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武艺超群又要熟知兵法,还要知书达理,这就是黄凤舞给自己定的目标。可这样看来符合标准的人少之又少,也许只有那过世的戚继光少保才符合她的标准。
对于女儿的心高气傲黄斌卿很是无奈,可也狠不下心来强行给她指配一门婚事,就这样蹉跎了下来。
前不久,任思齐来舟山拜会自己,邀请自己一起出兵剿匪,自己没有答应,女儿却跟着去了岱山。后来任思齐真的击败了泗礁山的顾荣,还把生擒的顾荣让女儿带到舟山,以作为她的战利品。
那时,在黄斌卿看来,姓任的对女儿确实不错,而且任思齐是秀才出身,又有学问,也许把女儿许配他也是不错。
可谁知,姓任的狼子野心,打的是图谋舟山的主意!现在让自己向姓任的小子低头,把女儿巴巴的送到他手上,这让黄斌卿如何甘心!
“我愿意去趟舟山,”黄凤舞脸色蜡黄、满脸的憔悴,“我要亲自质问他,是不是他指使海盗攻打舟山,整个事情是不是他的阴谋?”
“你真的要去?他要是承认了又如何?”黄斌卿看着女儿的样子,很是心疼。
“他要是承认了,我将亲手杀了他,为死去的舟山父老报仇!”黄凤舞咬着银牙,狠狠的说道。
。。。。。。。。。。。。。。。。。。。。。。。。。。。。。。。。。。。。。。。。。。。。。。。。。。。。。。。。。。。。。。。
任思齐率领船队出发,沿着大陆海岸北上,经松江上海,五日的时间抵达长江出海口。
由于此时刮得偏北风,风向不顺,帆船只能使用侧帆行驶,速度并不是很快。
长江出海口处,就见滚滚江水东来,在出口的地方却被一分为二,那中间郁郁葱葱的岛屿就是崇明岛了。
溯江而上,过江阴镇江既是南京,想必此时,福王已经继位了吧。
对于这位弘光天子,历史上的评价好像不是很高啊。任思齐仔细的回想着,前世的记忆中对南明的历史所知实在不多。除了史可法郑成功等寥寥数人,其他的所知不多。
既然福王登基,那么留给自己的时间应该不多了,最多再有一年,清兵将会南下,到时整个江南都将在满人的铁蹄之下颤抖。
在松江长江口附近海域,遇到的船只很多,可是一看到这么硕大的舰队,那些小船纷纷躲了过去。虽然船上挂着海防游击的旗帜,可这年头,兵就是匪,没人愿意和军队打交道。
船队顺着海岸北上,远洋的大船在近海行驶,自然走得非常的稳。右边是一片汪洋的大海,左边是郁郁葱葱曲曲折折的海岸,间有珍珠一般的小岛在前方出现。
船队带有足有的粮食饮水,中间不需要补给,过了长江口八日,终于到达山东沿海。
又行了一日,前面出现一个很大的海湾,那应该是胶州湾了,也就是后世的青岛!
任思齐下令船队驶进胶州湾,还未等进去,一支船队摆出攻击的阵形迎了上来,上面的桅杆上的旗帜,上面却是诺大的“顺”字!
这时清兵不是入关了吗,李自成的大顺军应该退回到了陕西,怎么山东倒成了闯军的地盘?任思齐很是纳闷。
其实任思齐并不知道,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向各地都委派了官吏,例如委派王道成为青州防御使。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顺军被清兵击败,李自成率众退回陕西。可北方各地却还在大顺官吏的管辖之下。清兵人数太少,根本没法派人占据每座城市。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北方的士绅们看来,以顺代明是大势所趋,不等李自成委派的官吏到来,各地纷纷请降。
可是很快,顺军被击败,退出了北京,很多地方士绅又以为大顺不行了,以后还是大明的天下,便纷纷杀掉顺军委派的官吏造反。
原明青州守备李士元帅属下士兵数十人杀掉了青州的大顺将领姚应奉,重新举起了大明的旗帜。
李士元叛乱后,顺青州防御使王道成派沈咉衡帅精兵五百平乱,李士元不是精锐闯军的对手,便向莱州方向撤退。一退便退到海边,来到了胶州湾。
沈咉衡带兵一路追到了胶州湾,把李士元逼上了崂山。
