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他把目标放在了大名府。

    大名府在水浒里的出场不算少,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经济环境繁荣富裕,是河北东路最发达的地带。

    现任知府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原名梁世杰,本官三品,属官有中书舍人若干,所以人称梁中书。就任大名府知府一职,属于带职下放。

    要跟梁中书讨好关系张林忽然想到了蔡京的那几幅字帖和徐熙大画家的玉堂富贵图,以及那块老坑洮河砚,这些宝贝不正是文人墨士喜好之物么!

    只是他若直截了当地送上门,未免显得商人市侩,不太体面,送礼还需找一个好的借口才行。可惜啊,蔡太师去年才刚过了七十大寿。

    只是张林一人计短,苦于身边没有熟知官场门道的军师帮衬,替他出谋划策,而自己想不出什么头绪,便只能把这事暂且记在心里。

    傍晚时候,王掌柜从莘县里回来,也未返家,便径直来宅里找张林。

    见了面,他就拱手笑呵呵地道:“恭喜老爷,不日就要当上大保长了。”

    张林惊喜道:“文告办下来了?”

    “流程要走一走,文告要从大名府里押印回来,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按照规矩,老爷还需亲自走一趟莘县和大名府去画押。”

    “这个没问题,什么时候?”

    王掌柜笑道:“当然是越快越好,莘县的胡主薄跟大名府的何参军已是打好招呼,老爷只需签个卯就行。”

    张林奇道:“还是录事参军?”

    “这回不是,是司户参军何元,专门管理户籍和赋税,正七品官阶。老爷若想把买卖做到大名府,这个何参军是必须要结交一番的。”

    北宋有四京,分别是东京河南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都是人文荟萃,经济富裕的人口集地。

    张林是想要进一步拓展生意渠道,是必须要把买卖做进大名府的。因此,此番去签卯,不但要跟何参军打好关系,更要想办法跟梁中书勾搭上。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他自认为没能力能在群英荟萃的朝廷里如鱼得水,但得不妨碍他在朝廷外面浑水摸鱼。想要扩张地盘,必须有官面上的正式承认,以后把大王乡升级到都保级别,也需要和大名府打好关系。

    他耐心地问道:“你在大名府做买卖的朋友,那个叫欧什么来的?”

    “欧先同。”

    “他对大名府官场上的门道很熟悉?”

    王掌柜笑道:“那厮是个老油子,不善于做买卖,全靠着在大名府里替人指点门路,收点好处,一直活得挺滋润。上至知府大人,下至三教九流,不论是讼词诉官还是送礼求路,都能掺进去手。”

    张林呵呵一笑:“那倒是一个人才。”

    王掌柜不屑地笑:“说他人才便是抬举了,也就是个偷空钻营的好手,这样的人哪府哪县都有,不值得甚稀奇的。”

    话虽这般说,可类似于欧先同这样的人,却是张林目前急需的人才,用以应付官面上打点的方方面面事情。

    他想了想,便道:“你先去封信,把我的行程告诉他,让他在大名府里先摸清楚所有官吏的情况,年岁、喜好、家财资产、朝廷背景。他如果做得好,我重重有赏。”

    王掌柜道:“是,小人待会就写信,晚间就托人送过去。”

    送走他,趁着天色还早,张林叫上柳二和赵武,去训练场上又挑了十余人伴随保护,从乡后山道进了巨羊山里。

    沿着盘曲山路走了半日才是进到一个山谷中,迎面豁然出现两道门神似的险峰,中间一线天。

    险峰一边是面对莘县所在的河北东路,另一边则是对着京西北路的郓州。

    一条徒骇河贯穿东西,马颊河、金堤河则临接南北,把莘县和巨羊山几乎一分为二。往东走可江河入海,往南走则跟东平湖和水泊梁山汇流。

    河北燕赵大地,自古民风彪悍,盛产侠士,是不可多得的招兵买马之地。

    可惜啊,张林站在山口,纵望着这处险峰峻岭中的谷底。

    从地理位置上说,此处若不是地处北方重镇军州,倒是一处绝佳的发育基地。

    奈何巨羊山的东南西北都是宋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朝廷重兵把守,一旦被包围,几乎是死地。

    水泊梁山别看日后那么嚣张,那是因为朝廷没有重视它罢了,八百里地只需要七八万兵甲就能围成水桶阵,就算是一千零八将,也难以成事。

第88章 思绪纷飞() 
望着这峰峦起伏的大地,心潮澎湃之余,张林在某个瞬间,脑海里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崖山之后无中国!

