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鑫呵呵一笑,继续说道:“当然了,这一时人杰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结果罢了,不过伯圭和玄德你们两人具体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还是取决于你们以后在某些方面做出的决定了,毕竟你们的人生也不是本王能够一言以断之的,当然了,本王有一句话还得提醒你们,伯圭,你日后一定要记得这么一句话——勿忘初心,方能始终,有时候还是以和为贵。”
公孙瓒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毕竟刘鑫的这句话是说给至少几年后的公孙瓒,所以这个时候的公孙瓒对于刘鑫的这句话也是不甚了解的。
而刘鑫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希望公孙瓒能够记住现在的自己,不要在日后的战乱中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也不要再次与塞外异族处于不死不休的境地,本来能够和平解决的问题,最后演变成不死不休的境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公孙瓒这次别要再把刘虞给杀了,毕竟刘虞可是一个汉室宗亲,一地太守,公孙瓒这么做无疑是在谋反了,要不是在当时的大汉已经陷入了内乱之中,大汉朝廷已经无暇再顾及这边塞地区的公孙瓒了,所以才放任公孙瓒在塞外继续瞎折腾。
而刘鑫对于刘虞这个“远方亲戚”,刘鑫还是挺有好感的,或者说是现在大汉老一辈的汉室宗亲——也就是刘虞,刘焉,刘表等人了,这些汉室宗亲的能力都非常不错,不过他们的儿子就都是一群草包了,败了这些汉室宗亲们留下的丰厚家底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些老一辈的汉室宗亲中,喜欢搞事情的人也不少,比如刘焉想要在益州自立为王,而刘表的心态也是摇摆不定,只有刘虞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大汉忠臣,而且刘鑫也对刘虞可是十分佩服的。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名汉室宗亲,刘虞在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并且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而且成效显著,当时候边塞地区的游牧民族都愿意接受刘虞的想法,本来大汉边塞地区可以因此达到长期的和平状态,但是由于刘虞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一向看不起异族的公孙瓒自然是对刘虞的计划表示反对,并且在公元193年,刘虞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纠合了十万人的大军去进攻公孙瓒,结果兵败之后被公孙瓒的使者段训斩首,并且还被人送首级到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
刘虞的祖父刘嘉曾经担任过光禄勋,父亲刘舒也曾任丹阳太守,所以刘虞一开始是通过举孝廉而担任曹吏一职,很快就因为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之后便因为累积政绩被迁为幽州刺史,而刘虞在担任幽州刺史期间,不仅在幽州地界的百姓对刘虞多加称赞,更为难得的是刘虞此人在边塞地区的游牧民族——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之间也有崇高威望,甚至达到了能够让这些边塞地区的游牧民族随时向刘虞朝贡,而且也不敢随意侵扰大汉边境,而百姓们也在传唱歌谣以赞颂刘虞的功德,不过刘虞也在这之后因为一些公事而被免官,赋闲在家。
不过到了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发生的中平元年,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的出发点(一般都认为东汉末年的开端就是中平元年的公元184年,在这里才能使用东汉末年这个称呼了),当时因为黄巾起义的爆发,一开始势如破竹的黄巾叛军攻破了冀州诸郡,于是朝廷任命当时还家中休息的刘虞为甘陵相,毕竟刘虞深得民心,负责前去安抚灾荒后的百姓是再好不过得了,而刘虞也算是不负众望,非常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久之后刘虞便被升为了宗正一职。
宗正是九卿之一,其职务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也就是皇室族谱了,然后以分别这些皇室宗亲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并且还会在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的世谱,而在按照汉代开始确立的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进行先请,即先向宗正申述,然后由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而且当同姓王犯法的时候,宗正也可以参预审理,如在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王爷有罪时,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而且宗正以及宗正以下的从官都是由皇室宗亲担任的,所以刘鑫估摸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在离开洛阳之前,很有可能与现在的大汉宗正见上一面,毕竟刘鑫也得正式加入大汉族谱了。
而到了公元187年,黄巾起义的声势已经彻底覆灭的时候,前中山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与乌桓一族进行联盟,开始发动叛乱,带兵进攻到蓟下,烧毁城郭,掠夺百姓,杀死了当时的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手中部队一时之间达到了十余万人,屯住在肥如,张举还自称为自称为“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而且还十分膨胀的传书到大汉各大州郡,说是要代替当时已经腐朽不堪的汉朝了。
说到这张举,刘鑫还记得自己在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前的时候,就曾经玩过一款叫做《三国志》的炒冷饭大作中,除了袁术这个所谓的“仲”国皇帝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张举的角色立绘是一副“天子之相”,当时刘鑫就非常好奇这张举是何方人物,竟然能够当上“皇帝”?
