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0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1900-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费吃紧!

    英国人一来船多,二来他们正在经历战争,能派到大清这边来的就不是主力战舰,依着我的估计,这样的万吨巨舰,应该是不上不下的战舰,只要咱们出的价钱足够高,什么买卖不能谈呢?

    咱们只要跟英国人搭伙,将赔款的现银,尽最大可能用于购舰,其他各国的赔款,用各种税赋做抵押,数量多一些也无妨的。

    当然,购舰之事属于题外话,现在要说的是合约赔款,合约签署之后,咱们再与英国人各自履约就好。

    有了这两艘或是多艘巨型战舰,一可拖日俄入军备竞赛的鸿沟之中,二可威慑租借胶澳的德国人,三可涨国人之志,何乐而不为?

    至于朝廷,天下事闹成这样,他们还要说什么?有些话就在一个说辞上,咱们若是说这巨舰是英国人逼着咱们买的,朝廷又能说出什么呢?

    赔款,自然不可能是十万万的,一半才是咱们的底限,而且没有现银,咱们将价钱压下至少一半,还能换回至少两艘巨型战舰,数处大型船坞,事情做到这种地步,朝廷再说别的,让他们来谈如何?”

    英国的巨舰来没来不是关键,价钱如何也不是关键,卖不卖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英国人的在华利益,关键是利益!

    英国为什么要强行租借威海卫,还不是为了遏制在山东的德国?英国势力为什么进入东三省,还不是看到了沙俄在东三省的野心?英国又为什么要支持小日本?还是为了遏制德俄两国。

    扶持大清还是日本,对英国人来说无所谓,甲午一败之后,英国人明显照顾小日本了,为什么,北洋打的太次!太怂!

    遏制德俄,与其扶植日本不如扶植大清,津沽一战,英国人的利益或有损失,但损失最大的还是日俄,英国人在津沽一带的损失,与他们的在华利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大清的陆军,在津沽一战之中打出了彩头,既然沙俄大军进入了东三省,既然德皇野心勃勃。与其扶植大清的邻邦日本不如扶植作为殖民地地主的满清朝廷。

    这就是李大成要玩的把戏,为什么要让桂顺在津沽开战之前示好于使馆区的洋鬼子,京城使馆区各国洋鬼子不过百余人,津沽一战。李大成杀了成千上万,两厢对比是相差悬殊,但示好于几百外交使节,比杀伤数万洋鬼子要有用的多,这次示好说明桂顺是个文明人。而不是列强眼中殖民地不开化的野蛮人,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双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英国人赫德、驻华公使朱尔典,都是中国通,这也是合作的基础,赔款换战舰之事,看似是为了给李鸿章的和谈帮忙,实则是让英国人放弃李鸿章转而与桂顺合作。

    正式的和谈,桂顺是不会参加,但与英国人之间的和谈。李鸿章还是要带上桂顺的,这也算是一个交接,京城的大局目前还是掌握在振威军手中的,这事儿由不得李鸿章不办。

    现在交好于英国人,日后交好于德国人,合纵连横,说白了也就是朝三暮四,英国人终是敌人,德国人虽说跋扈,但他们在大清的势力有限。李大成最终的合作对象,不是英国人而是德国人,英国人的在华利益太大,以后的桂顺与英国人合作。只能让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不若选择德国人做合作对象。

    通过购买战舰之事,给德国人施压,经过津沽一战之后,想必德国的政客们,看待远东问题也会客观一些。几艘大型的战列舰进入大清海军的编制之后,在山东与德国合作,应该不会太困难的。

    李大成的这些谋划,李鸿章或许能看出一些,但要看个一清二楚,那不可能,李鸿章看到什么程度,对李大成来说无所谓,只要他合作就好。

    “哦……容我思虑一番!”

    兹事体大,李鸿章也不由的开始正视这位李二神将了,这小子太过妖异了,本以为是个后生晚辈,没曾想,却是此中高手。

    “中堂自便!”

    李大成也不逼迫李鸿章,右手撑着扶手,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谈了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身上的洁白绸衫红了大半,这一身的伤,实在是缠人呐!

    “你这伤无妨吧?”

    李鸿章拈着手里的烟丝,没有直接神游天外,而是关怀了李二神将一下,这妖异的后生晚辈,对他来说还有大用,死了,未免可惜了。

    “若是活不了,直接就死在津门了,当时不死,现在就不会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怕也不会死!”

    伤势虽重,但李大成已经确认自己不会死了,烧伤造成的溃烂、发炎,自己已经挺了过去,这是最要命的一关,过了这一关,伤口的愈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渗血的这些伤口,也大多是弹片擦伤,若主要伤口没有愈合,他活不下来,自然也不可能坐在这里。

    “这话要的!

