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可以理解到潘金莲的心思,有了孩子后,她的地位才能稳固下来,将来在众多妻妾中才有一席之地。毕竟她的年纪比张林大三岁,总有种“人老珠黄”的危机感。

    睡梦之中,潘金莲似乎是梦到了什么,嘴里稀里糊涂地说了一连串让人听不懂的低语呢喃。张林附耳听了一阵,只得无奈地叹口气。

    房门吱嘎一声推开少许缝隙,陶红云在门外小声喊道:“老爷。”

    张林随即走出房门到门外,问道:“什么事?”

    “廖县尉又叫人来请你过府一叙。”

    “是去他家宅院还是去县衙?”

    “是去县前牌坊街上的宅院。”

    张林冷笑道:“不去,就说我病还没好,等三五天再说。”

    陶红云应了一声,又低声道:“老爷,我爹爹还不知道要搬走的事呢。”

    张林重重地哼了一声,不客气地道:“你要是敢把搬迁的消息告诉他,就给我自觉点滚出家门,你爹那张大嘴巴,什么事能藏得住?等我到了莘县,自然会安排人来接他,到时他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记住,你现在是叫张二娘子,不是叫陶三娘子了!”

    陶红云泫然欲泣,委屈地道:“是,奴家记住了。”

第64章 新天地() 
县前牌坊街的张家大宅,入夜,夜沉如水。

    内厅中的小桌上,三个人几壶酒,几样精致小菜,把酒言欢,气氛不错。

    廖县尉苦笑道:“一连叫了他三次,次次都借口抱病在身,还真是铁了心要跟我们断绝了啊。”

    陈押司嗤笑一声,嘿然道:“张二郎是何等聪明人,岂能猜不到山贼是谁唆使的?要我说,两位哥哥就不该手软放他一马,依小弟看,迟早养虎为患。”

    “唔,押司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要不再叫马大虫走一趟?”

    话音刚落,张主薄就挥手道:“不行,这刚递了公报文书,要是再让他们立刻下山,那就是给我们自己惹麻烦了,对上面没法交代,陈知县那里也不好说。”

    “那就干耗着?”

    张主薄沉吟少许,呵呵道:“眼下他的房宅商铺都没人敢接手,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就这样耗着他,早晚要服软的。”

    县尉哂笑道:“那他要是跑呢?”

    “跑?往哪跑?这么多家当,少说值得四千两银子,他这一跑,身家缩水一大半,这一年的辛苦就算打水漂了。”

    陈押司阴笑道:“两位哥哥不要小瞧了张二郎啊,他可是只用一年时间,能从十两银子本钱赚到如今身家的人才。他手里至少三千两本钱,想东山再起也不是难事。”

    张主薄沉思片刻,叹声道:“我也不想逼他,只是要入手布行总账而已,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从前看他待人处事圆滑的很,却没想到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

    廖县尉道:“现在说这些都迟了,我叫人去莘县查了查,张二郎已经在莘县的大王乡把新染坊和衣料作坊都建起来了,还买了靠近巨羊山的好大一块荒地,不知道要做什么。”

    气氛为之一沉。

    少许,陈押司问道:“哥哥们那边可有熟人?”

    廖县尉摇头,缓声道:“咱们的关系都在京东西路,虽然阳谷县离着莘县不远,但毕竟是两个官场地域,不好操办。再说,张二郎上上下下都使了银子,听说还在大王乡买了个保正呢。”

    “呵,呵,张保正!”张主薄莞尔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吐着酒气道:“没关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咱们也拦不住。只不过,他这价值四千两的家宅商铺就别想带走了。”

    廖县尉又补充着笑道:“还有,到了九月份,朝廷对监囚‘劳动改造’的赏赐文书就会从东平府下发到县里面。到时候,看他要不要来拿!”

    “呵呵,呵呵,有趣,有趣!”

    三人说罢,一阵哈哈大笑,好似要等着看什么好戏似的,脸上尽都是玩味之色。

    六七天后,刚过了七月中旬。

    石秀身上的刀伤已是都结疤了,虽然不能动武使刀,但行动上已无大碍。只是潘金莲因为外力导致流产,调养下还是虚弱的很,精神也有点萎靡,时不时地就会念叨未出世孩儿的悲伤话。

    张林听在耳里,更是心里窝火,眼下他立足未稳,被人像撵狗一样轰出阳谷县。

    他不好对潘金莲和石秀等人宣泄怒火,便只能自怨自艾,碰到陶红云,因为她爹陶大嘴的事情便会喝骂两句。

    陶红云被山贼冲宅时候占了些手上便宜,本来就心里郁气纠结,又因为自己爹爹的事情被张林喝骂,成天脸上愁云惨淡,见谁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生怕被逐出家门的可怜模样,哪里还有当初自信的英气神气?