    不论是勾结官吏还是开办买卖,张林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在这北宋时代能享受到非一般的物质生活。开创镖行,训练壮士,也不过是想给自己在受到官僚迫害时,增加一张防御反击的底牌。

    说白了,还是他自己缺少安全感,独立于世的思维理解,觉得无人能与他沟通交流。

    但现在,他却产生了一种要“维护华夏文明”的冲动,这种冲动凌驾于私利之上,更像是一种觉醒的精神境界。

    他不想这大好的万里河山沦落于北方胡狄之手,不想看到亿万百姓受到铁骑践踏,不愿意这北宋刚刚兴起的资本萌芽被野蛮部落文明给摧毁,导致整个华夏文明的断层和衰落。

    再说,穿越不造反,菊花套电钻,里都是这么干的。仿佛冥冥中,某位神奇的存在会给每个穿越者都赋予打拼天下的意志。

    讲的利益些,是因为所有穿越者身处低级文明,会有种超脱于世,泯然众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所有穿越者打心底不愿意臣服于古人。

    放在宋代还不明显,若是穿越到石器时代,跟一群原始人打交道,那穿越者百分百会产生统领天下、提升文明的想法。

    感慨之余,他忽然对身旁人问道:“柳二,先前听你说过,你家老爹早些年是做铁匠的?”

    “是呢,小人祖上打了三代铁,代代都应朝廷征召徭役,苦不堪言。所以到小人这一代,便想着另谋出路了。”

    “你老爹是在?”

    “现下住在平阴县,只因小人早年打架伤人后吃了官司,所以才流落到阳谷县里避祸的。想一想,也有三年多没回家看看了。”

    张林点点头,笑道:“你也是最先跟我的一批人了,护我宅院有功,想不想换个差事做做?”

    “小人愿以二爷马首是瞻!”

    “呵呵,好。你回去把手头的事情跟孙掌柜交接一下,染坊那边就脱开手吧,以后专门负责工匠这一块。正好你早先做过木匠,祖传又是铁匠,也算是人尽其用。至于你家爹娘兄弟,就去封书信,托人将他们接到大王乡里来,搬家花费由乡里出。”

    柳二立刻矮身跪拜,满面红光,激动地道:“小人感激不尽,甘为二爷效死!”

    张林这样到处去挖人搬家,扩充人口,实际人数早已突破了小保的规模。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已经想到短期应对的办法了。

    那就是把大王村里的住宅统建为四合院形式,一个四合院以住三到四户人家为基准,甚至采用后世的楼层结构来减少“账面住户”的数字。

    就比如,他的新宅里居住人口超过了二十个人,但是户籍簿上记录的其实只有一户。上报到府城司户参军那里,也不过算作一户人家,按五口标准算。

    这是大统数字,高层官员想要具体核实人口数字,除非是派人到县城里来按照户籍凭留清点人头。等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也会有别的招数来糊弄。

    这住户人口多了,产生的连锁生活需求是一系列的,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遣,还包括一大批拖家带口而来的孩童问题。

    这些已经申请在册的孩童里,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数量有四十多个。张林当初承若搬迁政策,其中就有一条是负责住户的孩童读书识字,所以他把目标投向了莘县的几个县学书院。

    这些书院里,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不在少数,而且相当一部分都在日复一日地蹉跎时间,既知科举无望,但就是不想丢脸去给商人打工。

    张林准备创办学塾,招纳一批这样的年轻人来大王乡里教书,只是现在还缺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来镇场。

    他的想法,就是支持一个颇有名望的老先生来镇守书院,然后在书院里开展后世的启蒙教学,甚至是成人技工教学,来培养各方面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就比如售衣部的销售人员,王掌柜累死累活,一年也不过培养了十余名。要是有个商业培训班,以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最多半年就能够上手。

    别把古人想成笨蛋,陶红云跟着张林学了新式记账法,连带着学到了阿拉伯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用,账本做的比张林还规范。

    而想要在书院里开展新式教育,那么这镇院馆长除了名望要高,但却不能太过于死板地只教经义诗赋,不能跟张林的初始目的相悖。

    否则,那还不如不招呢。

    愁啊!只是让谁来做这件事呢?

