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统治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星空统治者-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偷矿的收入不算很高,由于需要避开的舰队,即使使用“吞噬”大石头的方式,首月的月收入也只能维持到两万星币出头。为提高效率,潘文终于采购了一个凯撒级重型巡星舰的定制配件,小行星解体吊舱。

    小行星解体吊舱实际上是凯撒级选购配件之一,拖挂式船坞的简化版,取消掉了船坞的分层结构,可是讲就是个箱子。有了这个箱子,黄金就能做与海港一样的动作,筛选目标标准稍微增加的情况下,舰队整体开采效率仍然强化了六成以上。

    凯撒级的选购配件由于不负责本地供能,且没有动力与护盾,因此即使有切合主体的隐身外形,还是很便宜,吊舱的费用在第二个月就已经通过额外收益给拿回来了。

    可话说回来,选购的挂在配件看起来挺好,但在用的时候却会让凯撒级本体的作战适应力直线下降。

    加速度降低,姿态变更时本体质量增加导致的惯性加大,非战斗面拦截迎击角度遮蔽等等,总之只能在非战斗任务中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几乎零战事的活动也让舰队中的船员心理压力有足够的时间来释放,从三个月前的每天二十五例心理咨询,降低到现在的每三天一例,潘文相信自己的舰队已经做好了随时面对超规模战争在其中浑水摸鱼的准备。

    当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后,挖矿的整体收益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程度,不过由于中间支出了本年度年薪,超额的工资帽将收益数降低到了四万星币。加上早前从k30摸回来的护卫舰、k7金矿挖掘队的收入,此时潘文手头的钱已经攥到能购买第三艘凯撒级战舰了。

    但是潘文在后续重型巡星舰已经解锁的情况下,还是放弃了第三艘凯撒级的购买,准备囤积更多资金购买主战型重型巡星舰,同时借用自家d21开发公司团队的谈判工作已经提前展开,按注释会让黑屋给的最终报价进一步降低。基本原理是完成谈判工程准备阶段,后期黑屋就不需要对一些零部件/设备做加急处理,进而缩减不必要的开支。

    巡星舰的分类比中、轻量级舰船要少,吨位越大的分类就越少,因为它们本身已经能集成足够多的,到了重型巡星舰级别,主要以侧重分类而不再是。

    凯撒级的侧重是分到战术面信息综合舰中,而单比直接战斗能力,凯撒级在众多重型巡星舰中是排不上前十的。

    潘文看上的是404厂在本年度第一次年会新闻发布会中公开的全新战舰——h1米沙勒级。

    hx米沙勒级是404厂和泰坦重工联合制造的重型巡星舰型,h0米沙勒级此刻就已经占据重型巡星舰销量榜前三好几年。h1米沙勒级相比其前身,在吨位没有丝毫增量的情况下,拥有了护盾系统以及全新的模块导入系统。

    全新的模块导入系统必须重点说明。

    泰坦重工原有的模块系统是单纯的内部模块,如训练/遥控,居住/食堂,能源储存模组,额外副引擎模组等等,除了遥控,其他的模组替换在实战中并不能给予直接帮助,因为这帮货的引擎都会留有冗余负载,足够背负全效能作战及护盾恢复超过一百秒。

    而h1米沙勒级则采用了新的外部模组,左右两舷各2列每列3个,采用空模组时,十二个模组所占用的空间都能被机库使用,采用武器模组时,除了可搭载额外拦截系统、额外重点护盾、导弹阵列等单模块等,也可以使用占用双模块位的主炮模块、2+x模块位的超空间信息模块以及x+x的能源模块。

    其中2+x是占用左右各一个模块位后,中间贯穿整个船体机库,当然这个结构也匹配了船内原有的楼层通道进行延长以进出机库。若以包含通道按体积计算,2+x差不多是五个模块。可惜这是个忽悠人的噱头,该模块的宽度有242米,加上hx米沙勒级本身同样两百四十多米的宽度,除了下订单时由本厂做一次装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船坞进行作业,除非专为装卸该模块设计制造全新船坞,或者一边敞开内部接受宇宙射线洗礼一边进行开放式装载。

    x+x的能源模块则是为安全设计,能源模块本身并未占用两侧的模块位,但同时能源模块的线路复杂程度也导致外面的模块自行换装的难度会提高很多,因此官方建议用户自选配成2+x整体模块。

    h1米沙勒在全模块填充后,机库的容量大幅缩水,将比h0米沙勒减少40%可用容量。不过潘文现在并不太在乎机库的大小,他是个体户,手头又有超限机甲这种小体量重火力的东西,没钱也没必要为这些大家伙的机库购置全战力武备,机库一般只是充当战利品存放仓库而已。

    h1米沙勒搭载四门双模块阳电子主炮后,主炮数量会达到惊人的十座,其中有两座是双联装的,也就是总共有12门主炮!假如也进行主机自动化改装,潘文就可以在不付出太多维持费的前提下,大幅强化舰队火力,持久战阶段舰队相当于多了两艘黄金。

