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大转盘,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奖励,转动转盘,指针落在哪里,他就能获得什么奖励。
韩变漫不经心地看着,突然,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见了鬼一样。
因为,在转盘的一个角落,占据转盘很小一块的地方,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
番薯,十斤。
第二十八章 神臂弓()
番薯这种食物,在韩变所在的后世,绝对是很便宜,普及范围很广的一种食物。
很甜,味道不错,单独烤来吃或是用来煮饭都不错。
但是,没有人会把它拿来当主食。
如果是在后世,十斤番薯,卖不出什么价钱,哪怕烤了之后再卖也是一样。
可是,韩变在看见转盘之上出现番薯的名字之后,他的呼吸都几乎要停滞了。
如果换成他最喜欢的食物,他最喜欢的饭菜,身为吃货的他,也绝不会有这种表现。
他这般激动,只因为番薯的一个特性:高产。
这个时代的五谷,产量并不高,比起后世,差得很远。
一亩地产的粮食,或许就只有那么一两百斤。
从汉朝一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中国的人口数目一直都提升不大,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粮食产量不足,无法养活更多的人。
可到了清朝,中国的人口数目开始了爆炸性的增长,到清末的时候,已经有了好几亿人口。
差不多同一时期,中国引进了番薯。
番薯和水稻小麦这些都不一样,一亩地能产好几千斤,几乎是水稻小麦的二十倍。
用水稻小麦养活不了的人口,用番薯能够轻松搞定。
关键番薯的生存要求也不高,基本上土地只要不是差到了极点,番薯都能在上面生长。
如果获得了这十斤番薯,并且种下去的话
韩变相信,过不了几年,当其他诸侯还在发愁自己的军粮不够的时候,他将为粮食太多没有人吃而发愁。
这个,绝对是他能抽到的最好的奖品。
这个时候,韩变也发现,其他奖品也不算差。
比如说后世才会传到中国,但是一样很高产,只是远远比不上番薯的“占城稻”100斤。
又比如说,宋朝才会发明,但是威力无比的强弩“神臂弓”1000把。
其余的,骏马500匹,金钱1000万,或者粮食10000石这样的奖励,在韩变看来,也不算差,但比起番薯这些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这几个占据的面积也是最大的,起码有转盘三分之二的面积。
韩变搓了搓手,这才转动了转盘。
“番薯,番薯,一定要是番薯!”
转盘一边转动,韩变一边念念有词。
一圈,两圈,转盘转动的速度越来越慢。
韩变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指针略过了金钱奖励,略过了占城稻奖励,之后便是骏马的奖励。
眼看着,指着就要超过骏马的那一部分,到达番薯的地方。
“停!停!”
韩变马上大声地喊道,好像这样就能让指针停下来一样。
只是,指针并没有听他的命令。
在到达番薯的那块区域之后,指针依然以一种很慢,几乎微不可觉的速度前进着。
“停!停!快停下来!”
仿佛故意在跟韩变作对一般,指针在略过番薯区域一小点之后,便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唉!”
韩变遗憾地叹息了一声,如果番薯不出现,或者是隔得比较远,他还不会太过遗憾,可最后就在它旁边
等等,它的旁边是
韩变又惊喜了起来。
十斤番薯的旁边,赫然是“神臂弓”1000把。
“神臂弓”说是弓,实际上却是宋朝出现的一种强弩,据说其射程达到二百四十步,大概等于韩变后世的三百多米远。
这样的射程,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射程这般远,它的威力还很大。
根据记载是“入榆木半笴”
宋朝没有产马之地,又抑制武将,能与游牧民族周旋许久,靠的就是装备先进,不管是弓弩还是铠甲,都比之前的历代强出不少。
神臂弓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如此强悍的弩,当然不会是用手拉的,这种神臂弓,是一种踏张弩,也就是必须用脚才能拉开的强弩。
而如今的弓弩,其射程远远不如神臂弓。
两军对垒之时,神臂弓能占到的优势可想而知。
