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末四川,人类历史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经历张献忠之乱,蛮清大杀戮之后,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风云突变,斗转星移,杨轩深陷其中。面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奋发图强,以只手之力阻挡鞑子强盗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枷锁,改变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煤山之后再无华夏的历史,开创中华第三次复兴之大门。这就是《南明副榜举人》,正本清源,带你回到明末四川大杀戮的现场,演绎那场在这个世界已经被遗忘的历史。
78398
第一章 乡试揭榜()
天空乌云滚滚,从北方压过来,刚才还晴空万里,现在已经完全换了另一副模样。
闪电不断在天边划过,由远及近,雷声阵阵,惊得一些小孩子连连捂住耳朵,胆怯的躲在大人后面。
道路两侧的树叶猎猎生风,有的大树几乎完全弯下来了,肆意的横扫着周围一切。
在道路两旁,在茶楼里面居然都站满坐满了人,大家正翘首以待,看着远处贡院方向。
而此时四川贡院前面早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聚满各色人等,大家焦急的等待放榜消息。
在这最中间,足足有上百名衙役虽然穿着红色袍子,但还是拿着长枪维持秩序。
右边则是一队队准备游行的马匹、牵马的衙役,所有马匹都披红挂彩的。
每次乡试放榜之后,前面锣鼓开道,在一个衙役牵马,两个衙役举牌伺候,所有新科举人都坐在马上游街接受四方民众祝贺。
走过数道长长大街,来到巡抚衙门拜见巡抚、巡按,再到学堂衙门拜见本次主考官。
左边是一些赶考的士子及其家人,经过半月三场考试最后的胜利者,大家不顾往日斯文,一个个垫脚焦急的等待着。
乡试分三场考试,每场三日,就是三场惨烈的淘汰赛,每次考完考官列出一半不合格者,张贴在南墙上面,列名其上者不得参加其后考试。
中国古代官府讲究政务公开,各个大笑衙门前面都建有一块专门张贴公文的墙壁,由于坐北朝南,墙壁在衙门的南面,故被统称为南墙。
这些能够参加第三场考试的已是凤毛麟角,经过大浪淘沙,从最初六七千人经过层层淘汰,到最后不过一千五百余人而已。
但每次录取正榜举人不过六七十人,即便加上副榜举人、岁贡、选贡什么的,三年下来全省也不到百人,真正是十不存一。
要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科举时代乡试那才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难怪民间嘲讽那些穷秀才,若能中得举人那是祖坟冒烟,若能中得进士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是多少辈分修来的福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乡试是科举的入门考试,只要高中举人就立刻成为地方头面人物。
小说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之后,城里张老爷送来房产,破落户前来投奔,不到几个月,往日三餐不继的范家良田数百亩,家中也有了丫鬟,老太太穿金戴银,一家上下衣食无忧。
即便会试不中,也可以出来当官,就像明朝海瑞一样,以举人身份先做教谕,后做知县,最后官拜南直隶巡抚,封疆大吏,成为一方诸侯。
若是会试高中三甲进士,殿试名列前茅,那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全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只需在六部衙门或者地方衙门历练数年,将来多能够成为封疆大吏,或者入阁为相,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抱着鲤鱼跃龙门的想法,很多白发苍苍的老童生不辞艰辛千里奔波前来参加乡试,这一科举考试的入门考试。
明朝科举考试非常发达,其中县试、府试、院试是秀才考试,只有通过省里面学政主持的院试获得秀才身份之后,才可以参加后面正式的科举考试。
而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的考试,中举中进士的方可出来做官。
因此贡院乡试直接关系到大家的身价前程,大家更是翘首以待。
突然贡院里面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大家知道放榜了,刚才还吱吱喳喳的人群顿时屏住呼吸,大门外鸦雀无声。
远远的看见一个学官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上百名衙役,有人维持秩序,大家人手拿着木牌,上面写着中榜者姓名,籍贯,所中名次。
