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成都回三国-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荐,也就没了出仕的可能;与之相对应的,只要一个人有孝心,就算没太大的本事,也有可能被推举为孝廉,出仕为官。

    所以在汉代,基本上评价一个人,最大的标准便是一个孝字,哪怕此人不忠不义,只要占了一个孝字,也会少受到一些斥责。

    所以,在刘鑫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没听说过什么哪里出了个不孝子,在审问那些投靠郤俭的官吏时,黄枚与李肃都一起为某些官吏求情,理由便是这些官吏极有孝心,这次之所以投靠郤俭,只是听信他人诱惑,误入歧途罢了。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曹操的孝心是绝对能受到肯定的,再说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如果不攻打徐州的话,那就会成为不孝之人,势必会影响势力的团结度,手下的忠诚度,还会成为敌对诸侯用来攻讦曹操的把柄。

    所以刘鑫便下定决心,在黄巾起义之后,自己必须再次劝说曹操将曹家与夏侯家迁移至益州,至少得把曹嵩等人接到益州来,免得中间出现了什么幺蛾子,惹得曹操来个千里走单骑。。。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现在刘鑫还不可能直接对曹操说,我掐指一算,你父亲会在十多年后被陶谦杀死,所以你还是让你父亲带着曹家赶快来我益州吧。

    不过想到这里,刘鑫便又想起了曹操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然后又想到了陈宫。

    陈宫在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忠义之人,因为忠义而帮助曹操从董卓手下逃出洛阳;因为忠义而与误杀友人吕伯奢一家的曹操决裂;因为忠义,哪怕是跟随了一个不靠谱的主公,也选择慷慨赴死。

    而且陈宫至少也是一名流谋士,根据历史记载,陈宫现在也有可能在洛阳为官,于是刘鑫不禁对陈宫有了想法。

    刘鑫再仔细一想,如今洛阳城内的著名文士可不在少数,先且不说卢植等已经出名了的大汉重臣,光说那些怀才不遇,又或是身居低位的一流人才就有好几个,比如钟繇,何隅,荀攸等人。

    本来刘鑫只打算去找钟繇碰碰运气的,毕竟钟繇的小儿子钟会已经在自己的手上了,虽然钟会现在的年龄比他的哥哥都要大上许多。。。

    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呸,刘鑫这是雄心壮志,既然自己能够招揽到十常侍之一的毕岚,未来的曹魏之主曹操,河南霸主袁绍,那自己为什么不去把洛阳剩下的人才都给打包了呢?

    而且现在还是最佳机会,毕竟黄巾起义还未开始,未来的各大诸侯都还没有称霸之心,自然还没有开始招贤纳士,收买人心,许多在未来大放异彩的三国人物,现在都还没有走上历史的舞台。

    现在,无疑是刘鑫招揽他们的最佳时机,毕竟没有竞争对手,招揽起来也放心的多,不用担心是别人安排的卧底。

    想到这里,刘鑫忍不住向袁绍与曹操问道:“二弟,三弟,你们在洛阳可否还认识一些有能力的人,最好是那种怀才不遇,或者身居低位,能够方便我们招揽他们的人才?我在益州可用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都招募一些人才前往益州才行!”

    益州虽然偏居一隅,但是与其他州比起来可谓是地大物博,与之相对应的,益州的郡县也是极多,刘鑫想要彻底掌控益州,至少得在每个郡中都安插进自己相信的人手。

    所以,刘鑫手下的阵容看起来是星光璀璨,质量绝对有保证,但是在数量上是绝对不足的。

    袁绍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既然大哥你都这么说了,我这倒是还有一人符合大哥的要求,此人名为许攸,字子远,与我和三弟都是朋友,关系还很不错,他的能力也是有的,作为一郡太守也不为过。”

    “不过许攸这人有不少坏毛病,比如说许攸为人傲慢无礼,口无遮拦,经常惹人生气,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的口无遮拦与田丰的心直口快可不一样,田丰只是在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才会实话实说,而许攸则是信马由缰,只靠自己的一己之见就敢胡说八道。”

    “而且这人经常居功自傲,自以为是,有时候本来是几个人共同的功劳,许攸都会据为己有,夸大自己的作用,而且许攸还贪图钱财,所以这些年来,我与三弟就有意疏远了许攸,刚刚为大哥举荐人才时,我也就没有提到此人了。”

    刘鑫一听到袁绍开口,就知道袁绍十有八九会说出许攸的名字,刘鑫自然是对许攸有所了解,毕竟可以许攸这个人,可以说是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败!(未完待续。)

