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他知道北宋末年,从皇帝宋徽宗到下面的朝廷官员都是奢侈成风,这些东西留着将来或许有大用。

    在地窖里忙到中午,张林想洗个澡,却发现没有烧锅用的柴火,油盐酱醋更不用说了,只好出门去找街对面的王干娘。

    说到王婆子这类的人,邻里帮务、说媒买办的事情是门儿清,有点类似中间商的作用。无论你想买什么东西,或者找人办什么事,只要不是太高端,这婆子都能帮你办妥妥的,中间收点费用也是该的。

    像张林这样一头扎进北宋年代的愣头生,前期还真得靠着王婆子指点,给点好处起码买卖东西的时候不至于被人当猴耍吃大亏。

    “哎呦,张小哥昨晚睡得可好?”王婆子依旧是坐在长凳上靠墙嗑瓜子,张林刚出门,就听到她热情地吆喝着。

    “睡得好,多谢王干娘帮忙,可有什么饭吃?”

    王婆子忙起身招呼他,满脸皱纹夹着欢笑:“有有有,要不先来碗酸梅汤解解渴?”

    张林虽然不舍得花冤枉钱,但也不好推辞,只好应了声,笑道:“劳烦干娘今日再帮我置办些柴米油盐姜醋茶,也不需太贵的,凑合用就行。”

    “好好,这事包在老身身上。”王婆子知道这小子初来乍到,见他这身穿着也是个没什么钱的主儿,但使小钱却大方的很,所以对他印象还不错。

    张林正喝着酸梅汤呢,眼瞅着街对面的户门忽然被打开,从里面走出个端着水盆身姿窈窕的女人,将盆里水泼洒在街面上。他还没发话,只听到王婆子高喊一声“武大娘子”。

    那女人侧脸望过来,可不是貌美如花的潘金莲是谁,见到张林目光也投过去,她微微一点头便欠身回房关上了门。

    王干娘在耳边八卦道:“嘿,这小娘子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抛头露面,成天日地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知道那房里是藏着金山还是埋着银窖呢。”

    张林陪她干笑一声,只听她又问道:“张小哥这头发是怎么回事?”

    “哦,前些天生了场怪病,需要将头发剃光后治病,这才重新长出一些来。”张林解释一句,顺便问道:“王干娘是老住户,可知道这阳谷县里有没有一个叫张觉的人?”

    “张觉?哎呦这名字听得好熟悉,这人可是小哥想探亲的?”

    “是呢,只是家父嘱托的事情,做儿子的不敢忘。”

    “老身在这阳谷县里熟门熟路,现今叫张觉的人却是没有,不过老身刚出嫁那会儿确实县里有个叫张觉的,只是后来卖了房屋地田搬走了,算来也有三十来年光景。”

    “干娘可知道他搬到哪里去了?”

    “老身哪里知道,天茫地海的,就算搬家想来也不会走远,大概就在这恩州里吧。”

    张林暗暗松了口气,暗道只要张觉不在阳谷县里就好,自己探亲不成也正好有了在此地常驻的理由,也不用担心张临的死跟自己扯上关系。

    等了一会儿,王婆子一连给他上了两碗酸梅汤,喝的张林肚子里饥肠辘辘,却又不好意思催饭,只好胡乱找了个借口告辞而去。

    他径直往紫石街北街面上走,去寻武大郎,找到城门处才是看到他矮敦子背影。只是这回武大身边还跟着一个黄毛垂髻的邋遢小厮,瘦不伶仃的。

    “武大哥。”

    “张小哥,昨晚睡得可好?”

    张林点点头道好,跟他买两个炊饼,费好大劲才将铜板硬塞给他,问道:“这小兄弟是谁?”

    “噢,他叫郓哥儿,就住在盐水巷子里,平时就跟着我上街卖些时兴水果梨子养他家里一个老爹。”

    郓哥儿其貌不扬,十五六岁上下,个子与武大郎差不多,上来就龇牙咧嘴地殷勤道:“早上就听武大说新结识了个俊俏哥,果然是真的,比那西门大官人也好看的很。张哥,吃个梨?”

    张林还没开口婉拒,那梨子就被塞到手里了,暗道这郓哥果然是个小滑头,便掏出十个铜板付了账。

    一个梨子只卖得三五文钱,郓哥儿得了便宜,嘴里就跟抹了蜜似的夸赞。张林面上笑着,心里却对着小东西没什么好感。

    按照水浒里的文,武大郎的死明面上是潘金莲、西门庆、王婆子三人造成的,其实导火索却是这个报复心重,脑筋有点直的卖梨郓哥儿。

第6章 创业赚钱() 
张林吃了两个炊饼,叫武大郎以后每天早上出门前留两个炊饼给他,后者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他又问了生意如何,武大道:“这天月正是收麦粟的时节,家家户户粮多,所以一天只做六扇笼。要是入冬开春那几月,便能一天卖出十扇笼。”

    “那不错啊,每天能赚多少?”