红榜缓慢慢展开,众人屏住呼吸,听那学官高声宣布中举人员姓名。
就像前世选美一样,红榜揭晓也是从名次最低的副榜举人念起的,学官高声念道:
崇祯十六年(癸未年)四川乡试副榜举人共十二名,第十二名:蓬州秀才杨轩杨子修中得副榜举人第二十名。
学官声音太小,旁边几个衙役跟着喊道:“恭喜蓬州士子杨轩杨子修高中副榜举人第二十名。”
如此连喊三遍,已让在场所有人都听到。
喊声过后,则是一阵唢呐声。
接着,一个衙役举起一块长牌子,上面写着:蓬州杨轩杨子修高中副榜举人第二十名,然后向周围众人拱手,衙役问道:“各位先生,那位是蓬州杨轩杨子修老爷,恭喜中得今科副榜举人第十二名。”
这副榜举人大概可不像前世选美最佳上镜奖,最佳演艺奖,最佳人气奖什么的,用来调剂气氛而已,副榜举人虽然只是副榜,除了不能如正榜举人那样上京参加会试之外,其他的什么权利都有的。
而听到学官的宣布,看到衙役的牌子之后,一时之间,人群躁动,大家纷纷努力寻找,很多人努力寻找,这个杨轩是谁,走运中得这副榜举人。
大家目光所及之处,居然传来一声尖叫,人影骚动,大家翘首望去,远远的看见一个青年书生慢慢的跌倒在地。
往年科举考试也出现学子生病,学子当场发疯这种事情。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就是鲤鱼跃龙门,直接关系士子一身前途,但从来没有出现当场吐血晕倒这种现象。
众人一阵惊慌,揭榜唱名工作暂时终端,但好在贡院早已经预备郎中,几个衙役将杨轩抬到衙门的门房里面,由几个郎中临时照看。
揭榜这样重要时刻出现这种情况,旁边一些学子颇为不满,有的更是破口大骂,这实在晦气,今天是大家大喜日子,怎么遇到晕倒这种事情?
晕倒士子旁边的几个士子也措手不及,一些人与郎中、衙役将这个倒霉鬼扶到门房照看,而另一些人则连连拱手解释:“各位不要见怪,刚才吐血晕倒的正是新科副榜举人,蓬州杨轩杨子修。
子修兄虽然年不过二旬,但为四川巡抚陈公陈士奇赏识,四年前时任学政的陈公不但点为秀才,选为增广生进入锦江书院。
这几年子修兄在我们锦江书院更是更是发奋读书,这次乡试大家也认为其必然高中正榜。
谁料到造化弄人,子修兄只中得副榜,如此心血不畅,口吐鲜血,晕倒在地啊。”
听说这晕倒的是副榜举人,先是报喜衙役慌了手脚,一般报喜的都有几两银子赏钱,这次怎么遇到这样一个倒霉鬼?
为了赏钱衙役上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房,连连催促郎中,这倒霉鬼到底能不能醒,到底能不能发赏银。
旁边的一些士子则颇不服气,出言相讥道:“你们锦江书院学生虽然多是廪膳生增广生什么的,大家吃着皇粮,怎么反而不如我们这些穷秀才禁不起打击,听得中了什么副榜举人当场晕倒过去?
需知道科举本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什么阿猫阿狗的说中就中的?”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搞糊涂,怎么作者有意无意的提到锦江书院,难道在古代中国有各种学院吗?
其实早在两汉时代,朝廷有太学,地方有县学、郡国学院什么的,到宋朝之后,更是地方更是兴起办学热潮。
在明朝,国家有国子监,从各地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读书人前往读书,人数多时甚至达到两千余人,几近九十年代一般大学学生规模。
就像七八十年大学生国家包食宿那样,国子监生员包括廪膳生(每个月有1担米)、增广生(每个月有8斗米),国家也为每人提供数额不等的生活补助。
除了国子监之外,各省更是建立书院,以供本地士子读书之用,就像后世耳熟目详的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一样,古代有扬一益二(江南第一、四川第二)的说法,北宋年间,成都城内就有四大书院,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锦江书院,其学生多为各地品学兼优的廪膳生。
周围士子一片大笑,前面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子颇为恼怒,瞪着眼睛反问道:“怎么,不服气?
在下邛州秀才刘道贞,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这位是乐至秀才邹简臣邹兄,邹兄可是这次四川乡试解元最热门人选,难道大家认为邹兄还要欺骗众人不成?”
众人一听,纷纷闭嘴,有的更是满脸羡慕。
就像前世高考前,学校,学生常常根据同学的成绩进行排名,认为那个可能高中什么名牌大学一样,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士林中间也常常如此排名。
这乐至邹简臣、邛州刘道贞可都是锦江书院最有名的书生,更是这次乡试热门人选。
特别是乐至秀才邹简臣虽然前两届不中,但这三年下更是声名鹊起,被四川士林所推崇,很多人认为这次乡试解元非之莫属。
还有这邛州学子刘道贞,可是文武全才,很多人声言其完全可以先中得文举人,然后再去考武状元。
现在看这两位学子为那个倒霉鬼说话,大家疑惑虽归疑惑,怎么如此受不了挫折,怎么听到中得副榜举人就当场晕倒?
