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唐朝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改写唐朝历史-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筑建堤坝,设立防洪带!”

    “钱塘本就有堤坝,只是这个防洪带是什么?”

    “就是防止洪水冲击的隔离带,洪水每次袭来,总要时间和距离,若是越过了堤坝,或是冲垮了堤坝,这对百姓的田地和住地危害都是极大的,但是若是建立防洪带,却可以大大减小这个洪水的危害。”

    大小姐觉得很有意思,可能是站了一会觉得腿有些累了,唤来下人搬来了椅子,让苏致远也跟着坐下了。

    “你这说的挺不错的,可是后面的测量水位,什么的都要怎么具体实施呢?”

    好像是听得有了兴趣,大小姐吩咐下人搬来了桌子还有茶水点心,笔墨纸砚等等。

    苏致远看的心里只觉得有钱真好,什么东西都可以让人带出来,太任性了。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让这些人离开钱塘生活谈何容易,背井离乡不如落叶归根,所以我就不说让百姓离开这里的事情了,但是这里的堤坝往往并不能有效的防止钱塘浪潮,这是因为对于浪潮那些水利的官员并没有摸清浪潮的弱点。”

    “浪潮还有弱点?你且说说看!”大小姐边喝茶边嗑瓜子,也喝退了下人,西湖边上两人周围好几十米无人能近身。

    苏致远坐椅子习惯性用脚踩一个高点的东西,这椅子都没有能踩的东西怪不自在的,他就盘腿坐了起来。

    苏致远在纸上把自己的构想画了出来,原来是锯齿一样的东西,只是上下的距离很大。

    “大小姐你看,如果把钱塘浪潮比作是一个巨大的攻城车,冲击而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木桩,那城门很难守住,但若是在塘边上筑上这样形状的隔离带,是不是就把钱塘浪潮分散成了无数块小的浪潮了,那冲击力和威胁就会大大的降低,如果工程车的木桩变成了分散成了一堆小木桩,那还能攻城吗?”

    大小姐看到这个时候也是完全明白了,连连赞道:“苏公子当真是个人才,之前还能写出好诗词,哎,可是你为什么连秀才也考不上呢?”

    聊天终结者!

    这个时候远处好像有人喊苏某人的名字,他转身一看,原来是杨玉环。

    “大小姐,我要回去了,我妹妹喊我回家吃饭了,今天和你聊天很开心,谢谢,再见了!”

    苏致远走了之后,下人们才围了上来。

    “娘娘,万岁爷派人来信了!”

    “我知道了,起驾。”

    (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参加婚宴() 
这个时代的拜天地真的有仪式感,苏致远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会追求西式婚礼,难道觉得婚礼拜天地下跪很土?苏致远不觉得。

    方不平大喜之日,整个方府喜气洋洋,大大的喜字帖的到处都是,方府之外也是车水马龙,苏致远提着买的东西就来了。

    一路上都是互相寒暄的人,整个方府的亲戚相当的多,出现十三姨这样的称呼也是常见,至于像方府这样的大家族人口开枝散叶也是很正常的。

    门外站着方府的下人,帮忙提着来客的礼物,方府的掌柜伙计今天也抽来了不少,都在记账,记彩礼。

    “龙掌柜的来了,贺喜方少爷大婚,特送官窑瓷器十件!”

    “方七叔到!贺喜方少爷大婚,特送龙凤鸳鸯枕,十字绣春图一份!”

    “三姑到!贺喜方少爷大婚,特送黄金十两,玉器十件!”

    此时方老爷子也出来了“三姑不愧是和不平亲啊,这一出手就是这么阔绰,想来你们也很长时间没见了,这次大喜之日就多住几日,我们也好久没见了,好好聊聊。”

    。。。。。。

    一个个的熟人,不少都是很久没见的,此时一个个登门,作为东家的方家此时忙碌不堪。

    苏致远递上喜帖之后把彩礼也送上去,这才进了方府招待来客的大厅。

    不远处的大院里放着八抬大轿,就连边上的轿夫也是好好招待,吃喝都是上等。

    对方是杭州米商的王家,和方家怎么也是门当户对,八抬大轿这样的待遇也不算是辱没了王家大小姐。

    红色的绫罗绸缎随处可见,就连方府的庭院上也是红色的彩带,说起来唐朝的丝织业已经很发达,在集市上的时候,前几个月还是夏天,苏致远就看到了很多薄的像纸一样的纱衣,当时他还调侃说这衣服穿了和没穿一样,惹来一堆男人不怀好意的笑。

    成亲礼数也是不能少的,何况礼节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显得有些繁琐,但是每件事都是极为庄重,都代表了众人对新人祝福的意思。

    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方不平身披大红褂出来答谢宾客,外面等了新郎官半天的人们都起来打招呼,外面准备好的唢呐锣鼓乐队开始了热闹的演奏。

    “祝贺你啊,方公子!”