    武大郎挠挠头皮,憨厚地道:“小本买卖,每月三四千钱总是有的。”

    三四千钱大概是谦虚,应该有个四五千文钱,换算下来可就是每个月三两多银子的利润啊。张林暗暗吞口气,心道自己原先还没出息想去酒楼当酒保呢,麻蛋还不如武大郎赚的一半多。

    武大郎昨晚被潘金莲教训了一顿后,想着自家沾了张林那铂金项链几十两银子的老大便宜,心里过意不去,便又叫他傍晚去家里吃酒。

    张林心里正想着其他事情,稀里糊涂地应了声,告别武大郎后就在这阳谷县的紫石街上从北走到南,来到西水桥大街,又从街角转到狮子街,逛了半天也没确定自己的赚钱生计。

    手里虽然有十多两存银,但却经不住这细水长流的花销啊,回到紫石街上路过王家茶肆的时候被王婆子叫了声才回过神来。婆子将买好的柴火和油盐酱醋都堆在门口的板车上,张林算还了她整五钱银子便回到家里呆坐。

    想来想去没什么头绪,正逢武大郎回家来后喊他过门吃酒,张林推辞一番也就去了。进门见到潘金莲时,他故意瞅了眼对方细白娇嫩的脖颈,果然看到那铂金项链挂着呢,细细碎碎地闪烁着银光。

    潘金莲一头黑油亮发,聘婷娇美,发梢上插着银簪,吊着个珍珠似的坠子,拖曳下来随着莲步晃晃悠悠的。青色裙裤,绿色褙子,里面衬着件对襟朱红衫。

    虽是衣着普通,却穿出别样的少妇美。

    张林收收心神,拱手笑道:“又来叨扰嫂嫂了。”

    “叔叔哪里话,奴家沾了你老大便宜,心里好生过意不去,只盼叔叔能多来吃酒,也好弥补下奴家的亏心。”

    武大郎哈哈笑道:“是是,我和你嫂嫂昨晚商量了,不能白拿兄弟的银子。以后张小哥你早晚的饭菜便来家里凑合,好歹邻里有个照应。去那王婆子家里吃汤水,也是平白多花钱,她还不是得去别人店里买酒菜?”

    “哥哥和嫂嫂说的是。”张林推辞几句,也便应了,武大郎在家他便过来,其他时候还是避免着些闲言碎语。

    他虽然惊艳于潘金莲,但好歹是见过世面的现代人,不至于为个女人丢了脸。要泡,也得泡李师师那样倾城倾国的皇帝的女人啊。

    席间,武大和潘金莲不断地劝酒,张林来者不拒,杯杯一饮而尽,按照这宋朝酒水还真是喝的没意思。

    “武大哥,你既然做炊饼买卖,怎么不做成个铺子?”

    武大放下酒杯,还没开口,便被潘金莲抢嘴道:“哪里不想呢,只是这开铺子便有官府来征收住税,一天里赚了三五百文也要扣去二三十钱。”

    “你嫂嫂说的对,所以我才每天挑担子出去卖,这样也好省下一笔税钱。”

    张林听明白了,敢情还是这武大郎是为了省税钱才不舍得开铺子,而是每天费力气地上街去卖。

    “小弟倒是想开个铺子,只是一时没什么头绪,要是哥哥愿意,不妨跟小弟合伙做这买卖。”

    武大郎惊讶地合不拢嘴:“兄弟要开什么铺子?”

    张林神秘一笑,敬酒道:“若哥哥不嫌弃小弟手笨,咱哥俩就合伙开个小店,先从面食点心做起。”

    潘金莲忍不住探过身,伸长脖子问道:“叔叔也会下厨?”

    张林谦虚道:“我早年曾跟着西域行商打过交道,吃过不少特色的菜品佳肴,自己也琢磨过开店铺。武大哥会做炊饼面食,嫂嫂的肉蔬手艺也不差。这位置和厨具都是现成的,再添买些锅碗瓢盆,咱三人合伙开个铺子也不需要多少本钱。若是哥哥嫂嫂答应,小弟这十两银子就算入伙了。”

    把荷包往桌面上一拍,张林大气地道:“先管这十两银子试试,若是买卖不好,关了门就是。小弟还有几件西域物事,大不了再去典当换了钱。若是赚了,咱们对账分半,若是亏了,小弟也不劳哥嫂二位费钱。”

    武大郎喏喏地道:“这如何使得?既然是合伙做买卖,那自然是要算清楚的。我武大没甚本事,兄弟若是看得上,只管粗活使唤就行。”

    潘金莲在桌下不轻不重地踩他一脚,端起酒杯嫣笑如花地道:“叔叔既然有心,奴家和大郎自然不敢推辞,就是不知叔叔可有详细的买卖经?”

