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成都回三国-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节,字汉丰,南阳新野人,曹节本是魏郡人,家族世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职,所以曹节也算是一个官二代,因此在汉顺帝初年,曹节便以西园骑之职,升任为小黄门,到了汉桓帝时期,曹节便升任中常侍、奉车都尉。

    到了建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曹节领旨持符节率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共计一千人,前往北方迎接汉灵帝,并且陪同汉灵帝乘车入宫。所以汉灵帝即位之后,以曹节参与定计的功劳,封曹节为长安乡侯,食邑六百户。

    而到了汉灵帝继位初期,由窦太后临朝掌权,于是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商议诛杀宦官,所以建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九月初七日,曹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从官史共普、张亮、中黄门王尊、长乐谒者腾是等十七人,共同诈称皇帝的诏令,任命当时的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带兵诛杀了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并将他们全部灭族,此事之后曹节便升任长乐卫尉,改封育阳侯,增加食邑三千户。

    到了建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那时曹节病重,于是汉灵帝下诏授任他为车骑将军(这是什么鬼逻辑),于是过了一百多天后,曹节病愈,便上交车骑将军印绶,免去了自己的车骑将军职位,但是仍旧担任中常侍,官位特进,俸禄为中二千石,不久之后又调任大长秋。

    于是之后到了熹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72年),窦太后因病去世,不知何人在朱雀阙上写道:“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囚禁杀害太后,常侍侯览杀害许多党人,公卿大臣都空受俸禄,没有一个人进忠言的。”

    因此,汉灵帝于是下诏书给司隶校尉刘猛,要他负责追捕,十天汇报一次,而刘猛却认为诽谤书上的话很正直,不愿意捕捉太紧,结果在这一个多月,就连何人所为也没确定,刘猛因此被汉灵帝降职为谏议大夫。之后汉灵帝就任命御史中丞段颎接替刘猛,段颎于是因为前车之鉴,开始到处追捕犯人,以致抓了太学游学的学生来,结果被关押的有将近一千多人。

    这时曹节等人因为一直怨恨刘猛,于是要求段颎用其他事情告发刘猛,结果刘猛被判去左校劳作以抵罪责,但是朝廷大臣大都为刘猛说话,所以才免去他的刑罚,后来公车再次征召他。

    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与皇甫规一样,被合称为凉州三明(“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因为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位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几乎同时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这三个人,对羌战争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这三个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的段颎了。

    段颎,东汉武威姑臧人,西域都护段会宗从曾孙,少时习弓,有文武智略,初举孝廉,后戌边十余年。

    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西羌的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进攻金城要塞,结果被段颎击败,隔年羌人又进攻张掖郡,结果段颎出塞2000余里,追击敌人40余日,至积石山处大败羌人。

    于是在延熹六年冬天,段颎复任护羌校尉,滇那诸羌闻说段颎到来,各个皆降,隔年段颎又击破当煎、勒姐等种羌。

    到了永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67年),但是当煎羌又叛,进攻张掖郡,被段颎击破之,至此西羌终于被平定。

    到了建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春天,段颎出击先零诸种羌,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羌军退败,斩首八千余级,于是段颎被拜为羌将军。

    同年夏天,段颎追击羌人出桥门,率领轻兵日夜兼行二百余里,至奢延泽、落川、令鲜水上,连败羌族大屯大军,及于灵武谷,而段颎身先士卒,无人敢为其殿后,所以羌族遂被段颎大败,之后段颎开始急追三天三夜,士兵脚下长茧,直至安定泾阳,羌人最后逃入汉阳山,聚集于凡亭山;结果凡亭山被段颎攻破,羌族人又聚于射虎谷,段颎在西县结栅栏以遮之。

    到了建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东羌为段颎击灭。

    所以段颎屡破羌军,先后交战180次,斩杀近4万人,所以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不过,段颎终究是晚节不保,最后投靠了宦官势力,为宦官势力做事,成为了一条走狗。。。

    而在公元172年十月,曹节与王甫等人一同诬告汉桓帝的弟弟勃海王刘悝谋反,所以在十月初六那天,刘悝和妻子都为此自杀了,最后因为这项功劳而被封的有宦官势力的十二人,王甫被封为冠军侯,曹节也被增封食邑四千六百户,与以前所封合起来有七千六百户(这在汉末可是非常不得了了),最后曹节的父亲、兄弟、子侄都当上了公卿、校尉、州牧郡守、县令县长,权势遍布天下,这也是宦官家属开始纷纷为官的由来。

