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离开了三河,今川义雄一路前往京都。足利家毕竟是豪门,在京都有固定的住处。今川义雄在这里住了三天,就搬到了他新租的地方。在新居所住了一天,今川义雄就前往了京都的一处宅子,从外面看,白墙黑瓦,与京都大户人家的房子差不多。

    门打开,门卫仔细看过了信物,这才请今川义雄进去。穿过院子,在主建筑物前面脱了鞋。沿着干净的木地板一步步向前走,到了大厅,就见一位华服女子在里面等候。今川义雄上前鞠躬行礼,然后就听道女子操着一口四国地方口音的话说道:“妾身叫做樱,请问是今川先生么?”

    “是。”今川义雄觉得这口音与这身衣服真的不搭调。

    “请坐,徐先生马上就到。”樱引着今川义雄到了旁边的客厅,那是一间完全是大宋风格的屋子,桌子旁边放了椅子。

    今川义雄坐在椅子上,正在感觉不习惯,就见门一开,一个高个男子低下头走过房门,站在了屋子里面。站定之后这个人用很不熟练的京都口音说道:“我是徐庆国,请问是今川先生么?”

    面对一位宋人,还是能在京有不错宅子在的宋人。今川义雄想依照倭国传统直起身致敬,结果一用力,他发现自己已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就见到徐庆国走过来伸出手。

    按照大宋现在的握手礼见面之后,三人就坐了下来。足利家的家臣、伊予水军的首领、大宋的人员。这个奇怪的组合操着不同的口音开始讨论起最近的局面,这三个人有共同的目标,让伊予水军拥有一个正经身份。

    大宋的铸造师傅在倭国待了一个月后乘船回大宋,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倭国的最新消息。礼部这边得到消息之后开了个会,根据最新的消息,礼部即将取消。继承现在礼部最多人员的会是一个针对大宋国外事务的部门。名字还没确定。赵官家希望叫做外交部,也有不少人希望能够叫做理藩部。

    新任礼部尚书卢柏风并没有在意叫什么名字,他今年四十岁,也是从福建那边上学起来的人。在他的人生经验里,这种级别的大事做主的都是赵官家,他所要管的只是具体折腾倭国这样的事情。

    在会议上,新的东欧司司长杨从容问:“官家为何要这样帮助伊予水军?”

    与许多追随赵嘉仁的家族一样,卢柏风家也通过投资航海行会赚到了钱。所以卢柏风回答的干脆:“一旦伊予水军成为正经的御家人,我们就可以通过伊予水军和倭国好好做生意。堡垒总是要从内部瓦解才行。”

第167章 针锋相对(四)() 
大宋29年月初,关于朝廷新官制讨论已经进入尾声。赵嘉仁修订过的《社会契约论》也在此时全面发行。

    这本书在大宋有识之士中引发了极大轰动,文天祥连忙命人送了一套给三弟文璋。信中反复强调要文璋认真阅读。文璋认真的阅读了大哥文天祥的信,却没有去翻看那本书。收起信,文璋就前去视察最新修建的粮仓。

    还没出城门,就有人追上来。原来是文璋留在官署的联络秘书,追上文璋一行人的马队停下,秘书说道:“文知州,学社的宋会长想请知州再谈一下放粮的事情。”

    文璋翻了翻眼睛,没好气的说道:“你就说没找到我。”

    说了这番气话之后,文璋也觉得不合适。好在秘书也很机灵,根本动都没动。文璋思忖一阵后用正常的语气说道:“你就告诉宋会长,他身为学社的人,自有他的管辖。若是他还是一定要借给地主手下的佃农粮食,我也不拦着他。不过这件事他自己做,就让他自己承担责任。”

    把这番话说出去,文璋觉得非常开心。他发现要是让他当面说出,就是完全撕破脸。这么一种局面下讲出这些,至少给大家留下再见面的余地。说完之后,文璋继续前进。秘书将文璋的回话带给了江宁学社会长宋公明。听了这么一番撂挑子的话,宋公明只是叹口气,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前去农业局的路上,宋公明心中忍不住考虑他没有去竞争新的礼部尚书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以前宋公明也当过与蒙古外交的特使,却因为在礼部内部争斗中失败,心灰意冷的离开了礼部。之后在几个部门干过,最近六七年在户部工作。最近又被派来江宁做学社会长。然而在哪里都免不了斗争,就如在江宁的这次事情中,学社觉得还是应该多联络一下佃农。文璋则表示反对,文璋与许多官员都觉得现在佃农都是想两头捞好处。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自己认清局面。

    到了农业局,宋公明给局长出示了户部的文件,文件要求农业局准备一万石粮食。另外,再从这边调度些人手,帮着运粮下乡。

    “宋会长,你们到乡下做什么?”农业局长很讶异。

    “借粮给百姓。”

