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长安为中心,连接西面洛邑和东面渭口或潼关的“关中铁路”一旦修建,其线路必然是和渭水平行,或者就在渭水边上。

    那么,这条铁路经过长安时,正常来说应该位于长安北郊、长安城和渭水之间的地区,也就是说,若把长安火车站设在城南郊,铁路要拐一个大弯。

    与此同时,南郊聚集着大量权贵的庄园,征地拆迁很麻烦。

    和南线方案相对应的就是北线方案:将火车站设在长安北郊。

    这样选址的好处,在于长安北郊没什么权贵庄园,拆迁、征地费用相对较低,问题是皇城就在长安城北端。

    火车站设在长安北郊,意味着火车站和皇城之间的距离很近,届时火车站里火车进进出出,各种动静绝对少不了。

    火车的动静很大,到时候搞不好皇宫里整夜都能听到火车的汽笛声陆续传来,所以,北线方案的缺点很明显。

    中线方案,就是将长安火车站设在长安城中,铁路穿城而过,横贯东西。

    这个方案有好处,就是城中百姓乘坐火车出行方便了许多,因为火车站位于长安城内中心位置相对而言,城内各个区域的居民,去火车站乘车或者从火车站回家都很方便。

    与此同时,长安城物资的集散也方便了许多。

    尤其东、西二市,会位于拟定城中铁路的边上北面,而火车站必然是聚拢人气的地方,若有了火车站的“加持”,东、西二市的物资流通会更加方便,而财源也会滚滚而来。

    但缺点不是没有:这一方案若定下来,意味着要在城中进行大规模拆迁,为火车站和铁路腾地方,涉及的住户会很多。

    铁路穿城而过,火车往来产生的噪音会让城中沿途住户烦不胜烦,铁路还会破坏长安城的中轴也就是南北走向的朱雀御街,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类似于把“王道”拦腰砍断了。

    还有,铁路穿城而过,意味着要在东、西城墙上开大洞,导致长安城墙出现两个大破口。

    这在以往是致命的,因为两个破口会成为城防的弱点,但现在有了火炮,所以即便城墙开大洞,守军也一样有办法保证长安城防。

    中线方案,安全方面没问题,民生方面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经济上是重大利好,但风水堪舆方面有问题:金瓯缺,王气泄,大凶之兆。

    闭合的长安城墙可以比喻为金瓯城门不算缺口,牢牢护卫着城中“王气”,如果破了两个大洞,意味着王气泄露。

    金瓯又代表着疆域,所以放大了说,在长安城开两个东西对望的大缺口,意味着王朝气数消散

    按照杨玄感的想法,中线方案根本就不用考虑,铁路不可能入城。

    但是现在,天子让他想办法,为中线方案的实施寻找合理的解释,争取让火车站带来的好处最大化。

    也就是说,长安火车站的“中线”方案若要实施,必须从风水上给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并且能服众的说法,或者说“风水布局”。

    说白了,风水学说要“与时俱进”,对“铁路”、“火车”、“火车站”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杨玄感自己不是什么玄学家,不太懂风水堪舆,但知道当年关于铁路的争论。

    当年,还没有火车,却有了铁路,铁路上跑的是有轨马车。

    现在,火车要发挥作用,也得在铁路上跑,而要修铁路,会对社会风俗带来强烈冲击,譬如“铁路破坏风水”等说法,自从光黄铁路修建时就有了。

    无论官、民都讲究风水,当然,普通百姓对风水的讲究不算太复杂,毕竟风水主要用于帝王陵寝选址。

    但对于百姓而言,一条长长的铁路从家乡经过,是眼睛可以看见的,这铁路就仿佛一条锁链锁住了家乡的山山水水。

    锁住了祖宗的在天之灵,锁住了财气,锁住了大家的“命”,有这么一条大铁锁锁着家乡,感觉自己无端端少活了许多年,反正怎么看都不顺眼。

    之前,铁路只在几个地方有,而且上面走的是马拉轨道车,所以百姓对于铁路的关注还不是很强,现在,朝廷要大兴铁路建设,建好的铁路上奔跑的是喷烟喷火还会怪叫的火车,对于百姓心理的冲击要大许多。

    同样会喷烟喷火还会怪叫的火轮船,好歹是在江河里走,而火车行走的铁路,要穿州过县,穿过农田、经过城池、村落,和百姓的日常生活近了许多。

    修建关中铁路,涉及到的利益博弈很多,就这几日,已经有人通过不同渠道和杨玄感打招呼,“提醒”他要以大局为重,慎重选址。

    具体怎么选,杨玄感自然只对朝廷天子负责,但他现在不仅是勘察使,还得兼任“堪舆使”,为长安火车站的选址,琢磨一套能自圆其说的说法来。

第五百一十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两国使节对于火车有何感想?”