    曹节的弟弟曹破石担任越骑校尉时,越骑营中有位伍长,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曹破石向伍长要他的妻子,伍长不敢违拗,但他的妻子坚决不肯去,就自杀了,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曹节一家荒淫暴虐,大多如此。

    到了光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79年),曹节担任尚书令,到了光和四年(也就是181年),曹节去世,汉灵帝追赠他为车骑将军。

    所以,按理来说曹节应该在今年去世的,不过刘鑫一看曹节现在的样子,可谓是红光满面,一看就不是什么将死之人。。。

    而在曹节旁边的王甫,则是又一位大宦官了。

    不过王甫的名声要比曹节好上不少,因为王甫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赦免了大多数士人,所以也为自己博取了不少的名声,只不过后来王甫都是依附于曹节,干了不少的坏事。

    刘鑫看到曹节,王甫,陈藩三人站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样子,不由得有些神色恍惚,没想到这三个人能走到一起,看来汉灵帝的这一场大戏还真是够刺激啊!

    于是乎,刘鑫有些好奇的对汉灵帝说道:“陛下,你这还有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在你身边“活着”呢,我可是非常好奇呢。”

    汉灵帝呵呵一笑,对刘鑫说道:“如今在宫中,其实还有一个人,此人名叫李膺,王爷你应该认识吧。”

    刘鑫呵呵一笑,李膺自己肯定是知道的,毕竟李膺可是太学生的无冕之王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东汉著名学者,政治家。

    李膺出身衣冠望族,祖父李修,父亲李益,都曾经当过大官,所以李膺很早就被举为孝廉,历任青州、渔阳、蜀郡太守,任内申明法令,恩威并举,后来转任乌桓校尉,到了永寿二年(也就是公元156年),鲜卑寇掠夺云中,李膺被任命为征度辽将军,到了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李膺为河南尹,揭发宛陵大姓羊元群之罪,反被诬陷坐罪,罚为左校,结果司隶校尉应奉知情,上疏为李膺等说情,得以免刑。从此李膺开始任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郭泰等人交游,共同反对宦官专擅,致力于纠劾奸佞,于是李膺逐渐成为太学生心目中的“天下楷模”,于是有人以被李膺接待过为荣,视为“登龙门”。

    自从李膺的名气大了起来,与其好友陈蕃、杜密、王畅等人也备受知识分子崇拜,所以太学生视他们为正义和知识的化身,还为其编了顺口溜:“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又称李膺、杜密为“李、杜”,比李白和杜甫早了不少。

    到了延熹九年(也就是166年),张成的弟子牢修控告李膺等人结党,“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所以汉桓帝将李膺等人关入北寺狱,株连达二百多人,后来还是外戚的窦武等人出面援救,汉桓帝才将李膺赦免,但不许为官,居于阳城,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话说东汉王朝的实权,自汉和帝开始长期为外戚和宦官所轮流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官位都为他们所占据,一般的官僚有职无权,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办事,仕途充满了荆棘,至于下层企图出仕为官的读书人更是官路不通,他们满腹不平,实行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格言,对他们认为善的人,就互相推荐标榜,结合在一起;对他们认为恶的人,一概深恶痛绝。

    所以在东汉时期,在朝的耿直的官僚,在野的名士和京师的太学生结合在一起,视专权的外戚和宦官为仇敌。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不怕风险,不怕豪强,不怕高官,不贬时政则已,一出口无不尖锐深刻,无人不怕这种“清议”,特别是在野的名士和太学生往往联名请愿,干预朝政,比如在建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47年),由于李固、杜乔反对外戚梁冀而下狱,李固的学生王调和赵承等几十人就分别上书请愿救人,永兴元年(也就是153年),冀州刺史朱穆严惩地方上为非作歹的宦官势力,因此得罪了当权的宦官,被汉桓帝下狱论罪,从而激起了太学生刘陶等为首的数千人到宫门外上书诉冤,迫使皇帝不得不释放了朱穆,所以当时京师洛阳城内有3万太学生,他们与清白的官僚、名士结合在一起,势力也是不小的。

    后来,李膺为司隶校尉时,李膺仍执法不避**,当时已经为汉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如今的十常侍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仗着他哥哥的权势,贪暴残忍,无恶不作,乃至于杀孕妇取乐,被李膺缉捕,所以畏罪潜逃至京师张让家,藏于“合柱”之中,李膺闻讯亲自带人迳入张宅,破柱捕张朔,经审讯录供后,立即处死。

    于是张让只能诉冤于汉桓帝,汉桓帝质问李膺为什么不先奏而后斩?

