可得,除了靠猜也只能依靠在各方高层中流传的小道消息判断。
话说回来,若不是流亡者与西线指挥部的谈判一直没有结果,帝国和联邦早就该借着一类侦查舰投入战场的机会对原蓝国领土进行一次清洗了。
现在嘛,虫群或许又在不知不觉中占到上风了。
潘文是跨越过纪元的老牌觉醒者,在双子星传奇纪元里又是极擅长潜行与暗杀的大BOSS,对魔王军有过较近距离的观察,说不定比玩家还更了解魔王。在他的感觉中,本纪元的魔王有点怪。
虫群有着极强的增殖能力,或许还有感染/寄生人类的力量,但在太空环境下的战争中,这些很难为他们带来即时优势。攻击手段的劣势迫使虫群不得不使用虫海战术作战,可虫海形成的相对密度质量能被侦测却削弱了虫群在潜行方面的优势。
想一想虫群在最终阶段可能还要面对反物质武器的打击,而现在虫子没有能力对抗那种打击,能猜出虫群到现在根本没有展现出能赢下整个战争的关键筹码!
那个筹码会是什么呢?魔王没有进化到最终形态?还是缺了什么东西?
或者更阴谋论一点,芙罗琳生物机甲的原型生物也是个魔王?好吧,从时间点看,芙罗琳生物机甲早在纪元起始点前就有,跟魔王应该扯不上关系。
现在没人能给出答案,不过以虫群的增殖速率判断,排除掉大当量反物质武器这种同归于尽的手段,虫子积累的实力已经有力一搏了,它们没有再次压缩战争缓冲区,肯定在搞阴谋。
在这种判断下,东线指挥部有必要尽快结束内部争斗。
潘文对东线指挥部没有影响力,所以他能做的,是从侧面推进东线指挥部分裂成为既成事实,既大部分维持原状,剩下的被纳入中枢联盟。
刚刚好,D21开发公司的关系户,和中枢联盟的各成员国完全重叠,从这个方面做工作是个不错的角度。
但是想到卡瑞达最近碰到的麻烦,潘文知道想全面动用D21公司的只怕有点难,于是顺带叫了两批人跟多丽丝一起去。
借助参谋总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