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惯例,通常是一至二成。”高力士解释道。
“少赏一点不好吗,这样显得。。。不太好啊。”
王百户,一二成大约是几十户,跟圣旨上所说相差甚远。
高力士有些惊讶地看着郑鹏,有些好奇地说:“郑将军不知食邑的真实含义?”
“不是赏给有功之臣的吗?有什么特别含义?”
“食邑多少户,真实的意思有多少户不受朝廷的管制,把原交给上面的税赋供养邑地上的主人,也与繁殖人口、增强国家实力有关,试想下,邑地上的主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会想尽心办法增加人口和收入,这样会大力发展。”
原来是这样,郑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看来是自己想得不够周全。
有高力士亲自出马,下面的人办事效率极高,郑鹏很快就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跟高力士告辞后,郑鹏也不去哪里,径直回家。
还没回到家,在门外就听到里面传来打叶子牌的声音,隐隐还听到林薰儿娇笑的声音,郑鹏对守门的仆人说:“有客人?”
“回少爷的话,郭可棠小姐、郭公子和库罗公子都到了,就在前院的桂花树下打叶子牌。”
郭可棠也来了?
正好,自己想找郭子仪和库量商量去博陵的事,要知时间不等人,早一点去就多一点希望,至于郭可棠,在西域时帮忙自己太多,早就想找她表示感谢,没想到她来到,一下子省不少功夫。
郑鹏点点头,径直进去。
“少爷,你回来啦。”林薰儿耳尖,大门一有动静她就留意,看到郑鹏回来,第一时间站起来。
“坐下,好好打牌。”郑鹏笑着说。
库罗在一旁催促道:“薰儿姑娘别管他,到你出牌了。”
“郑公子刚刚凯旋归来,肯定有很多事跟薰儿姑娘说,我等来得不是时候啊。“郭可棠掩嘴一笑,打趣起郑鹏来。
“哪里的话,我早就吩咐过下人,这里的大门随时为郭小姐打开。”郑鹏笑呵呵地说。
郭子仪最细心,看到郑鹏抱着一个精美的木盒,忍不住问道:“三弟,是不是赏赐下来了?”
339 太原王俊()
郭子仪的话一出,所有人都盯着郑鹏手里精美的木盒。
谁都知郑鹏这次立了大功,回来必有封赏,听到郑鹏被召进宫,众人不约而同到郑家等着,就是想看看郑鹏得到什么封赏。
郑鹏也没有隐瞒,随手把装有圣旨的木盒递给郭子仪。
郭子仪接过,打开一看是圣旨,只见他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先去洗手,用干净的毛巾仔细擦拭后,这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
“上骑都尉,开国县男?”郭子仪看到后面,吃惊地叫了起来。
郭可棠吃惊地说:”什么?开国县男?封爵了?“
对有人脉的人来说,晋升其实产不难,就是老老实实地熬资历,早晚会有晋升的机会,升官和封爵完全是二回事。
每个朝代都一样,开国时封爵多一些,越往后越困难,很多名门世家百般努力也难做到,没想到郑鹏到西域转一圈,这勋爵就到手了。
关键是郑鹏现在太年轻了,前程一片光明。
“三弟,你运气真好,恭喜恭喜。”库罗一脸羡慕地说。
郭子仪感概地说:“惭愧啊,三弟都是将军,还授勋封爵,某还在虚渡光阴。”
“大哥千万不要这样说”郑鹏连忙说道:“要不是大哥和二哥仗义相助,哪有小弟的今天,面圣时我替二位兄长向皇上请功,陛下亲口说了,待西域战事完毕,会论功行赏。”
郭子仪和库罗一听,喜上眉楣,连忙对郑鹏表示感谢。
这是最好的结果,可以帮到兄弟,自己也能谋求一份功名。
郭可棠向郑鹏祝贺道:“现在叫郑将军好呢,还是叫郑县男更合适?”
“别,别”郑鹏连连摇手道:“我们是朋友,以朋友相待就行,郭小姐,你还是叫我郑公子,或者直接叫郑鹏好了,要是叫尊称,显得生分。”
“郑公子还是那么平易近人。”郭可棠扑哧一笑,明艳动人。
郑鹏一脸真诚地说:“郭小姐是我的贵人,无论是在贵乡、在长安还是在西域,一直没离开郭小姐和郭府的支持,请郭小姐受我一拜。”
郭可棠连忙拦住:“好了,借用郑公子的话,客套的话不说了,免得生分,以后郑公子有什么好的路子,别忘捎上小女子就行。”
“一定。”郑鹏斩钉截铁地说。
两人相付一笑,郭可棠挥挥手,很快,一个贴身婢女送上一个盒子,轻轻放在石桌上。
“郑公子荣升,可喜可贺,这一份就算是我贵乡郭氏的一份贺礼,还请郑公子笑纳。”
“不是说我们是朋友,这些客套的事免了吗?快快收回,我们之间不用这套。”
郭可棠淡然一笑:“郑公子不必急着拒绝,先打开看看。”
郑鹏犹豫一下,依言打开,一打开,率先入眼的是一叠柜坊的钱票,五百贯一张的,很厚的一沓,少说也有三四万贯,这是给自己送钱?
