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9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如果南洋贸易公司此次募股,出售了价值两百万贯(可以是实物折价)的股券,那么还会收到额外的两百万贯的押金,可想而知,这笔押金,会被朝廷用来救急。

    于是,什么财政紧张,根本就不算事。

    明年,北洋贸易公司公开幕股,又来一次,朝廷还怕手头紧?

    缓过这两年,朝廷也该缓过来了,丞相,轻轻松松就解决了财政紧张的问题。

    把钱放到别人手里一年,一年后退还时连利息都没有,若是在平日,没多少人愿意吃这个亏,但不吃这点小亏,就买不了南洋贸易公司的股券。

    若这点小亏都不吃,活该发不了大财!

    彭烨觉得就连自己都能想通的道理,那些豪商们没道理想不通,大家都能猜到丞相要以此解决财政问题,但大家都心甘情愿。

    首先,丞相的信用很好,市舶司的信用也很好;其次,能入股南洋贸易公司参与海贸,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谁不会珍惜?

    所以,即便大家知道这是丞相的阳谋,都会毫不犹豫的“入套”。

    合上书,彭烨取出香,点燃后插入香炉,然后向着室内供奉着的佛像跪拜。

    “弟子诚心祷告,请佛祖保佑弟子,保佑弟子认购股券成功。。。“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买人心() 
“没有,不知道,无可奉告!”

    “兄长,你就透露一些口风吧!”

    “告诉你什么?不是说过了么?南洋贸易公司公开募股,不会有暗箱操作,不会有‘特别股’,这是丞相画的红线,谁活腻了敢乱来?”

    “兄长来,喝杯茶,喝杯茶”

    “不是我说你,你受人之托,也得看是托什么,如今这种事,是你能打听的?”

    “哎呀,这不是盛情难却吗,反正我也和对方说了,未必打听得到什么来来来,兄长,再满上”

    私第,刘文静正和弟弟刘文起交谈,刘文起受人所托,来向担任天官府司会中士的刘文静打听消息,看看是否有“捷径”。

    这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洋贸易公司公开募股事件,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之前官府要整顿东西市所引起的震动,与之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海贸暴利,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知道,但身处关中的商贾,根本就不可能和海贸直接沾边,所以,即便知道做海贸暴利,也不得其门而入。

    但现在不一样了,由市舶司分离出来的“南洋贸易公司”,如今在长安等地公开募股,那么只要能认购股券,就意味着有了一只年年下金蛋的鸡。

    认购的股券越多,收益越大,然而长安城里豪商云集,僧多粥少,许多人怕抢购不到,于是开始四处打听内幕消息。

    市舶司名义上归属天官府管辖,而此次公开募股事宜,又是天官府主持,所以,天官府的大小官员们,就成了无数人追逐的目标。

    刘文静也不例外,他刚从岭表回来没到一年,却因为是天官府司会中士,便成了亲朋好友们打听内幕消息的绝佳人选。

    每天都有人“骚扰”,刘文静已经烦得想把大门封起来,自己每日翻墙进出算了。

    看着笑眯眯的弟弟,刘文静没好气的嘱咐:“你不是来长安协助办学的么?怎么这么闲?不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你如何回黄州交代?”

    “嗨,该做的事做完不就行了?成日里守在学校里晃荡,装作很忙的样子?那有什么意思嘛。”

    “是,好,很好!”刘文静瞥了弟弟一样,笑起来,“我哪日碰到了刘大夫,跟他汇报一下”

    “别别!兄长,我去,我去不就行了嘛”

    一听到‘刘大夫’,刘文起就有些紧张,刘文静所说刘大夫就是刘炫,刚卸任不久的黄州州学校长,如今得丞相任用,参与机要,任内史大夫一职。

    二刘之中的另一位刘焯,同样曾任黄州州学校长,如今也为丞相重用,所以,无论是哪个“刘大夫”,都不是黄州州学学生刘文起能糊弄过去的。

    刘文静见弟弟傻乎乎给人跑腿,不由得训斥了几句,然后不忘最重要的事情:“得了,你莫要在此浪费时间,书呢?”

    “呃”

    见弟弟有些迟疑,刘文静大惊:“这是天官府发给我们的资料,你若是弄丢了,让我如何是好!二十贯事小,开会议事时我总不能两手空空去吧!”

