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苏轼。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机缘巧合下正好成为了温家的邻居。
这下可不得了了,春心萌动的温姑娘只是悄悄见了苏轼几眼,就打定了非他不嫁的想法,还四处向人宣扬,这下可把苏轼给愁坏了。
苏轼这次决心辞官离开惠州,温超超在其中也占了一部分缘由,他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好了,朝云你当知我心意,温小娘子那里不过一时起意,回头给他寻一少年英才,必然不会再来纠缠我这老叟了。”
眼看着扁舟顺着三川水正式过了水门进入郴州城内,王朝云还是闷闷不乐,苏轼不得不多开口安慰几句。
王朝云呢,也没有再多说,只是轻轻依偎在苏轼身上,两人随着扁舟轻飘飘的落入郴州街道之间,还真有那么几分神仙伴侣的意思。
扁舟行至东街,王朝云神色间忽然浮现一抹惊喜,开口道:“那莫非就是过儿说起的岭南食府?真是好气派,怕是在东京城里也不多见吧。”
苏轼也来了兴趣,顺着王朝云的呼喊向前望去,果然看到一座连绵数间屋舍的食府巍然而立。
“只是没有东京城樊楼上的热闹。”苏轼本事随口言语,谁知这话却被身旁摇撸的船夫听去了。
“樊楼?若非郴州刚刚经历战事,这岭南食府外的热闹,可能让你们这些外乡人好好涨些见识。”
苏轼闻言只是一笑,好言回了几句,何必跟这船夫计较呢。
扁舟顺着三川水继续往下,郴州府衙很快在眼前显现,船夫停了舟,待苏轼二人离去,又哼着歌儿摇舟离去了。
“这船夫倒也有几分雅趣。”苏轼笑着和王朝云言语一句,随后两人携手向府衙走去。
。。。。。。
府衙正厅,吕璟和秦观等人刚刚听甘昭吉说完岭南的情况,惊喜之余,心中也不由泛起一抹担忧。
原来这秦湛一行人在历经艰辛成功到达大理国之后,却是不小心牵扯进了大理段氏和高氏的争斗之中。
高家和段家的争斗在大理由来已久,高家原本是云南大中国皇帝,后来段氏皇族遇奸臣所弑,高家出兵拥立了段寿辉为大理皇帝。
随后的几十年,高家权势日隆,和段氏的争端更是如老太婆的裹脚布一般漫长而又曲折。
也就在今年,废除段氏自立为敌的高升泰病死,皇位重新回到了段氏手中,段正淳继位,但大理国的权柄却仍旧掌握在高氏手中。
秦湛等人正好挑这个时间到了大理,顿时给原本动荡不安的局势又添了一把柴火。
众所周知,大理国对大宋一向是仰慕久矣,无论哪家当政,对宋朝的贡奉就没有断过,更是周边国家中少数明确承认大宋宗主国地位的国家。
秦湛等人的到来自然受到了热烈欢迎,可是欢迎过后,问题来了,既然现在高、段两家争斗不休,身为宗主国,是不是该来给评评理?
这一评理,就出了乱子,先是秦湛等人的驻地莫名其妙遭遇袭击,随后又因为不敬佛祖的罪名被段正淳下令关入大狱,其中艰难,难以述说。
哲宗这次之所以派甘昭吉前来问询此事,就是因为大理段氏王子在前些时日觐见的时候,曾经悄悄留下一封来自秦湛等人的求救信。
“少游兄你放心,此事虽然是他们一时糊涂,但官家既然知晓,自然不会放任不管,折家和大理有所交集,官家已经晓谕他们前去处理了。”
甘昭吉开口安慰了满脸担忧的秦观一句,随后将目光落在了吕璟身上。
“官家让我给大郎带句话。”甘昭吉朝吕璟点了点头,突然开口大喝!
“小儿吕璟,安敢乱国事!”
“小子知错。”心中冷汗一闪而过,吕璟躬身向此刻代表哲宗的甘昭吉躬身认错,哲宗这是嫌自己手伸的太长了啊。。。。。。
训斥过后,甘昭吉脸上很快又恢复了笑意,轻声在吕璟耳边言语了一句,就要起身告辞,正厅外忽然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
“禀通判大人,苏学士已至府衙门外。”报信的衙役也很激动,声音喊得震天响。
这下整个府衙都被惊动了,苏轼在如今大宋人的眼中,那可是天上文曲星化身,浑身上下都冒才气的人物!