    不愧李二神将之名,不说别的,单单你身上这股狠劲儿,就足以让洋鬼子忌惮喽!

    可你小子也太狠了,津沽一战,死伤不少吧?”

    李二神将本事非凡,但也有让李鸿章忌惮的地方,这人太狠,远超寻常狠人的狠毒劲儿,李鸿章这个阅尽世事的人都觉得有些胆战心惊。

    津沽一战,战场之上虽说打得凶狠,但与李二神将的后手相比,那点凶狠,还真算不得什么。

    从大沽口到军粮城,从军粮城到李家楼,这两块区域,这位李二神将丢下了至少十几万尸首,任其在燥热的天气之中烂掉。

    说这个是没有时间,李鸿章不信,这应该是他的军略,凶残阴毒的军略,若不是那十几万尸首,津沽一带会爆发大疫?怕是不可能吧?

    若是没有这场大疫,洋鬼子能在津门生生止住脚步?怕也是不可能吧?

    这样的凶残狠毒,已经超出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了,早年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李鸿章,也觉得有些心颤。

    “津沽一战,人员伤亡当在四五十万左右,这个数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若按洋鬼子的来势,必定要屠城灭寨,津门失却,整个直隶都会失去屏障,任洋鬼子在直隶肆虐,秋收再一延误,死伤至少百万数以上,四五十万人的死伤,换来了京师、直隶的安稳,值得!

    甲午一战,举国不振,死伤四五十万人,打出一国之血气、悍气,也值得!

    不瞒中堂大人,我本有起直隶壮丁之心,而且这事儿也确实做了,只是,这批直隶壮丁没来得及参与战事而已。

    在我的估计之中,津沽一战后,京师也难免一战的,没曾想,洋鬼子的步伐能被瘟疫拖住,战争四五十万的损失,瘟疫或许还会带来几十万的损失,终究还是伤亡过了百万,里外里一场血战,咱们只赚了一些血气、悍气。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呐!”

    李鸿章一句话,引得李大成在战后第一次回望津沽大战,打到现在,打到议和的程度,战争就算是结束了吗?对大清诸臣,对列强诸国来说或许是吧?

    但对李大成来说,津沽一战仅仅是开局之战,牛刀小试而已,经过这一战,李大成瞧清了大清上下的弱点,以后的战争多半不会在战场上开打,但眼前却还有一次机会可以利用,那就是津门的鼠疫。

    列强诸洋鬼子既然来了,总要带些什么回去,津沽一场大战,有两个国家或许会不服,他们的军队不服、政府不服、百姓也一样不服,对于这样的,不回些让他们服气的礼物是不成的。

    英法德美等国也是一样,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打完之后,彼此都要承受战争的痛楚,在津沽战争波及到了大清的百姓,列国的百姓,也要经受这种苦楚的,战争不会便宜任何参战的一方,李大成也不会便宜他们的,至于人性如何,对李大成而言,真是没什么所谓,对于战争而言,更是无所谓!这才哪到哪,仅仅是个开局而已。

    津沽一战对大清来说,打的算是不错,但在李大成的眼里,差了太多太多,至少三十万死伤,换来不足十万死伤,同样是人,这价码差的有些多了,打回来,如今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找一找后账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不是善人() 
“国弱不堪、人心难用,倒是实情!

    李二爷,您说这大清还有什么富国强民之法呢?

    前年,康梁弄了个变法,老夫本想着帮衬一下,可惜……奈何……

    老夫无奈避之海外远走两广,吾观国外强国政体也不过寥寥数种,沙俄与我国不差毫分,怎的我大清就不成呢?”

    议和、战争,对李鸿章来说也无所谓,议和之事无外乎割地赔款,议和的结果要看战局,津沽战局不错,此次议和虽说艰难,但结局已经抵顶,诚如李二神将所说,只赔款不割地已成定局,至于这赔款数量,还是得看人家的眼色。

    战胜战败都得议和,这才是李鸿章关心的事儿,战败的条约自不必说,当年镇南关大捷,冯子材胜了法国人,不一样签了中法天津新约,败了和约、胜了也和约,此次津沽一战,胜败两可之间,还是和约,这里面的烂事儿,李二神将说的一针见血,国弱不堪、人心难用。

    李鸿章执掌权柄三十年,也想名传青史的,可这些年遗臭万年的和约签了不少,名传青史之事,做了个洋务,却给小日本子在朝鲜撅了个底儿掉,李鸿章也想着变革,奈何人家康梁瞧不上他这个老头子,老头子也是有疑惑之处的,许多事儿他也要问个为什么的。

    “呵呵……谈正事儿、谈正事儿!刚刚说到哪了?是军舰的事儿吧?