    “大喜之日我方不平在这里谢谢各位了!”

    外边早已等不及的迎亲队伍,赶紧起驾,带着沉甸甸的聘礼,各种各样的东西,无论是装饰的还是用来吃的,瓷器,应有尽有,高头大马一马当先,方不平一下就跨了上去,

    本来是来参加成亲婚宴的苏某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理突然也有一种冲动,那种冲动不单单是成亲,同样是要社会地位,要有钱,也要有大豪宅才行。

    方家自然也有他们必须要隆重接待的人物,没想到他们把这里的秦知府也请来了,不过苏致远并没有看到他的儿子,倒是秦知府周围簇拥着相当多的人,如果不是方不平的婚礼,今天风头可能都要被抢了去。

    杭州城王家和方家距离也不远,没多时,方家的迎亲队伍就到了,爆竹噼里啪啦的响,一路都是硝烟。

    苏致远毕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更何况是在大唐第一次见人娶亲,这个新鲜感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当然有一些门和里面的事情是苏致远外面的人没法看的,只能他们家里的人看,到了王家的时候这边的送亲的队伍也都在等着了。

    今天的日子也是选的良辰吉日,风和日丽,跟随而来的还有媒婆等人,因为等会还有谢媒这么一说。

    王家也是大户人家,嫁女儿自然不会失了风头,而嫁妆就放在大厅,宾客们都能看得见,相比较方家的聘礼,这一点也不显得逊色。

    父母给压箱底的钱,这样的场景苏某人看不到,不过方不平差人在这里发彩头倒是看到了,王家人口也多,小孩子也都过来讨个彩头,拿了不少银子。

    忙活半天终于能上花轿了,这岳父岳母也得请过去完成拜天地的仪式,嫁妆也差人抬了回来。

    这下还不算是娶过门,还有一系列的流程。

    一路上花轿抬回来的时候,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可惜古代通讯不发达,不然成亲要让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也算是明媒正娶,昭告天下了。

    大街上驻足观看的小丫头有很多,她们都很羡慕,被娶做正妻的女人都算是幸福的,一些小妾可没有这样的排场和仪式,小丫头和签了卖身契的仆人就更别说了。

    风光的日子总有着不一而足的看客,昔日里方不平光顾的一些红人都在楼上看着这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来就是带着新娘子跳火盆,还有射箭表同心,每跨过一个环节人们就欢呼半天。

    等到高朋满座的时候,时辰也把握得很好,就到了拜堂的时候,苏致远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客人,在一边倒也能看得到里面的场景,方老爷子和夫人还有王家的两位高坐上方,带着红盖头披着大红花的方不平就过来了,还牵着连着的红彩带,这就是要拜堂了。

    看到这里苏致远就想要是他结婚能一根彩带一堆女人就好了。可惜是不可能的,就连皇上的正妻也都是一个人,他这是做白日梦了。

    交换了两个人的生辰八字之后,一对新人在主持下开始拜天地。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这下可没有直接送入洞房,而是开始喝交杯酒,只是新娘子头上的红盖头并没有掀开进行的,接下来就是谢过媒人,然后众人的祝词奉上,像苏致远这样的是没话说的,一般都是双方家族的亲人说,也有例外的,比如知府大人,那位置比这里所有人都高,自然也说了两句话。

    最后送入洞房的时候,苏致远暗道可惜,没有看到新娘子长什么样子。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试演() 
这些时日,钱塘水位确实上涨,潮起潮涌,以前,这个地方确实建筑过堤坝,后来也不断的修缮,但是,全都是残缺不堪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杭州水师提督其实也帮忙管理这里的水利设施,不仅仅只是管理这里的水军,不在战斗的时候,更多的都是在做一些关乎民生的事情,而防洪这件事就是水师提督府负责的。

    而今天水师提督府衙里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

    其实来的重要客人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只是一个送信的信差,而重要的东西,就是一封信。

    水师提督本来还在想谁会给他写信,结果打开信一看署名他就愣住了,这一封信看的他是眉头紧皱,又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有一些疑惑,但感觉十分纠结,信的内容并不是很长,很快的就看完了,不多时一匹马就出了水师提督府衙,奔着城东就去了。

