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成都回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成都回三国-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刘鑫的出现,倒是让淳于琼有了新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二三零章 战功() 
淳于琼原本是想找机会投靠何进的,但是现在,他更想投奔的对象换成了刘鑫。

    首先,因为刘鑫现在声名鹊起,很多人都十分佩服刘鑫的能力,而且在刚刚的偷听中淳于琼得知,刘鑫很有信心重新获得王室身份,并且有机会出任益州刺史,甚至益州牧一职。

    淳于琼也是清楚益州的地理形式,虽然益州地形复杂,偏安一隅,但是益州的经济条件非常不错,甚至在大汉各大州中位列前茅,而且天高皇帝远,哪怕是益州刺史都拥有着不小的权利,以当今圣上的性格,只要每年的赋税给够了,汉灵帝几乎不会过问州郡的具体事务。

    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说,益州是割地封王的最好地点。

    当然了,淳于琼还不知道刘鑫的具体想法,但是并不影响淳于琼投靠刘鑫的想法,虽然就算是益州牧,也没有大将军那般位高权重,但是自己的发展效率却会更高,自己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好——淳于琼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

    因为益州虽然群山环绕,但是也属于边疆地区,益州地区的异族数量众多,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益州地区的异族并不像并州幽州等地的异族那般猖狂好战,也不如幽州并州的异族那般团结,几乎就是一个个小部落各自为战。

    因为益州地区的异族,虽然结成了所谓的大型联盟部落,但是这大型联盟部落的结构极为松散,对成员的约束力几乎没有,再加上内部各种矛盾从不间断,因此几乎组织不起一场大规模战斗,所以在益州发生的叛乱,几乎都是某个部落引起,然后一两个相熟的部落响应起兵,人数几乎不会超过一万人,甚至连五千人的都很少,不想幽州并州那边的异族动乱,基本上都是数万人的规模。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刘鑫提前阻止了板楯蛮之乱,否则等板楯蛮之乱彻底爆发,那益州地区的异族部落纷纷起兵,淳于琼就不会这样想了。

    不过在这个年代,武将晋升的最快途径便是获得战功,而战功又大致分为两种,那就对外战功与对内战功。

    顾名思义,队内战功说白了就是平定内乱,这样的战功含金量很低,毕竟敌人大部分都是农民,武器装备都非常有限,甚至说根本没有,所以这些敌人战斗力并不高,因此就算是淳于琼击败了五倍于自身的敌人,也被有些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最后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奖赏。

    而对外战功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是在面对异族时立下的战功,这样的战功含金量都比较高,因为汉代以来一直面临着异族的威胁,所以也一直在对外作战,汉代以来的名将几乎都曾在对外作战中立功,而如霍去病这样的神将,更是在对外作战中战功累累,所以晋升速度极快。

    而且异族的军事实力普遍较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游牧异族,拥有数量庞大,实力不俗的骑兵部队,经常大规模入侵大汉,加上背靠草原,随时可以一走了之,所以面对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草原异族,大汉帝国一直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所以只能重奖对外战功,以提升士气与组织度,所以在幽州并州等地的刺史,多为武将出身,都是一步步靠着对外战功才慢慢起家的,身上也兼任着各类将军的职位。

    至于淳于琼为什么不去幽州并州等地发展了,原因也很简单,回报越大,风险也越大,虽然在幽州并州等地武将的晋升速度都很快,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像校尉这样的基层军官,在幽州并州等地的军队里几乎如同流水一般,不断的变换,因为战死率极高,淳于琼估摸着自己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活不过一年,就得马革裹尸还。

    而且幽州并州等地的军队,名义上还都是大汉的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各自长官的军队,比如幽州的公孙瓒,凉州的董卓与马腾,他们几乎全面把持着各州的军队,只要他们一声令下,这些军队就能够直接发动叛变,这已经是默认的事实了,但是因为他们拥兵自重,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忽视这一个月问题。