    这女人可真是精打细算啊,看张林把本钱掏出来才肯动心,也没再提什么合伙摊钱的话,只问具体事情。

    张林心里其实也有个谱儿,他白天里在街上闲逛,发现这阳谷县里的杂铺蛮多,但饮食业却不怎么发达。紫石街,西水桥街和狮子街上只有一家像样点儿的狮子楼,其余的门面小摊也就三五处。

    而且,不论小摊还是酒楼里的肉蔬菜品都是以蒸煮炖烤炸为主,不是羊肉就是猪肉用锅炖,炒菜几乎看不到。

    就拿武大郎卖的炊饼来说,他完全可以按照现代的品味改良成真正的烧饼,甜的咸的都可以。再者,比如鱼香锅贴,肉夹馍,还有红烧肉和炒菜类型的菜肴。

    越是往里想,张林心里就愈发的激荡起来,琢磨着应该有些门道,反正也就十两银子的事儿,亏本就大不了把自己那四色圆珠笔卖了。

    他打听过了,这北宋市面上是没有辣椒存在的,不过葱、姜、蒜、藠头、胡椒、辣蓼、韭菜、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辣菜)却是有的。而且猪肉是民间主食,羊肉比较贵,吃牛肉是犯法的。

    尽管如此,可以创造的菜肴种类还是很多的,张林知道口说无凭,便趁着天色未黑就拉着武大郎去城门口买菜蔬和猪肉。

    河北地带的民众主要是以面食为主,所以张林打算推出的第一道菜品就是肉夹馍,因为铺子不需要太大地方。

    而要做肉夹馍,首先得做出红烧肉。

    这红烧肉在北宋又名东坡肉,张林特意打听了一番,这道菜的确有人听过,但问了十几个人都是没有吃过。他才是回过神想到,极有可能是因为古代人对技术性东西有着敝帚自珍的习惯,而且信息不通达,所以很多好东西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小地方,不能及时地推广开来。

    除了肉夹馍,由此他又想到很多面食类的快餐食品,比如肠粉、豆腐脑、油条豆浆、汤包、香肠鸡蛋葱油饼,甚至火锅和烧烤串。

第7章 肉夹馍() 
他之所以选择餐饮行业创业,一是因为他孑然一人是搞不定的,而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是正好的帮手。第二,这餐饮行业向来是日进日出的账本,本钱投入相对较小,而且见效比较快。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自己本就会做几个家常菜,而且来到北宋时代,好像这会儿的条件只能允许他进行小本钱的买卖。

    类似于穿越过来当官,在朝堂上打拼这些“技术活”或者玩科举,张林很有自知之明地选择敬而远之。文不成武也不行,想来想去,他也只有走做生意这条路了。

    至于穿越造反当皇帝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这宋代果真是商业极为繁荣的朝代,这会儿都傍晚了,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酒楼里高言欢笑阵阵传出,耳边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响不停,小县城里热闹非凡。这会儿街面上走上一阵便能看到有小贩在摆摊,兜售些果品点心的食物。

    买卖菜蔬的小贩基本都集中在县城门口那一片,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农户,白天来天黑回,蔬菜也都是当天采摘的新鲜品。

    张林和武大郎每人挎个篮子,回来时候篮里满满当当,前者神情兴奋,后者一脸懵逼。

    “今儿我教武大哥做一种好吃的饼,保管你们满意。”张林挽起袖口,让潘金莲去和面,叫武大郎把刚买的猪肉切成方块状,笑道:“嫂嫂曾在王招宣府里做工,不知道吃没吃过东坡肉?”

    “曾听得别人说过一次,这东坡肉是苏大学士传出来的佳肴。”潘金莲将信将疑地惊讶道:“叔叔难道会做?”

    “那有何难,你们听我吩咐保管做得出来。”张林等武大郎将肉切好,吩咐道:“水烧开了,把肉块放进去煮一会儿。”

    武大郎憨头憨脑地听指挥做事,煮了约莫几分钟,张林又叫他把肉块捞出来去水。潘金莲把锅刷干后倒进豆油,噼里啪啦一阵响,放入酱油和蔗糖,再放几个八角茴香熬到起泡。

    张林把葱段和生姜丝撒进去,再倒上一小杯的黄酒,一股久违的香味扑鼻而起,赞道:“味有点重,不过也差不多了。”

    说着,他将沥干水的肉块倒进去翻炒好一阵,看着油水出的蛮多,便倒热水把肉淹满后盖上锅盖。

    “嫂嫂看着点火,不要太大,这样煮上大半个时辰后再放盐和香料,用大火继续闷一小会儿就可以出锅了。”

    张林缓口气,看武大郎和潘金莲一脸疑惑的神色,不由得笑道:“其实啊,肉夹馍的做法很多,放红烧东坡肉只是一种,等这一种成了,咱们以后再试试其他款。”

    这时候,一股浓郁的肉香已经从锅盖缝隙中飘散出来,潘金莲鼻子抽动,忍不住柔声道:“叔叔好有本事。”

    武大郎从炉灶后探出头,傻头傻脑地呵呵直笑:“光闻着味儿就知道一定不差,只是把这等名菜夹进炊饼里,着实太浪费了。只是不知兄弟想卖什么价格?”

    张林道:“这个回头一起统算方便,等做出肉馒头来再定价不迟。”

    潘金莲原本以为这便宜的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