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革宋-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嘉仁态度虽然坚定,不过内容倒很灵活。中国历史上的货币是制钱,金银一直不是中国最主要的货币。这点上就不怎么符合马克思资本论那句‘金银天然就是货币’。不过赵嘉仁也不在乎这些,他在大宋好些年,终于能理解到大宋的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大宋货币外流问题,所谓良币驱逐不等于货币外流。大宋和外国海商做生意,支付给外国海商的是铜钱。在这帮外国海商眼里,铜钱可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货物。每次出海的时候带走几千斤铜钱,一来这玩意是价值很高的商品,二来还能当做压舱物。何乐不为,不知不觉之间,大宋本土的货币就大大匮乏起来。这也不能说是海商恶意这么做,而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就没有货币概念,更没有一般等价物概念。

    现在赵嘉仁领导的航海行会就彻底改变了这样的问题,大宋船队出航的时候不携带大宋货币,而是携带大量商品,以商品换商品,在扩大了大宋海上贸易的同时,还杜绝了大宋货币外流问题。

    将自己的功业大大讲述一番,赵嘉仁高声说道:“而且这些商品还换取到很多金银!诸位,这些商品还换到了很多金银!”

    一众人里面只有仁达钱庄大掌柜齐叶与齐叶的两名手下才知道赵嘉仁为何这么激动。齐叶的嘴角已经忍不住露出了微笑,而其他人则不知道赵嘉仁为何这么激动,都讶异的看着赵嘉仁。

    赵嘉仁从随身的包里面拿出两个钱袋,对司马考说道:“你把里面的硬币一个人给两个。下课之后让所有人签了领取记录。”

    司马考过来拿起钱袋,讶异的发现两个钱袋竟然沉甸甸的十分压手。伸手进去,摸到的好像是制钱,掏出来之后却发现这是圆形无孔的硬币。有金币,有银币。金币与银币的大小不同,金币与金币之间的大小则是完全相同。

    每一个学员都领到两个,正好将金币银币给分完。徐远志看到金银币边缘很光滑,却都有很精致的花纹,硬币正面中间是‘壹两’,还有其他的图案,背后则是‘仁达钱庄’四个字与图案。金币整体样式差不多,只是因为个头比银币小,所以上面的文字更精致,花纹则与银币不同。

    几个月前,仁达钱庄的大掌柜齐叶就拿到了这些贵金属货币,在货币设计时候,齐叶同样出力甚多。他与其他学院不同,只是把沉甸甸的货币拿在手里把玩,而眼睛并没有看着金银币。齐叶很清楚赵嘉仁想说的内容,赵嘉仁不仅通过航海行会阻止了大宋货币外流,现在还通过进口金银能够发行某种货币。

    在当下的大宋,金银已经承担起货币的责任。只是因为金银数量太少,所以没办法大规模的发行而已。仁达钱庄依托了航海行会,终于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钱庄,作为仁达钱庄的大掌柜,齐叶也觉得有荣焉。

    “原来的时候我们是输入商品,输出货币。现在局面变了,我们变成输出商品,输入货币。有人曾经认为我们给投资人直接发货币会难以维持,我认为这是多虑了。”赵嘉仁扫视着一众干部学员,最后目光从徐远志身上一扫而过。

    徐远志并没有觉得面子受损。他饶有兴趣的听着赵嘉仁所讲的内容,觉得‘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话真的是古人诚不我欺。

第108章 夏璟统领的反击() 
当赵嘉仁在讲堂上把自己对大宋的贡献慷慨激昂的讲出来,进而开始向那些同样有些激动的干部学员灌输‘一般等价物’概念的时候,殿前司左翼军并没有在出现在赵嘉仁心中。实际上就算是赵嘉仁一般的时候也不会想起这支军队来。

    以赵嘉仁的官职角度,他是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只要福州治下没有出现暴动或者叛乱,他就没有大事。以赵嘉仁本人的视角,福建路的内陆山区并非重要的地区。此时赵嘉仁关心的是福建路沿海地区。

    然而从殿前司左翼军统领夏璟看来,在福建路能向他提出要求的官员中,官位最高的就是赵嘉仁。在整个福建路公然威胁夏璟的更是只有赵嘉仁一个人。半个多月前满怀屈辱的离开福州,夏璟觉得自己的人生貌似都被否定了。进士看不起军人是一码事,夏璟自己也不觉得进士赵嘉仁有什么非要看得起夏璟的理由。

    但是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使威胁殿前司左翼军统领说,要是统领不听话就把统领给弹劾到丢官,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不管进士比军人地位高多少,夏璟都准备和该死的赵嘉仁斗争到底。

    一路上夏璟就在想办法,回到驻地后,夏璟就把师爷给找来商量。师爷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办法,和夏璟想的一样,师爷提出给夏璟在朝中的靠山写信,将赵嘉仁的恶性讲述清楚,并且恳求在朝廷的靠山能够弹劾赵嘉仁。

