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无限旅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的无限旅程- 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李南面色不爽,蔡攸连忙小心的询问道:“霍将军,可是这宴上酒菜、歌舞、妓子不妥?”

    “酒好,舞美,人俏,只是本将军奉帝国皇帝之命率领大军援宋,只想早日击败金兵,回师返国。”

    说到这里,李南问道:“蔡少傅,运河上的船只何时才能准备妥当?”

    “快了,快了,再有三五日也就差不多了。”蔡攸举杯敬道:“霍将军安心少待几日,来,请!”

    李南被这些宋官弄的是哭笑不得,既然人家宋国之人都不着急,自己倒显得有些自作多情了,当即大吃大喝起来。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耳中传来歌妓吟唱的露骨艳词,李南真心发现古人在这方面也很开放,这样的词居然当众演唱。

    好奇的李南问道:“这这首词很特别啊,不知是何人所作啊?”

    “哈哈哈……”蔡攸放下酒杯,得意的说道:“这乃是我大宋徽宗陛下所做,是不是很有韵味?”

    “啊?”李南和同桌的朱诺和艾力冈两兄弟,听到这个答案后,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蔡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笑道:“霍将军,老夫知道你们中华帝国火器犀利,战象军威猛,但恐怕在诗词之道上,跟我大宋还是差了一些吧?”

    原本李南真没有吟诗作对的心情,不过看到西湖上的那些精致的画舫,还有那些国家危难之际还歌舞饮宴的宋国官吏商贾,当即吟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众人醉,全忘君臣即成囚。”

    这首南宋诗人林升所作的《题临安邸》,原就是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讽刺南宋君臣在靖康之耻后,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爱国人士,一味纵情声色的意思。

    李南改动了最后一句,把此诗从暗讽升级为明嘲,这让画舫中正在饮酒作乐的众多宋官瞬间僵住,蔡攸脸上的笑容也慢慢凝固。

    看样子这场宴会是办不下去了,李南起身对众人说道:“时辰也不早了,本将还是回营安歇,希望蔡少傅和谭知州多多催促船只,早日送我军北上。”

    ………

    三天后,蔡攸终于派人来报,所有船只都已经准备妥当,只需帝**全员登船之后,就可直接北上了。

    李南率军进入杭州城,向西城的港口而去,一路上只见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不过二楼上还是有很多双好奇观望的眼睛。

    一列列银甲骑兵整齐划一的缓缓向前行进,队伍中间的是穿戴着厚重板甲,配备了陌刀、破甲枪,飞斧和巨型手榴弹的牛吼蛮重装步兵,最后才是普通的火枪兵。

    看到这军容整肃的帝**队,不少宋国有识之士都心生担心惊惧之情,而当上百名身高三米,同样身穿板甲,扛着两米来长实心全钢狼牙棒的塞外野人出现后,从道路两边的小楼中传来女子和孩子的哭嚎声。

    李南来到港口处,见到无数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风正则张布帆五十幅;稍偏则用利篷左右翼张,以便风势;大樯之巅,更加小帆十幅,风息则用之的大型货船。

    这些船只都是被宋朝征用的民用货船,看那些船主和船工的面色,估计他们也是免费干活。

    只要能将李南的大军送到东京城附近,那蔡攸的这次苦差就算结束了,因为他连忙吩咐众人,让帝国援军登船。

    “且慢!”眼见得几艘货船靠近岸边栈桥,搭好了跳板,李南突然举手阻止。

    蔡攸来到李南近前,赔笑问道:“霍将军,您还有何事么?”

    “当然有。”李南面带古怪笑意的对蔡攸说道:“蔡少傅,你会游泳么?”

    “游泳?”蔡攸疑惑的问道:“将军何出此言?”

    李南指着港口中的众多大型货船说道:“本将军听闻这些船只中,有不少底舱有洞,所以有些担心少傅的安危啊!”

    “底舱有洞!”蔡攸听闻这个消息后,稍加思索就明白了李南话中的意思,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自从徽宗赵佶同意引帝**进入宋国抵抗金兵以来,朝野上下就分成两派争执不休。

    一方希望此举能让帝**和金兵两败俱伤,解了北方之厄,而另一方却认为朝廷这是引狼入室,极力反对此事。

    东京城的太学生因为此事连连上书,不少宋国百姓也反对帝**入境,看来这些货船的船主和船工之中也有很多人这么想,所以才在暗中凿穿底舱,想要将这三万士兵葬于京杭运河之中。

    对于李南和他麾下帝**队的死活,蔡攸到没放在心上,可是想到自己也要乘船随军北上,到死后也会死在水中,他不由勃然大怒。

    蔡攸冷声对两浙路的诸多宋官说道:“登船,彻查!一个乱民都不能放过!”

