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理是这样,可是韩琦偏不,他根本就没有去管,直接在这里,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每年的一成五,第一年必须要4成五,然后每年1成,一直持续6年,到6年后,恢复一层五的数字。
也就是说,等于是把之后的5年,每年拿出来的半成,凑整3成,加上之前的一成五,就是四成五几乎近半的管理费。
这个要求,不但是过分,而且是超级过分了,拿目前的现状,把人弄过去,用了的千辛万苦,把绝大部分的人升到2级,扣除了4成5之后,居然跟最普通的差不多,这么费那么多劲干什么。
甚至如果说,一切进行的比较顺利的话,这部分送出去的工匠们,他们的升级速度较快的话,升级到3级,4级,甚至是5级,他们付出的代价还要更大一点的。
按照3级工一个人400贯来计算,4成5就是180贯,这几乎比之前的管理费还要高了。
顿时,再起波澜,可是这一次,几个老资格的谁都没有说话,实际上,杜衍和晏殊等人,一直都在看韩琦的脸色,一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关系,可是他们更明白,韩琦的目的在什么。
韩琦之前说的,绝对是大实话,他要钱,并不是雁过拔毛的,而是真的为了这个庞大的工程。
只有做过首辅,或者参知政事的,才会知道,站在一个王国的高度,农田水利的重要性。
这个兼顾了交通和水利建设的庞大攻城,不但是在北宋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也是史无前例的。
打个比方来说吧,一直以来大受诟病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未必在总投入上面的,跟他相同,更不用说功效上面。
开挖最少6000里以上的运河,挖掘包括20个湖泊在内的近3000个大小湖泊,疏浚和清理河道的5000里,甚至还包括了一些简单的农田水利等等建设。
这是一个可怕的举国工程,影响力不但是包括了中原地区,也包括了西北,北方,还有南方,一点建成,全国的水网,都会被彻底的梳理一遍,不说航运,整个耕地的良田的比例都会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抵抗水旱灾害的能力也会提升的,这对于全国都是好事情。
作为曾经的首辅,哪怕去了地方州府,他们也有自己的渠道,目前这么一个工程,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么庞大的工程的不确定性,连准备充分的时候,都必须要拥有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应急,更别说,整个的准备,并不是很够用,缺口还很大。
这恐怕也是韩琦的目的了,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况,按照300万人这个数字的话,管理费200贯,就是6亿,四成五的抽成,就接近3亿,这几乎可以支撑大半的工程了,之后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会伴随着各个工厂的建成,大幅度的增长,也就不需要了。
杜衍和晏殊,很明确的把握到了这个关键,这是韩琦的真正意图,那么就无从改变,从北宋的现状和未来,这是最为适合的,现场就陷入到了一种莫名的气氛,本应该群起激愤的,却因为杜衍和晏殊等大佬没有说话,而停滞,然后,大佬们同意了,其他人,也就无从抵挡,这么一个看起来很不合理的要求,就这么的也被通过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视的东西()
在前面两个条件达成之后,特别是第二个,按照现在的估计,可能单纯这一个4成5的抽成,就可以让北宋增加接近3亿的收入,或许,这部分未必都能够投入到水利和运河的建设之中,可是有了这个,对于整个北宋的财政状况来说,都有极大的补充。
大型工程的计划造表,这同样是北宋从定海军学到,从铁路工程这么一个庞大无比的工程开始,定海军的一些预算和计划任务的情况,开始进入到北宋,这也是韩琦敢于开启这么一个庞大工程的原因。
哪怕没有仔细的计算,整个工程也远远超过的曾经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这么一个庞大工程,怎么的预留资金都不为过,可惜北宋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年收入已经超过了过去的六七倍,可是面对着这个庞大的工程,依然力有不逮。
韩琦从来都不是守成之辈,如果是贾朝昌或者章得象这样的,或许会徐徐图纸,因为北宋的发展很快,说不定几年之后,就有足够的钱,推动这个庞大的工程,就算是稍稍保守一点的,就也可以等到定海军辅助的100个工厂投产,确定收益会大幅度的增长的前提下,开启这个工程。
可是韩琦不一样,哪怕是曾经在西北,一穷二白之下,依然开启了西北农田水利工程,甚至差点,就出了问题,几乎是在定海军的帮助之下,这才最终的完成。