太大方了吗?
正想拒绝,无意中发现下面还有一本帐本,郑鹏拿出来打开一看,很快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上面全是捐赠名录,贵乡郭氏一族捐得最多,足足一万贯,第二名长安首饰行会,捐了八千贯、第三名是洛阳米业协会捐了五千贯,数额由高到低,让郑鹏吃惊地是,平康坊行会捐了三千二十贯,排在第八位。
名单很长,厚厚的二大本,有行业协会、有团体有个人,最多的捐一万贯,少的也有一二百贯。
“郭小姐,这些都是捐赠?太多了吧?”郑鹏有些吃惊地说。
“这次捐赠,只接受乡绅和行会的捐赠,很多普通百姓想捐,都给我婉拒了,要不然数目更大,他们听说前线的战事和郑公子的义举,被将士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慷慨解囊,扣除了郑公子在郭府预支暂借的款项,这是结余的七万六千八百贯,还请郑公子点收。”
郑鹏瞪大了眼睛:“什么,扣除了借款,还剩这么多?”
“没错,每一笔入帐、每一笔开销都详细记录在案,郑公子可仔细查册。”
郑鹏想了想,把小木箱轻轻推回到郭可棠面前:“郭小姐,赏金已经全部结算完毕并发放下去,这笔剩余的钱,不如建立一个士兵伤钱补助项目,帮助那些因为战死、受伤而陷入困境的将士及其家庭,你看如何?”
这就是国富民强的好处,现在是开元盛世,百姓生活相对富贵,家里有粮袋中有钱,由于大唐实施府兵制,极大减轻朝廷的军费开支,也不用把开支以税赋的形式摊子派给百姓。
大唐对西域用兵,朝野上下都是支持的。
就是街边卖菜的小贩,听到大食敢掳大唐的虎须,也是挽起袖子就说教训它。
不得不说,大唐的骨子里有好战的基因,能动手就不嚷嚷,有唐一代差不多每年都在打仗,一共发动130多次对外战争,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美利坚国,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这是一个强大、霸气外露的朝代,也是让华夏人无比怀念、自豪的年代。
此刻,郑鹏感受到大唐强大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建立一个帮助将士解决后顾之忧的项目?”郭可棠有些吃惊地说。
“没错,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对了,令尊不是重回朝堂吗,把这事以他的名义做,可以为他的履履历增添光彩的一笔。”
郑鹏出钱反悬赏时,没想过找别人帮助,是郭府的人主动捐钱,还说找同行筹款,本以为要拿出几万贯,现在郭可棠一交底,一文不出,还富余好几万贯。
这笔钱不能放进自己的口袋,郑鹏第一时间是拿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将士及其家庭,只是做这种事,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还要去博陵找绿姝,风头就让郭府的人出好了。
郭府付出也足够多。
“郑公子果然宅心仁厚,行,这事就交给我就行,一定做得妥妥当当。”郭可棠眼前一亮,欣然接受郑鹏的建议。
郭元振曾是军中“老大”,贵乡郭氏有很多关系在军方,现在郭家重回朝堂,靠的是父荫,要想更进一步,需要更多表现,要是有这么一个项目,郭府在军中的威望更高。
“这里是七万六千八百贯,再加上我捐的七千贯,合计就是八万三千八百贯,全交给郭小姐了”郑鹏一脸正色地说。
提议是自己出的,这件事还受到了封赏,郑鹏前面只是垫支了三千贯,少了点,追加七千贯跟郭府持平,谁也不抢谁的风头。
“好,小女子收下”郭可棠一脸认真地说:“对了,郑公子对这个项目,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八万贯看似不少,可真要运作起来,金山银海也不经花,光靠筹款很被动,最好是设立一个限额,不能无底洞地支出,最好拿出一部分利做一些买卖,钱生钱,所得的利益拨入帮助基金中,这样才能持之以恒。”
“郑公子高见,小女子受教了。”郭可棠恭恭敬敬向郑鹏行了一个礼。
一旁的林薰儿找到机会,笑脸如花地说:“少爷,你跟客人先聊着,婢子去看看饭菜准备得怎么样了。”
郑鹏点点头说:“好,去吧。”
等林薰儿走后,郭子仪拍拍郑鹏的肩膀说:“三弟真是艳福不浅,名震长安的美人伺候左右,千依百顺,为兄都要妒忌你了。”
库罗点点头说:“上得厅堂,入得厨房,不错,不错。”
“郑公子,博陵那位呢?”郭可棠突然开口问道。
郑鹏还没有说话,突然有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一看到郑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少。。。少爷,不好,不好了。”
没经通报就这样闯进来,就是郑鹏平日再纵容下人,在这个时刻也得训斥一番,可郑鹏一看到闯进来的下人,没顾得上训斥,马上开口问道:“发生什么事,快说。”
来人正是很久不见的黄三。
黄三原是长安一个掮客,郑鹏看他挺机灵,就收为己用,把他派在博陵,主要是看好绿姝,现在他这么失态地跑回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
“少爷,你在。。。太好了,绿姝姑娘。。。订亲了。”
什么,订亲了?