    当然,与猎枪当初积分购买时换算成星币超过四万一样,h1米沙勒这样的重火力主战型会更贵一些,这艘体量比黄金大20%的船,在包含了四套主炮模块、一套重点护盾x2+额外能源模组后,谈判团队咨询时的报价是十九万八千星币,据说该价格还是打过折扣的了。空出来的两个模块潘文也没有浪费,届时会以赠送的方式将这两个模块做战机/机甲专用机库的匹配改造。

    潘文整个舰队都没有专门的战机/机甲机库,毕竟大机库能兼容小,反过来把机库弄成十几二十米一层,大的就收纳不了了。但战机机甲的专用机库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东西能省掉一些大机库发射机甲/战机时的环节,缩短投放反应时间,同时维护时也,不需要太多大设备配合。

    按收到的进度表看,如果黑屋的最终报价能降低到十六万左右,他的筹钱效率也能稳住,拿到h1米沙勒也是三个月后的事情,着急也没太多用。

    撇开钱与舰队本身的事,在平静的三个月里,潘文主要在做的事情就是推动mcosx推进器的完善了。

    他和d21开发公司的股东们反馈回的推进器相关数据很全面,然而凭借d21开发公司本身的研发力量,想让mcosx完全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暂时只能为其开发民用市场。潘文知道mcosx是哪来的,甚至猜的到是个残缺产品,所以也知道这玩意被丢到第二世界来一定要进行全面改进,才有可能最终在真实世界里达到实用标准。

    为此,通过往来于mr243与mr251的通讯船联系过数次后,潘文取得了股东会的授权,将mcosx拿出来作为本次与404厂、泰坦重工谈判的筹码,但目的不是为他自己买船做抵押款,而是要借助两厂的研发力量,同时共享后续型的专利权。

    这件事办成很容易,实际上关于mcosx的谈判进度已经就要完成。

    mcosx作为第二世界中全新类型的推进器型,也已经表现出足够多的优点,404厂与泰坦重工等于无需支付前期研究、制造、测试就拿到了很有钱途且已经实现民用需求的推进器。他们只要投入微乎其微的研发力量,做出小改进让其成为新型,就已经实现了潘文方的初步要求能够共享专利。

    而对于d21开发公司的其他股东而言,就算白送专利共享权给两家大厂他们也是愿意的,因为两家并不是只有军工系产品,同样也生产民用舰,一旦mcosx被用到两家的民用船上,d21开发公司立刻就成了无需专利费的低成本配套厂商。至于潜在客户会转投两家大厂,反而不是大问题,d21开发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能源燃料,生产力就算再扩大几倍,也只能为附近两三个星系民用舰船的制造,而两家大厂的产品遍布数十个星系,如果把mcosx普及开,光是大修换装的需求就已经超过d21开发公司自身能接触到的订单量。

    此时mcosx谈判的重点全集中在两点——投产后两家大厂的研发再投入力度,和“后续型”包含的范围。

    说起来这个谈判让早早注册了mcosx专利权的d21公司占尽优势,mcosx是全新概念推进器,专利注册时并不存在其他同类产品,所以描述的包含范围就变得非常广,按专利书上所写,“无燃料消耗,推力不弱于同体积等离子推进器的新概念磁动力推进器。”

    想要避开后续型的概念,要么增加燃料变成复合推进模式,要么就故意做的比等离子推进器推力低。前者会增大材料耐热等特征要求,同时增加成本,并因复杂度提高增加产品体积;后者更不用说,两种避开后续型的方式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这绝不是商人该做的事情。哦!还有个办法,等d21开发公司破产专利自动失效!