    杭州港有大宋战船驻守,这些大型货船根本无法逃脱,只能等待宋兵上船彻查。

    经过一番搜查后,确实有数百条货船的底舱被凿出了洞,并用木塞和鱼胶封住,一旦船队开始航行,半途中就可以随时拔塞,放水,沉船。

    李南原本也没有想到此节,不过这次随军而来的还有由服部半藏等人训练出的忍者。

    这些忍者的作用不小,平时可以侦查敌情,还可以窃取情报,刺杀敌军要员,关于这些货船的消息就是他们暗中调查出来的。

第614章 英雄出自草莽中() 
    

    经过宋兵的仔细的搜查,共有二十多条船的底舱被凿出洞来,这些货船的船主和所有船工全部被捆缚着押到岸边。

    宋朝依靠京杭运河沟通南北,每年都需要运送大量的粮食物资,当然还有花石纲,因此河运发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于运输货物的时候经常发生争执,而这些事情官府又不管,所以这些船主和船工便自发的结社互助。

    经过一番审问,事情就很清楚了,这些船主和船工大多数都来自于大河帮,因为杭州港无处可逃,所以他们的帮主潘文龙这次也没有逃掉,也在宋兵抓了起来。

    满面怒色的蔡攸来到了四十多岁,身材健硕的大河帮帮主潘文龙的面前,高声责骂道:“鼠目寸光之辈,朝廷大事岂是尔等这些星斗小民可以干涉的么?今日尔等竟敢私自谋划,试图加害朝廷命官,延误军机。来人啊,把他们全都砍了!”

    按照宋律来讲,判案杀人乃是刑部之事,不过今日大河帮的潘文龙等人所做之事,确实干涉到了军机大事。

    再说前几日临阵脱逃的小辫子,还被抓在蔡攸的手中,因此谭知州等人对其决定也不敢有二言,连忙吩咐宋兵当场对这数百名船工船主执行死刑。

    眼见得大队宋兵来到跪在地上的诸人身后,嚓啦啦齐齐拔出了腰间长刀,李南忽然高声阻止道:“且慢!”

    在场众人之中,来自东京城的蔡攸身为少傅,官职最高,但他在面对国强兵壮的中华帝国之时,却没有丝毫的底气。

    见到李南开口,蔡攸赶紧示意谭知州暂缓行刑,等待这为帝国将军发言。

    李南缓步来到跪在地上等死的船工面前,来回走了几趟,最后停在潘文龙的身前,望着他说道:“刚才蔡少傅说你们鼠目寸光,本将军看到你们不少人都露出不以为然之意,可是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现在已经事发,反正也是死路一条,大河帮的帮主潘文龙昂首望着李南,说道:“你们南国屡次侵占我大宋疆土,如今又使出了什么援宋抗金的诡计,可叹朝廷上下竟然无人识破你们的阴谋。我等虽然出身草莽,但也知道忠君爱国,老子和众兄弟就是豁出这条命,也断不能让你们的谋划得逞!”

    “呵呵呵。”李南抚掌笑道:“没想到潘帮主还是一位心怀家国的热血男儿。”

    潘文龙梗着脖子说道:“我大宋子民千千万,愿意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有人在,潘某也只是其中一员罢了!”

    “潘兄所言有理,在下失敬了。”李南听了他这番话后不但没有生气发怒,反而冲着他抱拳赞了一句。

    李南的举动和话语让在场的谭知州,以及那些宋兵和潘文龙等人为之一惊,他们都没想到这位帝国手掌大权的将军竟有如此意外的表现,尤其是少傅蔡攸的脸上异色更浓。

    赞罢了潘文龙,李南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中华帝国侵占你宋国疆域,真乃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当年这些疆土似乎也不是那位宋太祖赵匡胤的吧?”

    “赵匡胤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皇位和这大好的河山,历朝历代都是有能者居之,如今我中华帝国又从赵家手中拿到这些,请问潘兄,这又何错之有呢?”

    听到李南竟然提起太祖皇帝的名讳,在场的不少宋官口中的放肆两字就要说出来,不过看到蔡攸没有出言阻止,他们也将这话咽了回去。

    这番话听起来糙了一些但是却很有道理,见到众人无言,李南续道:“宋国居于群狼环伺之中,但从君至臣却不知励精图治,反而耽于享乐,以至内部**不堪,军队不堪一击,全赖岁币奉与辽国,西夏这才保的百年平安。”

    说到这里,李南指着潘文龙喝问道:“你口口声声说我帝国派兵援助宋国乃是阴谋。那我请问,如今金国两路大军入侵,金人攻破东京城与我帝国何干?金人杀你宋国百姓与我帝国何干?我中华帝国趁此良机,发兵与金人瓜分你宋国南北疆土不是更好么?”