    张林知道自己脾气不该发在她身上,但又往往控制不住,暗道这样下去不行,得赶紧换个新环境,不然潘金莲和陶红云都得疯掉。

    七月十六这一晚,月夜无云,下着小雨。

    早已布置多天的撤离计划已经是准备就绪,等到三更时分,张宅里的家眷们收拾东西上马车,静悄悄地上了西湖乡外的山路后,才放快了速度。

    宅院里的小厮和丫头们都被张林集中到一处,傍晚的时候才把搬迁的消息告知,想走的跟着走。不想走的就地遣散,发两份月钱回家,典身契当场烧掉,也不需要他们再给钱。

    连上三个愿意跟着走的丫头和两个小厮,八个染坊伙计,还有石秀、曹宝、金大升三人,加上张林和潘金莲、陶红云,一行小二十人举家夜行。在山口浩浩荡荡汇聚了四五辆马车,一二十匹马,前往莘县。

    一路上,重伤未愈的石秀带着伙计们骑马在前后护送,陶红云留在潘金莲马车中照料服侍。

    张林则一会儿在马车上休息,一会儿下车骑马前后奔走,回望渐去渐远的阳谷县,心里说不出的感慨。

    再过一个月,便是他来到北宋时代的整一年,融入之余,也多了一份对这昏暗时代的理解。官场如此昏聩剥削,难怪北宋该当灭亡。

    他的布衣身份虽然挂上了下班抵应的官衔,但朝廷的封赏文告还没下达,就算拿到文告也没多大屁用。他连个阳谷县的官吏都玩不过,所以就把混官场的路放弃了,安安心心地以钱开道罢了。

    在大王乡里花钱弄了个保正当当,也不过是明面上好管束自己的地盘,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马蹄声声,从第一天入夜后的三更,一直走到第四天的晌午,他们一行二十余人才是到达莘县大王乡。

    乡道口。

    王掌柜和孙掌柜早已守候在村口,迎着车队,喊道:“二爷,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张林下了马背,一脸倦态地问道:“染坊和衣料作坊的帮工都找好了没有?”

    孙掌柜道:“何止招好,已经开工了,不算药家镇的订单,王掌柜这边的订单就足够我们下半年忙活的。”

    “哦?”张林对王掌柜笑道:“果然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做的好。还是跟阳谷县一样的操作,先把县城周边的布铺吃下来,将我们的招牌名声打出去。”

    王掌柜应道:“二爷放心,小人明白的。”

    张林点点头,对身后车队挥了挥手:“都先进去安顿,早点歇着,明日再清理房屋。”

    他此刻身处村口,望着这偌大一片房屋乡村,以及村后山郁郁葱葱的林子,心思浮想联翩。

    这是属于他的地盘,将来,这里将作为他起家的基地啊!

    损失的,被人吞掉的,他要亲手抢回来!不但要连本带利,还要偿还他未出世孩儿的一笔血债!

    一时间,胸中豪气更多于郁气,对未来构思了一副长远蓝图。

第65章 打造利益链() 
宋代每户平均五六人,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

    大王乡原先只是个十户小保,田地都属于贫田,产不出什么粮食作物,因为乡里留守的就只有五六户人家,平常以打野砍柴为生。

    张林盘下了大王乡当上保正,并没有花费多少,他使钱阔绰大方,把莘县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梳理一遍,赢得了相当好感。

    此外,他还暗中约定,每年都会有一笔额外的钱孝敬这些地头蛇。

    当官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权利和钱财,古今中外都一样,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张林把这些官吏一开始就排除在自己的势力发展范围外,保持一个若离若离的姿态。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他向来不吝啬。但若有人要伸手捞过界,触及他的核心利益,那就没得谈了。

    到达大王乡是晌午,他睡了一觉后,已经是傍晚时分,立刻就把管事的属下全部叫在新宅正厅里开会,顺便开了一桌酒席。

    宴请王掌柜、孙掌柜、石秀、曹宝、金大升,和八个一批跟过来的原染坊伙计。

    席间,张林起身举杯,环视一圈,朗声道:“诸位跟着我张林从阳谷县来到这个破落的小乡村里重新打拼,我张某人感激不尽,先敬各位一杯酒,聊表谢意。”

    众人忙是起身举杯,嘴里嚷道:“二爷客气了,是您抬举小人们发财,岂敢贪功?”

