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宋锦绣- 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上,赵信对于小范围的调整很少,可是重要的是次序上面,一些看起来正常的次序,经过了赵信的调整,产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10来次调整,就让工期提前了17天,这可不是简单的17天,这是把已经压缩到两个月不到的工期,再一次的减少的,可以说,这个减少的时间,会缩小到天,甚至时辰的程度。

    因为这一座桥,是整个工程之中的关键节点,桥的完成的时间,直接关系了整个桥梁完成的时间,这里每节约1天,都有可能让最终完成的时间,无限的接近一天,而陆陆续续的节约,这一个实验性的工程,很有可能提前20天完工。

    如果可能,赵信真的想在这里继续的待下去,接下来,可能对整体的协调继续的提高,如果说这一个桥的工期能够减少到30天的话,那么整个工程,也差不多能够节约到25天,甚至是30天。

    在抵达哪里的第10天,一个消息传来,赵信就不得不出发了,甚至没有慢悠悠的乘坐船只,慢慢的回来,而是快马加鞭。

    这个消息,是一个早已经期待的消息传来,可是却久久都没有传来,就在赵信已经觉得,这个时间会推后两三个月的时间,甚至东南铁路完成,都未必能够下水。

    东南铁路,这是应天到汴粱铁路的心的名称,因为汴粱有东京的称号,而应天,又有南京的称号,所以被称为东南铁路,这还是韩琦主导推动之下命名的。

    在简单的看了整个施工之后,韩琦相信,这个铁路会及时的完工,这个时候给他一个命名,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相对于东南铁路,还是这个消息更重要,因为这个消息,是关系到定海军下一阶段的发展的重要方向。

    铁路很重要,北宋如果遍布铁路的话,可以拥有便捷的交通,一些在北宋各地,闲置,甚至是白白浪费的资源,变成价值,这可是对于整个商业非常强悍的支撑。

    可是有什么能够超越它的,那就只有整个定海军的战略任务了,没错,一直都被赵信关注,并且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支持的造船业,传来好消息,第一艘实验性的海船,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建造工作,成功的下水,正在定海军海域,进行紧张的测试。

    造船业,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项目,却是定海军的生命线,从进入到定海军开始,赵信实际上,已经的失去了伸向大陆的触角,当然了,这也是他不愿意消耗北宋力量的结果。

    为了发展,单纯依靠定海军,那是肯定不行的,几乎必然,要走向海洋。

    赵信对于海洋,到底有多么的看重,从对船厂的投入就可以看出,从定海军成立之后,就开始疯狂的,不遗余力的从各地招募船匠,甚至,因为挖不到足够的人员,把手伸向了官方船厂,大肆的进行招募。

    赵信这个身份,才能够这么的做,这也是定海军成立,甚至是出生到现在,最疯狂的事情就是这样。

    也就是北宋并不看重海洋,这才给赵信机会,这个事情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响,特别是一些水面巡逻部队,留下了一些维修力量,并且定海军保证,未来的更换船舶,也可以平价向定海军购买开始,整个北宋的海军,向赵信敞开大门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船匠,还是在民用的造船厂,这些人,要么是大型造船厂的首席船匠,要么,干脆就是东家,在北宋几乎总览整个世界绝大部分的造船业的时候,要想让他们加入定海军,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一个牛大力,在定海军,一下子拿到了500贯以上的奖金,甚至累计奖金超过2000贯,已经是做梦一样了,可是让一个年利润在3万贯,甚至是10万贯的造船厂的东家,抛开亿万家财,跑到定海军,哪怕一个月争1000贯,他也不会去做。

    或许,在赚钱上面,这边不会比在家的时候少,可是单纯一个荣誉感和领袖的感觉,这就没办法,家里是自己说了算,而这里,却要听命于人。

    钢铁才是基石,造船厂,虽然非常的关键,却也不能够如同牛大力那样。

    赵信始终相信,牛大力这样的天才的研究员,是可遇不可求的,少了他,就算有卡牌系统的帮助,钢铁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建立。

    舰队更重要,可是一个只能够算是合格的船匠,却要花费牛大力的代价,这不合算,最关键的是,权威的固执。

    赵信要的是听话的,按照他的要求,按部就班进行试验和尝试的,而不是固执己见的。

    北宋的造船业,冠绝世界,整个东亚,甚至更遥远的南亚,阿拉伯地区,都大量的从中国购买海船,可是这个成果,在科技爆炸洗礼之下的赵信看来,根本就不足为持,或许后世的一些设计没办法,那么在海洋最发达时代西班牙大帆船和英国盖伦船,还是可以的。