第二章 副榜举人()
读者可能也疑惑,可能大家知道秀才、举人、进士什么的,但不知道什么是副榜举人。
要理解副榜举人,大家先看看会试、殿试的三甲进士:
头甲三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花
第二甲为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就像赐同进士出身一样,没有中得进士,但暂时权且给予一个进士身份,待遇等同与正榜进士而已。
如此这副榜举人就非常好理解,为了弥补正榜举人的不足,每次乡试录取五名正榜举人的同时会录取一名副榜举人,以赐予举人的身份。
副榜举人虽然也是举人,但又不同于正榜举人,不可以出来参加会试。
但副榜举人毕竟也是举人,在地面上也是享有很多特权,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疑惑虽归疑惑,但看到衙役继续唱名,这关系大家的前途,大家可不敢马虎。
刚才揭榜还未开始就被临时中断,现在接着从副榜举人念起,被念到名字的士子都显得非常高兴,一面向众人拱手同喜,一面从荷包里面掏出赏钱,打发报喜衙役,然后在众人祝福声中扶上大红马匹,一人牵马两人分侍左右,来到巡抚衙门拜见巡抚、巡按,感谢主考官。
邛州秀才刘道贞高中第二甲第三十五名举人。
乐至秀才邹简臣众望所归,高中四川崇祯十六年(癸未年)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解元。
众星捧月,邹简臣在众人簇拥下经过一条条长街,接受众人的欢呼,然后赶到巡抚衙门。
巡抚陈士奇、巡按刘之勃亲自迎下台阶,拜谢之后,左右衙役走了上来,将解元的帽子、长袍、方巾、鞋子给其穿上,然后再在衙役搀扶下出了巡抚衙门,浩浩荡荡的赶往学政衙门,向主考官表示感谢。
在那以后,则是参加巡抚衙门、学政衙门主持的宴会,前前后后需要大宴三天,方才作罢。
宴席上,众人有意无意的谈起杨轩,那个倒霉鬼,听众人说巡抚大人、主考官刘侍郎还正在为此生气呢?
别人可好,都实打实的向巡抚大人、巡按大人、主考官叩头道谢的。
这个杨轩被救醒之后,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先是故意不给衙役赏钱,然后到了巡抚衙门对巡抚大人、巡按大人,到学政衙门对主考官刘侍郎只是拱手,而不叩头拜谢,惹得巡抚、巡按、学政大人不高兴。
看到这个副榜举人如此有辱斯文,有的官员更扬言要让学政衙门剥夺其功名。
但市井小人认为是科举不公,这个杨轩明明可以中得正榜,但因为小人作梗才中得副榜最后一名。
不到半天功夫传言如同毒药似的扩散开来,到晚宴时候居然成为中心话题。
主考官刘侍郎坦言,这个杨轩立论也算新颖,文章也颇为老练,有人建议取为正榜举人。
但参与阅卷的一些官员认为其年轻气盛,不如先取为副榜举人,稍挫锐气,磨练磨练一下其性格。(历史上张居正参加科举,就被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
众人唏嘘不已,科举考试看似公平,但常常被官员权贵破坏体制,如此任你妙笔生花,总有道理让你落榜的。
科举考试就是鲤鱼跃龙门,今日能够高中的又有几个一帆风顺呢?
晚宴之后大家意犹未尽的走出巡抚衙门,很多人感慨万千,读书人当如此,十年寒窗度无日,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夕之间大家都成为成都府,全四川风云人物,当继续苦读,将来好中得进士,金榜题名,坐镇一方,经世济用,上报国恩,下抚黎民,如此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邹简臣、刘道贞等人也回到书院精舍,向守门的打听,这个杨爷穿着举人的衣袍回到宿舍,看到道贺的也不搭理,更不打赏,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什么都不说。
众人都颇为担心,刘道贞想敲门去打探消息,但被众人阻止。
科举失利,大家都有体会的,要想真正治疗其中伤害,只有自己好好调理一下,慢慢走出阴影。
一夜无话,再加上晚上喝了酒,睡得非常晚,大家醒来洗漱之后,已经是巳时时分(九点到十一点),正准备邀请好友一起一起参加当天宴会,但杨轩的房门已经紧锁。
问门房得知,这个杨官人也颇为奇怪,天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