    而李膺回答认为,“过去孔夫子做鲁国司寇,上任七日就诛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十天了,才杀张朔,我还以为会因为我除害不速而有过,想不到会因及时处决张朔而获罪。我深知因此而惹祸了,死期快到,特请求皇上让我再活五日,除掉那祸首,然后皇上再用鼎烹煮我,我也心甘情愿。”

    李膺这一番有智有勇的回答,说得桓帝无以对答,只得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何错呢?”

    传说自此以后,大小宦官走路不敢伸直腰板,说话不敢粗声大气,假日里也不敢出宫门玩耍,汉桓帝感到奇怪,宦官叩头向汉桓帝哭诉说“畏李校尉。”

    由此可见,李膺在当时的名气有多大了。

568章() 
而李膺如此坚定不移地打击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既招来了宦官深刻的忌恨,也赢得了众多士人和太学生的敬仰和拥护,所以当时的太学生都称李膺为“天下模楷李元礼。”,而李膺实际上也成为了当时太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然而,李膺在士人和太学生中影响愈大,宦官就愈要置李膺于死地。

    到了延熹九年(也就是166年),宦官集团指使人诬告李膺等人笼络太学生,交结门徒,互相联系,结成朋党,毁谤朝政,败坏风俗,因此在宦官煽动下,汉桓帝大为震怒,下令布告天下,逮捕党人,除了李膺被捕外,还牵连了200余人,这些党人被加上了项颈、手、脚加上所谓“三木”的刑具,头被蒙盖着,遭到了严刑拷打。

    李膺的骨头很硬,但是也很机智,所以李膺的供辞大多涉及到了宦官子弟,宦官因此怕惹火烧身,不敢深究,加上当时还是太尉的陈蕃极力反对对李膺等人的迫害,认为“今天所逮捕入狱受刑的人,都是海内有声望的人才,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忧虑,对他们予以十代人的优容还不够,那有无缘无故逮捕拷打他们的理由呢?”

    而当汉桓帝要求陈藩在判决李膺等人的公文上签字时,遭到陈藩严正的拒绝,因此陈蕃字仲举,所以太学生称陈藩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藩也是当之无愧的,而当时的汉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向来喜欢结交太学生,所以窦武便以汉桓帝岳父身份上疏请求释放党人,并以托病交上官印相胁,迫使汉桓帝不得不释放党人,李膺才得以脱身,不过最终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李膺慷慨赴死。

    没想到在这个世界中,李膺也没有死,而且看起来联合汉灵帝搞了一出大戏。

    汉灵帝见刘鑫一脸懵逼的样子,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高兴,毕竟在汉灵帝看来,刘鑫一直都是一副风轻云淡,处事不惊的样子,结果现在被自己给弄得一脸懵逼,让汉灵帝有一种奇怪的愉悦感。

    所以,汉灵帝决定将一切的真相都告诉刘鑫。

    原来早在汉桓帝时上位之时,这一出好戏就开始了。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华夏十大奸臣之一的梁冀了。

    梁冀,字伯卓,凉州安定人,是东汉时期外戚出身的权臣,出身于大汉一流的世家大族,先祖曾经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其父亲为梁商,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因此梁冀成为了外戚,在永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36年)成为河南尹,然后步步高升。

    当时的汉顺帝死后,年仅三岁的汉冲帝夭折了,当时已经被尊称为梁太后,命令自己的弟弟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之嗣。

    汉质帝刘缵,乃是汉章帝玄孙,刘缵曾祖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当因其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梁冀与梁太后之所以拥立汉质帝,就和之后的窦太后拥立汉灵帝的理由差不多,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这可能也算是历史的重演,两次事件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刘缵在即皇帝位之后,因为年纪尚小,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而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