沈咉衡便占据了胶州城,向胶州各属县征兵征收物质,他的五百士兵根本不足以围住崂山,而只有调集更多的军队才能把叛匪剿灭。
此时顺军在山东的统治岌岌可危,各地叛乱此起彼伏,为了杀一儆百,震慑地方,沈咉衡不得不对李士元赶尽杀绝。
任思齐遇到的这支船队,正是沈咉衡新成立的水军,为了防止李士元从海路逃走,驻扎在胶州湾。
看着前方十几艘小船,岱山军众人哈哈大笑,就这点实力还想当岱山舰队的去路,不用开炮,就是撞也能把他们撞沉。
他们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岱山军的船队并未开炮,直直的向对方驶去,在高大如城楼般的巨船面前,顺军的水兵发出绝望的喊叫。
只是轻轻的撞击,顺军的小船便如玩具一般被撞的七零八碎,上面的士卒纷纷落入海水之中。
岱山船队轻易的击破了敌人的阻击,船只靠向胶州的海岸。(。)
第二百二十一章 山东局势()
击溃了顺军的船队后,对于那些惊慌逃走的船只,任思齐并没有下令追赶,而是让船队就在海湾中停了下来。
此处所在应该就是后世的青岛了吧,前面的海港正是青岛港。港阔水深,是优良的天然良港。
逃走的顺军已经消失无踪,可对面的岸上隐隐约约却有着好多人影。
形势不明,任思齐不愿贸然上岸,下令把被救上船的顺军俘虏带上来,他要盘问岸上的情况。
对于掉入海中的顺军士兵,岱山军并没有让他们在海中自生自灭,而是就近把他们捞上了船。
站在面前的顺军俘虏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高高的个子身形却非常削瘦,蜡黄的脸上满是菜色,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被带到任思齐面前,还未等盘问,就惊慌的跪倒在甲板上,连连磕头。
“行了,别磕了。我问你,你是哪里人,是谁手下的士兵?”任思齐问道。
通过询问,任思齐得知,面前的这个俘虏是本地的农民,刚刚加入顺军还不到十天。属于顺军青州防御使刘德成的部下。
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后,向北方各地委派的大量的官员。整个北方地区都纳入了大顺的治下。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在一片石,顺军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结清兵击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
得知顺军退出北京后,北方各地心向大明的士绅们纷纷举事,打着“擒贼复明”的旗号杀掉大顺委派的官员,举兵造反。
山东河北各地都发生了对大顺政权的叛乱,在德州,乡绅赵继鼎、程先珍等人发起了叛乱,推举逃到该地的明宗室奉国中尉朱帅鏙为盟主,假称“济王”。
叛乱很快席卷山东河北各地,先后有四十多个州县杀掉了大顺的官吏,重新举起了大明的旗帜。
原明朝把总李士元也带着几十个人在青州发起了叛乱,大顺青州防御使刘德成便派手下将军程双伟,带着五百精兵,追剿叛乱的李士元部。
李士元部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数千人,可是哪里是精锐的顺军的对手,一战之下,全军被击溃,李士元带着残兵退往胶州湾,最后被程双伟逼着上了崂山。
很短的时间内,顺军治下的山东仅仅剩下胶东少数州县,为了震慑地方,维持顺军对山东的统治,程双伟决定对李士元赶尽杀绝。他驻军胶州城,大肆招募新军,把李士元逼得在崂山上无法下来。
这就是任思齐通过俘虏嘴里了解的胶州湾附近的形势。
“本地民生如何?老百姓能不成吃上饭?流民多不多?”任思齐又问起了流民情况,因为他不愿千里来到山东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募流民。
而这名俘虏对本地百姓的生活情况的回答,就一个字,惨!
