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水行周- 第1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正要上前去拿,那布偶却被人一脚踩着。

    抬头一看,是那张熟悉而陌生的脸。

    那张脸满是鄙夷,冰冷的眼神扫过他和妹妹,随后是刺耳的声音:“怎么磨磨蹭蹭的?赖着不想走是吧!”

    “你踩着妹妹的布偶了!”

    “喔?这破布是布偶么?怎么不早说?脏了我的鞋!”

    “你说什么!”

    “喊这么大声做什么?做弟弟的,有这么和兄长说话的?你是什么东西,敢这么和一家之主说话?!”

    “不要吵了,不要吵了,兄长不要吵了呜呜呜呜”

    “走啊!走!还想赖着不成!这里没你们的位置了!”

    “嘭”的一声大门关上,他的童年回忆随后被关上,父亲和他兄妹相处的点点滴滴也被关上了。

    他回家的门,被关上了。

    一步一回头,家越来越远,视线越来越模糊。

    手成拳,越握越紧,胸膛越来越热,似乎有一股火焰在燃烧,他真想转身回去,踢开大门,揪着那个人,大声质问:

    凭什么,凭什么把我们赶走!那也是我的家!是妹妹的家,是母亲的家!

    “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要讨回公道!”

    长孙无忌喃喃说着,看着窗外雪景,一动不动。

    父亲去世没多久,继承家业的兄长就把他和母亲及妹妹赶出去,离开家时那屈辱的场景,他永远也忘不了。

    异母兄这么做,无非是欺负母亲娘家势微,不然也不会那么狂妄,敢把他和母亲、妹妹赶出家门,毕竟,母亲是父亲明媒正娶的续弦,而不是什么小妾。

    昔日里对他们还算客气的叔伯长辈,这时候一个个不吭声,没见哪个出来主持公道,长孙无忌只觉得心在滴血。

    你们是觉得兄长做得对?还是根本就看不起我母亲和我们兄妹?

    总有一天,我要讨回公道!

    想着想着,长孙无忌的手紧握成拳,越握越紧。

    想要讨回公道,就得当官,当大官,做人上人,这样一来,谁也不敢欺上门来!

    长孙无忌要雪耻,但他知道舅舅不容易,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虽然他没有家族荫庇,没有其他长辈提携,却不要紧,因为想要入仕,还可以靠科举。

    你们以为,把我们赶出去,我们兄妹这一辈子就只能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是吧?

    我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靠着学问中选当官,一样要出人头地!

    无数个日夜,长孙无忌都在这么激励自己,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守丧期间一直用功读书,所以,今年秋天的乡试顺利通过。

    明年春天举办的会试,将是下一关挑战。

    会试的竞争十分激烈,但长孙无忌有信心上榜,竭尽全力进入殿试。

    殿试的竞争更激烈,此次他若进了殿试,也许竞争不过其他考生,但不妨碍长孙无忌以此为目标,日夜用功读书、做习题。

    他还不到二十岁,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所以不怕磨练,即便会试不中,也有了宝贵的“实战体验”,下一次,把握会更大。

    长孙无忌下定决心,要堂堂正正靠科举入仕,而不是仗着妹妹成了吴王妃,就靠着裙带关系当官。

    他正自己给自己鼓劲,评分完毕的书僮说:“郎君,试卷评完分了,九十五分。”

    长孙无忌闻言觉得错愕:“九十五分?扣了五分?是哪几道题错了?”

    他拿过试卷仔细一看,思索片刻,点点头:“原来如此”

    还不够,题目做得还不够多,所以,该拿到的分没能拿到。

    长孙无忌如是想,拿出笔记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抄上去,以便时不时看看,加强记忆。

    书僮见着外面金乌西落,已到夕食的时间,结果郎君抄完错题,又开始看书,他想要劝,却不好开口。

    郎君用功读书,不断做习题,昼夜不分,每日如此,持续了数年,仿佛不知疲倦般,一门心思备考科举。

    如今是年底,明年开春就是会试,所以郎君如此用功也是应该的。

    但总不能连饭都不吃吧?

