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一六三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入一六三七-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月以来,东掳兵分四路而下,劫掠焚烧,无恶不作。十月二十日,阿巴泰兵围臣乡保定府高阳县,知县远遁,臣携家丁与高阳有志之士誓死守城,但无奈东掳势大。俄尔高阳城破,鞑子蜂拥入城,与臣决战与城墙之上,臣不能敌,欲自刎以报国恩。

    当此之时,东夏国石为经率领精锐之师,杀入城中,尽挫东掳。杀东掳两千五百余骑,生擒已故奴酋努尔哈赤之子阿巴泰。

第164章 高阳大战(四)() 
石为经大功于国,应厚赏之,阿巴泰也应押解京师,献俘于阙下。但眼下东掳入境,若此时将阿巴泰押解京师,则恐东掳于途中营救!

    臣与石为经反复思虑,决定以阿巴泰为诱饵吸引东掳大军于高阳城下,请吾皇派来大军将围困高阳之东掳尽数围困之。届时天兵内外呼应,一战而挫东掳气焰,以扬皇明之军威!。。。。。。”

    孙承宗写完让家丁亲自前往北京,反复叮嘱要亲自交到杨嗣昌手中,让他急速递到天子御案。这才对着石为经说道:“目下之际,学生与燧人兄还要厉兵秣马,召集城中精壮,拿起鞑子遗留下来的兵器,日日操练!于城头多备上滚木礌石,摆上几口大锅,多备菜油,加强防御啊!”

    “老大人言之有理。老大人戎马一生,长于战略,学生谨遵老大人之命,这招募青壮,多备滚木礌石之事,还要仰仗与老大人啊。”

    “这些繁琐军务,学生理当为之,但学生看来,这东夏练兵之法甚为精妙,所以这招募青壮练兵之事,还要燧人兄派来一位将军训练士卒呐!”

    “就以老大人之言。”石为经说着对着门外喊道:“阮总兵!”

    阮世杰听到石为经叫他,一路小跑着进来对石为经说道:“中堂大人,有何吩咐?”

    “阮总兵,我与孙大人商议,要训练青壮,你可选派一熟悉我东夏操练之法之人,听命于孙大人。”

    “中堂大人,那就派臣的儿子阮开山在孙大人账下听命可好!”

    石为经听后笑呵呵地说道:“阮总兵倒是举贤不避亲,不过我看开山那小子行!”

    。。。。。。

    第二天,石为经与与阮世杰在城墙上巡视,天空阴沉,乌黑乌黑地,就像一口大铁锅倒扣在了头顶上面,狂风怒号,鹅毛般地大雪铺天盖地洒落下来。地面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面,高阳县城的大街上孙承宗新召集的青壮正在阮开山教官的指挥下进行队列训练,嘹亮的号子,响彻天际。

    一颗大树枝上的积雪被这诺大的声音震落下来,落在了大树下一把太师椅上端坐着的孙承宗衣领里面。

    老头被冰雪灌进衣领,直觉的浑身激灵了一下,不自觉的站起了身子,但他看着阮开山指挥下的这三千青壮,脸上露出了笑容。

    城中的居民此时大约有四五万人的样子,其中有的是昨天鞑子进城时还未逃走的,有的是逃走之后又听到鞑子退了,这才重新回到了家园。

    此刻也有很多人站到街道两侧,观看者阮开山的操练,有的交头接耳的议论,有的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样地操练之法,他们问所未闻,都十分好奇。

    十月下旬,华北平原地气温已经非常低了,东夏士兵及孙承宗府中的家丁及前翻召集的乡勇们在城墙上站岗,乡勇们已经手脚冰凉,脚趾冻得疼痛难忍,在城墙上不停的跺脚,而东夏士兵穿着黄绿色军大衣,脚蹬棉鞋,戴着军用狗皮帽子,此刻站立的十分挺拔,眼睛盯着前方,一动不动。

    石为经在城墙上向四处瞭望,只见高阳县城外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此刻在风雪中十分模糊。目力所及,不过四五百米的样子,石为经在城墙上边走边与士兵及乡勇们打着招呼,阮世杰也跟着嘘寒问暖。

    石为经走着走着,又想起了宁德公主朱徽婧的倩影,想着孙承宗的上的折子什么时候才能放在崇祯的御案之上,不知道朱由检看了他生擒阿巴泰的消息以后是什么样子,想着要是朱徽婧知道了这个大捷的消息该是什么样子。

    正在石为经恨不能亲自骑着六百里加急的快马将孙承宗的折子送往北京的时候,阮世杰看着前方若隐若现的骑兵队伍,大声地喊道:“鞑子来了!准备战斗!”

