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81铁血中华-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程宇华并不知道自己的反常举动,让家人明白了他的小心思,他此时少有的对刘玉林没了好脸色,一路上都没说一句话,这让刘玉林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惹了这位爷不高兴。

    等程宇华到了勤政殿书房的时候,军情局局长寇诚正等在里边。看见程宇华进来,寇诚急忙站了起来。程宇华摆摆手,一句话也没说。

    寇诚也感觉到了异常,一时间他也不好立即做汇报,只得疑惑的看向刘玉林,希望能得到什么提示,只是刘玉林也只耸了耸肩,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程宇华坐下灌下一大口茶后,内心才逐渐安静下来。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突然来了无名火,只得强行让自己静下来处理政事。军情局的事一般都不是小事。

    等内心彻底平复下来后,程宇华才抬头看了看寇诚,发现对方正担心的看着自己,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着相了,不过他也不好多说,于是主动问道:“寇局长,有什么事情吗?”

    听到程宇华自己问了,寇诚立即收敛心神,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报告,递给了程宇华。同时也简略的作了一番解说。

    寇诚报告的是有关上次鸦片案的后续调查。

    原来安全局经过仔细调查后,发现从沿海进入南宁的鸦片数量,与高玉山售卖的数量有很大的出入,准确点的说,是高玉山售卖的数量,要大大高于从沿海进入的数量。这就意味着,高玉山还有其他渠道运输鸦片,而这个渠道,是与已经发现的海关这条渠道完全独立的。否则安全局早就顺藤摸瓜将他挖了出来。

    而根据对高玉山案有关人员的仔细审问,谭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只是高玉山自己供述,有人主动联系他,说能提供鸦片,而且数量极其巨大。这条隐蔽渠道提供给高玉山的鸦片量,占到了其售卖总量的一半。

    虽然只占一半,比例看似不大,但要是考虑到这条渠道才开通一年的话,那么就能明白控制这条渠道的人的厉害了。

    高玉山已经很厉害了,能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售卖了近八万箱鸦片,如今却突然冒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人,一年时间就可以将四万箱鸦片运进南宁,这已经是无法无天了。

    高玉山花了那么多钱,拉下了那么多官员,才打通了一条偷运鸦片的秘密渠道,用了五六年才运入四万箱。如今居然还有人有更大的能量,拥有一条更隐秘,运输更方便的渠道,这怎么能让程宇华放心。如果不将这些人打掉,恐怕南宁禁烟就是一句空话。

    在程宇华的严厉督办下,安全局经过仔细调查,加上高玉山落网后的主动配合,谭山才多少有了点眉目。

    根据高玉山的交代,拥有这条线的幕后大佬从没有露面过,每次只派几个小喽喽与他接触,通知交易地点,收钱后就迅速消失,而且每次露面的人都不同。高玉山曾经也想弄清楚这些幕后的人,好为以后的直接交易,讨价还价做准备。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查了好几次,派去跟踪的人都被敲晕了,所以没有得到一点线索,最后他在自己家里收到了对方的一封警告信,这才意识到对方势大惹不起,只好从此熄了一探究竟的心思。

    不过高玉山虽然没有探清对方的具体情况,但是却总结出了对方交易的两个特点。每次对方选取的交易地点尽管不同,可是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在云南境内,而且靠近四川一带。除此之外,对方只要金银实物,不要华元纸币。

    综合这两个特点,高玉山判定对方肯定身在四川,至少鸦片是从四川过来的。

    谭山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立即向程宇华做了汇报。而程宇华考虑到安全局的局限性,在境外没有力量,所以最后命令安全局将后续调查转交给了军情局,要求寇诚利用军情局在境外的情报网,将这条渠道的幕后人找出来。

    寇诚今天就是来汇报最后结果的。》

第一百一四章川督丁宝桢() 
程宇华将寇诚的报告看了几眼之后,就拿着的报告抖了抖,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是说幕后的主使人是丁宝桢的幕僚沈建章?”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程宇华很是惊讶。沈建章是丁宝桢的心腹幕僚,自1867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就开始跟随。1876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其他人基本都没带,只带了心腹三人,其中一个就有沈建章。

    可以说,自丁宝桢升任一方大员之后,沈建章就开始跟随着他,到现在已经有16年,两人关系很好。很多时候沈建章就代表着丁宝桢。此时爆出他是鸦片供应渠道的主使人,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真正的幕后人物,就是丁宝桢本人?