黄三的话犹如石破天惊般,一下子在场的人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
郑鹏飞速回京原因,途中跟两个兄弟说了,他们都知郑鹏冒死上战场,实则是为了绿姝,郭可棠更不用说,早就知这件事,前面还给郑鹏打听了不少消息。
“怎么回事,说仔细点。”郑鹏沉着说。
黄三大口地喘了一口气,然后焦急地说:“就在一个月前,崔源突然回来,放风说给孙女选佳婿,绿姝不同意,他就把伺侍在绿姝身边的下人发狠地打,听说有一个打得重伤昏死,也不知他怎么做到的,后来绿姝同意,他很快就敲定了一个人选,然后就订亲了。”
不用说,崔源又用他最擅长的威胁,强迫善良的绿姝就范。
郑鹏咬着牙说:“联系上绿姝没有,她怎么说?”
“联系不上”黄三有些憋闷地说:“崔家一向严于防范,很难打探消息,小的好不容易和绿姝小姐身边一个仆人搞好关系,就是他被打得只剩半条命,躺在床上动不了,找不到人。。。。。“
“跟绿姝订亲的,是哪家子弟?”
“太原王俊,三天前他们大张旗鼓到崔家下聘礼,小的这才知道,联系不上绿姝姑娘,这才以最快的速度回来送信。”
郑鹏一拳击在石桌上,一字一句地说:“太原王俊?”
340 吉鸿王氏()
树大有枯枝,家大有败儿,就是名门大族,也会有人不得志。
位于太原的吉鸿王氏,就是其中不得志的名门大族。
太原王氏是七族五姓之一,据典籍记载,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人才辈出、根深蒂固,从魏晋时期就一直很显赫,到了唐朝,人丁越发兴旺,光是太原各支系的族人就逾万人之巨。
人多了容易混淆,为了方便区分,在太原王氏下面又细分,有的以地名命令,如晋阳王氏、晋源王氏、阳曲王氏等,有的以家族当地名胜命令,例如附近有个出名的泉水,就叫清泉王氏、祖上有御赐金卷,就叫金卷王氏等。
吉鸿王氏是缘自一座名为吉鸿居的宅子。
太原最出名是北魏镇东将军王琼四子;王遵业、王广业、王延业、王季和传承下来后裔,号称四房王氏,吉鸿王氏正是出自长子王遵业一脉。
修建于神龙年间的吉鸿居,五进五出,红木为栏、白玉作阶,粉墙环护,绿柳周垂,垂花门楼、抄手游廊把宅子加以串连,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费时十年,耗资百万,吉鸿修好之日,整个太原的达官贵人都来道贺,很多外乡人也特意赶来,只为能远远看上一眼。
可惜,时光荏苒,住房吉鸿居的子孙没有再廷续先人的辉煌,日子过得甚至有些落魄,主要是吉鸿王氏这一系很久没有出过能人,大多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功名考不到,又不愿放下名门大族的架子讨生活,偏偏又要在外人面前保持体面,光靠田地那点产出,可以说捉襟见肘。
拿不出钱修耸,原来鲜艳的粉墙,早已驳落不堪,气派的大门,破了只是加一块木板订上,瓦砾有破损的没能更换、家具门窗的漆掉了也没重新粉刷,就连体现颜面的门子,也是穿着只有六成新的衣裳。
吉鸿王氏的家主王文定,原是一个读书人,进士出身,以太原王氏的名头,本来很容谋一个官职,没想到乐极生悲,在参加杏园探花宴时,因为喝酒误事,当场得罪了一名权贵,以至自堵官途。
尝试了几次,可得到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职,王文定一怒之下回太原当了一名教授族中子弟的先生,把希望放在下一代。
三个儿子都没什么读书天赋,没有一个成才,王文定倾尽所有才为考取明经的儿子王举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