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黄遵宪和严复分别向他说明“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后,他开始转变思想。
1902年,本着“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吾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吾尤爱自由”的想法,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从今以后。只有努力保国而已,从“保教党之骁将”转变为“保教党之大敌”,受到康有为的严厉批评。
在前世,梁启超在军事上最大的支持者为蔡锷,两人的结识还要1897年10月,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督学江标等人创办的湖南时务学堂说起。
甲午一战将清政府最后的一块遮羞布撤了下来,也宣告着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于是为了救国图存,各地掀起了效仿日本的维新变法热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掌握中国最终权利的慈禧是支持变法的,这也是各地官员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
湖南的时务学堂是为培养维新人才而设立的湖南时务学堂,这种适应时代潮流的学堂以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广大的富于进取、追求改革的学子。
当时,年仅16岁的蔡锷,由湖南督学徐仁铸推荐,于1898年初报考新建的湖南时务学堂,并且在2000人中竟然以第三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成为时务学堂中年龄最小的一人,而梁启超则因为公车上书时卓越的表现被聘为时务学堂总教习。
梁启超在时务学堂时,年仅24岁,风华正茂,他讲课气势恢宏,大胆泼辣,公开宣传:“二十四朝,其是当孔子至号者无人焉,间有数霸者生于其间,其余皆民贼焉。”
这种攻击,带有强烈的民主思想与要求革新的气息,然而这种思想并不蔡锷这种从小经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学生所能接受的,随后蔡锷直言不讳的反对梁启超的观点,于是两人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
这种切磋乃是一种追求,不仅不影响两人关系,反而更加深了师生的情谊,不论双方具体论述的是非如何,这样平等的讨论,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锷就是从这时起,与梁启超结下了终生不解的师生之缘。
对于蔡锷的喜爱,徐卫不下于他的老师梁启超,当年湖南巡抚岑春冥让徐卫组建新军的时候他就曾想到这个以后将会称霸西南的军事家,不过当时他已经被云南总督李经羲聘请到云南担任军职,并且还对蔡锷委以重任,致使徐卫收服蔡锷的愿望破灭。
梁启超此人观人非常准,旅居日本他已经隐约察觉到徐卫气吞山河的布局。于是他不顾老师康有为的反对,劝说与自己教好的同门和自己门下的弟子到新澳港参与不久即将举行的公务员考试,而他本人亲自渡海出朝鲜拜访徐卫。
对于梁启超的拜访,徐卫也是非常的差异。在清末民初这段历史徐卫所佩服的唯独梁启超一人,此人虽一直鼓吹君主立宪,但从内心来讲他并不是满清的忠臣孝子,也与企图用维新变法来获取自己权势的康有为不同,他拥护满清君主更多的是对和平的拥护。畏惧革命党的暴力,害怕他们的暴力革命将本来就千疮百孔的中国弄得四分五裂。
梁启超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事实上中国的革命正如他预想的那样成为了军阀们争权夺利的遮羞布,也使得已经被**的满清折腾的千疮百孔的中国更加虚弱不堪,也使得辛亥革命以后国民的生活还不如满清统治时期,其中以四川最为明显,据说有的地方的税收已经收到了一百多年之后,不可谓不滑天下之大稽。
对于梁启超的拜访,徐卫用了很高的规格接待,并且亲自出昌德宫正门敦化门去迎接。随后在昌德宫的正殿仁政殿设宴款待。
宫中的宴会自然只是谈论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殿内的宾客尽是受四书五经教育下的文人,酒过半酣之后便是各自卖弄学识的时候,诗词歌赋更是不在话下,微醉的梁启超也兴之所至当场赋诗一首,并且以其华丽的辞藻、工整的对仗、深远的意境赢得了在座所有人的赞赏。
宴会一直进行到午夜,这群书生在诗词歌赋的交流中暂时忘却了各自的身份,在宴会结束的时候全都醉倒了,甚至有人趴在自己的酒桌前酣睡,随后徐卫命人将已经醉倒的梁启超送到了宫外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驿馆。并且吩咐守门的侍卫如果梁启超第二天拜访,可以先将他引到徐卫处理政务的宣政殿。
第二天一大早,还在搂着井上晴子酣睡的徐卫被伺候的宫人叫醒,随后宫人回报梁启超在宫外拜见。此时已经被守护昌德宫的侍卫引到宣政殿。
穿戴整齐的徐卫进入宣政殿的时候才不过早晨八点钟,而昨天被朝鲜内阁官员灌醉的梁启超此时完全没有宿醉的样子,正在宣政殿的偏殿内阅览徐卫放在书架上的书籍。
按照宫中的规矩,在有客人的时候宫人对于徐卫的到来一定要宣唱一番,为的是让拜访的客人能够即使行礼。
“见过亲王殿下!”在宫人宣唱完后,徐卫的身影就出现在宣政殿的偏殿。梁启超将书籍放回原处后对徐卫行礼道。
“梁先生不用多礼,来人,给梁先生搬个凳子。”朝鲜宫内的规矩多是效仿中国,宫殿内一般只有君主的座位。