第二零零章 不要许攸() 
作为一个三国迷,刘鑫对于三国人物的研究还算透彻,尤其是那些著名的三国人物,刘鑫可谓是知之甚详,对那些著名三国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许攸作为官渡之战中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官渡之战结果的胜负手,刘鑫对许攸也进行过一定的研究。

    首先,许攸的能力刘鑫还是十分认可的,至少是一名二流巅峰的谋士,在袁绍手下为谋臣时的献计献策,都是十分有见地有远识的。

    不过说到许攸的为人处事,刘鑫都不能用不敢恭维来形容许攸了,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字——渣。

    许攸极度贪财,而且还任人唯亲,千万百计的给自己的亲戚谋求官职,并且纵容他们收受贿赂,甚至明目张胆的索贿贪污,袁绍忍不可忍之下将许攸的亲戚逮捕关押,这便成了许攸叛变袁绍,投靠曹操的导火索。

    而且在袁绍手下时,许攸就仗着自己是袁绍多年以来的好友,一直以袁绍的首席谋士自居,看不起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并且有事没事就喜欢出言抹黑其他谋士,还装出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所以许攸与袁绍手下的其他谋士,关系都是非常不好的,甚至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

    许攸这人便是典型的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完全不会做人,最后之所以会招来杀身之祸,就是因为许攸居功自傲,在官渡之战后看轻曹军将士,认为官渡之战的所有功劳都应该归功于自己,于是乎惹怒了许诸,直接便被许诸打杀,最后曹操也只是简单的说了许诸两句,没有任何处罚措施。

    所以,在这里便出现了一个阴谋论,那就是曹操吩咐许诸杀死许攸。

    对于这个阴谋论,刘鑫是表示赞同的。

    首先,许诸是曹操的亲卫队长,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手下,肯定是清楚曹操对许攸的态度,也知道许攸在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那倒履相迎的激动劲,所以只要许诸有点脑子,都知道不应该得罪在官渡之战立下大功的许攸,哪怕这人自以为是,言语猖狂,许诸也应该忍耐一二,毕竟许诸还只是一名亲卫队长,在地位上与许攸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况且那些曹操手下的将军都还没有开口动手呢,许诸怎能因为许攸的一两句废话,就直接选择出手打杀了。

    许攸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到最后许诸却是毫不犹豫的将许攸直接打杀,这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了一点,许诸很明显是受到了曹操的暗示,甚至说是指示,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打杀许攸,丝毫不担心自己的下场,要知道这怎么看都会是一个死罪。

    结果呢,曹操只是不痛不痒的教训了许诸几句,然后便命人厚葬许攸,然后,就没有然后。

    就这样,作为对于官渡之战影响最大的人物,许攸就这么简单的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便当,宣布杀青。

    至于曹操为什么要杀死许攸呢?

    要知道许攸可是刚刚帮助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功劳就算不是第一,也是前三;可这官渡之战才刚刚结束,曹操怎就这么急着想要打杀许攸,难道曹操就不怕世人指责他卸磨杀驴吗?

    曹操当然怕,当年误杀吕伯奢一家时,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已经让曹操声望受损,如今再背上一个卸磨杀驴,诛杀功臣的骂名,这是曹操不想看到的,所以曹操才会指示许诸出手,装作是因为许攸出言不逊而含怒杀人。

    而曹操为何要想方设法杀死许攸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许攸之所以投靠曹操,除了自己的亲戚因为贪赃枉法而被袁绍逮捕入狱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当年在洛阳时,许攸与曹操交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曹操便知道许攸这人的秉性,知道许攸贪财,纵容亲戚,虽然许攸能力不错,但许攸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毒瘤,一颗定时炸弹,迟早给自己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来。

    而且曹操十分确定,只要袁绍提出足够诱人的价码,许攸便会毫不犹豫的重新投靠袁绍,狠狠地捅自己一刀子!

    所以,当曹操知道许攸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引得军中怨声载道时,曹操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曹操便安排了许诸,让许诸找机会打杀许攸。

    许诸自然是不负曹操所托,找准机会,毫不犹豫,甚至不给许攸任何求生的机会,直接了当的杀了许攸,一举数得。

    当刘鑫得知这个阴谋论时,刘鑫是选择支持曹操的,毕竟这说到底还是许攸自己作死,再加上许攸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生厌。

    所以,刘鑫并不打算招揽许攸,哪怕许攸再有能力,刘鑫也不会将这个毒瘤纳入麾下。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决定了刘鑫不会招揽许攸,那就是在公元188年,许攸会想搞出一个大新闻——废立汉灵帝,然后拥立合肥侯登基。