话归正传,当时的张纯又使乌桓峭王等将领带着五万人左右的部队,进攻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等重要城池,杀害了大量的吏民。
结果当时的大汉朝廷一如既往的开启了高延迟模式,等到了次年,大汉朝廷才反应过来准备平叛,于是乎,因为刘虞在大汉北方地区的威信很高,于是这次直接任命刘虞为幽州牧,而刘虞在到达蓟城,精简了手中部队,广泛布施恩惠,并且使出了一招离间计,利用自己在边塞地区的游牧民族中的声望,直接派遣使者告诉乌丸峭王等人朝廷将对他们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然后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
结果刘虞这一招离间计瞬间奏效,作为外援的乌丸一族立马倒戈,而张纯与张举二人见大势已去,只得逃到塞外地区,其余的人也都投降或逃跑了,最终张纯被自己的手下王政杀害,首级被送到刘虞处,因此汉灵帝派出使者升迁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在此之后,刘虞开始大力发展幽州,因为幽州本为穷州,还需要附近的青、冀两州来补贴其官务开支,但当时因为战乱导致了交通断绝,无法快速的调度金钱,于是刘虞在幽州追求宽政,劝导百姓种田,开通上谷的胡市,发展渔阳的盐铁产业,百姓安居乐业,并且积累了不少粮食,而当时在青州、徐州的士族和百姓为躲避还未彻底平定的黄巾之乱,来投奔刘虞的有一百余万人,都被刘虞收留并安排工作,而刘虞虽为三公级的高官,但天**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荤菜,因此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变风气,这也算是刘鑫非常佩服刘虞的地方了,毕竟在那个时代能够做出与异族大规模通商的事情,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到了公元189年,董卓霍乱洛阳,便派出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之后董卓又封刘虞为太傅,想要招刘虞回朝任职,结果因为道路阻塞,任命竟然最后不知所终了。
起先,与刘虞为邻的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不过在管理上受到了刘虞的节度,本来公孙瓒与刘虞的关系一开始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之后的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所以为了提升自己部队的士气与对自己的忠诚度,所以放任部曲侵扰百姓,而刘虞向来就是注重仁政,很关爱百姓,于是刘虞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到了公元191年,当时的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所以想要直接拥立汉室宗亲中最德高望重的刘虞成为新皇帝,而刘虞依然是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自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等到被劫至长安的汉献帝想要东归,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还在皇帝身边作侍中,于是汉献帝派他偷偷地潜出武关,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救,结果刘和途径南阳,被别有用心的袁术扣留,并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接汉献帝,刘虞于是派遣数千名骑兵到袁术那,而袁术竟自己把这些骑兵留下收归己用,不予派遣。
要知道当时的骑兵可是非常宝贵的兵种,因为一名合格的骑兵不仅训练时间长,而且装备与马匹都非常值钱,可以这么说,东汉末年的骑兵就相当于现代的空军了,因此刘虞这数千名骑兵可都是十分金贵的,因此袁术才会特意用这出计策拐骗了刘虞的这几千名骑兵。
起先,公孙瓒已经看出来了袁术是在耍诈,于是坚决制止刘虞派兵,而刘虞不听从,公孙瓒怒极反笑,于是就偷偷派人劝袁术扣留刘和,并吞并刘虞派去的部队,而刘虞得知后与公孙瓒间的仇怨就更深了。
而在当时,公孙瓒已经多次被袁绍击败,但是觉得自己优势很大的公孙瓒还在不断地进攻,因此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怕公孙瓒成功击败袁绍之后就不好控制了,于是刘虞利用自己幽州牧的权利不许公孙瓒再次出兵,并且稍稍削弱了他的权限,因此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又开始侵犯百姓,并且刘虞准备赏赐给游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而向来仁厚的刘虞也没有办法进行制止,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而公孙瓒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朝廷也无力处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接下来公孙瓒就在别处修建城池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公孙瓒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密谋征讨公孙瓒,结果可想而知,刘虞征讨公孙瓒失败,并且被杀。
