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探秘-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纨的一句“这竟无妨,尽管留着“结束了这番争论。这看似是闺阁的闲情逸致,实际上里面“另有清思”,别有意趣。这是作者惯用的自破自立的手法,通过大家的议论来阐释这样一个道理,即:这些诗名为“怀古”,实为“喻今”。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认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评说,而是在借古说今,借古喻今,用历史事件来影射所要披露的真事。所以,它的谜底不是打物,而是打与“西厢”和“牡丹”有关的“闺阁”内幕。

    不仅如此,这番议论还特别突出了薛宝琴最后两首怀古诗的内容,强调它们虽然史鉴上无考,但并不妨碍它作为历史证据的意义和价值。李纨总结性的发言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些诗既有“穿凿”之虚,也有“史鉴”之实;既有“愚人”的一面,也有“有据”可考的另一面。这就要看你如何去判断,如何去取舍,如何去理解了。如果一味“胶柱鼓瑟”,不知变通,一门心思在打物上做文章,下功夫,那么很可能你就成了被愚弄、被蒙蔽的对象。

    脂批在这一回的回后批道:

    就灯谜中生一番讥评,另有清思,迥非凡艳。

    所谓“讥评”就是对死搬教条,不知变通的人的讥讽;“另有清思,迥非凡艳”就是告诉大家一定要有创新思维,切不可被假象所迷惑。如果你抛开“打一物”的思维,从“史鉴”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灯谜,那么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灯谜的答案,更有历史的真相。下面我们就来破解这些灯谜背后的秘密。

    第一、宝钗的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这首诗与宝钗自身的寓意有关。她把皇位比作高高的佛塔,以“镂檀锲梓一层层”加以形容。佛塔本是慈悲的象征,具有大仁大爱的品质,可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每一次的风雨过后,谁听了里面传来的梵音佛语?谁又看到了慈悲为怀的大爱景象?

    这个灯谜的寓意很明确,说的是皇位貌似威严仁慈,但背后却是刀光剑影,杀机暗伏。每一位皇帝的诞生都伴随着阵痛,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要经历血雨腥风,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

    第二、宝玉的诗: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诤蠼魈岱馈p揭艉仔判肽冒堰駠u答上苍。

    既然“金”处在如此危险的境地,那么“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这个灯谜与宝玉作为嗣子的责任与命运有关。“天上人间两渺茫”,说的是皇嗣与皇位本来只有一步之遥,但对主人公来说,这一步就像天上和人间一样遥远,中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争斗。正因为如此,“琅诤蠼魈岱馈薄!袄奴”指青玉,而青玉就是黛玉。我们知道,黛玉除了有“墨宝”的意思外,还代表龙的眼睛,是真嗣子的标志。宝玉头上戴的“二龙抢珠金抹额”,上面的那颗珠子就是龙的眼睛。

    这个寓意从南北朝的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引申而来。有一次,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画了四条龙,非常逼真,但都没有眼睛。人们看了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回答说:“点之即飞去。”人们不相信,坚持要他画上眼睛。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只见雷鸣电闪,两条龙破壁而飞,乘云而去,而留在墙壁上的只有那两条还没来得及点睛的龙。可见,真龙和假龙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点睛”。

    黛玉就是宝玉的“眼睛”,就是宝玉的灵魂,所以她是”黛玉“,也就是”墨玉“的意思,而墨玉代表眼睛。所谓“木石前盟”指的是黛玉和宝玉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人”和“位”的结合,宝玉代表嗣位,黛玉代表嗣子,所以他们一个是“月”,一个是“花”。“前盟”这两个字表明,他们的结合已是过去式,已是既成事实。也就是说,宝玉这条龙已是点过睛的龙,是条“活龙”,故而他头上戴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那么“琅诤蠼魈岱馈敝傅挠质鞘裁茨兀俊袄奴节”指的是嗣子册立的日子,作者把这个日子比作“画龙点晴”。“谨提防”指的是,一旦储君册立,随时要提防“天有不测风云”。