    写完了这封信之后,夏璟用最快的速度把信送出去。看着背起行囊出发的官方信使,夏璟心中也有着一些期待。大宋各地方上的官员都是流官,如果这帮人没有犯罪或者重大失职的话,他们都是三年一任的不断在各个职务上调动。就如赵嘉仁虽然在福建路待了快十年,可赵嘉仁的职务历经莆田县尉、临清县尉、福建路提点刑狱、泉州知州、福州知州,十年就有五个不同职务。一般来讲,左翼军统领则会在福建路待上很多年,只要再熬过两年,夏璟就可以看到赵嘉仁离开福建路。现在夏璟需要的只是熬过这个时间而已。

    大宋官方邮政系统的效率还不错,信使们虽然没有神行太保戴宗那种贴了神符就能跑几百里的能耐,却也尽心尽力的将信送往目的地临安。并且在十天左右送到了目的地。就在信使进入临安的时候,赵嘉仁催问夏璟的信才送到了夏璟手中。

    看完这封傲慢的信件,夏璟愤愤的抬眼向天,期待自己在临安的靠山能够赶紧运作起来,制止赵嘉仁的无礼暴行。夏璟统领的第三房小妾偷偷看到了夏璟的气氛,她连忙到了厨房开始张罗起来。

    等到了午饭的时候,第三房小妾命自己的丫鬟端了托盘,带着她张罗好的一顿午饭送到了夏璟的花厅中。夏统领没有书房,平日里就喜欢在花厅待着。闻到咖喱羊肉的味道,垂头丧气的夏璟统领也忍不住抬起了头。

    第三房小妾也不多话,她用力的拉着夏璟的手,把他从座椅上拉起来,拉到了桌边。夏璟叹口气,闷闷不乐的拿起筷子夹了块咖喱炸鸡。小妾给夏璟倒上酒,有辛香料开胃,身体有胃口,然而脑子没胃口,夏璟统领勉强吃了起来。

    而在此时的临安,贾似道的府中也是上了最新在临安流行起来的咖喱饭。大宋政事堂左丞相贾相公这边的菜色比起殿前司左翼军统领夏璟要丰盛许多。先上来的是开胃菜,肉片卷了核桃热,外面用蛋汁裹了,在油里炸过,再放在深红色的浓稠山楂露上。凡是吃过山楂露的,都忍不住开始吞口水。譬如现在负责公田改革的刘良贵。

    刘良贵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好吃之人,也是个很能自律的读书人。可吃过贾似道家的宴席之后,他就开始忍不住口腹之欲了。这让刘良贵感觉很不好意思。

    贾似道看着刘良贵尴尬自责的表情,忍不住笑道:“我一直以为赵嘉仁赵知州乃是个很能吃得了苦的人,没想到赵嘉仁送来的菜谱竟然都这么精致。也亏得他能弄来这么多山楂。”

    提起赵嘉仁,贾似道就很容易生出感慨来,而且整个来讲还是正面因素比较高。然而刘良贵听到赵嘉仁这个名字,脸上的表情就显得有些敌意。夹起一个核桃肉,蘸了好些山楂露,再放进嘴里。酸、甜、香、滑、嫩,种种口感依次感受到,刘良贵脸上的表情终于舒展了一些。

    吃完之后,刘良贵在下一道菜上来之前说道:“贾公,我和那赵嘉仁见过面,他当时认为公田改革是避重就轻。好像并不支持的样子。”

    听了这告状的话,贾似道没有生气,他呵呵笑道:“避重就轻么……呵呵,这到真有赵嘉仁的风采么。”

    这下轮到刘良贵感到讶异了,他从来不知道贾似道竟然还会对反对者如此宽容。但是不管贾似道怎么想,刘良贵还是把赵嘉仁列入政敌的行列。公田改革虽然是通过贾似道来推行,然而最初的设想是刘良贵,包括之后的制度设计以及内容修改,刘良贵出力极大。刘良贵甚至认为贾似道的能力并不强,根本不足以承担左丞相的职务。至少在公田改革上,贾似道也只是有自己的需求。对于贾似道,他更多的是要消灭正在藩镇化的军头。

    想到这里,刘良贵继续说道:“贾公,此次官家终于答应,可我看官家态度软弱。朝中众人对公田改革反对甚多,我们绝不能让这些人有丝毫反对。”

    贾似道盯着刘良贵看了一眼,冷静的说道:“公田改革在两浙路,两江路,赵嘉仁在福建路当官,根本不参与公田改革。我们还要靠他的棉务,不管你多不喜欢他,也不许对他动手。”

    刘良贵听了之后点点头。同时心里面觉得贾似道还挺有看人心事的能耐,方才那一瞬,刘良贵真的想着是不是给赵嘉仁一点教训。

第109章 一般改革诸般心思() 
贾似道府的饭菜极为精美,味道极好。刘良贵难得的大快朵颐,吃喝之间他也不忘谈论政事,公田改革本来就是刘良贵提出的计划,基本内容早就敲定,和贾似道要谈的是如何对付反对公田改革的政敌们。

    对于政敌的处置,贾似道的态度登与之前一样,他对刘良贵说道:“放手去做,不用担心。”

    酒足饭饱的从贾府出来,刘良贵乘上了轿子。在微微起伏的轿子上睡了片刻,回到家时刘良贵觉得完全没有睡过瘾,他打着哈欠走进府内,对身边的仆役命道,“今日下午不见客!”