    许攸联合了太守王芬,准备趁汉灵帝北巡时,出兵控制汉灵帝,从而逼迫汉灵帝退位,为此他们还曾经想要说服曹操加入他们,不过曹操果断的选择了拒绝。

    当然了,历史上的这次废立行动因为有人告密,所以并没有成功,失败之后的王芬选择了自杀,而许攸则是开始了蛰伏,一直等到袁绍在河南发家时才重新站了出来。

    刘鑫相信,如果自己招揽了许攸,许攸十有八九会找机会劝说自己发动叛变,从汉灵帝手中夺过大汉天下。

    就算刘鑫不答应,许攸也会弄出一些幺蛾子来,比如弄个黄袍加身,又或是遵从历史的轨迹,继续和王芬一起废立汉灵帝,

    不管如何,到时候刘鑫还得做一个背锅侠,替许攸背负下一些责任来。

    所以,刘鑫是绝对不会招揽许攸这个祸害的。

    于是乎,想到这里的刘鑫毫不犹豫的说道:“既然二弟你都不看好此人,我听完你说的话后,也觉得这许攸并不适合为我效力,那么我们还是别去打扰他了。”

    曹操也跟着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大哥你说得对,这许攸能力不错但德行不足,如果大哥真招揽到了这许攸,迟早会惹出不小的麻烦来。”(未完待续。)

第二零一章 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的差别() 
虽然许攸是曹操与袁绍的好友,但是曹操和袁绍都知道许攸这人的能力与性格,虽然做朋友还算不错,偶尔能够提供不错的建议,但是如果让许攸作为手下的话,那就许攸绝对会成为一个麻烦。

    袁绍现在都已经在后悔,自己为什么还要向刘鑫推荐许攸这个家伙了。

    这时,曹操开口说道:“大哥,话说回来我这里倒是还有两人可以推荐给大哥,其中之一名为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他现在在洛阳当一个小吏,他的祖上出过杜周、杜延年父子,都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

    “不过到了杜畿父亲那一代,家道早已落寞,成为了一个普通人家,在杜畿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等杜畿的父亲重新续弦,杜畿的后母到家时,杜畿的父亲却又去世了,所以杜畿的后母对杜畿很不好,但是杜畿依旧孝顺他的后母,所以被举为孝廉到了洛阳为官。”

    “我见过杜畿几次,发现这人能识大体,进退有道,于是和他交谈过几次,讨论过关于刑罚判案的问题,发现他对这方面很有见地,而且能说会道,并且能直击要害,如果说杜畿这人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只读过四书五经,在学问方面有所不足,毕竟杜畿家当年已经供养不起他读书了,不过以杜畿现在的才能,绝对能够掌管一方刑狱,再锻炼几年便能坐镇一方太守。”

    刘鑫眉头一挑,没想到曹操竟然已经知道杜畿这号人了。

    前面提到过,东汉以来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只要有足够的孝行便能被举为孝廉,这也是很多平民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的唯一方法。

    而杜畿便是凭借这一点出仕为官,日后更是被荀彧举荐,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重臣,一路顺风顺水的活到了曹丕时代,可惜在一次坐船时遭遇大风,结果船毁人亡,令人唏嘘。

    不过刘鑫对杜畿虽然不甚了解,但是刘鑫对杜畿的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杜畿是在三国人物之中,除却黄巾将领之外,少见的寒门子弟。

    要知道在那些数得上名号的三国人物之中,真正出身寒门,依靠自己能力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屈指可数。

    光是因为杜畿寒门子弟这一个特点,刘鑫便决定招揽杜畿纳入自己的麾下,毕竟寒门子弟身家清白,牵涉不多,不像世家子弟那般顾这顾那,将家族的利益视为首要出发点。

    比如荆州蔡家,日后几乎掌管了荆州军事大权,使得刘表不得不受制于蔡家,蔡家也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候对刘表也是阳奉阴违,刘表还只能忍气吞声。

    当然了,刘鑫也不是对世家子弟有偏见,世家子弟最大的优势,那便是资源丰富,人脉宽广。

    前文也是说道过,大汉的财富大部分都掌握在世家寒门手中,就连袁绍这个袁家庶子的手中都有一笔不菲的钱财,由此可见世家豪门的家底有多么丰厚。

    事实也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各大诸侯,背后都是站着一个或者数个世家豪门,在三国初期那些比较强势的诸侯,要么是汉室宗亲,比如刘表刘焉;要么就是世家子弟,比如袁家两兄弟。

    他们都是依靠着家世带来的大量资源以及声望,迅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