殿内虽然只是常备君主的座位,但并不是没有其他的凳子,很快就有一个负责打扫宣政殿的宫人将一个圆凳送到梁启超的身边,于是梁启超在谢过徐卫后端坐了下来。
“梁先生挺喜欢这些书籍的?”徐卫在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梁启超将书籍匆忙放回书架,于是徐卫将他看的那本书拿出来看了一下说道。
“中国好多历史典籍都在康乾年间随文字狱焚毁,同时由于乾隆年间朝廷大力搜集民间书籍用于修编四库全书,使中国很多珍贵的历史典籍毁于一旦,我在游历日本的时候经常在帝国图书馆看书,那里有很多目前中国已经丢失的珍贵典籍,而我看的这一本是中国和日本都没有的。”梁启超回答道。
“这些书籍我已经命令教育部着手编修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正式印刷,梁先生如果喜欢,在印刷成书后我让人给梁先生送一套,至于这一本,则是唐代的孤本,之所以不能送与梁先生,并不是我徐卫小气,而是我认为像这种宝贝只有放在政府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徐卫一边向梁启超解说,一边将书籍轻轻的放回到书架上。
“看到殿下如此爱书,当真是我中华之大幸。”梁启超当然也是爱书之人,知道民间藏书失散的道理,就连藏书最巨的天一阁也在历史更替和朝野动荡中损失惨重。
“等到满清灭亡后,我会效仿外国的建立国家图书馆的旧历,在中国建立一座大型的图书馆,这些珍本则会放在图书馆内以供国人参观,并且将这些书籍的印版置于图书馆中。”徐卫看着自己满书架珍本、孤本,对身后的梁启超说道。
徐卫虽然是在说在中国建立图书馆的事宜,但其表达出的信息量并不仅限于此,抓住重点的梁启超随后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对满清出兵?”
“是有这个打算,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近期还是先要解决日本的问题。”徐卫回答道。
“日本问题?殿下不是同日本签订和约了吗,难道还有什么密约没有谈妥?”梁启超不解的问道。
“先生久居日本,感觉日本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徐卫重新坐回自己的座位,然后问道。
“日本国土狭小,国内资源不足,所以他们将扩张的目光放在了中国。在日本政府的引到下,日本民众,尤其是日本青年,都普遍有着仇视中国的心态,他们认为华人愚昧落后,不配居住在中央之国,这种境况就算现在被殿下在朝鲜打得大败也没有多少改变,可以说日本往我之心不死。”梁启超解释道。
“正如梁先生所言,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要趁着日本现在最虚弱的时候给他们雷霆一击,让他们没有翻身之日,只是我现在主要兵力驻守朝鲜,在新澳港军队到达之前暂时偃旗息鼓。”徐卫解释道。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下大同()
梁启超这次拜访徐卫只在汉城住了三天的时间,期间他并没有表示要出仕徐卫的意思,三天之后他不顾徐卫的挽留也踏上了通往新澳港的邮轮,这次他要亲身经历一下新澳港的情况,用梁启超的话将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就在徐卫将梁启超送到邮轮的当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波斯的电报,这封电报并不是某一个人发给徐卫的,而是徐卫留在波斯的三位负责人雷诺兹、伊本、林志祥联合发出的,电报虽然很长,但只有一个意思,北方的波斯政府要对徐卫在波斯的油田开刀了。
波斯政府之所以对徐卫开刀,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原因。
在政治上,波斯的政治动荡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上任国王穆扎法尔丁沙,其原因则是国王的挥霍浪费致使波斯政府的财政经常混乱不堪,政府金钱极端匮乏,为获取新的财源,他便派人到英国出售波斯石油的勘探权。
波斯国王的这种做法换做以前自然没有人关心,毕竟在法理上整个波斯都是国王加的家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波斯境内的中、高产阶级大多喜欢讲他们的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目的也仅仅是让自己的这些子弟开一下眼界。
这些子弟就如同中国睁眼望世界的第一批人,他们能够出过大多是因为家庭的富裕,没有对以后生存的压力,这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在国外生活和学习中将经历放到了国外的各种思想上面,然后与国内的状况相比较,于是他们的内心便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由于共同受过国外先进的思想教育,这些人回国之后便自发的聚集到一个圈子内,谈论的最多的也是自己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穆扎法尔丁沙当政的时候正值英国和俄国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波斯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博弈战场,贫穷而又腐败的波斯王朝便在这两个帝国的争霸中摇摆不定,其国内的各种利益也成了这两个帝国主义的战利品。
