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1900-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士琦官宦之后,他跟杨士骧兄弟算是正经身居高位的官二代,如此惧外还了得?无论是大清、北洋还是民国,杨士琦这样的人,都属于是精英阶层,德国人不可怕,小日本不可怕,诸洋鬼子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这群人有洋鬼子说了算这样的想法!

    精英的脊梁断了,一国的脊梁也就断了,听了杨士琦的第二个问题之后,李大成在想,自己是不是要在大清覆灭的时候大杀一场呢?杀绝大清所有的官宦人家,将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全部葬送掉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大成也在谋划着事情的可行性,若是振威军能在东三省站住脚,并打的沙俄节节败退,有了一群悍匪般的振威军,做这个,难度不小但也不是无法做到,只是这样一来,杀的人就太多了,至少几百万数。

    想了想杨士琦的跟脚,李大成按捺下了这个想法,所谓的精英阶层,能在上层社会站住脚,靠的是什么?这才是关键,仔细的想了想之后,李大成得出的结论就是知识,无论是读圣贤书还是出国留洋,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所拥有的机会比普通百姓大的太多。

    这个问题,他已经在解决了,医府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在,医府建立之初,收拢的都是普通百姓的子弟,医府可不止是学医的所在,有了与诸洋鬼子的文化交流之后,学制造武器也可以在医府的,即便自己的振威军不动手,将来医府造就的这些人,也要跟所谓的精英阶层们争夺社会地位的,将这一阶层扫落尘埃这事儿,貌似用不着他李大成来做。

    “二爷高见!

    可是要用山东的难民?可这粮食从何而来?山东的粮食还是不能自给的。”

    自己的话,杨士琦没有听的进去,李大成也不计较这个,听不进去,他杨家也就到他们两兄弟这一代了,等医府的人崛起了,两个阶层对抗了,他们只有被打压的份儿。

    “这话又白问了,咱们建的是什么?海港!南粮北运,用的又是什么。轮船!你说粮食何来?

    咱们说干就干,你给袁世凯去个信儿,让他在山东发一道政令,各州府的难民。可以到胶州府来!

    另外让李鸿章找几个会建港的官员来,给参谋参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两到四个月的施工时间,尽量在入夏之前完工!”

    一个简易的码头而已。无需多么的谨慎,老船家口中塔埠头的水情应该是可信的,只要不遇上海啸什么的,这临时码头是不会出问题的。

    杨士琦的事儿是他自己的事儿,他听不进去,李大成也不多说什么,干自己的事儿才最重要,杨士琦的后路前程,与他李大成是没关系的,这样的人爱死不死。李大成没那闲心思去救一个注定跟自己走不到一起的人。

    “二爷,这是否仓促了一些?”

    李二爷说干就干,全然不顾各方的反应,这在杨士琦看来是不应该的,这样的莽撞货,在官场还没混死,只是现在的时机不对而已!听了李大成的说法,杨士琦心里,再一次疏远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仓促什么?大冬天的你是有吃有喝的,山东的难民也一样吗?

    再者。太后回銮很可能要途径山东,你想让她老人家瞧瞧山东饿殍遍野的样子吗?”

    前一句话说了,李大成也知道是白说了,难民的死活。跟杨士琦、袁世凯没什么太大的干系,想要让他们听话,老娘们回銮之事,最好使,这一定大帽子扣下去,保证这些货转眼就变三孙子。

    “二爷高明。杏城这就去发报!”

    听了杨士琦的说法,李大成不屑的一笑,发报?拿德国鬼子牵制自己,这事儿杨士琦也就敢在暗地里做,不敢在明面上说,塔埠头临时码头,建自然是要建的,但这事儿最初李大成还是为了给德国鬼子下套,直接跟德国鬼子对话,自己这身份不上不下的,通过桂顺那里也有些憋气,可巧遇上了淤毁的塔埠头港,建港下套两不耽误。

    说实话李大成之前还担忧没人给自己引荐德国鬼子呢!有了杨士琦在私底下的小动作,正好借力打力。

    至于胶澳的德国鬼子敢不敢对自己下杀手,除非他们不打算要胶澳了,在胶澳对自己动手,不管自己是死是活,振威军都不会跟德国鬼子善罢甘休的,德国鬼子若是下了手没弄死自己,李大成也不介意将德国远征军全部留在胶澳。

    尽多打完了之后再谈一场而已!有了之前的和约,有了英法美三国的牵制,德国人注定是个吃瘪的货。

    李鸿章跟袁世凯那边很快就传回了消息,这两人的眼光是长远的,再者北洋不止一次的勘察了胶州湾,许多东西李袁两人耳熟能详,若不是义和团变乱,胶州湾附近的炮台还在建呢!李鸿章那边给克虏伯的订单也下了,二十多门海防炮还没有交付呢!

