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这场豪赌若是输了,搞不好他全家都要死绝。

    赌还是不赌?这是个问题,也是如今朝中许多大臣面临的问题。

    当年杨坚以隋代周,许多人随大流成了隋国臣子,结果去年周军攻入关中,随后形势大变,这些人中许多人随波逐流又成了周国臣子,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因为大节有亏,加上丞相一系人才济济,他们不太有机会得到重用,宗室这边倒是积极拉拢,但许多人都有顾虑,毕竟宗室和丞相之间的实力差距有些大。

    万一真有翻脸的那天,没有谁想站在失败者一边,所以很多人都在纠结,或者干脆避而远之:不管是谁当皇帝,反正小日子照过即可。

    实在不行就赋闲在家,保得性命比什么都,毕竟不到十年时间,就生这么多变故,任谁都心里不住打鼓。

    大象二年,杨坚辅政,反对他的那些人被杀了一批,他的人又被尉迟迥杀了一批;后来战火纷飞六七年,兵败身亡的连带着家破人亡;后来周国灭隋,又是一拨人丢了性命。

    折腾来折腾去,真是让人苦不堪言,郑译对未来局势的展有些捉摸不透,所以刚冒出的想法,渐渐也不那么坚定了。

    就在他心事重重的时候,察觉马车明显慢了下来,正要问车夫出了何事,却透过车窗边人头攒动,似乎许多人正聚集在一处店铺外围观着什么。

    店里伙计积累人气,拼命喊着:“玻璃窗,玻璃窗,大家是山南黄州的玻璃窗!”,,。请

第八十八章 潜移默化() 
西阳城,西阳王府,工匠们正在玻璃窗,王府长史李纲在各处地点巡视,严格监督玻璃窗所用玻璃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决不许有逾制的情况生。.ΩM

    朝廷派来的使者刚走,他们此行送来的公文,专门对玻璃窗的做出了答复:不得过进贡皇宫的玻璃片规格,也就是一尺见方,厚度随意。

    皇帝所用之物当然是最好的,虽然玻璃窗没有先例可循,朝廷也没打算禁止民间使用玻璃窗,但本着这一原则,皇宫以外的玻璃窗,其玻璃片的尺寸自然要小上一些。

    使者日行二百里,只花了七日便从邺城抵达西阳,有了朝廷的“指示”,早已准备就绪的黄州玻璃窑,全力以赴制作玻璃片,西阳城里的官宦人家开始酝酿更换玻璃窗。

    前提是能买得到玻璃片,山南的需求也是很旺盛的,除去各类官衙和官宦人家不说,各地大户已经闻风而动了。

    黄州的玻璃窑分官窑和民窑,都是新投产的窑炉,官窑所产玻璃片优先供应京城,皇宫的需求量很大,而丞相等一众权贵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想到官窑买玻璃得排到数月之后。

    但西阳王府是例外,因为西阳王名下就有玻璃窑,得朝廷认可之后第一时间更换府里的窗户,当然这笔费用得西阳王府自行承担。

    李纲转到东坊幕府,幕府佐官办公场所也在更换玻璃窗,一众佐官正围在旁边叽叽喳喳议论着。

    “真的透明啊!这样的话,室内采光明显好许多。”

    “如此一来,到了冬季不用开窗也能保证光照,不怕寒风彻骨了。”

    “哎哎哎,我听说这样一块玻璃片,外面市价都涨到九百文一块了,做一扇窗户少说都得十几贯,这也太贵了。”

    “贵?你就算有钱买还不一定马上就能买到,官窑是别想了,西阳城就四家民窑,按着先来后到,排队都得排到几个月后!”

    远远刚往这边过来,众人如鸟兽散,回到各人位置装模作样处理事务,不过那股新鲜劲头还在,时不时边正在的玻璃窗。

    西阳王真是阔气,不但王府里大规模更换玻璃窗,连带着幕府办公场所也换了,虽然玻璃片的成本不会是九百文一块,但换上这么多玻璃窗,想来花费不菲。

    其实窗户换不换,都不会影响到幕府的运作,但西阳王却毫不吝啬佐官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亲朋好友那里平添了谈资。

    加上幕府伙房那不错的伙食,以及条件不错的宿舍,西阳王作为府主,对他们这些幕僚的关照可真是不错,尤其是“代购”。

    见着李纲转出院子,幕僚们松了口气,室内气氛再度热络起来,这大半年下来,他们做“代购”,可是赚了不少钱。

    布匹书籍纸张羽绒白瓷,只要揣着轻飘飘的流通券多往街肆跑,每月做代购赚的钱补贴家用后,还能剩不少,娶媳妇的聘礼可都指望代购了!