    这私底下的买卖,贝勒爷在使馆区还是有些颜面的,正巧,贝勒爷在使馆区附近有处不错的宅子,与英国人的密探,李中堂不如选在那里!”

    李鸿章要问个怎的?为何?李大成也无从说起,怎么说?说大清烂到骨子里了,非死不可?这不是实话!

    谁当家谁做主,李大成是无所谓的,权力巅峰也不是什么美妙无比的事儿。与那些个玩意儿相比,他更愿意与诸洋鬼子游猎于各大战场,大战之后轻嗅血肉芬芳,这才是男人该做的事儿。

    心结、情结。李大成也有,无非就是国人的尊严与地位,这个大清若是能做到,李大成未尝不可扶持大清,可惜他们做不到。除非杀尽了那些个掌权的宗室与底下的蝇营狗苟之臣,这些人杀得尽吗?不能!所以他也只能看着清廷去死了。

    李鸿章的问题没法儿回答,这老头子也算是清廷的一个死忠拥趸,七十多了,没必要玩刀头舔血的活计了,有些时候,是不能与李鸿章坦诚相见的,比如说现在。

    “李二爷还是有所顾忌啊!

    除了康梁的法子,南边也有个后生,跟老夫说过更更出格的法子。来之前老夫还与那后生的人接触过。

    英日两国也想着扶植南边自立,这段时间老夫与他们都接触过。

    李二爷,您觉得这些法子如何?”

    李鸿章李中堂一口一个李二爷,一口一个您,这老头子可是不简单,有几次李大成都有些拿捏不住,想跟他谈谈,但能谈吗?怕是不能,谈了就要给桂顺惹祸的。

    “呵呵……法子都是好法子,奈何人心不济。这人心不济、万事难成,所以许多人也就成了跳梁小丑,行事无所不用其极,越是操切这事儿越是难成!

    中堂大人。这么说吧!谁人做主,咱们不管。

    但是!

    谁他妈想要裂土封王,老子不会不管不顾,津门一战死了不过四五十万人,谁要是敢做裂土封王之事,惹得老子出手。哪怕支持他裂土封王是四百万人、四千万人,老子也会让他们死伤殆尽。

    中华国土,传承三千余年,只能大不能小,为此死多少人也是在所不惜的!为此可以灭族灭国!这是根本!”

    说到骨子里,李大成还是一个职业军人,对于国土有着深入骨髓的偏执,为此他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说法虽说看似偏题,但也算是回答了李鸿章的问题。

    “唔……这个说法倒是精辟!

    不错!不错!

    不愧是李二神将,看事儿看的清楚明白!

    沙俄此次进犯东三省,只怕来了就不会走,李二爷怎么说?”

    听了李鸿章的说辞,李大成不由的苦笑了一下,这老东西也不是个善人,想着在东三省再打一场津沽大战,这事儿不是不成,只是大清的国力不成,打一场横跨三省甚至更多地域的恶战,振威军有这个本事,但大清没这个财力、物力。

    若真打这一仗,还是必败之局,这事儿想的是不错,可惜没有开战的条件呐!

    “该咋办就咋办,万事有朝廷!”

    给了李鸿章一个不太确实的回复之后,李大成再次换了一个姿势,看着二爷的凶悍,旁边的桂顺眉弓也在一个劲儿的跳,这位爷,您的血都流地上了,不能消停消停?

    “老二,你这伤……”

    “不碍事!”

    “万事有朝廷,李二爷就打算坐看东三省易手?”

    李鸿章也想看看李二神将到底有多狠,无视官帽椅上掉落的血滴,他用李大成刚刚的话,回抽了一记耳光。

    “易手?易到谁的手里?

    都说东三省匪患猖獗,振威军三十几万人,朝廷也养不了,东三省地大物博,正好让裁撤的兵将屯田戍边安定地方。”

    清廷不能支撑战事,振威军也不是不能打,化兵为匪,边抢边打,只要军火补给充足,怎么打不是打呢?

    东三省那边可是财源之地,木料、矿产、农作物,都是可以赚钱的买卖,边境盗匪也不是什么瘪三营生,那也是能发大财的。

    大清的百姓穷困,正好在东三省试一试一些赚钱的歪路子,职业土匪跟职业军人的区别不大,无非名称上不一样,说白了干的都是杀人的营生,一国之血性何来,杀出来的!

    杀自己人那不叫血性、悍气,杀外国人才算,将振威军变成边境土匪。这事儿也早在李大成的谋划之中,现在差不多是时候了,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