    胶州湾适合建军港,虽说不是塔埠头这位置,但李二神将想要自己个儿花钱先走一步,没必要拦着的,而且塔埠头的海港修造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德国人在胶州湾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从两份电报之中,李大成也能看出一些东西,李鸿章的病情应该是很严重了,电报只有寥寥几个字,老袁那边不同,洋洋洒洒一大堆,最令李大成心热的还是一个人的名字,詹天佑,因为战乱的缘故,詹天佑在北方负责的铁路也陷入了停工状态,为了拉近与桂顺桂贝勒的关系,巴结李二神将,老袁也不遗余力,借着关系将北边的詹天佑给调到了胶州府。

    当然人是不能给李二神将的,老袁在电报里也说的明白,詹天佑此行只是赞襄而已,以后北边要用了,人是哪来的还得回哪去。

    好消息有,别人眼中的坏消息也有,德国人在胶澳的买办,特意来了一趟塔埠头,说是有要事相商,结果这位买办来的不是时候,李大成正在睡午觉呢!

    “你不够资格,别耽误老子睡觉,这段时间忙,有事儿半个月之后让有资格的人来。”

    半梦半醒的李大成一句话打发走了德国人的买办,胶澳那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说是什么要组织胶州府的大清商家共建胶澳,这话的可信度有多少,李大成不知道,反正他知道一件事儿,德国鬼子把胶澳当做了殖民地,就这么个态度,即便是合作,也只能是貌合神离的合作,时机到了、机会有了,该捅刀子还得捅他的刀子。

    说忙,李大成还真是有点忙,召集山东的难民,让刚刚去了南边的李诚有准备粮食,筹备建港的物料,没有技术人员之前,这些事儿,李大成只能自己来办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用我不成(三)() 
谋划建港的物料,这事儿也有些超出了李大成的能力范围,大体的物料,不外乎原木与条石,但用什么规格的,李大成就不清楚了,不清楚没关系,市面上有什么样的就要什么样的。

    虽说来的时间不长,但胶州府已经被李大成看做是根据地了,小小的一个临时码头,与未来的工程量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以后这段时间,胶州府缺的就是物料,现在存下,不当大事儿的。

    在冬季召集难民,也是个麻烦事儿,虽说李大成在胶州府城之内买了不少房产,也租了不少,但依旧不够用,听说府城这里有赚钱的门路,山东各地的难民还没来,胶州府周边的百姓就来了,不到五天的功夫,胶州府那边就来诉苦了,来的百姓太多,没地儿住了。

    冬天适合疏通河道,但不适合建房,李大成觉得,胶州府百姓聚集府城这事儿,也是有人在给自己下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会越来越多的,没有个解决办法,当人潮的数量超过胶州府的承受能力时,大冬天里没地儿住的人们,就会离开,一旦走了再召集也就难了,李大成李二爷的信义就丢了!

    不能建房,李大成也有别的法子,靠近府城的地方,有一块荒地,大概五六百亩的样子,李大成到了地方,花了半天的时间,让人标记了一下,剩下的就是干活了。

    冬天不能建房,还不能挖坑吗?离开了海岸线,挖下去三五米才能出水,挖一个两米深的坑,上面弄上屋顶,可比一些草屋暖和多了,只是多少有些潮气而已。

    五六百亩,四十多万平的地方,登去一大半的道路占地,至少还有二十万平左右的居住面积。三平一个人,可以住六七万人,挖出的土方也能用在建港之上,不够李大成手里的荒地多的是。再挖就是了。

    李大成设计的窝棚跨度是五米,两个窝棚之间的距离二十米,等开春过后,直接将这里建成一个居住区,地下室也就有了。跨度五米的房子,五米的一个小院,还能剩下十米的道路。

    要么说吗!这商机跟买卖都是逼出来的,李大成一句话,胶州府城之外就开了轰轰烈烈的挖坑工程,为了防备人来的太多,李大成接连在府城周边选了十多块这样的荒地,现在是窝棚,明年开春之后就变两层小别墅,气煞那些个看热闹的货!

