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穿戴此等重铠的不会是金军的步兵,而有资格穿戴重铠的只能是女真骑兵。当然这里要多说一句,金军骑兵的主力一般分为轻型和中型的左右翼骑兵“拐子马”,和主力中的精英部队重装骑兵“铁浮图”。
古代重甲十分昂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而由于重骑兵在承受铠甲重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战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超人的体魄。见诸南宋史籍,凡提及“铁浮图”,必会称其“常胜军”、“精锐特甚”、“所向无前”诸如此类等等,其身份也应当不同于一般的女真骑兵。
除此之外,才是“重铠全装”,战斗力和防御力都极强的重装骑兵。“拐子马”可以“或进或退,见可而前”,而“铁浮图”去必须“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
与金军“拐子马”两翼包抄的战术不同,“铁浮图”的任务是正面攻坚,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这也是为什么要以牺牲骑兵的机动性为代价而装备如此厚重铠甲的原因。
金军的“铁浮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某些不利于重装骑兵作战的场合,他们经常下马,作为重装步兵使用。
如汪若海所说“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骑在马背上显然是无法攻城的。“铁浮图”重装骑兵下马攻城的事例还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所载的绍兴四年仙人关之战,金军“人被两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
此外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也提到:“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自用兵以来如此。”
又有史书称“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不过,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率领手下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直奔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途中,铁浮图与拐子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长江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兀术的五万大军和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剿灭。完颜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的拦截,两千铁浮图与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这支传奇部队因而覆灭。
第一千零四五章 【盘龙阵】()
却也说听得眼前这支部队正是金军的“铁浮屠”,黄杰倒也回忆起往日在奇梦中所见,只是如今瞧来这支部队还未到达其兵种最为辉煌的巅峰。
单从士兵们斑驳不一的甲胄和身上杂乱的服色能够看出,金兀术(也即是乌朱这家伙)也才刚刚把这支部队草创的样子,一切都还在摸索的阶段。
对了,提到“铁浮屠”还想到了刘锜那小子,如今他在种师中手下固守西北,倒也几次请调想要来黄杰军中,却都被种师中扣着不放,说是此子若再好好打磨几年,或可以接了他老子刘仲武的班。
对此黄杰也自然不能抹了种师中的面子,这也才没把他调到身边,赶上这场将要熄灭金人荼毒之火的战役。
便也说,听得折可适说要这“铁浮屠”,黄杰自然要问破发,便也听得折可适传下军令喝道:“全军听令,上钩子!”
顿时便也见折家骑军纷纷从鞍囊中取出了一副铁钩模样的部件,便往手中的枪矛装上,使之变成了钩镰枪。