    “我跟你们说,本月城里各镖行又有打折活动。。。”

    一人拿出几张宣传纸,开始眉飞色舞的分析起来,他们做代购的如今就靠着镖行“送货”,虽然去得越远费用就越高,但细细算下来还有得赚。

    “呐,襄阳那边呢,最近缺羽绒,尤其是鸭绒。。。”

    “这不能吧!前几日襄州的几位大掌柜刚把黄州的鸭绒扫了一遍,还要?”

    “这你就不懂了吧?他们是转手买到梁州汉中那边!那里的山蛮。。。呃,山民钱不多,但受得住鸭骚味,愿意拿山货来换。”

    “扯谈吧!那些头人寨主洞主喜欢鸭骚味?”

    “那些人当然要鹅绒,其他的用鸭绒填衣物凑合着过就行了嘛,自己养鸭数量不够,还不如买。”

    几个人开始分享起市场行情,一旁的刘文静陷入纠结,在纠结是不是要出言制止,公务时间谈私事不合适,但他瞥了一眼挂钟,现准备到放衙时间,所以就没有出声。

    西阳王好手段,借着给幕僚“折上折”的优惠,鼓励大家去做代购,既让幕僚们多了个经济来源,减轻了贪污受贿的倾向,又间接促进了黄州商业的展。

    做代购的不光是西阳王幕府佐官们,黄州各大小衙门的吏员们,大多都在兼职做代购,一方面王法如炉,一方面又有合法捞钱的机会,胥吏们就没什么心思欺上瞒下了。

    至少明面上对百姓的敲诈勒索是没有的,敢做的早就被抓去采石场做苦力。

    胥吏们世代居住于此,如今黄州商机这么多,光是做中间人介绍买卖所得抽成就很可观,或者出租房屋收房租,谁缺心眼去招惹上官?

    想到这里,几个聊得热火朝天的同僚,刘文静不由得感慨,西阳王的手段果然了得,潜移默化之间,西阳乃至黄州和其他州郡,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

    黄州各项产业,已经关系到无数人的饭碗,譬如印刷业,连带着校书制版造纸伐竹几个环节都养活了许多人,其他产业都是如此,而旺盛的长途运输需求,直接促成了镖行的出现。

    商业兴旺,客商云集,流动人口增加,黄州的登记在册户数过四万户,可加上外地来的流动人口,实际上已经过五万户。

    人气旺盛,相应的酒肆食坊茶肆乐坊邸店以及船运装卸都兴旺起来,从平民百姓到大户人家,大家都从各项产业的兴旺里得到实惠。

    军中将士,地方官员,山中寨主,各地大大小小地头蛇,就连奸猾的胥吏们,都成了受益者,这种情况不但黄州有,黄州总管府其余州郡也开始出现了。

    西阳王宇文温,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利益纽带把黄州总管府变成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对西阳王持正面态度,有良好的印象。

    刘文静知道些许内幕,此次引起巨大的玻璃,其实西阳王早已掌握制造技术,不过这位没有选择独享,而是选择让大家受益,特许几位东家分享工艺开办玻璃窑,一起财。

    还开设官窑,主动向皇帝进贡玻璃,在邺城大张旗鼓展示玻璃窗,的一切都是打开市场:皇宫和丞相府装了玻璃窗,那么其他权贵和世家大族必然群起效仿。

    玻璃窗价格昂贵,只有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家才能消费得起,所以玻璃产业,做的就是这些人的买卖,宇文温一上来就把玻璃窗提升到贡品的地位,可以说是高起点。

    一个地方的产出成了贡品,其实有利有弊,但只要保证数量充足,那就不是个事,黄州官窑所产玻璃专门上贡,民窑所产的玻璃拿来赚钱,这种布置说明宇文温是做买卖的老手。

    宇文温真是在做买卖么?不是。

    刘文静对此心如明镜,宇文温与其说是在做买卖,还不如说是带着黄州总管府各方势力一起赚钱,身为黄州总管,与其说是治理黄州总管府,还不如说是经营黄州总管府。

    加上那能极其打的虎林军,还有言谈举止不经意间流出的想法,刘文静察觉到宇文温深藏不露的野心。

    有野心?这有什么不对?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来黄州啊!曝光!:

第八十九章 特产() 
巴水东岸,巴口上游十余里处,沿着河岸一字排开的挖沙场内热火朝天,许多挖沙工将一筐筐河沙背上岸,然后扛去不远处的水力选沙机处堆放。.M

    每一筐换一根竹筹,而这些竹筹可以换钱,也就是挖沙的工钱。

    选沙机在水轮的带动下不停地转着,将入口处落下的河沙进行初步筛选,河沙中的铁砂被筛选出来,然后运到黄州军器监炼铁,铸造成各种兵器或农具。

    剩下的河沙,则就近运到一旁的玻璃窑,这些不起眼的沙子进了窑炉之后,出来的就是价格不菲的玻璃。

    一处遮阳棚下,卢预前的挖沙场,和其他同行一般暗暗叹气,沙子竟然是制作玻璃或琉璃的原料,任谁知道了都坐不住。

    可坐不住也得坐,人家用沙子烧出玻璃,你依样画葫芦把沙子往炉子里倒,烧出来的就只能是垃圾。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配方上,沙子是烧制玻璃的主要原料不错,但还要加入别的东西才行,这些东西是什么?不知道。