    这两个,一个造就了可怕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为西班牙在当时纵横七海,缔造了海量的功勋,而后者,则是英国崛起的根本,从这个盖伦船为基础,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重新占据了海洋的霸权。

    明知道先进的技术,却被固执的老资格反对,这不是赵信想要看到的东西,所以,稍稍次一点的,也可以接受,只要能够建设任何一个级别的船只,只要不是最小的帆板,只要是在运河上,或者是海上,能够运货的船只就可以。

    这些,在整个北宋军事体系之中,还是有不少的,在经过了一系列运作之后,从第一个不错的船匠开始,一共招募了差不多的船匠200个、

    这些船匠,并没有集中到一起,是分成了的最少20个船坞,进行单独的建造,他们来的次序不一样,所以船坞开建的时间,也不一样。

    这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重复的建造的,要知道,一个船坞,就是一个船舶研究所,他们开始兴建一个实验性的船舶,就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一下子20个,很多是重复劳动。

    可是,在赵信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整个造船的计划,都是在赵信的操纵之下进行的,哪怕是看似是重复的修建,一方面,是为了整合所有的力量,把一些学徒,非专业出身的工匠给融合到一起,另外一方面,实验性的船舶,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每一个都会验证船舶的一个方面。

    中国的工匠,相对比较的古板,他们更加相信眼见为实,而不是理论。

    工匠在中国古代,地位较低,很多东西,都是手把手教,心口相传的,只有一些天赋出色的,才会在多年的工作之中,总结出来一些东西,产生创新。

    这种创新,还很容易流传不下来,因为他们只是在长期的经验之中总结的,只要稍稍留一手,就有可能让这些东西彻底的失传。

    现代的造船业,却是不一样,根据理论,甚至是书本上面的知识学习,最终拥有**设计能力的,这样的,才是可以传递的,可以持续发展的,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可以继续的发展,而不必重复的进行研究。

    造船业,对于定海军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伴随着定海军的发展,定海军的土地,已经越来越无法承受定海军的工业,航海必须要走在前面,这样才能够支撑大规模的移民。

    别看台湾距离大陆,只有100多公里的距离,可是这个距离,对于海船来说,是很难以逾越的,工业化,对于运输的要求非常高,除非是闭关锁国的自我发展,没有一个良好的航运,支持着移民和商品的输出,就算是拿下台湾,也只是一个摆设。

    赵信很着急,却也知道,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欲速而不达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这些原因,赵信对造船厂,投入了足够的支持,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上面,可是速度上面,只是让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地方给弄扎实,而不是催促。

    跟其他的项目不同,工业项目,稍稍有些偏差,甚至是事故了之后,也就是造成一定的损失,可是航海,这不存在任何的虚头,任何一丁点的错误,都会影响到未来,航海的安全性。

    对于北宋而言,航海人才的缺失,任何的人才都非常的宝贵,一旦船上面出现大规模的纰漏,浪费是非常巨大的。

    赵信并不希望,用几百年的时间,用无数的人命的前仆后继,来完善这些,现在,他拥有更加先进的知识,还知道一些航海的基本理论,当然愿意吸收东西方航海的一些优点,共同推动一个适合航海的船型的研发。

    就算是如此,实验船的修建,还是有些难产,一方面,这些船匠的实力稍稍的低了一点,没有几个有大型船舶的监制经验,另外一方面,改动的东西较多,有些东西,是超越这个时代的东西,需要慢慢的摸索。

    好在,有一个关键的技术打底,这种明显有些浪费,并且不适合船舶发展的实验,还是顺利的进行了,这一项技术,实际上,也是所有的传播建设,都必须统一的技术,用钢龙骨取代原来的木质龙骨,成为了所有船舶的基础。

第五百一十四章 钢龙骨() 
    在本身世界的发展线上,钢铁龙骨,那是在铁甲船,最起码,也是木船铁肋的那种,才会使用钢铁龙骨,再次之前,木质一直都是龙骨的唯一选择。

    赵信在定海军的发展,第一时间,发展了钢铁,本身只是因为铁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泛,用于赚钱的。

