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座上,一个实在年轻得不像话的青年正拐着腿在椅上看报,对侍卫的喧声充耳不闻,旁边后堂偏厅有几个侍女端着木盘进进出出。

    “主公,陈会长来了。”

    “嗯。”张林这才装模作样地撇开报纸,望他笑道:“你就是两浙路的杭州城商会会长陈家礼?”

    “小人参见主公!”陈家礼拜倒在地,行了个大礼。

    “免礼。走吧,刚好也到饭点了。”

    张林虚扶,带头走进偏厅,周敏座陪,三人在一张不大的圆桌旁落座。侍女随即上前添酒,欠身退至一旁。

    桌上的确是些寻常菜肴,只不过装盘精致些,吃的人身份不同罢了。

    “素闻主公勤政,生活质朴,此言非虚啊。”

    这话听多也就那样了,张林淡淡一笑,岔开话题道:“两浙公署递上来的札子我看了,陈会长肯带头下乡开坊,确确实实做了件大善事。”

    “哪里哪里,都是主公英明,我等不过是贪个名声罢了。”陈家礼恭敬地举杯,敬酒道:“小人斗胆,代表两浙商会敬主公一杯。”

    “好说,呵呵。”张林半饮杯中酒,扭头问道:“我记得批给两浙路的军工作坊名额也有陈会长在内吧?”

    周敏点头道:“是的,陈会长同时也是商务总署在两浙路的船务海洋运输集团政策批准的五个名额其中之一,有制造四千料大船的资格。”

    张林若有所思地应一声,又问道:“工建总署派下来的技术员就位没?”

    “年后初八就上工了,陈会长的船坊也是从前官办船坊拍卖后扩建出来的,已是开始运作。”

    “哦,是吗?”

    陈家礼忙不迭地应声道:“是,是是。多谢总署大人们抬爱,小人能得到这名额,也是天大的鸿运。”

    “海运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运输方式,不管是运人运货也罢,造出来的中大型海船一定要质量可靠。陈会长,这公门的钱说好赚也好赚,可要上点心啊。”

    “主公放心,小人定是不敢偷工减料的。”

    张林笑道:“你这船坊刚起步,不但要造新船,也得把翻新旧船的活计做起来。眼下用船的地方多,先把旧船利用起来。对了,你这船坊叫?”

    “江浙陈氏海洋运输公司,挂在两浙陈氏集团下。”

    “与时俱进嘛,不错不错,这名字起的好。两浙一带陈姓商者无数,我希望你陈氏集团能带头做个于国于民有利的大儒商。”

    “主公所言甚是。小人今日前来拜会主公,还有另一桩事想当面请教一下。”

    “哦,说说看。”

    “是。”陈家礼整理思绪,道:“目前商会各家不管是老作坊也好,或是在建的新作坊也罢,大多缺人手。主公兴办新式学校,短期培训出的人正合我等之用,不过还是缺人。所以小人想问问,商会可不可以自行开办学校培训人手。”

    张林道:“这是你一个人的意思,还是你商会讨论过的意思?”

    “不瞒主公,来之前,大家伙儿确是商议过的。主公放心,若是可以开办学校,一应花销绝不让官署来负担,全部按照官办学校开建和招生。”

    “瞧瞧,谁说商人唯利是图的?”张林对周敏呵呵笑道:“你看看两浙商会,就很会办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嘛。这事儿不但要赞同,还得给与一定支持,你回头发个札子给育教公署,把这事当成典型来办。”

    “是。”

    “教化育民乃是大事,各地官署衙门要推行,也离不开百姓们的支持。商会肯做出表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陈会长,你是打算开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陈家礼恭敬答道:“主要是招一些年龄十六七岁的少年,派匠人老师傅来教学培训,这样可以尽快地结业,给各家作坊里补足人手。”

    后世的南翔技校?很有意思的想法。

    “唔,这是短期培训计划,有没有想过长期培养计划?”

    “这”陈家礼吞吞吐吐地道:“请恕小人直言,长期培训的话,小人们虽然家资不薄,却也是负担不起的,有心而无力啊。”

    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让孩子去读书识字的。也就是颁发了每天每人五文钱(新货币五分钱)的补贴政策后,很多顽固家庭才愿意放人。

    想想就让人脑壳疼。

第377章 远近战略()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充当乡村农产劳动力的年龄段。要不是花一年时间培训后,便能尽快地在作坊里做工,拿到不菲的工钱,很多家庭是不会放人的。

