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的仙人,就是一个个有塞子的葫芦,只进不出。
甚至是化身扎根水底的根系,不断汲取世间气数,浮出水面,开出超脱之莲台,不受寻常大风大浪所扰。
正因为他们足够强,所以才能不受世间一切法,其中就包括王法。
“这些仙人,各有道脉在现世,如同水底之根系,汲取世间香火气数,供应其自家道业修行。”
“原本·····我是不大想招惹的。”
面上露出个无奈的神色,林正阳在心中叹了口气。
饶是他本身也做了不少准备,但是架不住别人真要寻根究底··········再不出手,就真的要被抓住马脚了。
感应到有一股力量正在接近自家隐藏的真相,再难施法回避,他只好沉下心来,与其正面斗法。
虚空之中,道道波澜兴起,一个个虚幻不定的世界,沉浮在一片幽深的黑暗河流之上。
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不知河流来处,也不知其去处。
“这是此世光阴所化。”
沉入神意之中,识神退位,元神主宰,高悬物外,如同太极。
冥冥之中,神而明之,虽是初见,却自然知晓此河根底。
看似在虚空之中流淌,实则是这方天地古今未来一切变化的总汇。
他,本身道行其实还未曾抵达此境,只是借由他本身外来者的便利,以及本身一些难以说清的玄妙之处,得以窥探到此。
其中一道汹涌的浪头,不断升高,在他眼中异常亲切、显眼。
就好似这道浪涛由他主宰一般。
‘不出意外,这就是我这个外来者,扑入这光阴长河之中,卷起的浪头了!’
心中转过这个念头,林正阳的元神不断运转,计算着他本身的带来的变化:
‘于既定的因果天机来说,我这个外来者,明显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譬如砖瓦丢入水中,涟漪将传遍远方。’
‘这等情况下,只要是能感受到天机变化的,没道理不在想方设法追查这道涟漪的由来。’
法眼之中,有一道青气所化长芒,渺小如牛毛细针,正在迅速游动着,向着他最初穿越到此世的那个节点之处游去。
青光之中,隐隐可见三道晦暗不定的气机,较之他本人来说,如同萤火之光。
这青光卷着三道脆弱的气机,直至撞入一朵熟悉的浪花之中。
那是他初至此世,最脆弱之际,仅仅只是显化了满月之轮的阴神。
光凭那个时候的法力道行,恐怕不足以在这道青芒之主的面前,遮掩所有线索。
‘果然,此世仙人都不是傻子,我已经被发现了。’
下一瞬,林正阳的法相,直直地,撞入其中。
龙气跨空而来,加持此时此刻的林正阳。
法相之上,云海、阳神,不断演化。
青芒不断跳跃,气机迅速衰竭,却在磅礴的龙气支持下,勉强护持住了三道如同风中残烛一般的气机。
旋而这朵浪花形成的片段世界,经受不住两者力量交锋,破碎开来,蒸发、消失。
青芒在最后一瞬,勉强带着那三道脆弱的气机,逃出生天。
云霞集,古庙中。
高台之上,三个道人浑身剧震,齐齐睁开眼睛,面色大骇,随即相视一眼,俱是口吐鲜血,仰面栽倒,自高台之上跌落尘土之中。
眨眼间,就是昏厥过去,人事不省。
博阳道人勉强挣命,含糊不清地出声道:
“······快·······快退·········”
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冬天既有一个滚雷而过。
几乎同时,博阳道人猛是又是一震,双目炸开,血肉飞溅,露出了里面森森的白骨!
一时却还未死,只是鲜血满面,犹自挣扎出声。
周围高台之上,原本插着的旗幡,摆放的印信,悬挂的铃铛,都是一一炸裂,化为粉碎。
他们窥探龙气,却被林正阳顺势反击,引动如今的天机变化,形成天谴。
原本他们有禁法护持,自称一方灵境,此间一切动作,不如外界天机之中。
因而可以迂回窥探命数。
此刻,禁法之力,已经被一击破去,而祖师神力,勉勉强强护持他们三人回返现世身中,已经消耗殆尽。
如今,欺天之举已经败露。
窥探王者之命,此举获罪于天!