    而按照程宇华脑子里记得的信息来看,丁宝桢应该是不会做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情的。

    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评价很高。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很是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而自己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都不能还清。连归葬济南的路费,其家人都拿不出,最后是其幕僚和乡民集资才促其成行的。

    丁宝桢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在山东任职时,创立山东机器制造局,来到四川后,又创立四川机器局。除此之外,他还重视海防,在山东的时候就看出日本对中国心怀不轨,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如此一个爱国老人,程宇华绝对不相信他会支持鸦片贸易。

    对于程宇华的反问,寇诚也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军情局对清廷的很多高管都建立了档案,将其性格官声家人人际关系等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特别是在与南宁接壤地区为官的,其档案就更加详细了,甚至都有部分人的贪污受贿具体数额。

    丁宝桢在四川为督已经七年了,军情局当然会对他调查得更加详细,因此寇诚对丁宝桢十分了解,知道丁宝桢是清廷为数不多的好官,到任川督后,整顿吏治,清理各种社会矛盾,如今四川虽然称不上大治,但也是清廷境内百姓流亡南宁人数最少的地区了。

    当初得知幕后主使人是沈建章的时候,他也大吃一惊,以为沈建章的行为是丁宝桢指使的。对此寇诚还非常不理解。一个尽心尽力,为国为民的老人,怎么会作出这样的勾当。还好随着后续更深入的调查之后,发现沈建章是利用丁宝桢对他的信任,背地里和英国鸦片商狼狈为奸,一起合伙售卖鸦片,谋取暴利。

    现在寇诚看到程宇华与他当初一样的反应,看到幕后主使是沈建章,就以为沈建章是受丁宝桢指使的后,他也不提醒程宇华继续看后续报告内容,直接开口解释道:“确实是沈建章,不过这件事与丁宝桢没关系。整个鸦片运输渠道都是沈建章一人构建的,他与英国鸦片商合作,英方提供鸦片,沈建章则提供运输渠道。”

    听了寇诚的介绍,程宇华才松了口气。他对丁宝桢最直接的了解,是来自于后世的历史评价,这已经是盖棺定论了的,不会有错,如果这件事真是他主使,那么就彻底颠覆了程宇华心中对丁宝桢的认知,这也就意味着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定位,存在很大的误差。

    现在知道了丁宝桢也被蒙在了鼓里,程宇华也就放心了,否则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大功绩,不管是民间评价,还是官方定论都很正面的人,如果真做了这样的事,那么其在他内心的高大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虽然放是放心了,但是他还是很疑惑。按理说丁宝桢能做到总督这个位子,肯定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否则他在清廷那个到处都是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早就会被别人暗算,彻底打压淹没了。这样一个精细的人,又怎么会对自己身边的幕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如此大的动作而一点察觉都没有呢。要是有察觉的话,按照他的秉性,肯定是一开始就会将沈建章的勾当掐死。

    现在沈建章能够在丁宝桢的眼皮底下,逍遥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什么意外发生。想到了这一点,他立即问道:“丁宝桢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殿下,丁宝桢在一年前生病,已经很少视事,也很少出门,现在督府的政事主要由沈建章等幕僚帮忙处理。而且据我们的人报告,丁宝桢应该命不久矣。”寇诚就是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经过深入调查后,才知道丁宝桢现在的情况的。

    丁宝桢到任川督的时候,境内多有少数民族起义,特别是西南的土家族和苗族,西部的藏族,这些少数民族不甘经受清廷的压迫,与清廷早已离心离德,时常起义。丁宝桢也是费尽心力才安抚住这些人,让四川平静了七年。

    清廷这些年为了整顿军备,防止南宁继续北上,屡加赋税。特别是在南宁夺走广东这个税赋重地之后,让清廷早已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清廷不得已,只好继续增加赋税,这让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年的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只是囿于丁宝桢的威名,他们才一直隐忍不发。

    丁宝桢也知道如今川内的情况。所以病倒不能视事之后,他一边向清廷奏报,请求尽快派人接替他的位置,一边将自己的情况秘而不发。

    然而清廷在接到丁宝桢的奏报之后,却一下子拿不出合适的人选。按理说川督在清廷的所有督抚当中,算是位高权重的了。加上经过丁宝桢的精心治理,四川民富财丰,社会安定,是一个不错的为官之地,现在这个位置有了出缺,应该会是很多人争抢的对象。但是现在这个香饽饽的官位,却成为了清廷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到四川当总督。