这一次,掌握国家的权柄,有的很大的可能成功的前提下,他一丝一毫都不愿意等待,强行的开启,也因此,让整个中枢财政的弦紧紧的绷着,也就是到了这一次,抽取4成5之后,算是尘埃落定。
只要人员送去定海军,第一批100贯的管理费,就会到位,哪怕只有300万人,也有3亿,4成五,就有一亿多,最少说,前期的开工工程绝对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多头并进,加快速度。
之后,众多州道关注的,是抽成比例的问题,这一点,韩琦当然不会阻止,伴随着4成5的确定,最少说,在第一年,这个大头是东府的,在这样共同愿望之中,抽丁的最大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按照开封府的申请,是三抽1,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开封府的,接近二十八万户,近140万的人口,三抽一,单纯汴梁城,就要抽取的近7万。
这只是开封府,虽然说,开封府是北宋最大的城市,是最精华的所在,可是却不是开封府下辖的全部,开封府直辖的区域,比较的庞大,属于是原来京畿的区域,也就是说,方圆100里的范围之内。
这些范围之中,下辖很多的直系州县,也都是人口众多的所在,按照三抽一的话,最起码15万左右,加上一些混混,无赖之类的,这些集中到一起,怕不是要抽调20万。
20万,这就是开封府的极限,开封府虽然很希望得到足够的金钱,却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过度的抽取,按照整个开封府户籍上面,15到45岁的壮丁数量,超过了65万的,抽调了20万,剩下的,足以保证汴梁一切的正常运行。
20万这个数字相当的庞大,按照100贯的话,每年2000万的管理费的,如果是3级以上工人的话,就是8000万。
这笔钱,很庞大,也是韩琦眼热的根源,要知道,整个北宋,可不止一个变量,其他的州郡,都已经提出了相似,甚至是更刺激的条件,比如说,河南府提出了2抽1,对于人口稠密的河南而言,可能要抽调40万以上。
一个府,一个道不算多,可是加在一起,就多了,而且多多了,保守估计,30个道下来,怕不是有400万。
400万,这可是全部的精壮的劳动力,这对于的北宋来说,也是很大的一个数字,可是带来的回报却更多了。
普通工人的话,一年可以抽调4亿,3级工,直接就是16亿,如果是6级工,那就是接近40亿。这可比什么工厂都容易的多,也顺畅的多。
本身安排一些出外务工,也算是对所有州郡的支持,这笔钱,中枢不会去要,会监控这笔钱的流动,这些的钱,或许不会让中枢节约多少,却会减少对各道的投入,同时各道如果合理的利用这笔钱的话,那就对北宋有巨大的好处了。
跟着赵信,还有看定海军的一些发展,韩琦别的没有学会,但是经营城市这一点,还是学会的的,当城市经营上去了之后,很自然,就可以创造更多的收入。
现在知道这一笔钱这么的庞大,那就的应该分一波了。
本身,因为这一次劳务输出,开封府就占据了大便宜,几乎几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开封府输送的,开封府送入的大概35万人,这个数字在平常不怎么起眼,可是在一个人年管理费是100贯的前提下,这就是350万,
现在,有可能这个数字达到1400贯,甚至更高,没有人不动心,同样的,这个级别的提升,也不随随便便的就提升的需要的是时间,这个不能按照那些天才,那么最快的那些,应该按照大众的速度,那么开封府本身就早送过去了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就本身占据优势,
可是吃了这个亏了之后,接下来,他们会用最快的速度,把人员输送到位,
本身,各州都在考虑分批,现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分批就绝对不行了的,必须一次性到位,那么尽可能的衡量,最终的总数不少。
250万,这就是最终拿过来的数字,这个数字,比起北宋的禁军要多出3倍以上,可是这个数字,却可以赚到更多。
按照最初的管理费,已经有25亿了,如果提升到4倍,就是达到了10亿这个程度了。
这跟定海军支援的工厂的总收益差不多,这笔钱,可是着实不少。
本身,韩琦还觉得,工人派遣这方面,要放一放,不要那么的着急的,防止人口的大幅度的减少,可是看着群情激奋各路转运使,30多个路,一个路抽调出七八万人,对于各路来说,影响不大,就算是西北那些,人烟稀少的,这些人也都不影响,更别说中原这些人口稠密,人口众多的路。
因为经过了一系列的争吵,中原是想要按照户来抽,3户抽1,或者是5户抽1,可是这个西北不愿意了,最终达到了一个妥协,根据州为主体,人口多的稍稍多一点,人口少的稍稍少一点,基本上都在平均数值的上下,最多的,比最少的,只是多了2成,这个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算下来,按照最初的数字,各州的财政增长,就超过了1000万,而且会迅速的上升,不用怎么用心的去运营,按照普通的增长速度,1年2级,2年3级的速度,未来两年时间之中,各州的财政增长,将增长4倍。
