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士兵不一会便爬到了树顶,用匕首乱砍一通,于是那一个个椰子就像北方农民打枣子一样,噼里啪啦的滴落了下来。
士兵用匕首打开椰壳,于是那香甜可口椰子树便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所有人都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一会儿之后,那些商务部的姑娘们,这才矜持的小口小口品尝开来。
喝了新鲜的椰子树,这些海军战士还不满足,人人都带上了三颗无课,就连那些商务部的姑娘们,也都人人抱着一个。
穿过椰子林后,视野就变得空旷起来,一座断壁残垣的古城便出现在了大伙面前,而那些高大石雕,裸露在空中,黑幽幽的,让人看后,那是说不尽的荒凉与震撼。
来到大城里,汪三江就见一应雕刻栩栩如生,长满了杂草树木,露出来一个个佛头,佛身,拨开树木仔细观看,见有的已经跌落了胳膊,有的已经跌落了大半个身躯。让人不尽唏嘘不已。
远处有着高高的祭坛,还有护城河干涸的河道,方方正正的回廊,高高的石窟庙宇,给袁小英的第一印象,则是深深的震撼,一种佛国世界浩淼高大,而自己渺小的如同一粒尘土。
汪三江看着一脸肃穆的袁小英说道:“这是印度教在真腊传播的产物,并非佛教寺院,而乃是印度教的神庙。”
袁小英听后不解的问道:“印度教,那与佛教有什么区别吗。”
汪三江听后,也不知如何解释,便一边搜肠刮肚的解释,一边拉着袁小英的柔荑,往那高出走去,这些阶梯十分陡峭,二人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的攀登而上,这里乃是印度教中通往天堂的阶梯。而汪三江想起后世称呼这里为爱情阶梯,乃是因为一位法国游客不幸坠下而死,其丈夫伤心之余,捐款修了扶手,这才有了爱情阶梯的称呼。
汪三江对袁小英说这里是爱情阶梯,能够互相搀扶着登临绝顶的夫妻,便能白头偕老,于是袁小英激动不已,脸上庄严肃穆,竟然攥着汪三江的手,跑到了汪三江的前面了。
二人站在高高的金坛上面,扶着栏杆,举目四望,只见吴哥窟的景象映入眼底,袁小英愈加被其震撼了。
汪三江看着这吴哥窟的规模,说道:“吴哥城中的这吴哥窟乃是真腊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建造的。是献给印度教三大天神毗湿奴,湿婆,与梵天的礼物。
小英你看,如此大的规模,想必当时盛况空前,一道明亮如境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着一道郁郁青青的绿化带,绿化带后是方型的高高的城墙,有一条宽阔的石板路直通寺中。
石板路两旁先是两座藏经楼,然后又是两个巨大的荷花池,接着又到了高高的内院。
内院又被围墙围着,里面才是吴哥窟,乃是印度教寺院中,常见的须弥山金字坛的建筑。
须弥山金刚坛有三层建构,每一层都有着雕刻的满满的佛像摆着的回廊,一层层的密集摆放,却全都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刚才我们拾级而上,就看见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两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还雕刻着大蟒盘绕,还立着巨大的石头狮子,门楼上满是雕刻的莲花,多的令人目不暇接。”
第464章 吴哥古城(二)()
袁小英听后,感叹连连,说道:“吴哥窟气象万千,如此大规模的庙宇,身临其境,让人感觉自己渺小如沧海一粟,而毗湿奴,湿婆,梵天的世间高不可问,使人不免拜倒在他们的脚下。”
汪三江听后,说道:“这些宗教建筑正是借助其恢弘的气势,将神魔鬼怪光怪陆离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臣服于此,因而安贫乐道,在痛苦中生存而幻想来世。
从这吴哥城,如此浩大的规模来看,昔日的真腊古国之强盛那是何等模样,史载,湄南河畔的泰人,及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缅甸人,全都臣服于高棉人建立的真腊古国。
这浩大的吴哥城,已经气势恢宏的吴哥窟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那些笃信印度教高棉统治者,正是利用这些光怪陆离的印度教世界来麻木民众。“
“想不到曾经威震中南半岛的高棉真腊王朝,就此陨落,行在飘忽不定,就连这浩大的吴哥城也都成了瓦砾场了。”袁小英再次感叹道。
“吴哥王朝的衰落,乃是由于位于湄南河畔的泰人啊育陀耶王朝的兴起,多次向已经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虚弱的吴哥王朝扩张,兵临城下,致使真腊国王南下金边,之后又定都那里,而后又战火频繁,这真腊国万的行在也就飘忽不定了。”
袁小英听后,又说道:“啊育陀耶王朝乃是小乘佛教国家,而吴哥王朝乃是印度教文明,彼此攻伐,也就情有可原,而如今这水陆真腊皆都是小乘佛教国家了,所以杀伐不再日益炽烈,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汪三江听后,看着若有所思的袁小英说道:“小英之言,不无道理,但为夫认为大国纷争,争夺生存空间乃是主要愿因,而宗教不同,党同伐异也是原因。另外审时度势,也要考虑诸多因素,所谓兵者,国之重器,岂可轻易动之,而国家大事,在戎在祀,岂能简单的发起。
啊育陀耶崛起之后,南征北战,四处扩张,然其后西方缅甸又快速崛起,同为小乘佛教国家,但是多次兵临啊育陀耶,致使啊育陀耶收缩兵力不在向真腊用兵,而专心抵抗缅甸的攻击。”
袁小英听后,眨着灵动的眼睛,说道:“听先生之言,这印度教传入中南半岛,有了强大盛极一时的高棉吴哥王朝,而小乘佛教渐渐东进,先后形成了更加强大的缅甸东吁王朝,还有泰人建立的啊育陀耶,而在不断的征战之中,小乘佛教便一路向东,一直传播到了继承吴哥王朝的水陆真腊吗?”
