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臣们参与争辩、讨论,一来给远道而来的阿了参做一出好戏,二来也看看大臣们的心思和想法,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最后作出最终决定的,还是大唐的皇帝:玄宗李隆基。
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就是武力优先,重整西域秩序。
高力士看着犹如伏在脚下的长安城,心里突然有些激动,小时候无数次想过,努力读书,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不仅要光耀门楣,也让自己能青史留名,现在算是做到了。
虽说过程有些残酷,代价也非常巨大,但高力士还是很满足。
经过将近一个多时辰的争辩,最后在姚崇和李隆基唱双簧下,大唐决定出兵,替拨汗阿了参夺回王位,惩罚目无大唐的吐蕃和大食。
听到这个期望已久的决定,在朝堂上苦等了许久的阿了参感激涕零,对李隆基连连磕头,把脑袋磕肿了也浑然不觉。
240 郑鹏求见()
朝会结束后,李隆基、姚崇还有兵部的樊咏、拨汗那的阿了参、花里木等人转到御书房商量。
名义上是商量,其实就是把行动的步骤知会一下阿了参和花里木,大唐肯出兵已经是天大的恩惠,轮不到阿了参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说到底,拨汗那是大唐的附属国,是臣子,要是李隆基不高兴,随时把阿了参换掉都可以,现在做到这些,是体现大唐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风范。
商议完毕,众人各自散去,完了一件心事的李隆突然来了兴致,跑到宜春院宠幸一名最近封为“十家”的女伎。
李隆基每次去宜春院,就是高力士的最轻松的时候,因为有美女伺候,高力士不用跟在李隆基身边,只需要在外面等待李隆基回宫就行。
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李隆基每次都会待一到二个时辰。
李隆基骨子里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对美女不会急色,而是喜欢一起聊天、弹唱、吃饮,慢慢培养感觉,因为他很享受美女受到宠幸时受宠若惊的表情,两人一番云雨过后,要是累了,还会睡一会养足精神才离开。
高力士也会趁这个时间放松一下、处理一些私事,或巡视一下安防,因为他还兼任右监门卫将军。
这二天因为拨汗那的事,有点累,特别是昨晚,阿了参到了长安,也不梳洗一下,风尘仆仆就跪下求李隆基替他作主,李隆基当晚就召集重臣商议到大半夜,这个时候高力士是不能睡的,他得伺服李隆基,今天一早,又得赶在李隆基睡醒前起来,都累得直打呵欠。
就在高力士想睡觉的时候,一名叫张喜的小太监走过来,看到高力士在养神,犹豫一下,小声地说:“高将军,高将军。”
有点犯困的时候,最不想别人打扰,高力士也不例外,心里窝火,不过他情绪掩饰得很好,闻言不动声色地说:“有什么事,说吧。”
心里打好主意,要是没什么正事,得抽他二耳光。
张喜小心翼翼地说:“高将军,郑判官说有要事找你,小的本来说有高将军最近很忙,可郑判官拿出高将军的信物,所以。。。”
传话这种事不好做,要是好事没什么,还能赚点跑脚费,可要是坏事,自己都得受累,张喜是御膳房一个采购的太监,出宫采购回来,没想到被郑鹏拦住,请他给高力士带话。
作为李隆基最宠信的太监,想巴结高力士的人多得数不清,不知多少人投石无门,张喜本想拒绝,可当郑鹏拿出高力士留的玉佩后,原来态度坚决的张喜软了下来,硬着头发给郑鹏带话。
除了帮忙,张喜也想趁机在高力士面前露露脸。
高力士人有些拉搭的眼睛睁开,开口说道:“郑鹏?人在哪?”
“回高将军的话,郑判官没有令牌,进不了宫,就在承天门外候着。”
高力士自顾站起来,打了一个呵欠,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杂家看看有什么事。”
张喜跟在高力士后面,讨好地说:“高将军,小心,这里有个台阶。”
高公公对郑判官,很看重啊,张喜心里想着一件事,以后得和这个郑判官搞好关系才行。
宫里的人都知道,高力士想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他,就是有事找他,就是他同意,也得候着,不是他喜欢摆架子,而是高力士需要伺服李隆基、管理皇宫的保卫工作,有时还比李隆基看奏折,等他有时间,这才碰面。
可这次高力士,一听到郑鹏来了,马上就决定去见,说明他很看重郑判官。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郑鹏有高力士的玉佩。
高力士的信物,送出去的还真不多。
郑鹏坐在承天门边的白玉台阶上,抬头看着天边的白云,晒着暧洋洋的太阳,看似很优闲,实际上云游天外,直到听到守皇宫门的禁卫向高力士行礼的声音。
“高公公,打扰你了。”郑鹏看到高力士出来,马上迎了上去。
“郑判官,打杂家有什么事?”