    想到北方两路金兵入侵,南方中华帝国的六大皇家军团大举攻宋,在场之人脑中自然而然的出现了那个恐怖的画面,因此不管军民,全都冷汗淋漓。

    李南的数个问题,潘文龙无法作答,谭知州无法回答,蔡攸也无法回答,码头上一时间竟然出现了诡异的安静。

    半响后,跪在地上的潘文龙面带疑惑之色的问道:“霍霍将军,你们这次真的是来帮我宋国抵抗金兵的?”

    “当然。”李南缓声说道:“我帝国皇帝本是宋人,虽然不满赵家的统治,瞧不得六贼的嘴脸,但你们这万千宋国的百姓却是无辜的。故而我朝皇帝李南才迅速集结兵马,命本将军率兵北上替你们抵挡金国铁骑。”

    事实摆在眼前,如今中华帝国和宋国的局势也是一目了然,天下人皆知。

    中华帝国兵强马壮,火器犀利无比,震慑的周边诸国不敢轻动,如果愿意的话,那随时都可以攻击宋国。

    而再观宋国,那状况就糟透了,先经历了南北数场大败,损兵折将,后有西夏军入侵,种师道好不容易率军将西夏人打回老家,没想到金兵又大举入侵。可以说现在的宋国就像是个弱小的孩子,浑身都是破绽,任谁都能欺负一下。

    一番辩驳之后,李南算是用局势和现实说服了所有人。

    潘文龙和那些隶属于大河帮的船工,原本认为自己拼死做了为国为民的好事,此时却发现这是耽搁了援军亲近步伐的蠢事,不禁都是心生愧意。

    江湖人错就错,对就是对,潘文龙也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当即坦然说道:“罪民错怪了霍将军,延误了宋中两国的军机大事,在此甘愿受刑抵罪!”

    “我等甘愿领罪!”诸多船工也愧疚的说道。

    在李南的眼中,潘文龙和这些船工,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们这片舍命爱国之心,却远比高高在上的徽宗赵佶和那六贼高尚的多,他又怎么能见到这些人死在面前呢?

    “蔡少傅,如今送我军北上抵抗金兵才是紧要之事,如果杀了他们,缺少了这么多的船工,恐怕一时间也找不到熟练的人替换,不如让他们待罪立功如何?”

第615章 意想不到的战斗() 
    宣武门城楼上的龙凤钟鼓响起来的时候,就代表宋国境内将有战事发生,但徽宗一朝,钟鼓响起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东京城的百姓如今对这种声音已经麻木了。

    经历了数次的南征北战,如今东京城驻扎的禁军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就算骆驼死了那也比马大,随着钟鼓声,一队队大宋士兵快速从各个军营中列队出现,最后聚集到皇城前的广场上。

    西军的名将种师道率领的十万大军,因为征讨西夏还未归来,而种家的另一位大将种师中,还留在鄂州防范无意北上的中华帝国。

    即便宋国到了现在这种艰难的时候,徽宗赵佶和那些文臣们依旧没有忘记打压武将的祖训,出任京城四壁指挥使的还是一位文官。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二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

    虽然是个文官,但李纲家学渊源,通宵军事,因为他的父亲李夔,曾随吕惠卿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

    说起来李纲能被徽宗赵佶提拔为兵部侍郎,任京城四壁守御使,还全赖蔡攸一脉的给事中吴敏。

    这次李刚临危受命,负责统帅东京附近的所有禁军和厢军来守御都城,可谓是责任重大,而徽宗赵佶给他的第一道旨意却并非防范北方的金兵,而是提防在陈留上岸的三万帝**。

    李南知道宋国君臣担忧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所以上岸后,他并未带人向东京城的方向去,而是直接冲着浚州的黄河大桥急速行去。

    按照李南的想法,宋国在黄河北岸的滑州,还有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率领的两万宋军守卫,而在黄河南岸还有数万宋军驻扎。

    就算何灌和他的两万宋军不敢跟金兵硬拼,那他只需要撤到黄河南岸,两军汇集之后烧掉黄河大桥,那金兵就绝对没有胆子敢渡河,到时候自己率领三万大军赶到,就可以依靠黄河天险来消耗金兵的实力。

    事实证明,何灌这个宋国的河北河东路统军大将,连头猪都不如。

    知晓了金兵即将来到的消息后,何灌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就选择了望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