最近这十几年来,天气越来越冷,导致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变长,可是北方又连年灾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往常一亩地能产一石多的粮食,现在能收回种子就不错了。
可是庄稼减产,该交的税赋却一点儿不能少,反而越来越多。剿饷、辽饷,压得百姓们抬不起头。今年的赋税交了,官府却还要提前征收下一年的,很多地方的赋税已经征收到崇祯三十年。
交不起赋税怎么办,只能卖掉祖辈留下的田地,沦为地主家的佃户。可是即使没有了土地,人头税、劳役,还是压得你直不起腰,很多百姓只得拖家带口,逃离了家乡,逃入山中,成为了流民。
据这名俘虏所说,就在北面的崂山,就有着数以万计的流民。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关外的满清多次入侵,数次到山东抢掠。
就在两年前,多尔衮带着数万清兵破关,各地明军不敢抵抗,只能闭城自守。京畿一带早被历次的抢劫弄的破败不堪,清兵便向山东洗劫而来,连连攻破城池,杀死藩王官吏数千人,抢劫金银数百万,几十万山东百姓被挟持到关外为奴。
清兵的入侵造成了更多的流民,为了躲避清兵,鲁中一带的百姓们拖家带口,逃向胶东海边。
据俘虏所说,流民的生活非常之惨,很多地方野菜树皮吃光了只能吃观音土,食人现象更是不稀罕。
在这胶州湾一带,要好上一些,毕竟靠着海边,靠着被波浪冲击上来的鱼虾,也能养活一些人。任思齐看到的海岸上隐隐约约的人影,就是捡拾鱼虾的流民。
而这名俘虏正是流民的一员,为了口吃的才加入了顺军程双伟的部下。
通过审问俘虏,任思齐对附近的形式有了详细的了解。流民遍地,应该很容易招募。
可是在招募流民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应对附近的两方势力。
顺军程双伟部,有精锐士兵五百,新募军两千,以及刚成立的水军一千,刚刚被自己击溃。
叛军,或者说明军李士元部,士兵数千,都是流民组成,盘踞在崂山。
看着远方的海岸,任思齐思索了良久,决定先按兵不动,就呆在海上。毕竟这次所带的船虽然有二十多艘,可士兵只有四百多人。
自己诺大一支船队闯进了胶州湾,双方势力肯定会有所反应。那就等他们的反应吧。
任思齐并没有等上多久,天刚微黑,一只小船从北方崂山脚下划了过来,一个使者被引上甲板。
来人是个四十余岁的汉子,高大魁梧,其身高在岱山军中只有熊二可以与之比拟,脸膛黝黑、满脸的络腮胡须,站在那里气势逼人。
可是看到岱山军雄壮的军容,来人也是震惊,站着甲板上久久没有挪动脚步。
被任命为海防游击后,任思齐手下自然都成了正规的官兵,便按照明军的制式购置了赞新的军装,给将官们也都购买了盔甲,整个军容焕然一新。
甲板上,两排精锐的长枪手站立成两排,手中握着锋锐的长枪。艉楼下,十六个倭人武士站成两排,守住了通往艉楼的梯口。抬头往艉楼上看去,两排火枪手成燕字排列,燕字的头部站立着一个年轻的将军,正是大明海防游击将军任思齐!(。)
第二百二十二章 青州参将李士元()
为岱山军的军容所震慑,来人上了艉楼后远远的就站着躬身一礼。
“在下大明青州参将李士元见过将军!不知将军尊姓大名,驻防何地?”
原来竟然是叛军首领李士元亲自前来。额,不能说他是叛匪,他是大顺军的叛匪,却是大明的忠臣。可是他的官职,大明青州参将?可是比自己这海防游击还高上一级啊,任思齐不禁哑然而笑,山东早已沦陷,他这参将恐怕是自封,或者是那个什么“济王”所封吧。
“李将军不必多礼,本将乃海防游击任思齐,驻防舟山岑港。今弘光天子登基,我奉朝廷之令,巡防大明沿海,此来山东,一是想查看一下北方的情形,再就是听说山东出精兵,想来招募些士兵。”
任思齐三言两语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当然其中撒了个小谎,他来此完全自己的意思,和南京朝廷却没有什么关系。
“新帝登基了吗?”李士元闻言大喜,“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望朝廷早日北向,复我大明旧土。”
福王倒是登基了,成了弘光天子,可南京朝廷吗,恐怕从皇帝到大臣,没有几个想着派兵北上的。因为任思齐的记忆中,好像没有南明军队北伐的历史。
当然任思齐不能这么说,毕竟北方还有很多人心向大明的。
“在下官小职微,对于朝廷大事所知不多,不过新帝登基,有贤臣良将辅佐,定会不日派兵北上。”
“看将军军容之盛,不愧是我大明精锐之军,他日北伐之军中定然有将军的位置!”李士元完全没有参将的自觉,对任思齐一顿吹捧。
任思齐也投李报桃,对李士元擒贼归明、忠心报国的行为很是赞赏,二人互相吹捧着,相视哈哈大笑。
“任将军,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将军成全!”寒暄了一会儿,李士元抱拳又是躬身一礼。
“李参将莫要客气,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做!”任思齐双手扶起李士元,慨然答应道。看李士元穿着的寒酸模样,日子肯定过的不怎么样,顶多要求自己援助他一些粮食。
岱山军此时北上,购买了许多粮食,二十多艘帆船上,装了足足两千担粮食,送给他百十担没什么大不了的。而自己要想招募流民,也离不开这地头蛇的帮助。
“想必任将军也知道我现在的处境,不怕您笑话,四五千人被闯贼堵在崂山之上,动弹不得。山上还有数万我大明百姓嗷嗷待哺,每天都有人饿死,可末将无能,不能击败盘踞在胶州城中的闯贼,不能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
任将军部下军容鼎盛,士气高昂,还望能够相助,帮我击败闯贼,夺回胶州!”
没想到李士元没提粮食的事,反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