    荒地的选址。李大成这边也是有讲究的,避开了几处河道,这十几处地方,正是胶州府的空门所在,有了这十几处住宅区,胶州府城就多了延伸至城外至少五公里的外延阵地,推出五公里之后,一般的火炮就不能炮击府城了。

    来年建房的时候,只要建的坚固一些,就是十几处拱卫胶州府城的碉堡群。李大成的这些谋划,城里那些傻子是想不出来。

    几千人投入工作之后,胶州府城周边也热闹了起来,做小买卖的也多了。李大成到了胶州府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让这座冬日里的孤城,开始焕发生机了。

    詹天佑来的速度很快,李大成接了老袁的电报不过十二天的时间,詹天佑就从山海关赶到了胶州府,杨士琦给两人相互引荐之后。李大成也不犹豫,直接就拿出了自己的码头草图,递给了一脸憨厚的詹天佑。

    “咦……

    二爷,不知这海港为何如此谋划啊?”

    见了李大成拿出的大异寻常的码头图纸,詹天佑并没有注意图纸的粗糙,而是对这异形码头产生了兴趣,至于海港一说,完全是出自官场的考量,为在场的两位大人留面子呢!

    “眷诚,你说这是海港?你是留洋回来的,学的是什么专业?”

    专业人士,就该有专业人士的口吻,李大成设计的本就是临时的码头,海港一词,过了!

    “二爷,眷诚学的是土木工程。”

    杨士琦代詹天佑回答了李二爷的问题,这位李二爷可真是能得罪人,人家是来帮忙的,您能说话客气一些吗?

    “土木工程啊?那这学白上了,码头海港都分不清,还玩个屁的土木工程?

    眷诚,你不是来给我帮倒忙的吧?”

    李大成不客气,也是想摸摸詹天佑的脾气,海港一词说出来,像官场中人多过像工程师的,太不严谨了。

    “呵呵……二爷说的不错,只是下官之前没见过这种样子的简易码头,不知该如何称呼了。”

    听了李大成的戏谑之言,詹天佑呵呵一笑,说了实话,简易码头多半是T型的,工型带弧度的简易码头,詹天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图纸。

    来的时候,詹天佑就没闹清这位二爷的身份,之前问了熟识的杨士琦,可他那边的说法就是只能叫二爷,不能称呼别的,看着这位措辞有些严厉的二爷,詹天佑的眼中也多了几分神采。

    见李詹两人没有交恶,反而关系亲密了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杨士琦,不知道詹眷诚是被什么给吸引了。

    “这是码头建好之后的样子,虽说看似是弧形,但是每一段的截面都是一条直线,若码头成了大弧,这船就没法儿停靠了。

    一百丈的码头,由一二三四五六,六个直线截面组成,五十米的直线距离,足够船只靠岸卸货了,背面也是一样,不是圆滚滚的。”

    边画边说给詹天佑解释了一下码头的形状,李大成也为自己的不专业而汗颜,出个大致的样子,他还成,详细的说明各种比例,这事儿他就不成了。

    “二爷,这两个弧度的作用何在?”

    听了二爷粗略的设计之后,詹天佑点了点头,这便于船舶停靠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但为何要有弧度,他还是有些糊涂。

    “防大潮!

    T型码头虽说建造简便,但防潮不成,一旦大潮来临这样的码头必毁,限于人财物力的缘故,咱们不能在胶州湾建大型的防波堤,就只能提高码头本身对大潮的抵抗力了。

    胶州湾虽说是半封闭港湾。但也有大潮的,毁了再建难免劳民伤财,弧形的码头,就跟船头一样是可以破浪的。

    这也是无奈。因陋就简而已,若是有不对的地方,眷诚你也不要避讳,一定要说出来,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苦功。可不能儿戏啊!”

    詹天佑主修铁路工程,对于建港他只是有些有些了解并不精通,从道理上而言,这位二爷的说法还不错,但塔埠头码头有一个大纰漏,那就是没有经过勘察,这样的码头在詹天佑看来还是越简易越好的。

    “二爷,眷诚不才,于建港并无多少经验可言,但在西洋时。眷诚见过此类的简易码头,多以木料为主。

    胶州府一带已经有了一个海港,德国人于建港有其独到之处,眷诚以为塔埠头还是应以木料为主,这样既省时省工又能在资金上节省很多,何乐而不为呢?”

    塔埠头码头的筹划是詹天佑改变不了的,他认为胶州府左近有一港已经足够了,再开新的码头,徒耗银钱物力而已!

    “眷诚的想法倒是与杏城有些相似,但胶澳的海港。不是咱们自家人的啊!胶澳乃是朝廷立约租界给德国人的,短时间之内,咱们无力收复。

    先有胶澳海港,后有胶济铁路。这山东的货物流通,就要被德国人扼住咽喉了,一旦胶济铁路开通,胶州府的在鲁北的商贸重镇地位,必然要被胶澳与潍县所取代,借胶澳港、胶济线。德国人就会从商贸领域一步步蚕食山东。

    想要遏制德国人蚕食山东,海陆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