    “没丢,在的,在的”刘文起将一本书拿出来,这是《南洋贸易公司募股说明书》中的一本,单价两贯,可不便宜。

    刘文静接过书,仔细看了看确认没缺页,松了口气,却不忘埋怨:“你那什么朋友,连一套资料都不舍得买,还想认购股券?得有多寒酸?”

    “不是舍不得买,是收到消息晚了,想买都买不到。”

    刘文起说着说着,忽然话锋一转:“兄长,那什么呃听说,官制真的要改了?”

    刘文静看了弟弟一眼:“是啊,这又不是秘密,仪同以上官员,都可以上书议论此事,你来我这打听什么?”

    “嗨,我打听这事做什么,就是想问问,这三省六部制,大概是怎么一回事,日后和人交谈,也有个话题不是?”

    “我没时间与你闲谈!”

    刘文起笑眯眯的为兄长斟茶:“就一会,就一会”

    弟弟面皮很厚,刘文静有些无奈,拿起羽毛笔,边写边说,向弟弟对正在酝酿的官制改革进行大概说明。

    周国复古行周礼,实行六官制,即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和东贼一较高下。

    当年魏分东西,身处长安的朝廷,自然把邺城朝廷称为东贼,相对的,邺城朝廷把长安朝廷称为西贼。

    这就是东魏、西魏,演变到后来的齐国、周国。

    东魏,掌握着魏国的精华,不光地盘,还有全套的礼制,所以西魏当时的执政、后来的周文帝(追封)宇文泰,便在名士苏绰的帮助下,复古行周礼,以此彰显自己的绝对正统。

    这就是周国六官制的来源,但实行了数十年之后,这个制度越来越不合时宜。

    齐国、陈国已经灭亡,周国统一天下,已经不需要靠复古行周礼来表明自己的绝对正统,于是,改回魏晋以来的“正常”官制,就成了必然。

    这件事,故杞王执政时便已经在酝酿,如今豳王执政,继续推行这件事,已经初步确定方案,那就是综合魏晋、南朝、齐国的制度优点,定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民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与此同时,六官制对应的品秩命品制,会改回九品制。

    这个方案并未最终定稿,朝廷允许仪同以上官员在规定期限内对此献言献策。

    当然,三省六部的骨架是肯定要有的,只是具体官署以及官职设置、职能分工,还需要听取百官的意见,以便查漏补缺。

    于是乎,这段时间里,许多官员纷纷上书,就官制改革阐述自己的意见,而丞相则对上书一一进行回复。

    各方的意见,都将汇总起来,经过主要官员的再次讨论,最后定稿,然后正式实行。

    刘文起听到这里,觉得有些奇怪:“官制改革是大事,参与的人越多,扯皮就越多,多方意见混杂,反倒会误事,丞相为何如此行事?”

    “你说的没错,商议大事,几个主要官员参与即可,参与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扯皮。”刘文静对弟弟的观点表示赞同,但他随后说道:

    “丞相如此行事,是为了广开言路,让百官知道,丞相,正是用人之际,谁表现好,谁就有机会。”

    刘文起闻言沉吟起来,片刻后试探着问:“也就是收买人心?”

    刘文静点点头:“对,收买人心。”

    这不是什么秘密,刘文静知道自己能看出来的事,其他官员同样看得出来,丞相这段日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收买人心。

    酝酿大半年,兴许到了年底或明年年初,就该瓜熟蒂落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三省六部() 
烛光下,宇文温看着资料,因为长安王府的沼气系统还未能正常运转,所以书房夜里点的都是蜡烛,光照尚可。

    而如今还在讨论中的三省六部制,亦尚可。

    宇文温已经是执政丞相,距离那个位置,不过一步之遥,可谓唾手可得,但他不急,因为他不需要以君臣大义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可以从容做准备。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认真做准备,要用这大半年时间打基础,待得他的执政班子“优化完毕”,各种“让利”引得民心(官心)大悦,那件事,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没什么好扭捏的,天子年幼,懵懵懂懂禅了位,心灵不会受到太大冲击,他也不用演戏演得那么辛苦。