“没想到苏师竟然在此时前来,甘大官且等一等,我们叙叙旧可好?”秦观脸上浮现一抹喜色,开口说道。
甘昭吉同样笑着点头,一别数年,同为高太后股肱之臣,他也有些时日没见过苏轼了。
一众人在秦观和甘昭吉的率领下,互相簇拥着直奔府衙大门而去,就连那些原本正在办公的官吏和衙役们,也纷纷歇了活计往外赶,苏轼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吕璟走到队伍最后面,来到这大宋数年,阴差阳错成为了苏轼的关门弟子,如今终于要见到鼎鼎大名的苏东坡,激动之余,他反而忐忑起来。
若是苏轼一时兴起考较自己,丢人现眼惹得他要把自己逐出师门咋办?
这般想着,吕璟脚步不禁又慢了一些,总要心中先有些准备才是。
第122章 东坡居士(二)()
从府衙正厅到大门的距离并不远,秦观等人又一心想要尽快见到苏轼,吕璟这边才刚刚从脑子里搜罗了一首宋词的功夫,众人已经走到了府衙外面。
昏黄时分的日光略有些低沉,吕璟站在人群最后方举目向前眺望,一眼就看到了正和王朝云站在一处的苏轼。
身量远比一般人要高大很多,一身简单的青衫,鬓发间隐约可见斑白之意,面容却仍旧带有几分少年时的俊朗。
只是简简单单往那里一站,周围人的目光就好似都要被他吸引过去,吕璟也说不清楚是因为气度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拜见苏师。”兴许是怕在郴州城里引起更大的骚动,秦观带头向苏轼行过礼后,就搀着他直接进了府衙内宅。
随后自是一番情深意切的叙旧,秦观当机立断,直接吩咐吕璟安排好食宿,一众人聚在一起宴饮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吕璟作为小辈很少发言,更多是听着秦观他们互相言谈,甘昭吉和苏轼二人回忆起往事来,话音里更是充满岁月的沧桑和无奈。
一晃如许岁月,太后高滔滔已经入土为安,王安石和司马光也纷纷去世,和他们同期如今依旧健在的,已经屈指可数。
“还是要羡慕子瞻兄如今孑然一身,再不必受这官场所困啊。”甘昭吉饮了一口吕璟特意派人送来的蒸馏酒,看到上面的名号,还特意冲苏轼点了点。
苏轼同样将手中酒水饮尽,朝甘昭吉笑了笑,回应道:“苏某已经老了,比不得甘大官身子骨康健,以后能与青山绿水作伴,也就知足了。”
“怕是官家愿意,你那小弟子不愿意哩。”甘昭吉意有所指。
苏轼却并没有给予什么正面回应,只是目光一转,落在了列坐下首的吕璟身上。
以他的岁数来说,吕璟几乎已经确立了关门弟子的身份,按照大宋文人界的规矩,以后是要传承他衣钵的。
“大郎,你且上前来。”
苏轼的声音不大,但落在正绞尽脑汁搜罗记忆里诗词的吕璟耳中,却着实把他吓了一跳。
这不是正叙旧呢么,怎么突然就拐到自己头上来了?
心中这般想着,吕璟还是恭敬的起了身,先向苏轼和甘昭吉行过礼,随后迈步走到近前。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苏轼,对苏轼而言,同样是首次见到这个秦观口中一直多有称赞的少年郎。
略有些粗糙的手掌抚过颌下短须,苏轼目光在吕璟身上停留数个呼吸,随后脸上露出几分满意神色来。
古人言相由心生,吕璟小小年纪身材就足有七尺有余,面色俊秀,却又带有几分刚强,在他门下诸弟子中,也就秦观少年时能够媲美一番。
“大郎,少游常言你聪慧多才,今日正好趁这个机会,老夫可要考较一番。”
“来了!”吕璟心中念头一动,当下躬身应下,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着了,毕竟自己和苏轼间接触不多,有所考较也算正常。
吕璟的果断再次赢得苏轼心中赞赏,王朝云早早知道了他的心意,已经为其将纸笔备好。
苏轼的目光从在场众人脸上一一掠过,忽然落在内宅园子里一颗已经凋谢的小树身上。
“老夫在惠州时曾游览罗浮山,心有所感,得诗半阕,请大郎来试填下阙。”
苏轼开口的同时已经提笔一挥而就,在纸张上留下自己潇洒的文墨。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高俅主动上前取了文墨,高声开口念诵。
秦观等人纷纷思索起来,在场众人大多是大宋文人界的精英分子,自然明白补齐这首诗不难,难的是意境与上阙完美相合。
这首诗的上半阕中首先点出了地名罗浮山,随后以四时春光对应卢橘杨梅两种水果,一种隐隐的夸赞和颂扬已经跃然纸上。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首诗的立意更加明确,这却要看吕璟的本事了。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吕璟慢慢迈开步子徘徊起来,尚显稚嫩的脸上隐隐有些汗水,让他看起来似乎很是吃力的样子。
苏轼位于上首,见此情形却也没有多说什么,秦观在和他的信件来往中不仅提到了吕璟天资聪慧,也说起过他根底上的不扎实,这也是苏轼刻意降低考较难度的缘由。
这边所有人都心中焦急的盼望着吕璟快点做出回答,殊不知他自己如今心中已经乐坏了,只是努力装作艰难的样子罢了。
因为上一次临江仙的事情,吕璟心中早已经断了走文抄公的路子。
像苏轼这样的人物,提溜到现代那就是实打实的国学泰斗,怎么可能看不穿文抄公的把戏!