曾经留学国外的这些新知识青年受欧洲政治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内心之中除了家族、宗教、民族之外有了国家的概念。这也使得他们对国王和其政府的做法大为不满,于是这些人游说国内开明士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上层僧侣,准备发动的君主立宪活动。
这场立宪活动变成立宪革命的最终推动力量则是俄国的国内革命,俄国的这场革命与一战后期的孟什维克革命不同。这场革命没有组织,没有目标,也没有单一原因,主要归咎于几十年的国家动乱和对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同时俄国国内改革不利以及少数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而俄国的这场革命最终导致了日俄战争的战败。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德黑兰、大不里士、设拉子等城市爆发了由僧侣领导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群众要求召开议会,制定宪法。
与此同时在此期间,在北方城市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在许多城市建立了与地方政权相抗衡的民选委员会恩楚明,同时建立了称为穆扎希德的社会民主组织,要求给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权利,并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费达依部队。
随着国内环境的不断恶化,穆扎法尔丁沙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随后议会通过了波斯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新上任的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就是尤利娅的父亲,不过这个国王同他的父亲一样依然不是一个民主人士,他自继位开始就对议会抱有极大的恶意,这种恶意在1907年12月得以爆发。
已经认为自己坐稳波斯王位的穆罕默德阿里凭借沙俄的支持,调集军队捣毁议会,不过他对自己的实力估计有点不足,他的这种反抗行为旋即就被全国强大的护宪运动和各省开赴首都的费达依部队击败,于是他被迫再次宣誓信守宪法。
穆罕默德阿里虽然反抗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于是在次年的6月。穆罕默德阿里再次出尔反尔,以哥萨克旅为核心攻占议会大厦,逮捕议员,解散议会。杀害革命领袖和群众,立宪运动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权不久又在大不里士重建,并向各地发展。
此时的情况对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可谓是一片大好,但是这种大好的局面很快就因为波斯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功亏一篑。
总的来说,波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领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1万,按各民族的语言特点,波斯可分为3大语族、40多个民族,其中属于波斯语族的有波斯、库尔德、卢尔、巴赫蒂亚尔、俾路支等民族,属于突厥语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库曼、卡什凯等民族,属于闪语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种语族的民族外,波斯还居住有亚美尼亚人。
波斯人是波斯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他们使用波斯语,而波斯语也是波斯王国的正式官方语言。
波斯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密集于波斯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区,如:德黑兰、克尔曼、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容易接受西方的影响,他们从事农、工、商等各种职业,波斯军队、宗教的高级职务大多由波斯人担任,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波斯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亚部落和波斯的部落渗入库尔德斯坦地区之后发展起来。由于这个地区分属西亚5个国家领土,而成为各国的少数民族。它约有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波斯、土耳其、伊拉克三国边境地区。叙利亚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小镇也散居着库尔德人。大多数库尔德人操波斯西部语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国的语言。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库尔德人大部分人是******教逊尼派******,并保存着独特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