    所以幽州并州等地军队已经是自立门户了,军中的重要职位都是由各种长官的嫡系人马负责,像淳于琼这样的外来户去了根本不受待见,除非淳于琼能投董卓马腾等人。

    所以说,淳于琼否定了去北方边疆抵御异族的打算,转而着眼于南方异族。

    南方异族之中,淳于琼知道其中最强大的,也是最近新兴的一支异族——山越。

    山越原本是百越中的一支,但是由于秦汉以来,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山越已与汉人区别不大,其中还包括了不少因为逃避政府赋役而入山的汉人,所以山越虽然名为异族,实际上却与汉族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所以山越虽以种族作称谓,但实际上算是居于山地之上的南方土著,故亦称“山民”,而且他们还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再加上南方的铜铁众多,所以山越人自铸兵甲,武器装备好不逊色于官军。

    而山越人的居住习惯是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常以山险为依托,组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武装集团,其首领基本上都自称“帅”,与大汉朝廷处于长期的对立状态,拒不接受大汉的招安,并且号称百万,时常袭击附近的汉族村落,甚至包围过丹阳城,因此被朝廷列为了异族之一,不过因为山越势力庞大,各大部落都在深山老林之中,占据天险,所以在进攻了几次,吃了几次亏之后,官军一直拿山越没有多少办法,于是就选择了放弃,不再主动进攻山越,山越便成为了大汉南方的一颗毒瘤。

    虽然山越在淳于琼眼中不过是一群占山为王的土匪,只是土鸡瓦狗罢了,但是架不住山越人多势众,朝廷又不想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所以淳于琼也断了去找山越刷战功的想法。

    最后,淳于琼将算盘打在了益州南蛮的身上。(未完待续。)

第二三一章 模棱两可() 
周代的《礼记》礼记·王制之中有记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在华夏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之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而上述的那一段记载基本上确定华夏国家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称谓,这些称谓贯穿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书中有很多类似的称呼。

    不过南蛮被称为蛮族,听起来就是一种野蛮人,只会打打杀杀的那种,但是南蛮却是华夏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创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业的发明者;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女神祭祀的民族,并且在南蛮一族的遗址上出土过不少的钢制品与白口铁制品,这些也是世界上已经发掘出的年代最早的。

    所以说,南蛮虽然在东汉时期不受待见,中原汉人认为他们喜欢生吃食物,衣服简陋,不懂圣人之言(说白了就是双方文化差异与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强行黑了一波南蛮族人,随着中原汉人的实力越来越大,并在秦朝成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南蛮这黑称就再也没办法更改了。。。

    到了汉代,南蛮一族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而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现在大多分布于四川泸州一带。

    而现在巴蜀一系的南蛮,基本在名义上已经属于大汉的管制之下,但是有很多巴蜀南蛮的部落并没有真正听从大汉朝廷的指挥,而是类似于区域自治,不过在大汉需要雇佣兵时,南蛮经常会提供大量优质又便宜的兵员,并且也没怎么给大汉背后捅刀子。

    不过到了如今东汉末年,大汉的统治力与掌控力度都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新低,而因为汉灵帝的卖官鬻爵,益州与交州的地方官员素质差次不齐,而且一个个利欲熏心,想要从南蛮手上拿取一些好处,结果自然是引发了南蛮的不满,原本政局比较平稳的益州也陷入了动乱之中。

    不过前面也提到过,如今的南蛮分化比较严重,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不像匈奴还有一个可汗可以统摄所有部落。

    所以淳于琼认为,南蛮起兵数量较少,整体战力自然不如其他异族那般强大,而刘鑫在担任益州刺史或是益州牧的时候,必定需要自己这样的领兵之人,自己一定能在刘鑫手下谋个好出路,并且可以在益州获得大量的对外战功,对自己以后的晋升之路有着极大的帮助。

    更何况刘鑫的声望要比何进好多了,自己跟随刘鑫可不会招来那么多的骂名,并且让家族替自己承担那么多的压力。

    所以说,淳于琼现在更想投靠的是刘鑫,而不是何进了。

    当然了,淳于琼可不会说,刘鑫口中的美酒对自己有多大的诱惑力。

    于是乎,淳于琼看着一脸微笑的刘鑫,果断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既然刘仙师如此抬爱在下,那在下就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今天去刘仙师府上品尝佳酿,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刘鑫呵呵一笑,果然还是和聪明人说话比较简单,不需要废话那么多,也不用说的太过于直白,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