袁小英及其聪慧,从汪三江断断续续的谈论之中,总结到了这样的结论,这让汪三江又对袁小英刮目相看了三分,他欣慰的说道:“小乘佛教一路向东,一直传播到了原来占据安南顺化以南一带的占婆国,而与中华文化影响之下的安南接壤。”
袁小英听后频频点头,而又问道:“占婆国也曾多次上贡于大明帝国,但在几年之前,却被安南阮氏给吞并,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兴旺盛衰,也如个人祸福,不可预测呐!”
听汪三江此言之后,汪三江马上想到了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在这公元一六三九年,也就是在大明崇祯十二年,那占婆国还好端端的存在于九龙江平原,再过几十年才会被安南阮氏给完全吞并,造成如此结果,一定又是东夏国突兀而出的结果了。
汪三江说道:“安南受华夏文明影响久矣,其武备先进,因此这些占婆国,水陆真腊,岂能与之争锋,因此又在安南阮氏的淫威之下苟延残喘了。”
。。。。。。。
汪三江与袁小英从那长满了树木荒草,毒蛇与毒虫充斥着的吴哥窟出来之后,这才开始游历起来漫无边际的吴哥古城。
如果从此事的吴哥窟中还能看到一两个穿着红色僧衣,躲在黝黑的石头雕刻的门洞之中的僧人的话,那这吴哥城才算真的荒无人烟,郁郁青青的长满了奇花异草,都快与树木稀疏的草甸风光一般无二了,只是那些突兀而出的雕像,才诉说着吴哥王朝昔日的辉煌。
汪三江与袁小英闲庭信步的漫步在古老的石头阶梯之上,边说边走,在炎热的阳光下,那些排列在石板路两侧的雕像,全都长着厚厚的地衣,甚至开着娇艳的气生兰花。
汪三江边走边为袁小英介绍道:“昔日的高棉帝国盛极一时,到八百多年前,也就是华夏隋朝之时,便定都于此,开始大兴土木,直到二百年前,这才迁都。”
袁小英听后,手搭凉棚向远处眺望,说道:“看着草甸与丛林的模样,这吴哥城方圆有二三十里之多,真是一座大城呐。”
汪三江寻着袁小英的目光望去,只见草甸与丛林有着明显的分界线,而中间地带上,全是沼泽,心下明白,那些沼泽正是原来的护城河,已经为了倒映美丽的城池而专门修建的大型荷花池。
大草甸上,不时的有着石质的宫殿拔地而起,虽然那屋顶都长着巨大的树木,但却历经风雨而不倒塌,有着高高的阶梯,还有着高高的围墙,以及一片片石头砌成的大型水池,里面稀疏的还开着巨大的白莲花。
汪三江又说道:“根据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载,在这吴哥城中,有多处宫殿,并有庙宇许多,有苏利耶跋摩一世建立的空中宫殿,乌达雅地跋摩二世建立的巴普昂庙,以及象群台等建筑。”
这吴哥古城昔日繁华无比,而此刻却如此荒芜,令人唏嘘不已,袁小英原本不喜欢那些在扬州之时,学习的吴侬软语唱出的昆曲,但此时也情不自禁的念了一段白道:“歌声谢处已斜阳,剩有残花隔院香。无数楼台无数草,清谈霸业两茫茫。。。”
袁小英字正腔圆,令听着颇为感染,汪三江也就脱口说道:“《真腊风土记》记载,凡真腊国王出行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执巨烛,自成一队,虽白日亦照烛。
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
又有宫女,执摽枪摽牌为内兵,又成一队。又有羊车、马车,皆以金为饰。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
第465章 前往曼谷()
逺望红凉伞,不计其数。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妾媵,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余。其后则是国主,立于象上,手持寳劒。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余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若游近处,止用金轿子,皆以宫女抬之。大凡出入,必迎小金塔,金佛在其前,观者皆当跪地顶礼,名为三罢。
那样的盛况何其宏达,而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当为历代主政着共鉴呐!”