    长期培训,至少也是三年,对于商人们来说的确是不划算的买卖。而官办学校面对大批学生的补贴花费,导致财政支出的压力太大,目前的推行进度并不太让张林满意。

    所以,学校要不要打造成盈利机构,一直是他在考虑的问题。

    不盈利,就得国家政策补贴,路漫漫其修远兮。

    万一把学校改成纯商业性质的盈利机构,的确可以大规模地普及育教事业,但随着人才供需比的降低,或许会慢慢产生“上学难,上学无用”的社会扭曲现象。

    相对之下,张林还是比较倾向于放开商办学校的口子,毕竟这对于眼下识字普及率不高的时代来说是最快速的全民育教方法之一。

    至于几十年后也许会产生的育教社会扭曲现象,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就是,活人总不会让尿憋死的。

    与两浙商会的陈会长从船坊聊到学校,话匣子打开的张林,耐心地把后世一些商办学校的制度讲解给他听,并且承诺官府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口头上答允了商办学校收取部分学费的建议。

    对于陈家礼这个大商而言,能替主公办事是首当其次,开办学校不盈利无所谓,只要不亏钱甚至亏一点小钱钱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主公提出的财政补贴和让学校自主收取一定费用,算是解决了“不太亏”的问题,至于如何从学校盈利,他还需要回去跟商会其他人讨论讨论。

    他知道新式教学下长期培训出来的人才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论进入那个行当,能发挥出来的价值都远超同龄人。

    如今主公兴办学校和鼓励官商合营地开办公司和作坊,并且将部分军功配件产业下放给商人们来生产,这不由得让陈家礼考虑起建立自家“公司”研发人员班底的可行性。

    适才主公也曾在酒桌上承诺,私营商人公司研发出来的技术是合法的,官署就算想获得,也必须通过墨师公会去运作。而且,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技术,官署还会以武装力量来保护私商的权益。

    也就是说,官署不会阻止民间或者商人自主地去研发一些“赚大钱”的项目,更不会明强暗夺。

    所以陈家礼马上就想到自己刚竞选获得的海洋运输船务公司,他是有资格建造商用运输船和为军方建造不超过三千料的武装炮舰。

    很多东西他自己搞不懂,都是手下一帮专业人才在帮衬,比如炮位格局设计、桅杆风帆数目、如何减震炮弹后座力、如何平衡船体、流向鼓风度等等,这些人才都是军器监下拨来的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只不过目前是归于陈氏远洋运输公司名下管理而已。

    对于这帮子技术员,他真是当成大爷来伺候的,说话都温和气场,从不把自己当高高在上的员外“董事长”。这帮技术员成天在捣鼓怎么把更多的炮安装在船上,怎么造更大吃水量的炮船,怎么让船开的更快,这些东西他都有耳闻。

    打从年前起,陈家礼就有过想自主招募船匠来研发的心思,只不过老船匠对于新式炮舰很多设计东西都不懂。比如后座力,排水量之类的词,还是第一次听说。

    所以,他想自己单独开办一个海洋运输学校,不管是短期培训能既时上手的船工匠人,还是长期培养研发船舶技术员,都是不错的投资项目。

    而刚才,主公也一口答应下来,会从军器监的船舶设计署里调派一批专业技术员来帮他完成学校的师资建设。

    而这,也让陈家礼下定了开办船舶学校的决心,提出炮舰建造的同时,也同意接受内务署的人员进驻船坊里监督和防护炮舰制造技术外泄。

    想吃军器监的军工订单,必然会受到朝廷的监督,陈家礼有这个心理准备,因此也并不是太在意。

    同时,这也是张林第一次把炮舰建造的订单下发给官商合营的船坊,尽管只是四艘三千料能搭载十四门各式口径的炮舰,但也能给军器监名下的官营船坊一些压力了。

    至于第一所商主官辅的船舶学校,张林也大方直言让出了学校管理权,保留监察权,把船舶学校划分到育教总署名下的特殊校坊类。

    不管怎么说,先以陈氏集团这个大商开办船舶学校为案例吧,最多一两年就能见到成效。若是效果好,再大规模普及也不迟,若是效果不好,也损失不了多少。

    张林打算以这个船舶学校为试点,短期培养船匠、水手为主(学员补贴政策),长期培养船舶设计人才(财账补贴兼学员收费政策)。他也答应海军总署会优先对学校的长期结业学生进行分配和选拔,算是给陈家礼吃了一颗定心丸。