    这个灯谜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嗣子册立之后,一定要加倍小心,时刻提防可能发生的突然变故。“鸾音鹤信”指仙人驾鸾鹤飞升而去,这里暗指皇帝驾崩的消息。“好把唏噓答上苍”,“好”是嗣子的代称,“上苍”指“青天”,也就是驾鸾鹤而去的皇帝,“唏嘘”是悲叹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嗣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当皇帝驾崩时,他要履行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接受成命,并为皇帝送终。这个灯谜说明了什么?说明康熙生前已经立储,雍正所谓的临终授命,遗诏传位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65章 、暖香坞灯谜之谜(6)() 
第三、林黛玉的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鰲背三山独立名。

    这个灯谜与皇位被篡夺有关,由于篡夺者篡夺的是林黛玉的位置,故而事情的真相由林黛玉来揭示。诗中把篡位者比作不受任何束缚的野马,以狰狞的面目半路杀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壕沟,取得了独占鳌头的优势,成了天下的主人。

    这首诗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只要知道它的背景,直接对号入座就可以了。“騄駬何劳缚紫绳?”与“眼前道路无经纬”意思一样,指的是扰乱朝纲,无法无天者。“主人指示风雷动”中的“主人”不是指哪一个人,而是指“妄动风月之情”的勃勃野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雍正半路杀出,在夺嗣野心的驱使下,采用阴谋卑鄙的手段夺取了皇位,成为独占鳌头者。为什么把他比喻成一匹“野马”呢?因为雍正生于1678年,属相为马。作者把他比作脱缰的野马,来势汹汹,横行无忌,恰恰反映了他无视国法家规,没有道德底线,为所欲为的本性。

    第三、薛宝琴的《怀古绝句》之一《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乃“赤璧”,指宝玉,因为他来自“赤瑕宫”。之所以把皇权称之为“赤璧”,是因为它炙手可热,谁看见都要眼红,谁对它都要疯狂追逐。这个灯谜指的是康熙驾崩之后,在后宫上演了皇权争夺大战,结果发生了“火烧赤壁”的一幕。所谓“水不流”,指清明不彰,正不压邪,出现了壅塞不通的现象。言外之意,“赤璧”被雍正横刀夺走,所谓“驰城逐堑势狰狞”体现的正是这一点。

    “舟”即“九”,指九五之尊的皇位。把皇位比作“舟”,说明属性为“水”的人才配坐这个位子,因为水能载舟。所谓“徒留名姓”说的是奉诏继位者有名有姓,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只是对外没有公开罢了,所以是“徒留名姓载空舟”。这句话指的是秘密立储的情况,“空舟”就是虚位以待,表面上看它尚未有归属,但实际上它已是名花有主。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喧阗”指的是皇子们对谁是真正的奉诏继位者产生了激烈争论,以至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阗”是门中有真,这个“门”指的是皇位,“真”指的是真正的嗣子。大家为“真”是“水”还是“火”喧闹一阵之后,结果发生了“火烧赤壁”的一幕,不仅将“真”烧毁,也将“舟”吞没。

    这个灯谜的意思是说:皇子们为谁是真正的奉诏继位者争吵不休,对雍正的说法根本不相信。但争吵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在皇宫上演了骨肉残杀的“赤璧大战”,反对雍正的阿哥们一个一个的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无限英魂在内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实际上是康熙生前夺嗣大战的延续,也是它的结果。

    第五、《怀古绝句》之二《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这个“徒留名姓”的人究竟是谁呢?或者说“水”和“火”的赤壁大战,“火”是雍正,“水”又是谁呢?《交趾怀古》给出了明确答案,他就是马援。

    马援是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他的功劳主要在西部战场上,所以是“声传海外播戎羌”。“戎羌”指的是西北西南一带的羌族,马援在这里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但可惜的是,他最后不是死于沙场,而是死于南征的蛮荒之地,所以诗的题目叫《交趾怀古》。马援当然只是一个代称,其背后的那个人才是我们要找的真嗣子。那么,马援指的是谁呢?他指的是在西部镇守多年的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祯。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这句话说的是:胤祯在抚远大将军任上能严肃军纪,整饬边防,克尽职守,屡建奇功。“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作者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来说明,十四阿哥在皇子中功劳最大,大家一致认为他才是康熙钦定的接班人,并非是空穴来风。也就是说,民间盛传四阿哥夺了十四阿哥皇位,并非是捕风捉影,而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为什么这么说?楚汉相争时,张良(子房)使用诈计,吹笛作楚歌扰乱项羽军心,让他们以为汉人已得楚国,致使楚军军心动摇,大败于垓下。作者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以此表明雍正陷入“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并不是别人使用计谋故意栽赃陷害他。这就是“铁笛无烦说子房”所要表达的意思,里面包含了对民间传说的肯定。