    牛大力这样一大批铁匠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面,让赵信的计划出现了偏差。

    这个偏差是好的方面,本来,按照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轻工业是比重工业更先的出现,原因很简单,重工业需要的科技含量和投资更大。

    现在多了天才的牛大力,还有北宋本身的钢铁工业的底蕴,双方的结合起来,就造就了现在定海军的辉煌。

    基础,牛大力,穿越和卡牌系统,最终让定海军的钢铁工业,不低于曾经十九世纪一战之前,世界上主要强国的水平,这种情况下,钢铁根本就不是问题。

    在龙骨的选择上面,在船匠们提出,就算是定海军拥有非常不错的烘干体系,可以快速的对船材进行处理,一般的船材没有问题,龙骨的船材,还是有问题。

    在知道了的这一点之后,赵信就拿出来了钢铁龙骨,钢铁龙骨的出现,最初,着实让船匠有些争议,赵信开启的实验,最初是答应了他们,只有实验的步骤,其他的,就按照他们的设计来,可是这个强制性的龙骨,让他们不放心。

    同样的,这个龙骨不但是钢铁龙骨,形态上面,也跟普通的龙骨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船匠们犹豫了起来的。

    龙骨是什么,是一个船的核心,在大海上面,经受住风浪,船之所以能够不解体,原因就在于这个足够强大的龙骨。

    在造船技术的发展初期,龙骨从来都不是问题,在森林没有大规模的砍伐的时候,大树还是有很多,船从小到大,每增大一米,船的吨位都会快速的增加的。

    从一两米到十几米,二十多米,这已经是非常庞大了,超过20米长的船只,哪怕是一艘木船,也会超过1000料,这样的船制造的难度很大,也就是到了北宋时期,才大规模的出现。

    20米高的树,还是适合造船使用的,找到的难度非常的大,而且处理起来,也比较的困难,就算是一般有所准备的造船厂,他们也最多能够拿出来十几个,这对于定海军而言,就比较的困难了。

    这还是1000料一下的船,

    可是伴随着船只越来越大,到了1500石,2000石的船只,这几乎已经超过了大树的最大的长度了。

    当然了,如果是在北美,北美的云杉可以达到60米左右的高度,只不过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制作60米长的船舶,赵信就不知道了,他是研究历史的,却偏重于中国史,对于世界史,只是涉猎,对于航运和航海历史,知道的不多。

    中国的船舶制造,已经出现了组合龙骨了,最起码也是两根巨木结合在一起的组合龙骨,否则的话,超过3000石以上的船舶,正常的前提下的,就很难的制造完成。

    可是哪怕是船舶制造,到了大明海船,3万石这样的程度,也是使用的木质的组合龙骨。

    这个龙骨,还是各种的木材,通过连接,粘合,在一起的情况之下。它们的强度大大的增加,可是再怎么的强悍,也比不过铁的龙骨,更别说钢龙骨。

    不过最初钢龙骨出现的时候,这些船匠们,并没有认为这是钢龙骨,这些工匠,对于定海军的水平的,了解的不算多的,一个铁龙骨,已经是出乎预料了,精铁龙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铁的价格之前是80文一斤,可是精钢,少则1贯,多则两三贯。

    哪怕是铁龙骨,这些工匠们也不认可,提出了异议。

    技术的领先确实是有用的,为什么铁器会替代的青铜器,原因,就是在于铁器的先进性,在这样的先进的前提下,铁器武器才能够取代青铜的武器。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钢铁就已经出现,之后就迅速发展起来,可是在龙骨上面,考虑过把铁作为连接东西,却没有考虑过,纯粹用铁做龙骨。

    一方面,在封建社会的手工作坊的前提下,一个龙骨,哪怕是得10米左右长的龙骨,也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铁的比重在的,7,8,10米的龙骨,再怎么的少,也差不多有两三个立方,按照密度来说,3个立方铁,差不多就是二十四五吨,换算成斤的话,差不多有5万斤的铁,这样的庞大铁器,还是龙骨的样子的,这对于非工业化生产的时间,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

    长的船不行,小的船总行吧,铁的价格高昂,如果是超过这个世界,最大的吨位的船,在用普通的木质材料,无法制造龙骨的时候,用铁龙骨来努力一把的,三四米长的小船,这样的龙骨材料,在船厂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甚至连定海军,稍稍处理一下木材,就可以获得不少,为这个,弄一个铁龙骨,这有些太过了。

    小船,用铁的龙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