    “回陛下,微臣只见两国使节面如白纸,看着喷烟喷火并且会发出怒吼的火车,站都站不稳。”

    “没被吓出毛病吧?”

    “陛下放心,两国使节安然无恙,只是不敢相信所见所闻,一路上不停地问,让微臣等解释得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就多喝些茶水,喝惯了,就离不开了。”

    “陛下说得是,微臣等在泰西封、在君士坦丁堡,一直都在推广茶叶,效果还是不错的。”

    “罗马国的皇帝,如今稳住国内局势了么?”

    “稳住了,毕竟两国停战,罗马国获得喘息的机会,如今又要与皇朝通海贸,其国内贵族自然欢欣鼓舞。。。”

    皇宫,出使西域归来的王世充,此刻正在向天子汇报极西之地罗马国和波斯国的国情,与此同时,还介绍了两国使节入京路上的情况。

    波斯国和罗马国,有数百年的宿怨,两国打打停停,基本上都是打累了就握手言和,等休息够了觉得力气足了,又开始打。

    二十多年前,波斯国生变,波斯王子库萨和流亡波斯,得罗马皇帝看中,成了罗马皇帝的女婿,然后在岳父帮助下复位,两国随后实现和平。

    但这和平只维持了十年左右,罗马国内发生叛乱导致皇帝被弑,身为其女婿的波斯君主、万王之王库萨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两国烽烟再起。

    库萨和打着为岳父报仇的旗号,拥戴不知是真是假的罗马落难太子起兵,一开始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把当年作为复位酬劳割让给罗马国的国土收回来。

    结果罗马国内乱愈演愈烈,波斯一方见有机可乘,便有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到后来野心膨胀,甚至想要趁机灭掉罗马国。

    罗马国自己陷入内乱,面对波斯国的猛烈进攻,只有招架之力,还渐渐抵挡不住。

    结果这个时候周国介入,向罗马国的新君出售“猛炸药”,助其打赢了关键的一场决战,如今还强势调停,波斯国内一大票贵族不服。

    不服又如何。

    周国使节当着波斯君臣的面,演示猛炸药的威力,加上明明白白的恐吓,让波斯国君臣稍微冷静了些,所以才有了停战、握手言和。

    但光靠恐吓才得来的和平,能持续多久?

    持续不了多久。

    王世充喝了杯茶,继续说下去。

    罗马国急需和平,当然希望长期停战以修养生息,外带和周国开展海贸,但波斯国不一样。

    周国距离波斯太远了,而波斯国内许多贵族有对罗马开战以获得土地、奴隶、财富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十分强劲,即便是万王之王也不能视若无睹,否则迟早死于宫变。

    靠着和周国做海贸所得利润,满足不了波斯国内大贵族们的需求,贵族们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迟早会压过对猛炸药的恐惧,然后大家便逼着君主再次发动战争。

    对此,周国的策略是软硬兼施,既要恐吓,也得给对方甜头。

    甜头是什么?

    扩大海贸额,让海贸给波斯带来的好处,大到足以堵住国内各大贵族的嘴。

    想法不错,然而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两国贸易从总体上来说,波斯算是买方,周国是卖方。

    周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都是波斯国需要的商品,而波斯国的产出,周国需要得少。

    如此一来,两国贸易额即便翻上十倍,受益最大的还是周国,还会把波斯贵族的钱袋掏空。

    所以,必须为波斯找到一种热销商品,来扯平两国贸易之间的“贸易逆差”,这个热销商品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那就是石油。

    宇文温当然知道后世闻名的波斯湾石油,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开采海上石油的技术,但泰西封所处的“海湾地区”,地表下就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周国商人在波斯,也听说泰西封周边地区(尤其沿海地区),自古就有“黑泉”,冒出来的黑水十分粘稠,用火可以点燃,所以可以当做灯油。

    这种粘稠的黑水,就是中原所称石油。

    王世充及同僚在泰西封期间,说服波斯国君主库萨和,派出军队跟随周国技术人员,在沿海地区到处“打井”。

    打井用的设备,当然是从中原带去的,结果却是杀鸡用牛刀:在沿海地区打井,不用打太深,甚至只靠当地的打井技术,就打出了油井。

    耗时半年,打出第一口油井,然后接下来不到三个月,打出了十几口油井。

    这些油井不深,打中“油脉”后,石油就不断往外涌,甚至“喷”出来。

    对此,波斯国君臣并无任何欢喜之情,因为这些“黑水”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灯油罢了。

    烧起来还带着臭味,上不了档次,还不如烧掺着香料的蜡烛。

    然而,当波斯君臣听了周国使节对于石油的报价后,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周国愿意以丝绸、瓷器、茶叶、纸张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换这些石油。

    这意味着,波斯国什么都不用作,只需要制作大量木桶,将各油井流来的石油接满、封好,就能靠着这些石油从周国那边换取各类商品。

    天底下能有如此好事?