    阮世杰话音刚落,守城的将士们便匍匐着躲到了城垛下面,石为经扭头一看,果然看到暴风雪中,清兵们漏斗帽子上面的红缨越来越清晰起来,乌拉拉一大片,慢慢的已经到了四五百米之外,石为经耳内也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来。

    “阮总兵,鞑子骑兵大概有多少?”石为经看着面色沉重地阮世杰说道。

    “足有三四万人马。”

    正在石为经与阮世杰对话的时候,孙承宗听到消息,也来到了城墙上对着石为经说道:“燧人兄,鞑子来势汹汹,可有守住的把握。”

    “老大人放心,看我东夏将士如何杀光他们。”

    “依学生之见,这高阳城虽为一小小县城,但城墙却有方圆四五里路,我方兵少,还是把新召集的青壮也调来守城才好。”

    “老大人多心了,高阳城方圆五里,我们有两千精兵,正好相距三尺安排一人负责,学生以为高阳县城此时已是固若金汤,不会出什么差错,老大人就放宽心些,且看我东夏儿郎杀敌报国。”

    石为经话音刚落,就见满清骑兵在这高阳县南门之外停了下来,石为经看后哈哈哈地大笑了起来,对着孙承宗说道:“东掳必败无疑啊!”

    孙承宗听后十分奇怪,说道:“燧人何处此言呐!”

    “老大人有所不知,但凡箭矢,其射程不过百二十步,就是大宋朝的神臂功,传说中的诸葛连弩其射程也只有三百步。而鞑子将大军停在了百丈之外。”

    “此乃常理,有何不同。”

    “老大人有所不知,我东夏燧石枪射程就在百丈左右!”

    孙承宗听后吃惊说道:“神兵利器,的确神兵利器!”

    正在孙承宗感叹之余,石为经大声喝道:“给我狠狠地打!”

    孙承宗被他的大嗓门吓得激灵一下,赶紧制止道:“燧人且慢,让东掳在再近上一些,再打也不迟!”

    石为经听后滴溜溜地转着眼睛说道:“姜还是老的辣呀,就依老大人之言,看东掳可还有胆量,再敢进得前来。”

    满清此次前来高阳县城的将领便是奴酋之子伪肃亲王豪格,昨日他已经与伪睿亲王多尔衮在河间府一带行军,就有阿巴泰的残兵前来报告,说是他们在高阳县战败,阿巴泰已经被明军生擒。

    豪格听后大骂阿巴泰一通,说道区区一座县城都攻不下来,还被明军生擒,真是丢光了大清的脸面。带着三千亲兵就要前来营救阿巴泰,却被多尔衮制止。

第165章 高阳大战(五)() 
正在吸着烟斗的多尔衮对着怒不可遏的豪格说道:“阿巴泰也是我大清一员虎将,百战余生,岂会让明军轻易生擒,我看肃亲王还是带上正蓝旗多数人马前往,将阿巴泰营救出来之后,你我二人在巨鹿汇合!”

    豪格听后也觉得有理,对着多尔衮说道:“谨遵十三叔令!”便带上了正蓝旗四万人马星夜驰援保定府高阳县。

    此刻豪格看着雅雀无声的高阳城,派出了使者前来搭话,先是准备吓唬吓唬高阳城内的守军。

    这使者便是一名汉奸,他打马上前,走到离城墙一百米的地方听了下来,用一口地到的山东方言大声喊道:“城上的明猪听着,大清国肃亲王豪格十万大军已经在城外集结,识相的话速速将阿贝勒爷恭敬地送着出来,如此便罢,肃亲王十万大军便就此南下,饶了尔等性命。不然惹怒肃亲王,十万大军立即攻城,旦夕之见,让尔等灰飞烟灭,全城老幼一个不留!”

    石为经听后气得面色发紫,端起燧石枪便打,阮世杰知道石为经枪法不准,将他拦住,说道:“杀鸡焉用宰牛刀,让末将来吧!”

    石为经知道阮世杰的意思,说道:“打他的狗头!”

    阮世杰端起燧石枪,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一粒钢珠便从那汉奸眉心正中射入,扑通一声从马上滚了下来,胯下战马受到了惊吓,向着东南方向奔腾而去!

    豪格远远的看见传话之人滚落马下,以为是被弓弩所伤,他见高阳城上的明军这般嚣张,丝毫不把正蓝旗大军放在眼里。

    豪格原本脾气暴躁,此刻大喝一声:“奴才们,给我冲啊!”

    豪格一声令下,四万骑兵便浩浩荡荡地蜂拥而上,那是旌旗招展,人喊马嘶战鼓如雷。

    石为经眼看着如洪水般的鞭子军已经到了二百米之内!一百米之内!五十米之内!箭矢如雨点般地射在了南门城楼之上,如此时天空中飘着的雪花一般密集。

    石为经大喊一声:“兄弟们,给我狠狠的打!”石为经一声令下,躲在城垛里地燧石枪便倒豆子一般嘭嘭地响了起来。

    孙承宗的家丁与两千乡勇们也将强弓拉的如满月一般。这些将士,枪法都很娴熟,鞑子骑兵们纷纷落于马下。

    东夏士兵们轮流着装弹,轮流着射击,顷刻之间,正蓝旗冲在最前面的人马已经死伤大半,只有少数冲到了城墙之下,又被乡勇们抛下的滚木礌石砸的脑浆崩裂!