    若是知道的话,卢预八年前就财了。

    那年是大象二年,安州总管宇文亮的两个儿子,从长安来到安6,其已过继的次子随后开始在城中出售琉璃饰及制品,据说是从西域番商那里进的货。

    确实,西域番商如粟特人等,时常从极西之地的波斯以及扶菻贩来琉璃器物,可是安6哪里有西域番商?也就荆州那边有个别粟特聚落,所以大家都在纳闷这位西阳郡公从哪里进的货,卢预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安6人,经过仔细观察,现西阳郡公在安6城外涢水边有别院,似乎在挖掘河沙,所以琢磨了几晚后,卢预也去涢水边挖河沙。

    河沙沥去泥水,晒干之后放到瓮里用火烧,结果烧了许久都烧不出什么名堂,陶瓮不行,他就用铜瓮,结果铜瓮底烧软了还是不行。

    加别的东西,卢预试过很多配方,但效果都不理想,当然也偶尔烧出过小块有颜色的“疑似琉璃”,但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最后只能作罢。

    他算是想通了,西阳郡公一定是手上有配方,所以能够用河沙烧出琉璃来,只是那配方很复杂,寻常人等若是要试,除非机缘巧合,否则很难试出来。

    更别说那神奇的琉璃宝镜,多少人组织工匠摸索,可就是摸索不出来琉璃宝镜的制作工艺。

    若是平日,肯定有人按耐不住,要去“请”相关人等“问”出相关机密,奈何西阳郡公身份敏感,没人敢打主意,所以这八年来,大家也只能无奈的文温赚钱。

    现在还是一样,玻璃作坊根本乎别人们采沙,直接让前来订货的客商筐筐沙子运进窑炉,这种行为就是显摆:让你又如何?没有配方,想都不要想!

    棚内一众客商,俱是无奈的表情,他们也想通了其中关键,河沙是烧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奈何自己烧就是烧不出来,所以配方是关键。

    西阳王向天子进贡玻璃,车队出时消息便已传出去,而西阳城里商铺展示的玻璃落地窗山南各地商人闻风而来,大家云集西阳之际,邺城那边也有了消息。

    皇宫里装了玻璃窗,丞相府里也装了,而朝廷对玻璃窗的态度很宽容,允许民间使用,只要单个玻璃片不过规定尺寸即可。

    从车队装着玻璃前往邺城,然后各地客商前往西阳,到邺城那边传来消息,正好大家都在西阳,而玻璃作坊也刚好烧出玻璃。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的事情都巧得不能再巧,西阳王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要用玻璃赚大钱。

    很多人都在懊恼:为何被西阳王选中的不是他们?

    玻璃的秘密,如今除了西阳王,只有黄州官窑和几个民窑掌握,官窑的主意没人敢打,而民窑么,怕是也够呛,因为根据些许传言,那些玻璃作坊的东家可是花了大价钱,才从西阳王手上拿到配方。

    有说每家花了数万贯的,或者十万贯的,众说纷纭,反正没人觉得价格贵,因为现在的亲眼所见他们恨不得花上重金去买那配方。

    凉棚外空地上,摆着密密麻麻的木箱,排到的客商,领着随从去点货,一块块玻璃经过他们的仔细检查,又小心翼翼装箱,然后扛到一旁巴水边的码头装船。

    满载着玻璃的货船顺流而下,经巴口入长江,然后逆流而上,或是经涢口去安6,或者由汉口入汉水,去襄阳荆州穰城或者转去梁国江陵。

    客商们拿着轻飘飘的流通券,买下的玻璃运回去,转手就是翻倍的利润,所以不怕价格贵,就怕产量上不来。

    外界的传言多有不实之处,玻璃的价格确实贵,但还在有钱人的承受范围内,而产量也很大,虽然抢购的客商很多,但也没有所谓订单排到数月之后那么夸张。

    因为黄州的玻璃作坊都已经准备好了,每个作坊至少有四个以上的大型玻璃窑,其产量虽然紧张,但还算能勉强应付目前的需求。

    卢预地上堆积如山的木箱,还有码头上繁忙的景象,大概估算了一下这个玻璃作坊的日销量,随后叹了口气,心中无奈至极。

    这家作坊的东家,即便是花二十万贯从西阳王那里买配方,按着如今的出货量,恐怕没几个月就能回本,接下来就是纯赚,想不都难。

    所以那个作坊东家吃饱了撑的,会把玻璃配方泄露出去?

    按照西阳王给朝廷的说法,目前只有黄州地界才能烧出透明的玻璃,这话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