    张林压压手,叫众人坐下,他依旧站着倒了第二杯酒,举杯大声道:“这第二杯酒,我要敬三郎和八位兄弟,感谢你们拔刀跟山贼拼命,护我宅院。”

    石秀和八个染坊伙计都起身道:“二爷说的哪里话,此乃小人们分内之事,没能护得周全,已经是万分内疚了。”

    张林喝尽杯中酒,再叫他们坐下,再倒一杯酒,笑道:“这第三杯酒,既是感谢王掌柜和孙掌柜的辛苦,也是庆祝我们乔迁之喜。诸位别看大王乡如今破烂不堪,我张林保证,不出一年,我就要把它小乡换大乡,让所有跟过来的弟兄都能安家立业!”

    众人一起应声,起身喝了酒,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望。

    等大家都坐下,张林叫王掌柜介绍一下如今的情况给在座所有人听。

    王掌柜理了理思绪,清清嗓子道:“大王乡原本也只是个小村,十余户人家,这两年田地贫瘠产不出粮食,又走了一些。如今原住户有三家十五六人,男丁只有六个,其中只有四个成年男丁。”

    “目前,孙掌柜新建的染坊里有四十人,都是隔壁小王乡和老甲乡里过来帮工的。早来晚归,不住在大王乡里。衣料作坊里有十二个女工在做活,都是本乡和其余两乡的妇人,也是早来晚归。”

    “大王乡地广人稀,占地约莫四百亩,但都是没什么产出的荒地。当然,要算上巨羊山的林子,那就大了去了。”

    “我下午清点了一下,算上二爷这一批家眷,不把外乡帮工算在内,现在大王乡共有十九户,合计五十三口人。”

    张林点点头:“原先的保正林老叔是个老实人,回头让他把弟兄们的凭留办一下,以后跟莘县官吏们交接这方面的事情,就交给他办。”

    “是。”

    张林又对八个原阳谷县染坊伙计道:“我之前承诺过,你们跟我做事,工钱翻倍,现在就给你们兑现。四十人的新染坊,你们八个每人带五个帮工做活,原先是三贯月钱,一律上调到五两银子,吃住全包。家里的有孩子的到年纪了,去读书的花费都从账上走。”

    八个伙计连忙称谢,一脸欢喜。

    他又跟王掌柜问道:“在药家镇那边的铺子弄好没有?”

    “已经盘下了一处宅院,就在镇里东桥大街上,郓哥儿和郭开在那边操办,随时可以开业,却不知老爷想要开什么铺子?”

    张林神秘一笑,吐出两个字:“镖行!”

    王掌柜一头雾水,忙问镖行是什么。

    “镖行就是走马行镖,通俗地说,以往药家镇不论是药材运输还是什么货物,想去阳谷县、莘县、博州聊城、博平县、清平县、高唐县、新刘镇这些地方,都是自家雇佣的伙计来运输。平常,这些运输队伍就是养着人,半个月几个月跑一趟,纯粹是浪费工钱和人力。”

    张林继续解释道:“而我要开办的镖行,就是要把这块买卖空白给填补起来,用专业的商队和全方位的服务来替他们省钱。不但可以运输货物,还可以捎带文书信件,每个队伍负责一条固定路线,按固定的时间段来回往返,每次按照货物的申报价值和实际载重需要动用的人数和马车驴车来收取一定的费用。”

    王掌柜和孙掌柜呆愣了半晌,仔细深入地想了想这番话,好一会儿才惊呼道:“这买卖做得!以往每家商铺都要养十来个伙计来跑运输,平时都闲得很,二爷这个买卖好,可谓是物尽其用啊。”

    孙掌柜闷声道:“只是二爷抢了别人的饭碗,保不准会有人来捣乱,就算在城镇里不敢,路上估计不会太平。再加上这一代贼匪猖獗,想开办起来也不容易啊。”

    张林笑道:“那就是石秀的责任了,三郎有没有信心做一个总镖头?”

    石秀大声喝道:“二爷放心,小人手里刀正渴着血呢,倒要看看哪个不开眼的贼子敢来惹事。”

    “哪用得着三郎亲自上阵。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咱们只需要招收一批身体健壮的闲汉,再拿另一批闹事的开刀,疏通官府,保管把这批人都给震慑下来。三郎只需要对招来的闲汉进行武艺培训,改一改他们好吃懒惰的脾气,把里面听话的留下来加工钱,不听话的踢出去。”张林豪气地道:“只要镖行能正常开起来,别说几百个闲汉,几千人我也能吃的下来。”

    石秀喏喏几句,尴尬地道:“二爷说的对,只是,只是小人可不会什么培训啊。”

    “这个无妨,明早上你就知道了。孙掌柜,平常染坊是什么时辰开工?”

    “辰时开工,亥时三刻收工。”

    古代一天分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两小时,一刻约莫十五分钟。孙掌柜说的应该是早上七点开工,晚上九点四十五收工,换算下来,染坊一天要开工十四个小时。

    张林在心里算了下,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