    当然有,因为石油很值钱,以前被人看不起,无非是人们不知道石油的价值罢了。

    石油,可以通过分馏技术,分馏出蜡油、润滑油和精火油等分馏物。

    跟随周国使节团抵达泰西封的技术人员,用带去的设备和技术,向波斯君臣展示“神通”,通过简单的分馏,将黑乎乎的石油“变废为宝”,提取出蜡、润滑油,以及高品质的精火油。

    这些分馏产品,都可以作为商品换钱,而周国,急需这种商品。

    这些石油制品不一定要万里迢迢运回中原,南洋贸易公司收货后,可以就近销往天竺、南洋各国,其利润足以让人眩晕。

    与此同时,波斯国内也需要这样的制品,因为其国教祆教,又称“拜火教”,对于祭坛上永恒不灭的“圣火”,几近于痴狂。

    有了石油分馏出来的精火油,波斯国内各地大小祭坛就能轻易实现圣火长明不灭,而百姓对于照明的需求,决定了蜡烛、精火油的销路不会差。

    所以,出油的一口口油井,就是喷钱的“钱井”,有了这样的“钱井”,不用打仗就能做到财源滚滚来,波斯君臣被如此明亮的“钱途”整得心花怒放。

    于是,波斯君臣对于和周国开展新形式的贸易合作充满信心,对于宿敌罗马国也宽容起来。

    周国(南洋贸易公司)和波斯朝廷“合作”,周国出技术,波斯出人力物力,建设几个炼油工场,将石油“分馏”,生产蜡烛、润滑油、精火油等产品,一起发财。

    其产品,一部分当做钱,用于购买周国(南洋贸易公司)船队运来的商品,一部分外销其他国家,营业收入,由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成”。

    因为这些油井的出油量惊人,而周国的需求量也大得惊人,所以,周国使团和波斯朝廷签订的贸易协议(为期十年)里,仅第一年给波斯朝廷带来的贸易收益,就至少是其岁入的八成。

    王世充说到这里,拿出几张素描图,恭敬地呈上:“陛下,这是此次波斯国第一口油井的远景素描图,还有两国贸易协议签订时的场景素描。”

    宇文温看着素描,心情愈发不错,喜上眉梢,王世充见状适当的拍马屁:

    “臣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陛下英明,竟然能想出以石油换和平的办法,让百年宿敌握手言和,古来明君,都不及陛下。。。”

    “这话过了,过了。。。”宇文温笑道,王世充适可而止:“陛下,波斯国有了石油的巨大收益,加上皇朝的威慑,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撕毁与罗马国和约的念头。”

    “波斯国的君王,倒是手段了得,主动将许多油井分给一些大贵族,极大缓解贵族们的不满情绪,如今波斯国君臣见着靠油井就能获利颇丰,便开出大订单,向南司订货。”

    “丝绸、茶叶、棉布、瓷器、纸张、香皂、玻璃镜等,他们什么都想要,多多益善,所以,其使节一路上不住的提醒微臣,提醒微臣莫忘督促南司备货。”

    宇文温放下素描画,笑着摆摆手:“这一点,王卿莫要担心,朝廷乐见两国贸易迅猛发展,所以,订单再多,都不会有问题!”

    

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机勃勃() 
夜,私第,烛光下,吴明看着电报,电报来自黄州西阳,是他家针织场掌柜发来的,掌柜在电报里简要的向东主说了三件事,全都和原材料供应有关。

    自从南洋贸易公司与极西之地波斯国、罗马国签了贸易协议之后,向国内各地下了订单,其中也包括黄州,黄州各大工场签了供货契约之后,便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各类产品,确保按期交货。

    这些订单之中,就包括纺织品及针织品,相对来说不起眼的针织袜、针织帽、针织手套,是有多少要多少。

    诸如针织袜之类的针织品,一直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只要销量足够多,利润一样很可观,而这一次,南洋贸易公司为国内工场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