    信是一个大人物写的,写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很简单,只是为官之道容易把这些事情看得复杂。

    水师提督是个官场的老油条,为官除了政绩之外,最重要的是懂得为官的道理,有的时候后者比前者还重要。

    信里的大人物关注的正是他的职权范围,恰恰正是这钱塘防洪堤坝之事,眼下也是多事之秋,钱塘水位上涨,很不稳定。

    不过那个大人物并没有说他水师提督如何如何,而是针对洪潮之事说了几点建议,让他注意,另外末尾的时候还提了一个人,不过这个人他并不认识,是杭州城东的一个闲人,还说他也许有能治理洪灾的方法,让他了解一下。

    这封信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让他一介水师提督去提拔人,可是他却知道该怎么做,更是知道了上边的人在注意他的工作,由不得他不认真。

    信来的时候火漆封口完好,他也没想这封信敢有人造假,更何况以前的人写信,尤其是文人,署名一般不用写的,都是印,盖得印,除了信之外,书法和画作也是如此。

    大人物去推荐一个小人物,水师提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会去问,而是照做。

    苏致远当然想不到会有人在找他,这个时候他还在无裳阁忙着剧场的事情。

    这个时代的人的地位分三六九等,而在各个行业之间也是如此,戏子在古代的让人看不起的,但是毕竟很多戏子是在梨园表演,而不是在街边。

    但是街边表演的东西就多的多了,胸口碎大石,喷火,杂耍,戏法,皮影戏,多如牛毛,而这些的草台班子比起梨园的人来说过得更辛苦,地位相比更加低下。

    之所以做剧场这样的模式,是因为苏致远考虑了很多的模式,因为很多时候这样的表演都是靠打赏获取收入的,而如果卖票的话就变成强制性的了,但是杭州相比较大唐其他的地方富庶了很多,而草台班子的表演面对的大众,更多的是老百姓,而梨园则是面对一些生活好的人,青楼就更不说了,那是绝绝对对的高消费场所,很多里面东西的定价简直都是天价,不能用常理来形容。

    而剧场的消费水平相比较来说并不是很高,甚至和梨园差不多,但是苏致远觉得完全合理,因为别忘了这里表演的演员都是什么级别的人,那可是青楼红人啊,无论是才艺还是知名度,以及长相都是上上之选,选择这样的表演去看,绝对是相当合理的。

    红人是台柱子,花无裳就不一样了,她始终像是无裳阁最神秘的那个人,唐静雨从不勉强她做任何事,而这段时间关于排练和表演各种话剧节目,她都没有参加。

    不过无裳阁的其他的舞姬和歌姬就多了,而苏致远也给她们分配了表演,都是她们拿手的歌舞表演,为了这个唐静雨还专门请来了编舞的师傅倾囊相授。

    当然很多时候,由于演员数量不足,也会选几个人从歌妓舞姬里边出来演配角,这样也缓解了演员不足的压力。

    养这么多人,要花相当多的钱,转型期能不能熬过去很重要,尽快让剧场开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之前排练的几个话剧还有歌曲演唱都反复表演了多次,不过在苏致远的建议下还是先试演一下。

    之前来过无裳阁的公子哥很多,即使到现在也有一些红人和那些公子哥保持着联系,所以他们就成了剧场转型之后第一批试演的观众。

    给他们表演的都是传下来的一些典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都是比较能接受的,如果大量选用现在的各种中外故事的话,以现在的人的眼光,他们也未必能接受得了其他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没有男人演梁山伯,苏致远也没有上去演而是让红人女扮男装。

    果然换了服装换了饰物之后给人很清新的感觉。

    没有敲锣打鼓的配乐也没有唱戏拿捏的腔调,这让人更加注重台上演员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其实更加真实而又细致。

    可能是第一次试演,所以几个红人显得很紧张,苏致远也让她们放宽心,毕竟是试演。

    舞台剧,话剧灯光或者场景布置都很重要,为此苏致远也费了相当多的心思,但是电灯这样的东西又不能拿出来,只好在布景上下功夫。

    等到那些公子哥过来的时候,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好在人们都比较守时,等到人齐了,红人们的表演就开始了。

    报幕说的也很准确,说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选段,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截取的故事片段来演绎的。

    苏致远坐在一边看着上面的表演,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还有台词,都表演的跟真的一样,等到了撒雪的时候,棉花代替,搞得还挺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