王者承天应命,应的是上天之命,自得上天护佑。
窥探王者命数,自有王者所承付的这份天命反击。
越是承付天命之重的王者,窥探之后反击力度越大。
首当其冲就是三人。
并且外面的上百道人,能带在身边,时时教导,无一不是修为高深,虽比三位元神真人是无法比拟,但在后辈中,都是骨干。
这上百人,要是全部因此舍身,虽不会动摇门中根基,绝对会是一次重大损失。
博阳道人此时几乎绝望,急怒交加,又是一口逆血喷出,眼前一个模糊,元神渐渐昏沉,陷入了昏迷之中。
一众弟子赶忙扶起三位师长,手忙脚乱地收拾好干净的车马,将三人安顿好。
总算还记得博阳道人昏迷前最后一个指令,他们来不及收拾,只得抛下笨重物事,带上要紧细软,连夜上路,逃离蜀地。
第七十一章龙脉()
苍茫大地之上,稀薄的白气,丝丝缕缕,虚幻沉浮。
一道赤金色龙影,一声长吟,久久回荡在旷野之中。
随即这道赤金色龙影,自水中一跃而出,在半空之中蜿蜒变化,化身一名窈窕宫装素裙少女。
这幼女看着年齿不过十七八岁,额间用彩带佩着一枚晶莹剔透的小巧珠子,其中蜷缩着淡淡龙影。
山间夜空的风,呼呼地袭来。
却在靠近少年身边时,忽地平复下来。
紧了紧身上的大红披风,少女右手拖着下巴,沉吟着,望向这处地势。
连绵的山脉,在夜色之中,显得格外清幽。
时值傍晚,远处天机依旧有尚未褪去的晚霞。
龙睛之中,又是别有一番景象。
一路自水脉前行而来,小哀缓缓梳理着散碎的水脉灵气,循着蜀地龙脉不断前行。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此处。
看似是无人居住的荒野。
大凡地理来龙,都有脉络可寻。
有根系之龙,有茎枝之龙,有枝干之龙,也有花叶之龙,寻龙点穴,历来都是风水玄术运用之所。
此为地理之龙脉分部,大致不出此间。
地龙,输送的是地脉灵力,其中流淌着特殊的地理龙气。
除此地龙之外,这遍布蜀地的各大水系,大大小小的江河水脉,也是另一种输送灵气的脉络。
大河大江,但凡流淌之势,也是一种龙脉,此为水龙。
有别于地龙,水龙更容易改道,龙气也有差别。
地龙、水龙,都有龙气,都是龙脉。
然而除此之外,尚有一些特殊的人文环境,甚至特定的传说地区,也能汇聚特定的气运。
一路走来,小哀特意查阅过宫中藏书,并请教过一些大派弟子,问及此事。
对于门中隐秘之术,这些大派弟子自然不愿透露,于这些小事上却不会推脱。
她此次前来,就是要择一处,为她自家修庙,积蓄龙气,以备化蛟之期。
经常梳理细小的龙脉,她也沾染上一些龙气。
尽管其中大多数都是些枝叶一般的琐碎分支龙脉,连超过县级的龙脉都极少见,但积少成多。
蜀地沃土千里,这类琐碎低级龙脉没有三百也有五六百,经她之手一一梳理、调和,使之服顺,归于蜀中大龙脉治下,渐渐地,也使她本身带上了一些神异。
比如这双龙睛,能隔桓洞见,能感应龙气,能窥气运流转,类似于天生的望气之瞳。
除此之外,龙气也有凌冽之气,能辟邪,消杀鬼神。
她甚至因此获得了一些天赋的神通,土遁、水遁,穿行无碍,兼之具备一些小范围感知风雨气候的能力·······总之,越来越像龙了。
此刻,在龙睛之中,就能直接透过地表,直接洞见地下龙气流淌。
这地下有一条小型龙脉,流淌着赤气,河道之中沉淀着丝丝金光,规模也不是很大,只有五六里。
龙气品级不高,储量也不丰富,这是一条县级的龙脉。
以她的估算来看,如有人能得此龙脉,大约这辈子能在一处上县之中,保得富贵平安。
不做官,也不入伍,光是安享平安富贵日子,差不多能坚持两代,前后能绵延五十余载。
两代过后,龙气不丰,境况会渐渐走下坡路。
三代过后,此地龙脉就跟原主无关,也不在爆发,而是蛰伏积蓄力量。
实则“风水不过三代”,一般来说,祖宗葬在风水宝地,能福泽直系后人。
隔代后人也能福泽,但是转了一层,这联系就差了许多,但到底还是有着。
到第三代,这层联系已经微乎其微,能享受到的余荫就更少了。
三代过后,或者下葬三百载之后,联系微乎其微,纵然葬在龙穴之中,也没什么关系了。
龙脉不会始终眷顾某一家人,也不会永远在爆发,中间有蛰伏、积蓄的过程。
实则天下大争之世所谓潜龙,都是恰巧处在短暂的“龙气勃发”之际的龙脉,而绝大多数龙脉都在潜伏之中。