郑鹏左右看了一下,有点为难地说:“高公公,这里说话不太方便,能借一步说话吗?”
高力士打量了郑鹏一眼,点点头,把郑鹏带到一个角落,又挥手让跟在身边的小太监退下,这才说道:“这里没人,可以说了。”
“高公公的脸色不太好,眼睛还有黑圈,这二天为拨汗那的事,累坏了吧,得保重身体。”郑鹏一脸关切地说。
高力士身高超过一米九,身材高大,面容俊美,脸上散发着一股男性的俊秀之美,要是不知高力士是太监,还真以为他是高大威猛的美男子,这是太监们喜欢称高力士为高将军的原因之一,可此刻的高力士,一脸焦悴,面带倦容,就是眼圈都黑了,好像没了精气神一样。
郑鹏忍不住问候了一句。
高力士闻言,内心有些小感动,然后呵呵一笑道:“杂家也就是劳碌命,不像郑判官,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春风得意,艳福无边,真是羡煞旁人。”
说到这里,高力士随口说:“最近脚踏车大热,想必郑判官都赚得眉开眼笑了吧。”
郑鹏嘿嘿一笑,不过很快一脸真诚地说:“其实某觉得,真正值得眉开眼笑的人,是高公公才对。”
“哦,杂家为什么笑?”高力士有些不解地说。
“高公公”郑鹏压低声音说:“三宝号可是有三成份子是高公公的,高公公也是合作人中份子最高的,就是赚,也是高公公赚得最多,这样不值得笑吗?”
“是吗,那杂家还得谢谢郑判官了。”高力士有些漫不经心地说。
一间小小的昌隆行,还请了那么多人,就是生意好,又能分多少。
高力士自小锦衣玉食,对钱了解不多,受到牵连被阉割进宫后,一直是伺候人,也没机会接触买卖,在他眼中,一年能有三五百贯已经很了不起。
才几百贯,要不是看在郑鹏名满天下,而李隆基又对他格外看重,高力士还真不凑这个热闹。
241 主动请缨()
郑鹏二世为人,一看高力士的脸色,就猜到高力士的想法。
“高公公,给你报个喜,前些日子跟昌隆行签了一份契约,根据契约,昌隆行一年内包售不低于一万辆脚踩车,我算过,扣除人工、材料、税费、灯油火蜡等开销,每辆脚踏车保守估计赚二贯,一万辆的利润就有二万贯,也就是高公公可以分得不少于六千贯,摊子铺开后,以后利润翻番不是问题。”郑鹏小声地解释。
多少?一年六千贯?
以后翻番不是问题?
高力士闻言楞了一下,有些惊讶地说:“一间小小三宝号,一年能有二万贯的收成?”
对高力士来说,一年经手的钱何止千万,区区几千贯只是一个零头,问题是公家的钱和属于自己支配的钱,完全是两回事。
公家的钱,是姓“公”,就是拿得到,也怕不太干净,再说那么多人盯着,谁也不知什么时候成为别人的攻击的目标,可是属于自己的钱,怎么花都不怕。
三五百贯高力士不看在眼内,可六千贯,还有可能是一万多贯,就是高力士也得另眼相看。
一个普通的农庄,能有一百几十贯的收入,已是丰年;一间普通的店铺,能有三五百贯,已算生财有道,可是一间店铺能几万贯的收入,那是天才。
“有”郑鹏一脸自信地说:“高公公放心,这些钱来得干干净净,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也不会打着高公公的旗号去做欺行霸市、鱼肉百姓的事。”
高力士有些不好意思了:“杂家都没出到什么力,原以为郑判官是闹着玩玩,没想到小作坊大买卖,利润这么丰厚,正所谓无功不禄,这笔钱太多,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什么事都没做,可占了最大的份子,高力士倒是有点不好意思。
主要是高力士对郑鹏的印象很好,就是做买卖,也认为他是做买卖的读书人,以文人自居的高力士,也很佩服郑鹏的才学。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隆基对郑鹏的态度。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高公公这话,那是打某的脸了,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多人就是看不得别人看,看到别人好,不是敲诈就是抢夺,有些人为了自保,主动投靠有权势的大人物,每年要上次一半的利润,有的甚至高达七成,现在给高公公三成,说到底就是看高公公好说话,占高公公便宜了。”
顿了一下,郑鹏继续说:“以高公公地名望和地位,别人就是上交七成、八成,高公公也未必搭理他们呢。”
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大唐商贾的地位不高,没有靠山很容易成为权贵眼中的肥肉,有的为了自保,上缴大部分利润并不是鲜闻,听了郑鹏的话,刚刚有些不好意思的高力士,突然觉得自己变得伟大起来。
“那倒是,平常人,杂家也懒得理会他,对了,郑判官,这么急找杂家,所为何事?”