所以刘鑫看着公孙瓒,不由得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帮助一下刘虞了。
至于刘备嘛,刘鑫寻思了一会儿之后,开口说道:“至于你玄德,本王有这么一句话想要送给你,那就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有时候就算是一只鸡,把握机会也是能够变成凤凰的。”
PS:好像吃错了东西,这两天一直拉肚子。
439章 搞事情的刘备()
刘鑫对于刘备的这一句评价,其实还是典型的模棱两可的评价,毕竟刘鑫也没有直接说出刘备到底是“落地的凤凰”还是“走地的鸡”呢。
因此,刘鑫这简单的来说就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刘备,以及公孙瓒等人了,至于他们会怎样想,那也就不管刘鑫的事了,毕竟对于刘鑫来说,自己之所以会给出刘备这样的一个评价,实际上还是想要看看,在自己存在的三国世界中,刘备还能够翻起怎样的波澜来。
不过此时的刘备在听了刘鑫对于自己的评价之后,倒是激动不已,毕竟刘鑫对于自己的这句评价不管怎么来说,都算是非常不错的评价了,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评价了,毕竟如果刘备理解自己是“落地的凤凰”的话,那就可以变相的认定自己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而刘备将自己当成“走地的鸡”,那么证明刘鑫十分看好自己的未来,因此不管怎么来说,刘备都觉得自己今天能够来到这场宴会,遇到刘鑫简直是太好了,毕竟刘备一开始再知道刘鑫的身份之后,就知道自己以后又多了一个谈资,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不仅可以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大儒卢植之徒”,然后还可以在加上一句“我曾经和成都王谈笑风生”,这样刘备觉得到时候谁敢再轻视自己,光靠着这几个名头刘备觉得自己就可以回老家闯出一片天了。
当然了,刘备刚才在听到自己的“便宜师傅”卢植在请求刘鑫为自己与公孙瓒给一个评价的时候,刘备当时就想要给自己的这个师傅好好行上一个大礼,毕竟刘备可是知道刘鑫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汉室宗亲,已经是大汉最顶尖的人物之一,能够得到这样的大人物的一个评价,刘备觉得就算是刘鑫给出自己一个比较中庸一点,甚至带有贬义的评价,刘备也表示自己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刘备有自信可以将刘鑫给自己做出的评价进行一定的“修改”,然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刘备日后的又一个筹码了。
毕竟刘备也是明白现在的自己是怎么一个德行,也知道自己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这个身份,肯定是没有刘鑫这个“淮南王后裔”的身份含金量高,可信度也是大大不如的,毕竟刘备自己都不敢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
所以,刘备在刘鑫对公孙瓒给出了评价之后,就开始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了,毕竟刘备知道自己在各方面都是不如自己的师兄公孙瓒的,因此刘备都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刘鑫可能给自己的评价低下。
但是让刘备真的有些想不到的是,刘鑫竟然会给出一个如此高的评价给自己,而且还是那种有些“钦定”自己身份与未来的感觉,这让刘备不由得开始暗暗欣喜,认为自己还真有可能会是“中山靖王之后”,大汉皇室宗亲!
想到这里,刘备不由得看向了刘鑫,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亲近感,毕竟刘备觉得自己与刘鑫都是汉室宗亲,有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戚关系。。。才怪呢,如果刘鑫知道了刘备现在的想法,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刘备你这是想的太多了,毕竟这一来刘鑫可不觉得刘备会是真的“中山靖王之后”,会是一个真正的汉室宗亲,二来刘鑫可以肯定的一点事是,刘鑫自己绝不可能是汉室宗亲,因为刘鑫可是从将近两千年之后的未来穿越过来这个世界的,因此刘鑫可不觉得自己会是那种拥有流传两千年的汉室宗亲血脉,如果刘鑫真有的话,那就真的太狗血了。。。
因此,刘鑫才会觉得自己打死都不可能和刘备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因此刘鑫也是在说完了对刘备的评价之后,就准备岔开话题,不在这个话题再做过多的纠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