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暴明-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千户感到自从儿子朱浩被水侵过之后,变了一个人,成熟了。

    尤其在今年,更是关心起全家人了,像这次朱千户出征朱浩就费心操劳。

    朱千户他知道,儿子朱浩有钱,有想法,沙井镇的那些出征的军户们,一听说是大少爷给他们换装备虽然是欠着朱浩的钱,但是儿子朱浩说了。

    一个是保证防御,一个是多拿战利品,尤其是人口,大少爷开买卖的掌柜也跟着队伍,听说一个年轻男子给一贯钱,妇女儿童,老人给300到500百文钱,这次出征军户们都擦拳磨掌。

    老家丁手里的做工精良的盔甲。

    朱浩是军户的人手一套,就是老土了些,没有多余的只有半个甜瓜头盔,外加一件锁子盔甲,还带着几样附件。

    明代武将的军戎式样如同唐代的窄袖宽袍。朱千户为了操典穿的是特别的军服:朱千户的袍子上是无领、无扣、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叫右衽),裹襟与外襟在前身重叠时大幅交叉,以勒帛和腰带在胸前和腰部系束。

    这种军服多为品级较高的将帅使用,谁让朱千户又升高了,这次通过曹明府的运作官升二级,这次去操典就是去领衔的。

    他的十个百户穿的是低级别军官的军服,他们后衣较短,没有胯袍,衣服衬于铠甲内,穿铠甲时一般只穿身甲和腿裙,戴凤翅盔、幞头、巾和小冠。

    牛车上还拖着,十个百户和老家丁的朱浩制造精良的盔甲。

    到了明代末期是重型铠甲和轻型铠甲地位交替的时期。

    重型铠甲是为了增加抗冲击力,提高保护性能,但重型铠甲穿着笨拙,不便于实战,逐渐被淘汰。

    而朱浩的板甲,是用了合金打造而成,在同等防护下不但有重型铠甲的防护力,还轻便。

    另一种轻型甲,绵甲便应运而生。明代的布面甲从元代继承而来,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以布为面里,中间缀以铁甲,表面钉甲钉。

    另一种制作方法就是绵甲,它经过特殊工艺做成,绵甲柔软、轻巧,在表面还缀有大量的铜甲泡和铁甲泡,轻便灵巧,蘸湿后还可以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

    明代的铠甲以金、银、黑色为主,明洪武初年,守边军士穿着棉袄,旗手、卫军等穿红绊袄,这种战袄有红、紫、青、黄色四种服色,它作为区分不同兵种的依据。

    明代后期,因为绵甲以缎布为冕,色彩较多,所以绵甲的颜色也多种多样。不过,幞头颜色仍是黑色。

    明朝的戎服以红色为主,还有红笠军帽,正德年间设东西两官厅,其都督江彬戴的正是红笠。《明史·舆服志三》说,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色纯用赤”,间以紫、青、黄、白等颜色作为配色。

    明代很重视军事检阅和礼仪仪式,出现了专门的礼仪铠甲。检阅军队或进行礼仪展示时,从事仪卫活动的侍卫官戴凤翅盔、锁子甲。

    锦衣卫戴金盔甲,将军着红盔青甲、金盔甲、红皮盔戗金甲和描银甲等。

    将军、锦衣卫都腰悬金牌,持弓箭矢、佩刀,执金瓜、叉、枪。礼仪铠甲色彩鲜艳;兵器明亮锋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银光,将士们仪表堂堂,气势壮阔,威风凛凛专用于检阅军队的。

    那个沙井镇的军户朱浩给他们是机器加工的精良锁子甲。在朱千户看来除了圣上的守卫宫廷的部队以外,就数他这八九百号人穿的是全甲全盔。

    朱千户一直以来,是能低调就低调,经过儿子朱浩的培训,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中,有兵得是大爷,该高调就要高调,谁拍谁啊!

    朱千户思考了一晚上,保命要紧,还有他这八九百号军户是他乡里乡亲有得还是亲戚,是全甲全盔就全甲全盔吧,一想到跟曹明府谈论国事朱千户就是惆怅。

    明朝的阅兵,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

    当然这是在明朝初期,大明末期十年有没有一次大阅还成问题。

    今年要不是广西的瑶乱,朱千户还怕继续当他的千户,没想到广西的瑶乱一起,朱千户升官了,正四品,明威将军,电白留守。

    朱千户最满意就是这个电白留守,电白县城原来是神电卫城,成化四年(1468),电白县治迁入,卫城成为了县城。

    现在修筑成了砖石城,朱千户到过电白县城。

    电白县城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开设四座城门,上面各建有城楼。另外还建有敌楼四十座,角楼四座,铺舍三十二间。