处于潜伏期的龙脉,也不会眷顾所谓潜龙。
这一点,原先她也不懂。
直到她化身龙蛇,不断贴近地脉、水脉,逐渐领悟了与龙脉之灵的沟通方式之后,才明白了它们的诉求。
“龙脉都具备本能,想着成长出龙脉之灵,甚至凝聚出元神,执掌出身所在的龙脉,一举成为龙神。”
“所谓寻龙点穴,葬入龙穴,其实还是要看龙脉本身愿意与否。”
“龙脉不愿,就是无德,不但无福,反而有祸。”
“强行为之,更有反噬。”
“所谓潜龙,也非是龙脉之主,而是龙脉资助的对象,一朝其成事之后,最终还是要慢慢清偿债务,资助龙脉成长,凝聚元神,乃至于最终演变龙神·······”
“这是一种交易,龙脉付出积蓄千百年的龙气,改易命数,资助潜龙争霸,而事后就要借着人道气运帮助龙脉之灵成长。”
龙脉大部分仅有本能,少部分才具备龙脉之灵,有着脆弱的元神。
这类龙脉滋生的元神,并不能完全驾驭整条龙脉,本身只能有限度地影响龙脉运转。
如同小儿挥舞重锤。
脆弱的龙脉之灵,为谋求进化,选择与人族大运合流,选择一二有气数,或有祖德,或有才能的家族合作,推出一个个“潜龙”。
在此争龙期间,龙脉宣泄掉了大量龙气,反而有利于脆弱的龙气之灵固本培元,掌握龙脉,为日后成为龙神准备。
另一方面,潜龙汇聚人道气运之后,就会减少对地脉龙气的消耗,渐渐以部分人道气运反哺,以助长龙脉之灵的成长。
一旦功成,能缩短数百上千年的积累,足以让龙脉之灵助长龙脉,成为山君,或是水神这类地祇。
这就是此世龙脉进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也适合于她。
此处龙脉,本身太过微小,也没有生出龙脉之灵。
只要她能将元神潜入这条细微的龙脉之中,逐步掌握、炼化,就能一举成为这方圆十里的山神、土地,一跃而成为地祇。
第七十二章济水()
山脉不远处,有一处小小县城。
县城有着一个新建小镇。
小镇上的住户不少,足足有着上千户。
蜀中有律法,承袭大燕旧制。
凡无功名之民,年满十八,每岁服劳役四十曰,止于县内,给食,五十不赋。
没有功名的人,满十八岁,每年要在县里服四十曰劳役,这是无偿劳动,只给食物。
这种劳役,要持续到五十岁为止。
小哀没有出面,只是持符令直接打发了县令,于是县令就征发了今年的劳役。
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在县中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一处龙女祠。
五六十名青壮,出人出力,又在银钱开道的份上,连日赶工。
不过旬日,就修建了一处占地半亩的龙女祠。
青蛙白墙,朱门小院。
七八间屋舍,有庙祝一名,童子两个。
因有蜀王亲封,此处列为县中正祀,每岁春秋两季,都会由县中官员到场主持祭祀。
庙宇修成之际,青烟袅袅,盘桓不散,于庙宇上方,隐隐结成祥云图案。
世人谓之神异,香火渐渐兴盛。
庙宇落成数日之后。
一道龙影,却沉入地下,穿透无形的胎膜,进入另一处看似虚幻的空间。
这处龙脉,有山有水,汇聚于此,于河道之中成形。
刚一潜入,就引起了此间龙气的反应。
赤气滚滚涌来,带着金色,绵延三四里的龙脉整体,好似活了起来,向这道淡淡的金色龙影压下。
“敕!”
这道龙影凝出女身形貌,持着一块金牌。
正面书着“如吾亲临”,反面印着“蜀王之宝”,丝丝紫气隐隐透出,带着不可抵御的威严。
这是蜀王的龙气,如今天下间已经进化至极高层次,最接近真龙的龙气。
更何况,蜀王正是蜀地之主,已得蜀龙承认。
蜀地大小龙脉,都必须顺从此龙气。
果然,此令一出,这处龙脉顿时迟疑起来。
少女又努力地释放出自家微薄的龙气,去接近、感应此地龙脉。
不久,龙脉本能的反应被她安抚下去。
面上隐隐有雀跃之色,少女欣喜地展开笑颜,随即又摇摇头,化身一道龙影,潜入这赤金色的气运长河之中。
别看只是一道县级龙脉,龙气脉络仅有三四里,宽不过三四十步,但对于眼下的少女来说,依旧是一个庞大大物。
那些天生的龙脉之灵,其实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