对韩变而言,惊喜还不止如此。
弩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要制好一张合格的弩,花费的时间金钱,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他得到的是“神臂弓”的制造图纸,其珍贵程度肯定在一千把神臂弓之上,但对韩变而言,却远不如1000把神臂弓本身实用。
而且,这里是冀州,是河北,在这块一马平川的地方,骑兵,是这里的王者。
像是隔壁的并州狼骑,像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都是以骑兵称雄。
而骑兵最大的敌人,有人认为是如林的长枪阵。
确实,高速冲锋的骑兵碰上早有准备的长枪阵,绝对会是一场悲剧。
但是,携带着长枪的步兵机动性实在太差,结阵需要的时间太长,往往你还没准备好,敌人的骑兵就已经发觉了。
相对而言,弓弩在这方面的优势却很大。
起码,弓弩不会像长枪一样,藏都藏不住。
韩变就记得,公孙瓒强横一时的白马义从,就是灭亡在袁绍手下的弓弩之上的。
韩变决定,将这一千把神臂弓集中起来,再配上一些普通弓,组成一支人数为两千人的弓弩手队伍,再搭配千名士兵护卫,就能形成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作为他自己亲手掌控的一支军队。
除了这一支军队之外,常山郡还会有两股军事力量。
其一就是郝昭所组建的那支新军,共五千人,韩变有言在先,自然不会食言而肥。
其二,则是潘凤带来的军队,也有五千人,韩变准备从他那里调过来千余人,再召集新兵补足五千之数。
潘凤虽然统兵的能力不行,但他本身身居高位,又忠心耿耿,韩变不可能直接剥夺他的权力。
只是调部分兵马,想来潘凤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样一来,常山郡就共有兵马一万三千人,其中新兵占据了大半,韩变直属的一军人数最少,但因为有神臂弓的缘故,实力却会是最强的。
这样的一股势力,在天下间看上去还是很弱小的,但谁若是就小瞧了它
韩变相信,不管对面是谁,神臂弓都会教他们做人的。
第二十九章 袁绍()
冀州,渤海郡,治所南皮,政厅之中。
袁绍手中拿着一张信纸,神色变幻不定。
这时,有近侍报道,谋士逢纪求见。
袁绍并未放开信纸,只是挥了挥手,示意让对方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材略矮的文士快步走了进来,正是袁绍手下最信重的谋士之一,逢纪逢元图。
在袁绍还在雒阳,为大将军何进做事的时候,逢纪就已经跟随了袁绍,数年以来,立下不少功劳。
一进门,逢纪就先向袁绍行了一礼。
逢纪知道,袁绍是很看重礼法的,所以他并没有因为与袁绍的关系而疏忽了礼节。
这也让袁绍更加信任看重逢纪。
逢纪早就看到袁绍的脸色不太对劲,为主君分忧解难是谋臣的主要差事,他便问道:“主公你为何事烦心?”
袁绍并不答话,只是将手中的信纸扬了扬,递给了逢纪。
逢纪接过信纸,细细地观看着。
这是冀州牧韩馥的信件,里面实际上就说了一件事,那就是韩馥为袁绍提供粮草万石,以资军用。
逢纪的眉毛挑了挑。
对袁绍来说,韩馥无偿提供给他粮食,应该是好事一件才对。
前不久,十八路诸侯的会盟还没破裂的时候,兖州牧刘岱向他的部下,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不给,结果刘岱就带兵偷袭了乔瑁的大营,杀死乔瑁,然后把乔瑁麾下还有粮草全都据为己有。
韩馥在名义上,也是袁绍这个渤海太守的直属上级,可相比起刘岱来说,韩馥可贴心得多了,不仅没找袁绍要粮食,反而自己掏腰包,供给袁绍。
摊上这么个上级,袁绍应该会很高兴才对,为何他还一副别人欠他几百万钱的样子?
逢纪有些不解。
但在瞥见袁绍有些阴郁的眼神之后,逢纪悚然一惊。
他或许明白了袁绍的想法。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诸侯会盟的盟主,如今居然接受别人送来的粮草。
换一路诸侯求之不得的事情,在袁绍眼中,却和耻辱差不多。
逢纪猜对了一半。
袁绍这般表情,除了觉得耻辱之外,更多的还是不甘。
他和韩馥打过不少次交道,韩馥有几斤几两,袁绍再清楚不过了。
袁绍从来都认为韩馥只是一个草包。
论才能,韩馥无谋之辈,顶多能治理一个郡都有些勉强,论任用人才,更是远不如他。
论家世,韩馥也不是世家门阀出生,比起袁家四世三公差得远。
论人才,韩馥手下人才凋零,怎么比得上他袁绍手下人才济济?