    万历三年(1575),知县王许之在城外建起十二座敌楼。万历十年(1582),知县张希皋把城墙增高三尺,城面上的马路装上三尺五寸的阳桥。护城河扩展到宽三丈九尺,深一丈七尺。

    电白县城经大明多年建设,成为高州、宁州(吴川)、双鱼(阳江)、信宜、阳春等5个守卫千户所的指挥中心。

    粤西沿海规模宏大的海防要塞,辖额官兵民壮,马匹、弓兵数百,另外在沿海莲头、鸡笼山、博贺立炮台,置大炮12门,额设千总一员,战守兵80多名。此外尚有艟艚巡哨。

    东校场的阅兵台白云山的东脉靠着珠江而建,东校场的阅兵台东、南以玄武岩砌筑,台面呈直角三角形状。最高处3。1米,南北长10米,东西最宽6米。

    建有江镜亭,北边、东边都是珠江,广州府的将领就是在这里观看演兵的,演兵结束了以后,朱千户即可上船开赴梧州。

    巡抚沈犹龙,没有升堂而是换了一身便装带着姓宋的师爷,来到广州城东校场。

    巡抚沈犹龙站在百米高的山岗上,阅兵台在他的东面,看着朱千户的军丁高唱着歌,士气恢弘走到东校场北面,安营扎寨。

    巡抚沈犹龙问宋师爷:“这是那里的队伍,好生惊龙活虎。”

    宋师爷眯着眼,看了半天,才在朱千户的军丁安营扎寨的旗帜上发现了一个朱字。

    那个电白留守朱千户不是还没有摆印吗,四月一号操练这时巡抚沈犹龙宣读圣旨,朱千户才能上任,现在朱千户还没有加明威将军衔。

    朱千户是正五品,五节将军,是最低级的将军,大明朝一般正五品的将军可以打旗号,但朱千户内心里还是小心谨慎,就在旗帜上写了一个朱字。

    “好像是一个朱字,”宋师爷回头禀报巡抚沈犹龙。

    ;

第四十七章 王彻上岛() 
“好像是一个朱字,”巡抚沈犹龙想一想,看着人马也不多,又是姓朱,难道是他。

    “走,我们到山下看看,”宋师爷扶着巡抚沈犹龙东校场走去。

    朱浩打了一顿道格拉斯神父的板子,就把道格拉斯神父放了,朱浩事多要回上川岛,当然是带着朱莉安娜,傻小子奥利弗也要跟着。

    上了上川岛,傻小子奥利弗的眼睛就不够用了,“这是什么,”傻小子奥利弗问谭猴子。

    朱浩跟朱莉安娜乘马车走了,谭猴子和傻小子奥利弗最后一个人下船,谭猴子的卫兵在码头警备亭旁推过两部自行车。

    “自行车,”谭猴子跨了上去。“怎么样,坐到后面来,我搭你!”傻小子奥利弗并不傻,快速的往后一坐,谭猴子歪歪扭扭朝开发区的东区商贸区骑去。

    老道士王彻也上了上川岛,但是上川岛分三个码头,一个就是上川所军寨码头,现在修建中,第二个就是开发区东区的码头,很大,泊位很多,第三个是北区的运送原材料的码头。

    老道士王彻在东区的二号码头下船,没有走几步,两个穿黑衣服戴黑帽子,胳膊上还绑在一块红布的三四十岁黑脸大汉就走了过来。

    “北有锦衣卫,南有城管队!”这是朱浩在上个月上川岛城管队大会上的批示。

    刚刚建立起来的城管大队还是一支冷兵器的“准”军事力量。朱浩对他们的忠诚度放心,因为这是一只由疍民和沙井镇千户所得老家伙组成的队伍,他们的领导就是刘瞎子。

    因此尽管在上川所军寨的武器库中还有朱千户换下来的春刀,红缨枪,弓箭之类冷兵器,但是朱浩却一样不给,只是拿着一米多长茶杯那么粗的木棍,朱浩把木棍叫做,“文明棍”专门用来,驱赶和吓唬这些到了上川岛还不守规矩的人。

    在武器上要严格控制,护具方面则相对宽松些。朱浩干脆按后世防暴警察的标准来配备护具。

    当然在技术上简陋许多,不过南方地区有个优越条件,本地地竹子产业比较发达,竹条和竹编的技术非常成熟,于是朱浩在北海湾大东沟的私人作坊里订做了一批标准护具制品。

    这些竹子的护甲护盾在真正的战场上用处不大。碰到火枪子弹更是纯属摆设。所以不用担心本地部队利用它们造反。

    不过但用来抵挡流民和不守规矩到上川岛人,倒也绰绰有余了。而且比起传统甲胄,这东西还足够轻巧,上川岛的城管队员就算穿上全套照样能奔跑如飞,基本不影响速度,用来对付手无寸铁的人是不费吹灰之力。

    老道士王彻心里一惊,看着两个黑衣大汉一左一右齐齐地堵在码头。

    同来的沙井镇的军户,斜眼望了老道士王彻,“你的身份证了,哦,道士你第一次来上川岛没有身份证,那介绍信了!”