    张林苦恼的很,越是发展,越是缺人手用。

    石秀等几个武艺娴熟的人已经就任各地镖头去剿匪去了。王掌柜管理着布行售衣部和镖行押运部,还要给他在县里办事,已经是分身乏术。孙掌柜在打理八十人的大染坊,充当门外汉兼职管着工匠施工,也是负担不小。

    现在柳二从染坊管理中脱手出来,张林鉴于以后的建筑施工规模不小,时间周期也长,准备单独组建个工匠队伍,就交由柳二打理。

    镖行七个分铺有七位账房先生,连着陶红云和自己,组成临时性的财务小组。

    那天替张林鉴赏古玩字画,进行估值的李老头也答应了聘请,数天之内就将搬迁来大王乡。不过这个人只负责大宅外院的事情,目前不考虑将他用到买卖上面。

    就目前的生意规模而言,张林身边还缺少大宅总管家一个,外院管家一个,女眷内院管家一个,熟知官场规则能够钻营取巧的谋士若干个,谷丰食行新大掌柜一个,分铺掌柜若干。负责他人身安全的高手小队若干人,统管军训事务和招编闲汉的部门也急需建立。

    如此种种,要做的事还有一大堆,张林就算累死自己,一个人也是忙不过来的。

    他在巨羊山一线天山谷实地勘察过后,晚间回到大王乡,身心俱疲,早早便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潘金莲一大早便带着林老叔去旁边乡镇忙活买地的事情,陶红云便来服侍他起床。

    张林抽了抽鼻子,发现有些儿堵塞不通气,喉咙处堵痰,还有些疼。

    特么的,自穿越来一年多,他大病小病不生,还以为自己有穿越福利呢,原来不是不病,是时候未到啊。

    他穿越带来的装备里可是有感冒药的,应该还没过期,喝止住了陶红云去叫人请大夫的举动,自己去地窖里把“感康”拿出来吃。

    不过他却陡然想到,现在大王乡的实际人口也不算少,而且在急剧地增长,得办个药铺在这里才行。

    但大王乡自成体系,他是不会让药家铺莫掌柜进驻进来的,以免消息外泄,节外生枝。思来想去,还是准备找自己人开最安全。

第89章 招聘教书先生() 
事情虽然多,但总得去做。

    张林把要做的事情列在纸上,还是觉得这个月内暂缓去大名府签押的行程,先把学塾和药铺的事情搞定,等镖行正式开业后再走不迟。

    他让王掌柜派人去药家镇联系郭达,让对方物色两位大夫和几个药铺伙计过来,并且将这事跟莫掌柜知会一声,以免他误会。

    随后就是处理学塾的事情,莘县比起阳谷县的物价差不多,请一位给孩童教书识字的落魄学生也不过每月三四两银子。

    钱,张林暂时是不缺的,他硬生生把月钱开到五两银子去县学里招聘贫寒学生。上午派人去,下午三四点钟时候,就有五六个穷书生过来面试了。

    只不过这批年轻人开口诗赋,闭口经义,傲气横秋,抱负远大,听得张林昏昏欲睡,满脸不耐之色。

    他忍不住含沙射影地讥讽道:“咱们大宋人文荟萃,读书人数不胜数,能出来做官的却寥寥无几。我这里只收教授孩童读书认字的先生,若是各位想在我这里升官发财,只怕找错了地方。”

    其中一个叫宋德祖的学生满脸忿然地道:“保正这话是何道理?读书能让人明是非,懂道理,我大宋国之所以能文化昌盛,达于列国,乃是无数饱学之士殚精竭力之功。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那也是天赐福气,岂能用名利二字去玷污?”

    张林呵呵一笑:“你倒是有副好口才,我问你,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宋德祖傲然道:“当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保正说的求得功名,报效朝廷,不过是学生们想走一趟的康庄大道而已。”

    “哦,那你现在成功了没?”

    “呵,长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冰冻三尺,岂是一朝一夕之功?”

    擦,这厮还真能言善辩,脸皮也挺厚。

    张林冷笑道:“这莘县里就有好几处书院,上百学生,整个大名府数千名读书人,通过州试的不过十之二三。州试过后还有省试,再淘汰十之八九。随后你们会跟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竞争殿试,每三年大考之后,全国不过一二百人能有资格任官。有的人即便熬到了任官资格,那还得排队熬资历,等到头发花白也不一定能落得个实缺差遣。我笑你做人没有自知之明,敢问你今年八月份的秋试考了什么名次?”

    能来乡里应聘教书的落魄学生,能有什么好成绩

    宋德祖满面涨红,握拳气道:“若天下读书人都如保正这般所想,还未努力便知难而退,那咱们宋国岂不是断了前路?保正居心何在?”

    这特么还真牛逼啊,一个来面试的穷吊丝有这么大口气就罢了,居然还威胁起来了。

    张林嘿嘿道:“你还别给我盖大帽,这罪名我可担当不起。我招你来只是教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