瞧见折可适的办法是使钩镰枪,正是如今西北边军用来破西夏连环马的正规办法,黄杰自然没了意见。他当初驰援东京勤王之时,也曾收了一个在《水浒》奇梦中有名之人,名叫金枪手徐宁,也曾叫他传授了一下所谓的“祖传钩镰枪法”,才也知道这长枪带的钩镰分个人武艺用的快镰和战阵搏杀使的铁钩两种。
而且说起来,徐宁的所谓“祖传钩镰枪法”也不过是太祖朝时指定的金枪班武艺,只不过传承百余年后,如今套路有些变形走样,所遗不复当年的繁多路数而已。
实际上,真要计较钩镰枪的出处,在真实的历史上先秦春秋时代士兵们喜用的战戈便是雏形,而若是考据野史,如《三国演义》中武将们也常常让士兵用钩镰枪和绊马索来设伏,同时评书《薛刚反唐》中也有罗家将教钩镰枪的情节。
因此大体上古代的演义小说家们认为每朝每代都会有金兀术一样的大发明家发明拐子马、连环马等先进战法来残酷蹂躏百姓,因此必须有各种好汉不用斩马刀之类的方便武器,而采用钩镰枪之类的神秘兵器来除暴安良。
至于钩镰枪在《水浒传》中借小说家言,乃是称后来的岳飞是凭借梁山好汉徐宁发明的钩镰枪大破拐子马的,不过《说岳全传》里却是明明白白的说了立功的其实是斩马刀。
想想一下,据史籍记载正规的钩镰枪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部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包铁,长四寸。
而这样的武器,比起斩马刀接近一米长的刀身来,谁有更容易对战马造成更大的杀伤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了,这里要回头说一句,如今折可适的折家军给枪矛装上钩子,才是真正的钩镰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刚才说了,钩镰分个人武艺用的快镰和战阵搏杀使的铁钩两种,快镰是开了锋的利刃,多用在步战钩镰枪上,戳人割足都是极好,而骑战用的钩镰枪着按规定用的是弯曲弧度近乎九十度直角的铁钩,主要用它来钩住战马的蹄子将其拽到,以便俘虏或杀伤骑兵。
毕竟重装骑兵本身自重就极大,战马若是披甲也负载极高,因此只要设法将其拽倒便能使之失去战斗力,为俘虏敌兵和掠获敌军马匹创造条件即可,没必要换装成快镰搞得割伤砍残,马匹在此时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凡是明智的将领都会选择俘获而不是屠杀。
但也说,宋军这便刚全军换装好钩镰枪,便听的金军阵前角号吹向,一千骑兵便也呼喝着策马上前,不过却不是一窝蜂的闷头冲锋,但见一千人先是分出各二百余骑列于左右,在距离城墙约二千来步的场中原地盘马转圈,中间的五、六百骑也是结成了一个更大的圆整,以身穿重甲的持盾重骑为先锋,三人三骑用铁环连接,莫约每三十人组成一支锋矢形的小队,在大圆阵里以顺、逆的序列缓缓移动。
也不过十数息的时间,两个盘马绕圈的侧翼骑阵中便扬起了遮天蔽日的巨大烟尘,宋军众将一瞧,也都纷纷抚须而笑,便是黄杰自己也随了大流,笑指此阵道:“金人何时学了契丹战法,却把这双龙护珠的骑阵,演练成了这般的四不像?”
双龙护珠阵乃是宋辽两国制式军阵中的一种,以步卒猬集中央谓之“珠”,以少量骑兵作为两翼,绕“珠”游走策应谓之龙。这种阵型乃是多用于丘陵、平原地带,守军突遭袭击时,用于结阵自守的一种标准阵型。
只是如今被金国拿来一概,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骑兵战阵,原本应该绕“珠”游走的双龙,如今变成了制造扬尘的机器一般,而中军却又让身着重甲的重甲骑兵以连环马的队形结阵而行,也不怕在里面绕圈绕得昏头自己先把自己累死,这般造型自然叫宋军瞧来有些四不像。
不过,瞧了差不多约有小半盏茶的时间,也还是叫折可适这等骑军老将瞧出了一丝端倪,指着两翼跑圈造烟的骑兵道:“金军两翼皆是弓骑,我军如若以重骑追击,必备所趁。若是是直攻中军,恐又被抄后路,如此想来,此阵倒也有些意思。”
黄杰顺着折可适所指,倒也仔细想了想,觉得折可适的判断或许不错,便也问道:“折将军可有办法破得此阵?”
折可适的脸上一时显出凝重之色,若是金军仅仅学得了西夏的连环马,然后三骑连环做一窝蜂的冲击踹阵,那么对于折家的骑兵而言倒也真是破之甚易,先是结阵对冲,再用钩镰枪混战,取胜倒也容易。
可如今金军却是抢先摆出了战阵,宋军应战便要设法破阵,如何取胜也就颇费思量了。
也在这时,但见阵中奔出三骑,领头那人手持一杆纛骑,领着金乌鲁、银乌鲁二人,来到宋军阵前哈哈大笑着用女真话喝道:“某家铁乌鲁,乃是二太子军前侍卫亲军猛安,你等宋人磨蹭什么,可有胆来会一会我这盘龙大阵!”
第一千零四六章 【阵图】()
瞧着乌鲁三兄弟这般放肆大胆的前来邀战,黄杰倒也没有把他们的话翻译给众将来听,反而是笑着用女真话答道:“急个甚来,我等尚在思谋破你这盘龙大阵的办法,你且等着就是!”