    老道士王彻呆呆看着那个沙井镇的军户,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身份证,老道士王彻倒是能够从字眼上理解,沙井镇的军户在下船时举着巴掌那么大的牙牌,是一种小片儿。

    老道士王彻看来当然也是等级身份证的一种。

    上川岛的牙牌有金属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上面录入身份信息时,比现代的身份证字要多一点,图案要花一些,还会写上“单位”什么,背面还会用水压机压上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介绍信!”其中左手的黑脸大汉把手拿出来,伸到老道士王彻眼前。

    “无量寿佛,老道这厢有礼了,请问介绍信是什么东东。”老道士王彻眼睛都不眨的看着黑脸大汉。

    “没有介绍信啊!”左手的黑脸大汉朝右边的黄脸大汉使了个眼神,一齐往上抓住老道士王彻胳膊一扭,老道士王彻刚要发怒准备一掌一个废了这帮黑衣大汉,转念一想又由的黑衣大汉抓住自己。

    老道士王彻武功高强五六个人都不在话下,所以老道士王彻没有反抗。

    接下来,老道士王彻后悔死了,黑脸大汉把老道士王彻的胳膊翻过来,伸手从腰间领出一副做工精良的钢筋手铐往老道的腕上一扣。

    老道士王彻就感到腕上套了一家伙,还是铁的,使劲分离,怎么就分步开了。

    黑脸大汉从身后一脚就踹到老道士王彻屁股上,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这星期,二号码头就抓了三个,我听说,三队在三号码头整整抓了十个,还是大少爷英明!”黄脸大汉说。

    “还不知道,着杂毛老道是不是奸细,你去了城管大队交给铁血会的排长审问,我在这里等你。”

    “一吊钱呢!”

    黑脸大汉讲,“看着个杂毛老道就不像好人,我去去就来,等着我。”

    路上,老道士王彻看见,那个沙井镇的军户同下船的人排队向两个白衣服绿裤子的青年人递着牙牌。

    “看到没,你要是从我手底下溜走了,还有人查询,海关知不知道,”黑脸大汉一看老道士王彻陷入震惊。

    黑脸大汉就得意洋洋说:“我一看你,就是奸细,还不承认,老道没文化真可怜,回到城管队你交代清楚,大少爷慈悲为怀,会给你机会的。”

    老道士王彻在黑脸大汉的话语里还是听出了,不少东西。

    老道士王彻给关在上川岛的城管队里面,除了又聋又哑的看护按时送饭,在这三天里老道士王彻一个人都没见到,在小黑屋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就这么不理他。

    刘瞎子走进城管队,城管队他的副手就赶忙敬礼,刘瞎子就问,“那个老道士今天怎么样了?”

    “报告刘部长,他今天有点反常,前两天还打坐,今天打坐的一会就坐立不安,您看要不要现在审问的!”

    刘瞎子摆了摆手,“不急,在等几天,团座发明的这个小黑屋因人而异,向这样的老家伙,就得像熬鹰一样熬,哦,还有一件事,就是东区大市场开门营业的,团座让你们城管队维护治安,你现在就去看下现场,明天早上你带着一大队维护东区大市场的安全。”

    “是,刘部长。”

    1642年四月一日,是朱千户阅兵和出征的日子,也是上川岛的东区大市场开业的日子。

    大清早,刘瞎子就来到东区大市场,不过一些已经准备好的海商的店铺掌柜们丝毫不想耽搁时间。在经过铁血会的再教育培训后,尤其是统一了度量衡和结算制度以后,那些通过海商陆魏敏到东区大市场的,海商他们一个个都信心十足。早一天开张早一天赚钱,他们可不想因为别人地缘故而耽搁自家发财机会。

    当然上川岛的居民,他们非常欣喜地发现仿佛是一夜之间,上川岛开发区的东区忽然冒出了一家大型露天商场。而且他们很快就觉察到:在这里,几乎什么都能买到!

    二号码头,是一船接着一船的往下下人,北海湾大东沟的商家和工人迅速填满了码头。

    “进行引导,排队进入大市场,怎么新宁县的船还没到,”正说着,海面上谭猴子带着他的45米大帆船护航新宁县曹明府的船队。

    还有三海里,谭猴子的舰队就发射了一枚红色的信号弹,刘瞎子看到信号弹回头对助手说,“去通知团座,曹明府带着商家来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百货公司概念超市什么更不用提,商人做生意都还习惯分门别类。

    也只涉足一个行当。这年头不流行商业竞争。如果有新人要加入。按规矩要拜山拜水拜码头。先要取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