分红方面,高力士不怕郑鹏骗自己,反正赚多少高力士也没空过问,郑鹏突然找上门,有意扯起分红的事,还提前把巨额分红的事透露给自己,肯定有所求。
正好岔开分红的问题,免得郑鹏以为自己贪钱。
郑鹏点点头,开门见山地说:“高公公,我想去西域。”
“什么,去西域?”
“没错,这次拨汉那发生骚乱,听说大食和吐蕃都掺和进来,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必定出兵,我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去西域拼一个富贵前程。”郑鹏一脸认真地说。
“什么,你要去打仗?”高力士一脸吃惊地说。
别的官员,一心往长安调,调到皇帝身边,可郑鹏却怪了,放着好好的五品判官不做,跑到西域打仗,不是想功名想到疯了吧?
大唐实行府兵制,有一套很完善的晋身制度,军功越多,晋升得越快,要是有机缘,短时间内由小兵晋升到将军不是梦,不像文官,政绩和资历同样重要,不夸张地说,有些人由青丝熬成白发也不能寸进。
现在是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多年的和平富足的生活,磨去了很多人心中的血性,不少人出钱让别人代上战场,宁愿出钱也不愿冒险,高力士怎么也想不到,郑鹏会有这种想法。
一个拿惯毛笔的翩翩君子,突然换成一个拿刀拼命的军汉,画风变得太快,高力士都有些猝不及防。
“没错”郑鹏一脸肯定地说:“当日高公公说得对,做乐官是安逸,可难有出人头地之日,大丈夫在世,就要活个精彩,报效陛下、沙场杀敌是我的梦想,还请高公公成全。”
本打算以乐官入仕,经高力士提醒后,郑鹏发现这件事行不通,就是李隆基再欣赏,能做一坊的教坊使已经顶天了,根本不能和博陵崔氏抗衡。
乐官前程不大,要么为文,要么为武,郑鹏的诗词都是剽窃来的,就是上考场也不会被选中,再说文官又是豪门大族把控的领域,弄不到那天顶头上司就是博陵崔氏的人,想来想去,应走武官路线。
武状元不用想了,郑鹏自问没那种身手,也没那种悟性和慧根,想来想去,最后想起去西域碰碰运气。
正好西域地区的拨汉那国出事,看看能不能乱中取粟子。
要想去西域,首先要取得高力士的支持。
高力士上下打量了一下郑鹏,开口问道:“战场上刀枪无眼、飞箭压命,郑判官,你想清楚了?就是想出人头地,何不参加科举?以郑公子的才学,定有所获。”
“谢谢高公公关心,不知为什么,心中都觉得西域是一个福地,还请高公公成全。”郑鹏一脸坚定地说。
“郑判官,像你这种人才,陛下不会同意你去冒险的,杂家开这口,要是陛下认为杂家妒才就不好了?”
谁都看得出,李隆基对郑鹏另眼相看,明明就是一个谦谦君子,高力士突然请求把他调到西域战场,别人怎么看?
“非也”郑鹏摇摇头说:“我有办法让陛下同意去西域,上沙场,可要有所作为,还得高公公相助。”
高力士犹豫一下:“郑判官,以陛下对你的看重,富贵荣华,唾手可得,非要去冒险?”
“心意已决。”
“说吧,你想杂家怎么助你?”
郑鹏嘻嘻一笑:“就知高公公急公好义,说实话,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真是上沙场,怕是凶多吉少,听说战场有监军一职,若是增设一个副监军。。。”
万马千军中,就是武艺再高,也不敢说能全身而退,郑鹏就是再想要功名,也不会真做一名大头兵,拿武器去别人拼命,最好的办法是做谋士一类的职位。
监军是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在汉朝时就设立,东监军是一个不错的职位,东汉、魏晋都有,隋朝以御史作为监军。
要是御史作监军,郑鹏不敢奢望,可到了玄宗李隆基这一代,开始使用太监作为监军,这给郑鹏一个可乘之机。
迎接苏禄可汗一行,可以设一个接待副使,郑鹏有信心说服李隆基再设一个副监军,这样一来就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