曾经,2000万收入的北宋,已经是相当富裕了,虽然说入不裹出,可是拿出百万,甚至更多,给辽国岁币,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事情,现在,当这个数字,落到了一个州之上,会对这个州的提升多大。
这些州郡的首脑,不用用心的运营,只是按照汴梁比葫芦画瓢的经营城市,工厂,顺带的,把公路铁路给修建,以前个州没有钱,或许能够结余的几万贯,已经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上州了,可是现在,西北最小的州,都有3000万以上的保底,用于兴建大规模的工程,根本不在话下。
以前担心的钱的问题,在这个派遣工人出现之后,立刻就解决了,10亿,甚至是更多,这就是定海军拿出来的,不管如何,要先拿下。
北宋对于这些方面的事情,从来都没有掩饰,这个消息传来,定海军并不是的吃惊,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或许会对定海军的接待能力的,有较大的压力,可是对于定海军而言,
影响并不是很大吗,因为定海军拥有着可怕的建设能力,只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大规模的建设上面,就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大量房屋,至于工厂,400万的人工,看起来有些多,只要定海军提供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兴建七八个卫星的工业城市,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韩琦和这些官员们,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的就是尽可能的提供足够的人口,以获得很多庞大的管理费,在不影响整个北宋的运行的情况下,三抽一,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北宋目前,差不多有8000万的人口,算下来壮年劳力的数字,在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2000万以上,三抽一,应该是可以抽调600万。
可是实际上,北宋官府的执行能力,还有辐射的范围,远没有达到全部,估摸着差不多能够完成二分之一,也就是说,300万已经是极限了。
包括韩琦在内的众多北宋高官们,他们做出这个布置,更多的是处于目的上面,而不是考虑到底层的民众,在他们看来,这些蚁民,给他们一口饭吃就不错了,去定海军还能够赚到钱,有什么问题。
他们丝毫都没有意识到,这一件事情,对于这些民众的巨大的吸引力,
这种提升,对工人的好处,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发这么多的钱,这种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件事情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绝大部分的官员,不说是锦衣玉食了,就算是完全贫苦出身的都没有几个。
自古寒门出娇子,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少么,出现一个,就跟过年的,或者难得的那样,当然要好好宣传了,可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真正的,完全的从寒门的出现娇子有多少个,不说完全没有,可是也是少之又少。
哪怕类似北宋这样开明的王朝,对于科举,对于文人比较重视的,培养一个文人,哪怕是启蒙的读书识字,都需要很多的钱的。
笔墨纸砚,所有跟文人有关系的东西,包括是各种的书籍,价格都相当的高,不说考科举,哪怕是童子试,也需要买到四书五经大学之类的,这些已经相当经典儒家典籍,价格比起普通的书要便宜不少,可是也相当的昂贵。
这些本身就断绝了贫苦家庭升迁之路,或许,在童子试,还可以的用抄书的方法解决,到了秀才,举人,甚至进士,需要学习的书籍越来越多的的前提下,单纯依靠普通的农家,又怎么的支撑的起。
一个合格的官员,单纯读书,那是绝对不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游历和长见识这也是必不可少,看起来温润的读书过程,需要的全部是钱。,
要么出身殷实之家,并且是读书的苗子,否则的话,能够出头的基本上是是天赋聪明,命运比较好,在年幼的时候,遇到名师,或者是有别的方面的际遇,这样才能够度过最艰难的管卡,可是这样的人,在整个科举的人员之中,又有多少。
更何况,有了师傅,或者是母族这边的靠山之后,他们真的算是贫寒学子么?
纵观整个历史上,能够以贫寒之身,直接的考过科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