    “借粮?是咱们主动借粮出去?”农业局长一脸惊愕的尝试确认。

    “是。我们主动借粮给百姓。”宋公明答道。说完之后又觉得还不太清楚,就主动追加,“收12%的年息。若是提前还,一个月收1%的利息。”

    农业局长听到这个利息,整个人都打了个寒颤。大宋的利息基本都是0%起,50%也不算啥。这12%的年息已经低到菩萨心肠的水平。再加上这个1%的月息,那就跟不要利息没啥区别了。

    为了确定自己没弄错,农业局长再次试探着问道:“现在放粮,可是要帮着百姓渡过这青黄不接?”

    “是。青黄不接虽然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梅雨季节,有些人家种的粮食得到梅雨季节之后才收。”宋公明解释完,又用轻松的语气说道:“我觉得百姓也是懂道理的,应该不会赖账。加上这些利息,就算有少数赖账,却也不会赔。”

    农业局长苦笑道:“利息这么低,怎么都还得起。只是这么折腾,得花多少气力才行。”

    “我们准备依托供销社来办这件事。去年开始,供销社就承担一部分收粮的工作。这次就让他们帮着来做,也能节省许多人力。”宋公明说的很有信心,学社成员都不是没实际经验的弱鸡,大家做计划的时候自然知道该怎么考虑劳动力的投入。

    “费这么大气力又是为什么呢?”农业局局长叹道,“这也太得罪人了。”

    宋公明微微摇头,明显是在反对农业局局长的看法,但是宋公明说的却是另外的话,“得罪很少数的人,却能让成千上万的百姓日子过得好一些。我们就没什么好怕的。而且别小看这点粮食,哪怕只是一万石,也许就能挽救些人命。一条命哪里能轻易用钱来计算。便是积点阴德,又有什么不好。”

    一万石粮食并非是一次性拿走,而是一个总量。最初的时候只拿了几百石粮食出去。一周过去,竟然没有借出去多少。宋公明也不气馁,这种事情学社最初也已经考虑到。百姓们见到这么低的利息,心中只怕就觉得里头有什么陷阱。官府素来是向着百姓收钱收粮,怎么会突然就这么变了。

    第二周,各地供销社突然就传来消息,要求赶紧提供粮食,大量乡间的百姓开始借粮。

    也就是这时候,文璋已经视察完了粮仓的建设。一回江宁,就见到从城内的粮库里面向外运送大包小包的粮食。文璋想起了宋公明主持的事情,无奈下只能派人去请宋公明来。文璋不是想和宋公明讨论借粮给百姓的事情,他对此事已经没了丝毫插手的念头。他现在只是想告诫宋公明,这么光天化日下明目张胆的向外面运粮,一定会造成恐慌。如果有心人此时宣传点什么,只怕就会有抢粮的可能。

    秘书回来告知文璋,宋公明已经亲自押送粮食下乡,走了一天多。文璋忍不住怀疑的问秘书,“宋公明果然外出了一天多?”

    之前有文璋故意不见宋公明,秘书知道文璋这是担心宋公明也在玩这个把戏,所以他答道:“文知府,我也担心宋会长有什么想法。专门去了其他几个部门问了问,确定宋会长已经走了一天多。”

    文璋见局面如此,也只能叹口气。他与学社毕竟不是同一归属,学社归官家管,江宁官府并不能直接对学社发号施令。此事也就只能如此先挂着。

    过了三天,江宁突然就有了消息。说是长江下游发水,出了许多灾民。朝廷调集各地粮食前去赈灾。这几天从城里出去的粮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之后其他的衍生消息马上出现,说是江宁粮价要上升,而且还限制买粮。

    文璋听了这些之后心中大怒。一部分怒气自然是针对造谣的这些人,他们真的是黑了心,估计捣鬼。还有一部分是针对宋公明,这厮简直是没事找事。文璋这次前去看的粮仓,就是在位置好,不会造水淹,也比较防火的城外地方,同时还是运输方便的地点建立的新粮仓。

    粮食在城里进进出出,就很容易被人想出什么来,有了造谣的基础。然而现在江宁城内的人口大增,光是从外面运输粮食进来也非常麻烦。所以才在城内设置了一些临时的存储点。现在事情就出来了,这特么不是无妄之灾么。

    好在现在电报网已经铺设开了,立刻给下面的电报站发报,总算是联络上了宋公明。双方简单的交流一下,宋公明就给文璋发了封电报,上面简单明快的介绍了解决办法,“组织城内的百姓去参观城内的粮库。”

    这建议把文璋气的不轻。如果事情不发生,如果不让百姓去参观粮库,好歹很多人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大张旗鼓的前去让百姓参观粮库,这不是告诉大家出了事情,岂不是让百姓更加觉得有什么问题了么?请别人过来看自家的家底,百姓们肯定觉得里面有猫腻啊。

    又过了两天,宋公明就到了文璋面前。见面之后立刻问道:“文知府可否请百姓前去看了粮库?”