    很快,刘良贵就躺在竹席上沉沉睡去。也许是贾似道家的酒太好,也许是刘良贵已经没有了别的想法,这一觉醒来后只见天色漆黑,外面鸦雀无声,只有细雨拍打屋瓦的声音。浑身轻松的从床上起来,刘良贵先去了趟厕所,然后从厨房里的余烬中弄出火来点燃了蜡烛。回到正厅里面,就见到里面的座钟指针指在第四点。

    很好么,整理完就可以去上朝了!刘良贵心想。洗漱,准备朝服,写奏章。把这些弄完,天色已经微亮刘良贵家的仆人起床了。让仆人烧了热水之后,刘良贵在出门前还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

    梅雨季节中上朝官员都乘坐轿子,下轿子后打伞去金殿,直到陆续进了朝堂才碰面。不管是支持公田改革或者反对公田改,官员们都是面色沉重。当贾似道大步走进金殿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大宋左丞相身上。

    贾似道神色中并没有阴沉的感觉,他步履轻松,神色也很轻松。按照规矩,贾似道站在了官员的头一排。没多久,官家也到了金殿上。行礼完毕,就轮到众臣上奏之时。左丞相贾似道拥有最高权力,他毫不迟疑的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臣贾似道以为公田法乃当务之急。臣身为左丞相,当以身作则。所以献上臣在浙西的两万亩良田,以为公田法之始!”

    一次性献上两万亩良田,听到这个宣布,众臣不自觉的发出些没什么特别含义的声音。众多声音汇集在一起,让金殿中形成‘嗡’的声响。所有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都被贾似道的这个宣布惊到了,不过片刻之后这帮人都是精神大振。贾似道肯为这个政策做到如此地步,那说明贾似道的态度到底有多坚定。

    没等这些人说话,刘良贵出列说道:“陛下,臣家有田三千两百亩。既然是臣提出的公田法,臣也跟随贾相公将所有田献上。”

    贾似道与刘良贵乃是公田改革的主将,他们态度如此坚定,改革派自然是士气大振。相对而言,反改革派们士气大受挫折。哪怕是以赌气的方式来看,公田改革的支持派们也有点道德上的制高点。

    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何梦然坚定的反对贾似道提出的公田改革,在贾似道宣布献上家产之前,朝廷里面的力量对比还算是均衡,甚至可以认为反对公田改革的力量稍微占一点上风。然而此时贾似道的激烈行动直接增加了改革派的士气,大宋的文官‘讲道德’,因公废私绝对属于道德的一种。

    何梦然连忙出列,大声说道:“陛下!公田改革乃是千秋大计,绝不能意气用事!”

    贾似道乜斜着眼看着何梦然,用不屑的语气说道:“这等事早就讲过无数次,刘克庄讲过,以前大宋一年和籴只有一百五十万石,现在仅仅吴门一个郡就被迫交出一百万石,全国更是不知已经增加了几倍。若是朝廷直接控制田地,采取直接收取粮食的办法,所有难处都迎刃而解。”

    南宋一百多年来始终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个战时政府积遇到了无数问题,大宋的文官们尝试过无数解决的手段。到现在,剩下的问题都是公开的,简单的归结起来就是‘面对外敌的强大压力,大宋没有足够的钱粮组建军队来对抗外敌’。

    何梦然完全知道贾似道知道的内容,贾似道对军粮的指责让他一时有些语塞。沉默了片刻,何梦然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不是因为何梦然感到理亏,而是明知道贾似道这么做一定会引发巨大问题,可何梦然发觉自己除了指责贾似道这么做一定失败之外,竟然没办法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贾似道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其他官员,只是因为贾似道已经充分表达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强硬姿态,并且预支了巨大的前期代价。

    微微张开嘴,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何梦然想说些什么。他很想说,现在大宋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就国家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解决,他很想说自己对朝廷很失望。然而这些念头化成的言语却不是批评别人,“陛下。臣年老德浅,无力为国效力。求致仕。”

    改革派们见到反改革派中极有影响力的何梦然居然选择了致仕退休,他们先是一愣,接着脸上露出了喜色。哪怕这老家伙是以退为进,此时宣布致仕也是对反改革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