“真羡慕那些诗词一出,文臣武将纳头就拜的前辈啊。”吕璟心中暗自嘀咕,却觉得自己如今运气也不错,苏轼写下的这首惠州一绝在后世早就广为人知了。
“请元章先生为小子代书。”在连走了十余步后,吕璟眉间的郁结终于展开,开口说道。
米芾洒脱一笑,也没有拒绝,走上前来匆匆提笔,静待吕璟吟诵。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吕璟的声音好似一鼓作气吼了出来,米芾笔走龙蛇,在苏轼文墨下书写完下半阕,当下大喝了一声好!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此诗合的甚妙!”秦观开口的同时悄悄瞟了上首的苏轼一眼,心中顿时大定。
其余人也纷纷出口夸赞,吕璟这首诗下半阕荔枝和岭南的运用可谓绝妙。
“大郎所对,甚合为师心意。”位于上首的苏轼在此时终于开口,顺便多瞅了侧面的苏过一眼。
吕璟心中大喜,能够这样简单过关,实在是畅快,当下重重叫了一声苏师,随后大礼参拜。
他如何看不出苏轼考较中的放水之意,心中原有的敬重顿时再度攀升。
“你如今身为老夫名下弟子,当勤学上进,为官家和大宋尽忠,为师也没什么好送你的,早些年偶然得一唐刀,就赐予你吧。”
苏轼说话之间,衙役们已经从后方前来,将一柄卖相不凡的唐刀递到了吕璟手中。
“刀名渊渟,愿你如深渊之水一般厚重广博。”
吕璟再度叩首,随后在苏轼的示意下起了身,单手一握,寒光已现!
好一把唐刀!刀锋双面开刃,隐隐带有一丝血红色泽,整个剑身却明亮如许,不愧渊渟之名!
前世之时,吕璟就知道唐横刀乃是中国工匠技艺的巅峰之作,真正有机会得到一柄唐刀,才知道如何夸赞都不过分!
“好了,且收起来吧,为师这次来,除了应你所请带来了木绵种子,有位老友还托我给你捎个口信,约你见上一面。”苏轼微笑着说道。
吕璟将唐刀郑重的交给王阔收好,隐隐能看到他目中的艳羡,唐代的很多技艺在五胡乱华后都已消失,其中就包括这唐刀的炼法。
“若是没猜错,子瞻所说老友,可是那佛印禅师?”吕璟这边还没来得及开口,甘昭吉突然言语起来。
“正是那不得清净的和尚!”说起佛印,苏轼心情显然很是愉悦,简单给吕璟介绍一番,就示意他暂时退下前去接受木绵种子,继续和甘昭吉、陈师锡等人叙起旧来。
吕璟捧着唐刀离了府衙,一边按着苏轼的吩咐带人赶往郴州南门,一边在心中思索起来。
都知道佛印和苏轼是一对好基友,可是这和尚如今少说也已经五六十岁的人了,怎么突然想起来让自己前去拜见,莫不是要亲自出手捉拿妖孽?
这般想着,吕璟顿时就对年后拜见佛印的事情多了几分小心,可不要真的被人算计了才是。
第123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岭南郴州,距离元日已经只剩下一天光景,城里城外各处店肆作坊大多都已经歇业,对于郴人们来说,这一年无疑会在他们的记忆里格外深刻。
战争的苦难没有让郴州城倒下,恰恰相反,在各处作坊忙碌许久的郴人们忽然发现,自己手中积攒了不少的铜钱,家里却几乎没什么存货。
于是乎,自蛮人入侵以来一直不太景气的街市顿时被购买欲旺盛的郴人们布满,各项商品一扫而空。
不管是腊药、锦装、新历、桃符等新年必备之物,还是粮米酒肉,杂货玩耍,只要是有点用处的,尽数被郴人们买去。
火爆的场面甚至一度迫使府衙出动了衙役和军巡铺维持秩序,大量的外地商贩也被吸引过来,更使得郴州异常繁闹。
在整个郴州都沉浸在新年将至的欢快气氛之时,坐落在愈泉门的吕府,同样也不例外。
雷正带着前来帮忙的徐小三、张老实等人将庭院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再用丝绸和彩纸剪扎成的金彩将大门隆重装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元日的喜悦气氛。
李氏带着女使们拿来了崭新的门神和桃符,栾儿奔走在最前面,小脸被冻的泛红,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