    书僮正纠结间,高士廉来看外甥,见着外甥废寝忘食的样子,赶紧劝:“四郎,死读书可不行,张弛有道,张弛有道。”

    长孙无忌知道舅舅关心自己,却舍不得放下书:“舅舅,我就再看一会书。”

    “也不差这一时半会。”高士廉一把将书扯走,然后语重心长的说:“你妹妹就要出嫁了,届时兄妹想要见面可不容易,抽空和妹妹说说话吧。”

第四百九十章 梦中人() 
“吴王为德妃所出,母族为兰陵萧氏,德妃即故梁公主,吴王同母兄魏王,如今坐镇河东。”

    “吴王善骑射,通文采,美姿颜,好笑语可不是不解风情的武人”

    房内,宫使正在向高氏介绍其未来女婿、吴王宇文维行的情况,当然,实际上这话是说给坐在一旁的未来吴王妃长孙氏听的。

    待嫁的长孙氏低着头,默默听着母亲和宫使交谈,听到双方谈到“吴王”,她的双手绞在一起。

    她当然没见过那位皇子,也不可能知道对方长什么样、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更不可能知道对方品性如何。

    但这又如何?母亲做主,定了婚事,她只需等着嫁人即可。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是没有什么自主权的,如果有,那是不对的。

    若男女绕过父母、媒妁自己私定终生,此为“淫奔”,为世人所不耻。

    现在,婚事定了,到了良辰吉日,迎亲的队伍就会把她接走,入吴王府,和吴王完婚。

    想到这里,长孙氏只觉心跳加快,她知道女子都是要嫁人的,所以,待嫁之际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不安,大概都是“人之常情”。

    不知道洞房之夜要如何渡过,不知婚后生活如何,不知道和夫君是否合得来,又要拜别父母亲人,从此不得天天见面,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待嫁新娘们心神不定。

    此时,长孙氏就处于这样的状态,宫里特意派女官来,就是提前做准备,一是教授各种礼仪、规矩,协助女方做出嫁准备,二是让新娘对新郎有个大概了解,心里有个数。

    如今媒人做媒,流行以男女双方的素描画像展示样貌,宫使此来自然也带来了吴王的肖像画,给女方介绍这位皇子是如何的“美姿颜”。

    高氏看着对方拿出来的画册,心中觉得奇怪怎么这么厚,不就是一张纸么?

    那宫使是德妃的心腹侍女,看出高氏疑惑,解释“夫人有所不知,诸位皇子从年幼时起,时常会有画师为其画下素描画,某奉命将吴王历年的一些素描画带来,请夫人和女郎过目。”

    “这样啊”高氏接过画册,翻开一看,愣住了“这是?”

    “夫人,某将素描画按年份排列,前面的,自然是早年的素描,画纸右下角有年月的。”

    “喔”高氏点点头,翻了几页,脸色变得有些精彩,随后将画册合上,递给坐在一旁的女儿“你也看看罢。”

    “啊”长孙氏低呼一声,接过画册,拿在手里,只觉这是烫手的炊饼,看也不是,扔也不是。

    纠结片刻,她翻开画册,看清第一页的素描画,随后愣住了这这是?

    一只老虎如人一般双腿站立,一手叉腰,一手比出个类似剪刀的手势,然后对着她“笑”。

    不对,这不是老虎,是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穿着虎纹戏服、头戴虎纹帽,摆姿势让画师画素描。

    素描画右下角有一段文字,写的是“明德三年二日三日,武松打虎之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长孙氏听说过,所以看明白这是吴王小时候扮老虎时留下的素描画,她看着画上男孩那爽朗的笑容,忽然觉得很亲切。

    翻过一页,男孩挽着裤腿站在溪流里,右手拿着钓竿,左手提着一条大鱼,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

    看着看着,她仿佛看到了一个男孩长大成人的过程,画册里的各张素描画,记录下这个过程中的些许片段。

    这就是我的夫君么?

    看起来,小时候好像有些调皮的呀

    。。。。。。

    “队正!这边,这边,这边有位置!”

    “哟,李二郎,多谢哈!”

    午餐时间,食堂里,皇宫侍卫们正在用餐,各餐桌人满为患,侍卫李世民多占了个位置,使得打完饭的队正杨秋有地方坐下来。

    两人一边吃,一边谈。

    年轻的贵族子弟要作为侍卫,宿卫皇宫,陪伴天子和诸皇子,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作为唐国公次子的李世民,以及英国公次子的杨秋,都是如此。

    杨秋年长,当侍卫年份较长,所以职务较高,管着一众充任侍卫的贵族子弟,李世民亦在其列。

    杨秋听到风声,知道唐国公府似乎在张罗李世民的婚事,所以最近见着李世民“执勤”时经常发呆,便调侃对方是否在想“梦中人”。

    李世民快十六岁了,已到了结婚年纪,面对上级的调侃,他应对自如“哪有什么梦中人,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

    杨秋问“新妇是谁家女郎?”

    “还没准信呢。”

    “那大婚之日,你可得请兄弟们喝酒。”

    “此是自然,届时,队正可不能缺席。”

    “嚯嚯,那日我就带着美酒去你家,来个不醉不归!”

    “别,要不过几日,我请队正到五味斋喝酒,来个不醉不归?”