    就这样,作为漏网之鱼的淳于琼,现在也算是“自投罗网”,成为了刘鑫的手下。

    招揽到了淳于琼,刘鑫自然是不会满足的,毕竟还有一个逢纪没有开口呢。

    刘鑫给袁绍递了一个眼色,不过袁绍的反应有些奇怪,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让刘鑫有些摸不准袁绍的意思。

    不过袁绍既然点了点头,那就说明逢纪并没有拒绝自己的招揽,所以刘鑫还是开口说道:“元图兄,既然仲简兄已经答应了,那你也和我们一起去喝杯酒吧,顺便我们再聊一聊其他的事情。”

    逢纪沉思了片刻,便有些迟疑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是刘仙师的邀请,那我自然得答应了,今晚便要叨扰刘仙师了,不过在下酒量有限,到时候还请刘仙师见谅了。”

    刘鑫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是有些明了,刚刚袁绍为什么会表现得那么奇怪了,原来逢纪虽然没有明确的拒绝,但是好像也没有明确的答应自己的招揽。

    果然像逢纪这样的聪明人,就是不好招揽,毕竟这些在三国数得上名号的谋士,一个个都是人精,而且都是很有自我想法的人。

    当然了,这些谋士之所以这样做,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为了抬高身价而故作姿态,在面对第一次招揽时总会假意推脱,借此提升自己的身份,刘鑫就记得好像有一个三国人物,就是以拒绝了众多人的招揽而闻名于世,当然还有不少出名的隐士也是因为这样,才留名青史,比如竹林七贤,水镜先生司马徽,以及割席断交的管宁。

    还有一种类型,便是条件待遇问题,说白了也就是位置问题,毕竟文人相轻,尤其是这些谋士们,暗地里都很在乎自己的位置问题,尤其是像逢纪这样新加入的谋士,他们加入时的位置就决定了以后的位置,所以谋士们都很重视这“第一次”。

    不过在这一方面,作为主公的都表示压力很大,尤其是刘鑫这样手下人才众多的主公,想让手下的人才都在自己最合适的位置上,然后还要让手下的人才们都满意,更是难以做到,而且一个处理不好,整个势力都会陷入内乱之中。

    就像官渡之战前的袁绍,手下的谋士们谁都不服谁,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位置而相互攻讦,田丰在官渡之战前便被下狱,沮授也不被重用,这相当于袁军在战前自断一臂。

    在刘鑫看来,逢纪应该是属于第二个类型,毕竟是袁绍去招揽逢纪,而自己也没有给袁绍说应该提出怎样的条件,所以逢纪很有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在刘鑫手下担任什么位置,所以才会这样模棱两可。

    PS:我一副要死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三二章 奇怪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鑫若有所思的看着逢纪,微笑着说道:“只要元图兄能玩的开心就好了,何必在乎喝了多少酒呢?再说虽然有人提过,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有些太武断了,知己怎么能用酒量来权衡呢?作为真正的知己,哪怕是只喝一杯,只要感情到位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逢纪笑着点了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刘仙师说的对,只要感情到位了,喝多少都不是问题。”

    刘鑫与逢纪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了,刘鑫在心里也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是赌对了,逢纪就是属于第二类情况,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谋士。

    袁绍在旁边也微微的点了点头,示意刘鑫做的很正确。

    而淳于琼这时却突然说道:“对了,刘仙师我一件事不知该说不该说?是关于大将军何进的。”

    刘鑫挑了挑眉,有些疑惑的问道:“仲简但说无妨,不过是关于大将军何进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吗?”

    淳于琼点了点头,认真的说道:“此事的确与刘仙师有一定的关系,简单的来说,我这次前来洛阳,一来是为了与元图和本初兄见面叙旧,二来是为了投入大将军何进的手下,所以我在洛阳搜集到了不少关于大将军何进的消息,其中就有一条是关于刘仙师你的。”

    “根据大将军何进府上的下人透露,何进曾经密会过某个世家的代表人,达成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交易,其中有一条是让大将军何进利用在宫中的消息来源,也就是何皇后,想方设法的得到关于刘仙师你的第一手情报,也就是关于陛下召见刘仙师你的情况,不过那个世家的代表人也没有直说为什么要这么样,也没有说他们对刘仙师你的态度,不过我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