随后也才与翘首聆听的折可适等人道:“金人催战,倒也慢来不急,只管想出能够减少我军伤亡的破敌之策再去破阵不迟。”
听得黄杰并不是急吼吼的要求立即破阵,而是要求要想出减少伤亡的办法,众人都是心头一松。本来这等军阵对决,就是最怕心浮气躁,更害怕将领不体恤士兵伤亡,强要军卒上前破阵,最后落得个白白送死的下场,所以如今黄杰这般表态,倒也等同是安了众将的心。
论说起来,其实宋朝也是一个很搞笑的时代,这宋太祖赵匡胤草莽出身,倒也知道兵事艰难,因此在立国初期允许将领放开手脚作战,给予很高的临机决断之权。
可到了太宗时期,不学无识的赵光义就喜欢研究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阵图颁发将领,要求将领依据阵图行军作战,这实际上也是宋太宗对武将制约的政策体现。
宋太宗赵光义曾有这么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朕选擢将校,先取其循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
这段话出自《宋史李处耘传》,宋太宗任用武将的标准并非敢战勇武,而是听话。不过这话记录在李处耘传中还真有点讽刺,李处耘算得宋初名将,至于他的儿子,也就是那个打得辽国咬牙切齿的李继隆,正是李处耘的儿子。
至于宋辽满城会战时,李继隆没有尊照天子阵图行事而最终获得全胜的历史,这里就不多说了。
便也说宋史中对于宋太宗阵图名作,平戎万全阵图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五月。这一年是宋太宗二次伐辽失败的一年,宋廷对辽的战略也逐渐由战略进攻,转变成战略防御。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宋辽战争中,宋人一直居于被动局面。
宋太宗御制的平戎万全阵图出现在这个时候,除了有宋太宗对武将“将从中御”策略的考量,还有宋廷面对居于进攻一方的辽国所采取守势的迫不得已。这套阵图被记录在北宋官修的武学书籍《武经总要》中。平戎万全阵是太宗一朝军事阵法中最重要的阵法。
只不过,就目前的史料记载来看,这套阵法,基本没法在实战中使用。我们姑且不谈这套阵法怎么操作,就其人数高达十四万人,分布大阵五处的情况,就很难在两军交战中现实使用。除非战场是预设的,双方如先周时代,约兵会战。而宋人还必须在会战前,事先选定适合十四万人布阵的大空地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外,这套阵图中,宋人骑兵只属于配合支援力量,与辽军骑兵来去如风的作战力量完全不可等量齐观。宋人甚至在大阵中出现战车。当然,这种战车完全不是进攻之用,只是在旷野与敌猝遇,用以防御以阻止敌人骑兵的驰突。
显然,这个人数多到爆的平戎万全阵,其功用只有一个:在事先约定的时间、在事先选好的大空地上,宋人有条不紊地布置好十四万人的大阵,等着辽军来冲击。
这种打仗方式基本是不会存在于宋辽战争中的。至于宋人也不用渴望辽军如宋襄公一般愚蠢。因此,宋史上,我们完全看不到宋人用这平戎万全阵图作战的记载。或许,这真不是宋人不愿意记载,而实在是现实战斗中,完全不可能有这么合适的场景让宋军去套阵图。
宋人《平戎万全阵图》属于高度机密,一般书上是没有记载的。这套阵图也不是普通人可以看到。毕竟阵图属于军事机密,不能随便流传出去,万一给北方胡虏知道了,那打仗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宋仁宗,宋太宗的重孙子,对阵图更是喜爱。武将赵振,打仗不咋地,但就是喜欢创作阵图。然后,仁宗皇帝赏!赵振晚年更是进入创作阵图的高潮期,仁宗赏赐不断;至于赵振的儿子赵珣也是阵图艺术的创作高手,他有“五阵图”被宋史记录下来。
至于文臣,仁宗庆历年间的并州知州杨偕向朝廷推荐了自己下属杨拯,这个杨拯有阵图《龙虎八阵图》传世。甚至,这位杨兄还自己设计了配合阵图使用的兵器,仁宗见了以后很高兴,亲自召见并奖励了他。
折可适毕竟是折家军如今的翘楚任务,镇守陕西府谷多年,与辽国、西夏多有交战,战阵经验丰富,倒也迅速拿出的应对的办法,顿时正式的策马来到黄杰身前,抱拳以军礼道:“元帅,且容末将亲自率军出去,破了此阵!”
黄杰一听忙也摇头道:“使不得!折将军职责乃是统带我北伐军余万骑军,岂可以身犯险!不可!万万不可!若要踹阵,另差他人便是!”
也是,折可适这个统制官,要顾着的可是如今黄杰手中唯一的骑军部队,让他亲自去踹阵,且不说这已经五十出头的老先生还能杀得几个金兵,万一他有个好歹,叫黄杰找谁说理去?
见黄杰态度坚决不许他出战,折可适也没了办法,便也只能发号施令道:“折彦斌、折彦武、折彦野何在?”
三人听令急忙出列,就听折可适吩咐道:“折彦斌、折彦野各领三百骑为左右军、折彦武领四百为中军,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