不管怎么看,韩馥都应该是全方位,无死角地不如袁绍。
可偏偏韩馥是冀州牧,占据了天下最富裕的大州之一,而他袁绍,却只能当一个渤海太守,枯守着区区一个渤海郡,连粮食都还需要别人的供给。
这样的反差,让袁绍差点发疯。
逢纪虽然没有完全猜对,却也猜出了袁绍的想法。
夺取冀州,将冀州作为自己的根基。
最初逢纪还有些惊讶,但随后他就感觉到,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想法。
于是逢纪佯皱着眉头道:“这韩州牧也太过分了,像主公这样的大丈夫,怎么能依靠别人送粮食?”
一边说着,逢纪一边偷偷看着袁绍的神情。
他看见袁绍的脸色变得好看了一些,头也在不自觉地微微点着,逢纪就知道,他猜对了。
于是逢纪继续说道:“主公,以纪愚见,冀州钱粮极多,而韩馥不过一庸人,何德何能占据此地?早晚必受他人所害。不如主公将其取下来,也算是为韩馥免掉一场灾难。”
袁绍的眼睛发亮,逢纪的话简直就说道他的心坎里去了。
尤其是按照逢纪的说法,他取冀州,不是做不仁不义的事,而是为韩馥消灾。
的确有些掩耳盗铃了,但这样一来,心里的那一关就很好过了。
袁绍不断地点着头,但是随后,他又有些迟疑地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要如何才能取下冀州?”
他占据渤海一郡,依靠自己的手腕,以及袁家的声望,已经聚集起了不少文武人才,也招募了不少士卒。
如今他麾下,共有马步军近四万。
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相比起冀州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有些不够看。
袁绍估计,冀州的军队数目,起码有六万多。
更何况,他养四万军队,消耗的粮食不少,区区一个渤海郡,根本供养不起。
而韩馥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以冀州的富裕,惹急了韩馥,完全可以拉出十万大军。
哪怕袁绍有精兵良将,自忖击败韩馥不成问题,但肯定会有不小的消耗,届时,很有可能会被近邻摘了桃子,那就是袁绍不愿意看到的了。
不到万不得已,袁绍绝不愿意强攻冀州。
逢纪也有些犯难,要想用一个郡战胜一个州,损失还不能太大,着实有些为难他。
但是逢纪也不愧是三国时期出名的谋士,一个算不上多高妙,却足够实用的计策,就在他灵感一现的时候,被他想出来了。
逢纪连忙说道:“我们现今若是强攻冀州,未免会有不小的损失,可若是我们请别人来帮忙呢?”
“请人帮忙?”袁绍的眉毛皱了起来,他有些不愿意,“请谁?”
逢纪笑了笑,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公孙瓒。”
袁绍的眉毛皱得更紧了,公孙瓒的实力强大,确实会是很好的帮手,但袁绍绝不愿意和公孙瓒合作。
不是说他们有过节。
而是,他和公孙瓒同处河北,相当于两虎共处一山,又不是一公一母,早晚必有一战。
如果和公孙瓒合作的话,岂不是也要将冀州分一部分给公孙瓒?
逢纪显得成竹在胸,他这才将他完整的计划说了出来。
先写信给公孙瓒,约定好一起攻打韩馥,到时候平分冀州。
等公孙瓒出兵之后,韩馥必定慌乱,届时,再派人游说韩馥。
以韩馥的智谋,多半就会请袁绍来帮忙抵挡公孙瓒。
等袁绍进入邺城,到底是韩馥这个冀州牧说了算,还是他那个渤海太守说了算,那就只有天知道了。ps:鞠躬感谢书友“小贤hhyy”“随风飘摇之人”的热情打赏,太困了,下一章明天更。
;
第三十章 反叛()
逢纪和袁绍在南皮算计着冀州,算计着韩馥,远在邺城的韩馥毫无察觉。
如今,韩馥正在为另一件事而烦心。
几乎在逢纪献出计策的同时,韩馥正在政厅中走来走去,还不时地往门口望一眼,焦急之心不言而喻。
不多时,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那个身影出现的一瞬间,韩馥就马上迎了上去,口中还连忙说道:“公与,你总算来了!”
来人正是沮授。
沮授也顾不上别的,一进门就问道:“主公,你这般着急寻我来,所为何事?”
韩馥这才注意到,沮授的样子有些狼狈,他的衣衫没有拍整齐,用来裹头发的头巾也没扎好,显得乱糟糟的。
再看沮授的脚上,他甚至有只脚是光着的,连靴子都没顾得穿上。
韩馥感到好笑的同时也有些感动,对方因为他的一句话就这么匆忙地赶过来,其忠心可想而知。
同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