    其实不仅仅是川督,现在与南宁接壤的所有地方的官位,都成了谁也不愿意接手的危险之地。这些地方不仅局势紧张,时不时的有冲突,而且由于是前线,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那些脑满肠肥的满清贵族谁也不想来,而在出现两广总督张树声投降事件后,清廷又对汉臣存有芥蒂,不敢再派汉臣来这些地方为官。

    要不是实在找不出愿意南下的满族士子,清廷就连丁宝桢这些现任汉臣都会替换掉。如此一来,派遣接替川督的人选就一直拖了下来。》

第一百一五章拯救名臣丁宝桢() 
程宇华听到丁宝桢快要死了的时候,很是惊讶,因为他虽然不知道真实历史上丁宝桢去世的具体年份,但是他对这个清末名臣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丁宝桢在四川为督十年,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即便这个十年是个概数,并不是精确时间,但是也不至于只有七年吧。

    因此对于寇诚提供的这份情报,程宇华并不十分相信,所以他追问道:“消息是否准确?丁宝桢真的病得如此重?”

    寇诚之所以敢说丁宝桢命不久矣,自然有他的消息来源,所以解释道:“殿下,十分确定,丁宝桢身边有我们的沉睡者,前不久为了调查鸦片案才被唤醒。他在督府已经潜伏了五年,因此对于那里发生的一切都很清楚。”

    沉睡者是军情局为了提早布局,前几年分批派出去的训练有素的特工,这些人大部分潜伏在清廷重要人员的身边。平时这些人不会与军情局联系,只有在有紧急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被军情局唤醒。

    这些人由于潜伏时间久,加上有军情局的配合,因此现在大部分都在清廷的官府,或者是坊间有一定影响力。一旦被唤醒,可以让军情局接触到重要情报。现在寇诚说的如此确定,程宇华也不得不相信消息的真实性。

    前有刘永福的生活轨迹被改变,患重病不得不来南宁求医。现在又有丁宝桢可能提前去世,程宇华也不得不感叹,这些历史名人已经由于南宁政权的存在,被迫改变了命运甚至是寿命。

    程宇华确实是希望改变中国命运,让自己的祖国不再经受此后的悲惨遭遇。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也希望这些一生为国的爱国者,因为自己的筹划而提前去世,或者是怀才不遇。

    中国缺少人才,特别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个人才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程宇华原本还打算推翻清廷后,招揽这些精于治国的精英,帮助自己提前完成对国家的改革。就是丁宝桢这种在原史上快要死的人,他也想尽快招揽过来,利用南宁很好的医疗条件来养好身体,让他多存活几年。

    如果这些人因为南宁的原因,而有一大批最后殉道或者是提前死亡,那么对于国家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刘永福虽然才刚来,还没有来得及查清他的病因,但是程宇华猜测肯定是与早年程传民的起兵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了程传民这支强大的义军,让清廷不得不增派了更多军队前来围剿,造成西南的局势更加凶险。

    原史上刘永福是带着几千军队避到了越南,然而这一世他却是在突破围剿后,带着几百人逃到了越南。这让他在越南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如果后来南宁没有给予他支持,说不定他在越北都站不住脚。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给刘永福带来更多的挑战和苦难,最终肯定会加重压力。在重重的压力下,刘永福的身体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差了。

    现在的丁宝桢同样也是这样,这一世由于南宁政权的存在,他要想让四川稳定下来,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来多方周旋,提前病倒,甚至是去世也就是必然的了。

    刘永福已经来了南宁求医,然而丁宝桢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能在任上苦熬着,等待清廷准许他卸职之后,才可以放松下来。

    对于丁宝桢现在的境况,程宇华虽然不能完全给予改善,但是他也不想让这个老人就如此死去,所以他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圈之后,转身对寇诚问道:“如果我们派人给丁宝桢治病,他的病情会不会有所好转?”

    寇诚对丁宝桢现在只能在任上苦苦坚持,最后不甘心的死去同样感到不忍心,所以他也询问过潜伏人员。这个潜伏人员现在就是丁宝桢身边一个比较信任的幕僚,对丁宝桢的病情很是清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