    见着李世民无事献殷勤,杨秋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阵子李二郎好像对他特别热情。

    不过两人是上下级,所以很熟悉,关系不错,平日里找由头聊天、喝酒、打猎、游乐,倒也正常。

    杨秋已经考上了军校,所以明年就要“离职”,到军校去深造,然后从军(中级军校学员,毕业后即任新军中级军官)。

    其他侍卫,包括李世民等贵族出身的侍卫,或者平民出身的侍卫,大多会走这条路。

    入宫担任侍卫(普通侍卫,或高级侍卫千牛备身),长长见识,然后在天子、皇子面前混个脸熟,或者和其他贵族子弟混熟些,结人脉。

    人脉是很重要的,即便担任侍卫期间未得什么“奇遇”,未获天子、皇子青睐,但人脉有了,对自己日后的仕途发展也会多有帮助。

    现在规矩又有些不同,大家任侍卫期间,可以温习功课备考科举,或者考军校,若能以此入仕或者从军,可比靠父辈荫庇要好。

    因为能够继承父亲爵位的人,只有一个。

    即便不说爵位,就说当官,如今各家子弟想要入仕,父辈的荫庇难指望,因为“僧多粥少”,所以主要还是靠自己,通过用功读书,考科举当官,考军校为将。

    李世民是嫡子,却不是嫡长子,这就意味着只要兄长健康,就必然是未来唐国公,而李世民和弟弟们想要有爵位,要么靠父亲多立军功,要么就得靠自己立军功。

    军校大体上分初、中、高三级,高级军校是军中将领深造的学校,所以对于尚未从军的贵族、武勋子弟来说,要考的军校是中级军校,毕业后经过实习,就是新军的中级军官。

    他想从军,驰骋沙场,立大功劳,所以在努力备考,考中级军校。

    当然,初级军校的入学考试相对容易,但毕业后还得以基层军官身份在军中打磨,然后入中级军校深造,李世民想一步到位,故而十分努力的备考。

    考试内容不止是武艺,还有“语文”、“数学”,因为新军对将领的要求很严,将领必须会读会写,会算术,会看地图,不能是只会闷头冲锋的莽夫。

    吃完午饭,李世民办理完交接手续,回宿舍拿行装,向宫门走去。

    他入宫宿卫,今天中午到期,所以办完交接手续后可以“下班”,也就是出宫回家,然而宫门虽然在前,他走路的速度却很慢。

    不一会,背着包裹的杨秋从后面走来,也向宫门而去杨秋也是今日结束宿卫,出宫回家。

    见着李二郎走在前面,杨秋三步并作两步追上,边走边说,一同出宫。

    过了宫门门禁,杨秋远远看见自家仆人在路边等候,还多了辆马车,不由得纳闷起来骑马代步即可,弄个马车来什么意思?

    走近了,发现小妹杨念云站在车边。

    这是他同母妹,待字闺中。

    杨秋走上前,笑道“怎么了,今日有空来接兄长?”

    脸蛋红仆仆的杨念云笑眯眯迎上来,一双大眼睛眨呀眨“是呀,替阿娘盯着兄长,防着兄长出宫不回家,跑去厮混。”

    “哟,你这是做监军嗯?”

    杨秋觉得妹妹有点怪,怎么脸红成这样,而且眼神飘忽,注意力好像不在他身上,不由得转头一看。

    妹妹视线的去向,除了宫门处守门的禁军,没什么人了。

    哦,还有不远处站着不动的李二郎。

    李世民见着杨秋转头看着他,干咳一声,招招手。

    “过几日去五味斋喝酒!”杨秋喊道,说完也招招手,不疑有他,随后看向妹妹“走吧,监军!”

    “嗯”

    杨念云似乎有些慌乱,临上车前还回头望了一下。

    一旁,唐国公府的仆人跑上前,接过李世民的行装,见着二郎君不动,盯着离去的英国公府马车,有些奇怪“二郎君,是否有口信要让小的送去英国公府?”

    “啊?没,没”

第四百九十一章 微臣不敢!微臣确实不知!() 
午后,天空乌云密布,天地昏暗无光,偏殿里点起了煤气灯,火光飘忽,宛若鬼火般摇曳,在这诡异火光之中,宇文温的面色阴晴不定。

    下首,是跪地请罪的英国公杨济。

    面前地上,是一张纸。

    君臣无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温干咳一声“起来吧,跪着作甚。”

    杨济长跪不起“微臣管家无方,还请陛下治罪!”

    “什么管家无方,谁敢说英国公管家无方?嗯?”

    宇文温说着说着,笑起来;“英国公教女有方,远近闻名,所以唐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