    “交趾怀古”的题目,强调了将军是在南方遇害,最终栽在了“火”的手里,因为南方代表“火”,代表污浊之气(瘴气)。当然,这个“火”指的是雍正。

    第六、《怀古绝句》之三《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首诗说的是康熙册立的第一任太子胤礽。胤礽才一岁半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一生都处在权力的风口浪尖上,整天提心掉胆的过日子。涉世不深的他就像一片无助的叶子,一会被推向浪尖,一会又被卷入谷底,饱受权力争夺之苦。可以说,从他懂事起,就没有过过一天清静天平的日子,即使被废黜之后,他的生活依然没有得到片刻的安宁,所以是“牵连大抵难休绝”。他的悲剧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嗣子悲剧的一个缩影。

    由于胤礽是不到两岁就被立为太子,所以诗中说他是“无端被诏出凡尘”。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愿意,都把你摆在了这个位置上。然而,一旦坐上了这个位置,就像坐在了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被“火”吞噬的危险。他在位近四十年,遭遇了二立二废的磨难,经历了被圈禁、被迫害的折磨,其中的痛苦,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历史证明,凡是过早被立为太子的人,几乎都得不到善始善终,胤礽的遭遇再次印证了这一点。1725的一个寒冷冬日,他在被雍正的囚禁中默默的走完了自己悲惨的一生,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声的叹息。作者抱着极大的同情,用“莫怨他人嘲笑频”,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句号。(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66章 、暖香坞灯谜之谜(7)() 
第七、《怀古绝句》之四《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壮士”指遭到雍正圈禁和迫害的阿哥们,“恶犬”指的是雍正。这首诗把身为诸侯王(猢狲)的阿哥们比作韩信,说他们的命运早在雍正给他们加官进爵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三齐位定盖棺时”,这句话借刘邦给韩信封齐王的故事,影射雍正对兄弟的加封不怀好意,包藏祸心。雍正生性残忍苛刻、猜忌多疑、喜怒无常,在加上其得位不正,心中有鬼,对知情的兄弟们总是耿耿于怀。刚上台时,为了稳住他们,他隐忍不发,给他们封官进爵,营造出了一片祥和之气。可是,等自己的屁股坐稳之后,凶残的本性便逐渐暴露出来,对手足兄弟毫不留情,大开杀戒,百般侮辱,让他们生不如死。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一饭之恩”说的是韩信在饥饿难耐时,一个漂洗丝棉的老妇可怜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后,召见这个妇人,赠千金以报答她的恩情,这便是“一饭之恩”的由来。这个典故说明韩信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那么,这句话用在阿哥们的身上又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死于雍正手里的这些皇子们并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希望世人不要轻信雍正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鄙视他们。与雍正的薄情寡义,残暴乖戾,狭隘自私相比,他们都是有情有义,顾全大局的人,要不然雍正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坐上并不属于他的皇位呢?

    第八、《怀古绝句》之五《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因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表面上看说的是隋炀帝杨广,实际上是在影射雍正。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的baozheng导致隋朝分崩离析,两代而亡。据史书记载,杨广有轼君杀父的嫌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隋文帝杨坚在临死之前萌生了废黜杨广,另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杨勇为太子的想法。不料此事被当时的太子杨广知晓,他便暗中勾结自己的心腹大臣,把生病的隋文帝囚禁起来,让他与外界完全隔绝,最后把他弄死在病床上。收拾了隋文帝后,杨广又假传文帝遗诏,杀害了杨勇,自己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尽管他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但其弑君杀父,夺取皇位的事实天下皆知,所以是“惹得纷纷口舌多”。杨广死后,史学家们把这段历史写进了史书,让他永远的背上了“弑君杀父”的骂名。作者在这里把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