    届时,群臣劝进,各种肉麻的劝进表堆积如山,满朝文武都盼着他“为天下苍生计”受禅称帝,那才是众望所归。

    但为了这个众望所归,宇文温就得费一番功夫。

    这是受禅称帝,不是黑社会争堂口,光靠拳头大没有用,得软硬兼施。

    一个国家,要靠官僚集团来维持运转,文武官员及其身后的各种利益集团,不要说全部收买,至少要收买过半才行。

    收买的方式有很多,出让政治权力是其一,譬如东汉末年,魏王曹丕让世家门阀把持体制(九品中正制),换来世家出身的高官们拥戴他受汉禅称魏帝。

    默许腐败也是其一,譬如元魏末年,东魏丞相高欢就是如此,任由武勋们随意贪污,换来大家对他的绝对拥护。

    封官许愿也是其一,同样是元魏末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就设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又行府兵制,让他的“等夷”们各居高位,让关陇豪强们进入体制内。

    而宇文温,选择放出部分经济利益和适当的封官许愿进行收买,这样来,他损失的不过是些许经济利益,增加了一些俸禄开支,负面影响较小。

    所以宇文温现在不停搞“优惠促销”,就是要把名为“众望所归”的商品卖出去。

    按套路走完流程,皇宫就会换了主人,届时,他就会达到人生的巅峰。

    想到这里,宇文温不由得有些小激动,思绪发散起来。

    按照时髦的套路,到时候,他就要改元“共和”,以井字旗(九宫格,代表天下九州)为国旗,又有国徽、国歌。

    设参众两院(上下两院),议员经由选举产生,然后召集议员以及权贵、武勋、士族、寒族代表开大会,定大宪章,实行虚君的君主立宪制。

    政府机构设置一定要遵循喜闻乐见的“三权分立”原则,一定要对皇权严防死守,做到任何一个贱民的茅草房“风能进、雨能进,唯独皇帝不能进”,把皇权牢牢锁在铁笼子里。

    允许组建政党,各政党首先进行党内竞选,选出候选人参与“全国大选”,由此选举出首相,任期七年,然后由获胜的政党组阁。

    皇权已经被关进笼子里,首相及内阁也得有人牵制,那就是议会。

    任何一名参议员(上议员)都可以提出弹劾首相的议案,只要议会通过弹劾议案,首相就得辞职,内阁变成看守内阁,重新进行大选,选出新首相,重新组阁。

    如此一来,所有政治斗争都会变成议会斗争,各方势力按照议会的程序进行圆桌博弈,不会再有内战,也不会再有野心家想要推翻皇帝。

    若有人想掌握大权,走上人生巅峰,只要竞选首相成功即可。

    至此,江山永固,皇位绵延一代又一代,而大度让权的他,必将会成为天下万民景仰的大英雄。

    才怪。

    真要这么搞,不出十年,他就要被新上位的强人干掉,全家男丁死光,那人,会拿走他的江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建立在强势皇权上的所谓君主立宪,却是皇权的掘墓人,不断自掘根基,待得皇权变得虚弱,这种君主立宪也就没了依仗,土崩瓦解。

    他若真敢把大权让出去,自然有人接盘,到时候,顺便连他的妻妾也一起接盘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搞什么君主立宪,是只有政治白痴才会做出的傻事。

    收起思绪,宇文温重新看起资料,已经进行过修改的官制改革方案,确定的三省六部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政治体制。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之下有二十四司。

    为什么是民部而不是户部?道理很简单,“历史上”本来就是民部,只是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才把“民”部改为“户”部。

    三省的分工,大致如下:

    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主审核这一命令并正式批准,而尚书省(六部)负责执行这道命令。

    万一三省对于一道命令起了争执,那该怎么办?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让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高官官定期在门下省议事。

    在会上作出决定,然后三省行事按决定来。

    这个议事的地方,名为“政事堂”。

    所以,改制后,朝廷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政事堂,而有资格入政事堂参加议政会议的官员,就是有实无名的宰相。

    这些官员是谁呢?

    中书省的正长官中书令,二人,副官中书侍郎,数人;门下省的正长官侍中,二人,副长官侍郎,数人;尚书省的正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这些官员加起来有十余人,是宰相级别的官员,也就是出将入相中的那个“相”。

    换句话说,自秦汉时起,一直和皇权“相爱相杀”的相权,会被一分为三,变成三省,而丞相/宰相这个“人”,分裂为十几个人(三省主副长官)。

    三省六部制实行后,不会再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单一权相,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变小。

    至于皇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