    “没有!”文璋没好气的对这个罪魁祸首答道,“宋会长就没见到街上粮店门口的人么。他们是大排长龙,都在买粮。”

    “那就更要赶紧让百姓们去看看粮仓才行。”宋公明坚持自己的看法。

    “你这不是火上浇油么。宋会长,这时候难倒不该让大家赶紧忘记此事,怎么又非得挑起此事呢?”

    “事关百姓的口袋,他们怎么可能忘掉。若是让百姓知道城里粮食很多,而且知道怎么看粮食供应,他们才能放下心来。便是放不下心,却也知道该怎么判断。堵不如疏。”

    文璋最后还是没忍住,直接指责起宋公明,“这根本不是堵不如疏,而是你让百姓看到大车小车的粮食出了城里,他们当然觉得有问题。”

    “大车小车的在城内外运送粮食是常态啊。现在江宁城这么多人口,这种事情以后肯定会经常看到。不趁着这次的机会向江宁百姓说清楚,他们以后还会觉得不安。”宋公明依旧和文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文璋实在是受不了,干脆嚷道:“不妨这样,我们给朝廷发电报,让朝廷来决断一下。”

    “可以。”宋公明也毫不让步。

    当天,电报就发了出去。文璋气鼓鼓的等着消息,但是心中也有些不安。其实宋公明所说的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但是文璋就是感觉自己有些忍不下这口气。宋公明这厮现在就是自行其是,让文璋觉得很乱。

第168章 针锋相对(五)() 
江宁府的各个粮店门口都排着长队,虽然江宁官府已经在柜台后面靠墙放粮的位置上放满了装粮食的麻袋,市民依旧在抢购粮食。

    段天德走过粮店门口,到那些门口的横幅,写着‘江宁粮食数量充足,大家不要担心缺粮’,看着柜台那边的销售员手忙脚乱,听着那些大排长龙的人们操着各种江宁附近地方的口音骂骂咧咧,指责江宁官府不说实话,在青黄不接以及梅雨季节期间,粮价哪里有不涨的。甚至排队的人之间也因为各种插队之类的事情发生了各种冲突。

    就一个在江宁住了好些年的人来看,段天德知道江宁官府没说瞎话,几年来江宁国营粮店的粮价都保持了稳定的价格。但是正因为江宁官府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段天德得强忍住笑,快步离开。敌人本就是恶棍,被人骂成恶棍。敌人本是好人,被人骂成恶棍。后者能带来欢喜真的是难以形容。

    快步到了亲家门口,家丁引着段天德就进了院子。在后厅已经摆开桌椅,卢员外、李员外和钱员外等在桌边。段天德落座之后,卢员外立刻下令开席。几位员外就开心的谈起最近百姓抢购粮食的事情。

    听段天德讲起粮店门口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地人,钱员外冷笑道“那些人是从外地到这里来务工的民夫,穷的叮当响,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官府巴巴的将他们请来,现在被这些人骂,好的很。求仁得仁。”

    几位员外听了,卢员外当即喝彩,“好一句求仁得仁!”此时已经上了几个菜,卢员外给众人倒上酒,自己先端起酒杯,“诸位,我们就为这求仁得仁干一杯。”

    “干!干!干了这杯!”段天德开心的应和道。

    私人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段天德放下酒杯,夹起一块炒鸡蛋放进嘴里。只觉得这鸡蛋更加香浓。将这口咽下去,段天德问道“这是用了什么好油?”

    四人都是有钱人,问这个问题就不会被其他三人看不起。卢员外见到被称赞菜色,忍不住笑着应道“我用了花生油。”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山东的花生油。”

    李员外讶异的说道“我只知道花生用油炸了之后很好吃,没想到花生竟然可以榨油。”

    卢员外笑道“我原来也不知道,是买了粮店的油之后才知道。这个油炒菜很香。”

    “那我可得去买点。”李员外应道。

    “现在大概不行,也不知道这帮民夫们什么时候会买完粮食。”段天德凑趣的答道。

    “等这帮民夫买完粮食,却也不知道店里还能剩点啥。”李员外笑嘻嘻的跟风。

    “不。那帮民夫们这么穷,他们哪里有钱买油。只是他们这么排队,等他们散了,大概油都放坏了。”钱员外最后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