    短期培训的学员足以给陈氏集团自用了,长期培训的学员则享受被选拔进公职技术员的优势。尤其是后者,是官商高级合作的一个典型育教案例,所以收取学费还算合理。

    另外,这件事还可以跟墨师公会挂上关系,船舶技术员也属于墨家之学,出类拔萃者也拥有享受墨师奖学金的权利,并不单单只限于官办学校。

    其实张林脑海里还盘桓着另一个普及教育的办法,就是把科举这种选拔公职人员的制度尽快落实到新式育教政策中,打破现在从宋朝廷旧体制中挖掘人才的现状。

    这个计划,要等到北上战略成功后他登基称帝,才能名正言顺地实施下去。现在就颁布,说不好听的便有些不伦不类。

    回过头来讲,把北上战略定在开春之际也是迫不得已。北地骑兵的战力强悍期在秋季,马匹个个膘肥体壮,而熬一个冬天后,战马大多脱了膘,正是薄弱期。

    其二,这个季节是春耕日子,对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都是歇战时期,张林依仗去岁丰收和麾下军队的职业募兵制度(脱于农产),底气是远远大于游牧民族半自给半对外掠夺的政策。

    第三,据锦衣卫和军机署打探到的消息,宋国已是组织大量铁匠和炼丹师对黑火药和铁炮进行了仿制。据可靠消息,宋国军器监里出现了口径超过3。6型的火炮,具体射程、装弹量、装药量还未有消息传回。

    3。6型火炮已算是大口径了,足以对非军州重镇的府城城墙造成破坏性轰击,已是威胁到了张林的军队。至于鸟铳火枪,宋朝廷在前人匠工的基础上也大有进展,研发出来的火枪作战效果几乎和第一代手拉式火绳枪,可以打出散面碎弹。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军事内阁就叫嚣着要先对宋朝廷下手,以免养虎为患。不过最终还是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大于提前开启全面内战。

    朝廷虽然有着远超过辖地内人口和资源的优势,但由于其腐败的军事体制和朝政,能发挥出来的战力恐怕够呛。

    再说他们才是第一代火枪和火炮,比起辖地拥有的第三代各式各样类型和口径的火炮,以及成熟的混编军制和高昂的战斗精神,宋朝禁军还差得远。

第378章 宋军装备火器() 
比宋国军队抢先一步占领燕云,把辽国人赶出关外,就能在道义上压制住赵家天子。

    百姓们就会这样传:赵家努力了上百年,越过越回头,夜夜笙歌只知对契丹人低头。从前的赵家皇帝还知道跟契丹人干几仗呢,现在怂了吧唧。还是张大王厉害,替我们汉人收复了幽云,总算祖宗有灵,老天开眼啊。

    在北上战略的启动背景下,辖地内的官报春雨细无声地吹拂起一股汉学之风,大肆报道去岁年末和今岁年初北地流民的悲惨生活,对宋朝廷和赵家天子展开新一轮批判,谴责他们置民于水火之中而不闻不顾。

    于此同时,民间亦有小道消息流传,说是张大王已经率军北上,要替汉家儿郎出一口气,千里之外赶走占领着幽云几十年的契丹人,收复故土失地。

    总之,各种各样的流言传的有板有眼,茶馆酒肆里也有酒足饭饱的百姓们胡乱猜测,官报跟风地大肆刊登关于幽云十六州的历史文章,似乎在把谣言坐实。

    叛军在别的路州有锦衣卫和军机署的密探,宋朝廷当然也有在叛军地盘上安插眼线,这消息传到庐州的刘延庆耳里,后者却是有些犹豫不定。

    作为汉人来说,他满心期待着幽云的收复。但作为宋朝廷的边防军官身份,这件功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叛军先夺了去,否则那张林小儿的名声真要盖过自家天子了。

    得天下者,必先取民心,这是哪个开国朝代都必定要走的路。你不正统,依靠旁门左道得了天下,那屁股下的龙椅也肯定坐不长久。

    刘延庆明白叛军的意图,就是在跟宋朝抢夺正统,用道家玄乎些的话说,是那张林小儿在掠夺气运以便黄袍加身。

    眼下有两个选择,一是上禀天子,请朝廷率先出兵,趁辽国虚弱而抢夺幽云十六州的气运。二是趁叛军主力北调,立刻发兵攻打两浙和福建路,使其腹部受敌。

    他的恩主童贯太尉年前出使辽国受辱,宣告和平收复幽云的计划流产,只能动用武力了。恩主一直没有回来,刘延庆做不了主,满腹的想法无处发泄,急得嘴角起火泡。

    他虽有心以密奏上报朝廷,但一恐害了自家恩主,又担心密奏不但传不到天子跟前反而让自己事发。童贯在朝廷里根深蒂固,权势有多大,刘延庆是很明白的。

    而且密奏传上去,将会牵连出一大批朝廷当权重臣,首当其冲的就是童贯、高俅、宿元景三位太尉,那蔡京也逃不开污水。涉及到这么多朝堂权贵,刘延庆就是再多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