    商场如战场,后续的技术都要给别人,自然会让谈判转入不顺,但在某些方面,d21开发公司则做出了让步,如果mcosx的后续开发进度能保持行业优势,d21公司将不会再授权其他公司参与mcosx系列开发,同时d21开发公司旗下的船厂对外发货的报价也一定会高于两厂。

    没有学习过商业手段的人眼里或许没什么了不起,然而d21开发公司是此时唯一占有mcosx专利权的合法公司,因此它的授权会获得星际法庭保护,就算后续有其他公司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类似专利,打起官司来先拥有专利的也会受到偏袒。如果不再授权其他公司参与后续开发,就等于是由两厂共占利润并获得了法律优势。相比独占,两厂共占不但能规避掉某些地区的反垄断法,同时d21不参与价格竞争拥有长期合作历史的两厂也很容易在单一产品上实现实际垄断的利润。

    相比垄断行业产生的利润,后续可能出现的仿造品、山寨品则谈判考虑中,真正具有优势的产品被模仿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两厂的规模也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在占据先手时一直与对手们保持产品代差。

第七十二章 优香的另一个委托() 
再次离开MR241MR243之后,收拢消息的潘文舰队了三天,随后于原幼雏上签订了McosX推进器的专利共享协定,潘文也放下心中一件大事。

    泰坦重工和404厂是真实世界里就有的高科技制造公司,也是第二世界众多赞助商中略大一点的,在第二世界里,这两家厂商的经营范围跨越数十个星系,员工总量能按千万计,按正常的,其中会有二三十万地球人扮演的NPC,以及略少一些的玩家角色。

    即便泛用AI能力不足,同样能算是研究系统中的润滑剂与齿轮箱,数十万人类参与者,哪怕只按百分之一投入新类型推进器的改进研发,也要比外面的人力投入大。等产品推出,更多的维修商*小*说。Zhum会对新东西做解析,能触摸到该型推进器的人数还要扩张数十倍甚至更多。

    真实世界里的月球虽是人类社会的科研前沿,但是月球本身并不是个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地儿。根据潘文见过的资料,月球的长期活动人口一直都控制在两百万以内,其中半数以上都从事着矿业、安全、维护相关工作,不足百万的科研人员中又要划掉一半在基础学科如材料、数学、天文、光学等。真正能投入到应用研究的人数,再分配到整个人类太空领域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各技术类型中,可以想象,针对McosX这种缺陷严重的技术进行改进研究的人员,数量很可能还不如霜调到D21的科研人员数量多,说不定两位数都达不到。

    古代参与研究的人员数量是没办法和质量相提并论的,然而现代的休眠人与研究人员的差距已经很小,更甚者,未觉醒的休眠人可被记忆,它意味着他们可以被大幅度强化逻辑能力进一步缩小他们和真正研究人员的差距,差距微乎其微的前提下,数量上的优势就更容易被转换成实质成果。

    专利共享协定实施一段时间后,月球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还原数据进行模拟论证,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进展,或者突然哪天就成了可靠的技术。

    回到第二世界,这项协议的签署地点会放在幼雏,是很有些意味的。

    随着赛格伊斯的灭亡,赛格伊斯留下的残党如何处理就是个被周边紧密关切的话题,商人们至少有一半是巴不得海盗死绝的,可是政治家们却大多数同意只诛罪首的做法。

    从政治上考量,在MR241已经封锁的今天,没有海盗,就没有刺激战舰技术发展的条件,太空舰船技术与制造在经济上也同样有一定贡献,没了这块或许不会伤筋动骨,可海盗消亡还会导致安保行业缩水,又是一笔。年报不好看会影响各地政治家们的率,率低会给政敌更多借口攻讦这才是大事。

    总之,幼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留了下来,成了流亡海盗们在MR243的联络点和任务中心。当然幼雏作为前货物集散中心位置处于MR243小行星带中,根据小国们的规定,高武装度的舰船是不准的,因此在上幼雏并不能为海盗们人员、舰船的补充。不过携有民船的舰队仍然可以通过幼雏补给,只是没了赛格伊斯的体制约束,在幼雏补给的成本与在其他中立港补给毫无区别,补给还要通过民船很是麻烦。

    潘文估计两家是想通过和他在幼雏签协议的事情做个广告,希望现在散落在各地的海盗能成为自己的客户才来了这么一手。

    说起来没了赛格伊斯,海盗们的舰船补给的确很麻烦。不是每个海盗都有个强有力的团队能在外面有自己的“家”,一般的只能在中立港买卖舰船。在中立港买船会留下很大的隐患,那种地方人多眼杂,且普通的小船厂也没办法顶住很大的压力,客户资料随时可能泄露,严重的有可能引来军队追杀。

    404厂和泰坦重工愿意接盘,海盗只有高兴的份,两家不止是规模,历来的客户保密做的很好,没有留下因政治事件出卖客户的记录。

    两厂接手海盗的舰船制造业务潘文不知道后面会怎样,不过用猜的话,长期下去结果不会好。赛格伊斯的存在依靠全面的秩序化,没有了约束和影响力,海盗的负面行为会被各方放大,迟早会遭来打击,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