    前锋部队一战即溃,豪格这才知道是东夏国的军队在这高阳城上防守,豪格曾经在松花江依兰一带率先与杨布威作战,此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豪格麾下的正蓝旗也是最早与东夏部队作战的军队,此刻见要命的燧石枪嘭嘭嘭的在高阳县城的城墙上响了起来,不等豪格鸣金收兵,便调转马头逃窜起来,顿时正蓝旗军中,前进地,后退地混杂在了一起,场面完全失控起来。

    石为经看见如此情景,哈哈大笑,东夏士兵们也备受鼓舞,安步就般的继续射击,见正蓝旗溃退到了三百米之外,这才停止了射击,激动的抱在一起庆贺。石为经对惊讶的张着大嘴的孙承宗说道:“老大人来着,这次战役,东掳又丢下了多少尸首!”

    孙承宗这才回过神来,抚摸着稀疏的白胡子,说道:“东夏国神兵利器,古今未闻,经此一战,正蓝旗四万人马已经折损了将近四分之一了。”

    初战告捷,令高阳城内民心大震,纷纷地拿着馒头,咸菜来到城墙上犒军。

    但守城军队连昨日俘获的马肉都没有吃完,谢绝了高县百姓们的好意,继续吃着鲸肉罐头,喝着马肉汤。

    战后豪格收拢残兵,又向外退了几十丈,在距离城墙六百米的地方安营扎站,将高阳县城包围了起来,苦思破城之法。

    十月二十四日,杨嗣昌拿着孙承宗的写着高阳大捷的奏折兴冲冲地往皇极殿走去。

    这些日子,随着石为经捐赠饷银一百万两之后,主战派取得了主流地位,将内阁首辅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逼到了绝路,连皇上对他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往往看着他的目光是那么的冷落。

    今日清晨,孙承宗的家丁把大捷的奏折交到杨嗣昌的手中的时候,思维敏捷地他便知道了这是一件能改变皇上对他的成见的法宝。

    杨嗣昌匆匆收拾一下,放弃了行动缓慢的官轿,而跨上了高头大马,扬起马鞭,狠狠地抽了几下,向着紫禁城而行。

    杨嗣昌一面走,一面对孙承宗感恩起来,老大人将大捷的消息借他之手上达天庭,真是神来之笔,只有如此才能摘掉杨嗣昌卖国行款的臭名,使杨嗣昌重新在在京官员与各地封疆大吏心中抬起头来,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大明朝将相和睦,济济一堂从而一致对外。

    杨嗣昌在承天门下了马,一路走,一面想,其实这向东掳行款议和之举,岂是他心甘情愿而为的。

    如今流寇覆灭在即,偏偏这时候东掳破关南下,若一力主战,则势必要调集大军勤王,从而错失剿贼良机。

    向东掳行款议和不过权宜之计,不得为之。如今朝廷之上,众口一词,皇上见风使舵,一时也主战起来,这就把我杨嗣昌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尽了百官嘲讽。

    如今高阳捷报传来,是由他杨嗣昌亲自上陈天子,这下好了,从此他杨嗣昌便能调转方向,随着大流主战起来。

    杨嗣昌在皇极殿的汉白玉地砖上跪了下来,顺手高高地将孙承宗的奏折举了起来,大声地喊道:“启奏陛下,高阳捷报!捷报!”他将捷报两个字咬的重重地,拉得长长地,如春雨润物般地传入了朱由检的耳中。

    正在批阅奏章的朱由检听到,先是一惊,片刻之后迅速而又跌跌撞撞地从御案前冲了出来,站在皇极殿的门口,对着杨嗣昌急切地问道:“杨爱卿啊,你说的可是高阳大捷!”

    “的确是高阳大捷,孙承宗言生擒前奴酋之子阿巴泰,斩杀东掳精兵数千人!请吾皇预览!”

    杨嗣昌说完,朱由检一把从杨嗣昌手中夺过折子,用抖动不停的双手展开,急切地看着,看后说道:“孙承宗忠义呐!石为经英勇呐!”

    过了好长时间,朱由检才看着跪在地上地杨嗣昌说道:“爱卿平身!里面回话!”

    看着由于高兴蹦蹦跳跳而行的朱由检,杨嗣昌赶紧进入皇极殿内,在御案前待命。

第166章 高阳大战(六)() 
朱由检在龙椅上坐了下来之后,笑着对杨嗣昌说道:“孙承宗久任本兵,多次总督蓟辽,奏折中所提以阿巴泰为诱饵,吸引东掳主力之计,可行否?”

    “此乃里外合围,中心开花之计,汉光武帝在昆阳之战中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用的就是此计。

    孙老大人乃四朝元老,多有奇谋,此计极为精妙。一者在高阳一地决战,战火所及就只有高阳一地,避免了四处糜烂,使黎庶少受荼毒之苦,二者里应外合,似为取胜良法。”

    朱由检听后愈发地激动起来,说道:“如此,便可挫东掳嚣张气焰,使其不敢轻易南下,北边可安矣!”听了一下有对杨嗣昌说道:“传旨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于奉天殿议事。”

    杨嗣昌领命而去,转过身来刚刚走了步就听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