。。。。。。
不知是啊育陀耶王朝的泰人袭扰,还是安南阮氏用兵所致,还是倭寇劫掠的缘故,让水真腊国王的行在远遁山林,还是远走他乡,汪三江与袁小英一行从金边游历到了故都吴哥,就是没有遇见,打听道真腊国王的所在,就连真腊百姓也都极少看到,于是汪三江一行又回到了三江号停泊的地方,从洞里萨湖出发,到了午后,便进入了湄公河河道,一路上顺风顺水,按照汪三江的意思,往那啊育陀耶的泰人国家而去。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清晨,三江号一应船只便进入了暹罗湾,风平浪静,茫茫大海上出现了许多帆影。
汪三江与袁小英早餐之后,又来到宽阔的甲板上漫步,只见天空瓦蓝一片,大海湛蓝色,同样是蓝,但大海之蓝又与天空不同,水天交于一线,那里有无数白色的帆影在晃动。
帆影十分洁白,有的从朝阳升起的地方悄然出现,有的在西边的天际若隐若现,而白色的帆布又与白云不同,那白云软绵绵的,就像棉花一般的模样,这里一团,那里一团的飘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上。
袁小英今日穿上来蓝黑色的西装,更显得身材纤细而凹凸有致,裤缝笔直,双腿十分的修长,一头乌黑的秀发扎了一个马尾辫,并无其他首饰搭配,跟显得精明干粮,而充满了蓬勃朝气。
二人你情我侬的低声交谈着,寂静的甲板上,只能听见桅杆吱吱呀呀的声音,还有袁小英发出的黄鹂鸣叫一般的好听的笑声。
二人走了一会儿,又来到了船头,在那张放着水果及瓷器水壶的小几两侧的躺椅上,默契的躺了下去,从这里举目四望,前方的景物尽收眼底。
那些若有如无的船影在大海之上起起伏伏,有的越来越近,袁小英便看到那船上饰物各部相同,有阿拉伯人的船只,有西班牙人的船只,有葡萄牙人的船只,也有荷兰人的那些大肚子船,更多的则是东夏国的船只,还有倭寇的盖伦帆船。
中午的时候,曼谷港口已经历历在望,袁小英目力所及,则是停泊着的数也数不清楚的船只,再远处便是宽阔的水泥码头,而之后便是一座大楼鳞次栉比的小镇。
汪三江看着曼谷小镇,自被东夏国经营之后,才不过几年时光,就有了如此规模,那是相当的高兴,而有对经营南洋的南洋总督宣学经略略佩服,而又欣慰不已。
汪三江还记得,他带着宣学经等造访啊育陀耶,推销东夏商品,为余漫兮寻找美女的时候,这曼谷还不过乃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有的只是那些低矮的茅屋,而如今潮气蓬勃,比那金碧辉煌的啊育陀耶城还要热闹三分,只是规模较小一些罢了。
袁小英看到曼谷建筑与永宁等地类似,多是一些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有着玻璃窗户的大屋,点缀着一些飞檐高阁的大明建筑,仿佛回到了故乡一样,内心别提有多开心了,用雪白的柔荑拉着汪三江的胳膊,美目放着精光,说道:“先生,你真了不起,真的在这南洋之地,打造了一片东夏净土呐!”
被美人这一通赞美,汪三江那是如沐春风,说道:“曼谷此地,毗邻大海,而又处海湾之中,正是天然港口,而啊育陀耶盛产宝石,稻米,水果等物,为夫当初就看中了此处,从啊育陀耶巴塞通王那里,以几十箱东夏货物就租赁了下来,此后又经南洋总督宣学经多方经营,如今已经是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了。”
“先生眼光独到,让小英敬佩不已,东夏此举,不知又让商贾们获取了多少利益,又为国库增加了多少库银,又在西比利亚修了多少路,又在连岛救活了多少奄奄一息的难民呐。”
听袁小英此言之后,汪三江更加得意起来,颇为忘形的说道:“当初为夫下西洋之时,布下的旗子远远不止这曼谷一颗,向那缅甸的仰光,已经四战之地吉大港,苏门答腊倒的旧港都是为夫仔细斟酌,这才觉得率先经营的地方。”
袁小英此时用满是爱意,满是崇拜的目光望着汪三江说道:“先生如此布局,不知可有深意。”
汪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