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身为穿越者,张林智算无双,闯荡这北宋乱世。纠集天下好汉,拳打契丹女真,脚踹高丽日本,下南洋,掠北美。千帆战舰,万樽火炮,百万精兵,兴我中华盛世。
 150912

第1章 穿到阳谷县() 
北宋末年,阳谷县城门外不远处的几颗老槐树下,经营着一家略显破旧的茶肆搭棚。

    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在茶肆摊里吆喝着,脚根不停地忙里忙外,为进出城门的来往走夫贩卒们上茶倒水,偶尔遇到熟悉的小商贩,调侃几句骂些粗言陋语,嬉笑阵阵。

    一张缺了半截腿用石块垫着勉强保持平衡的四方灰木桌子上,张林就着一小碟儿的羊肉条大口咬吃馒头,一边将目光投向远处城门口两个慵懒地倚墙,在聊天打屁的衙役。

    羊肉条有股子浓浓的膻味,吃到嘴里还有些塞牙,好在是有茶水顺喉,冲散了不少味道,张林这才能吃得下去。

    他已经在这阳谷县的城门口徘徊四天了,连吃带喝的,荷包里还剩下五两碎银子,以及七八十个铜板。

    “李大娘,结账!”

    在灰不拉几的桌面上丢下一两碎银,李大娘迎着笑脸道:“张小哥可吃好了?”说着,边找回了九钱碎银子零一串铜板。

    “嗯嗯,吃好了。”张林笑着点点头,将碎银收进荷包里揣进袖口,问道:“大娘别急,我问你件事。”

    “甚么事?”

    “是这样,你可知道阳谷县里可有一个叫张觉的人?年纪嘛,应该四五十岁上下。”

    “张觉?俺可没听过这名字,这县里上上下下姓张的好几十口人,老身可记不住的。”李大娘想了想,摇头说不知。

    “好吧,多谢大娘了。”张林吐一口气,一口将碗里茶水喝尽,又坐了会儿,眼巴巴地瞅着城门,才甩着宽袖离开。

    回到阳谷县外约莫七八里地,有一处矮山树林子,这里没有人家,靠近一条小河。

    张林目前的家就安置在这树林子里,白天他不敢露面,到处瞎晃。入夜后,他才从树坑里挖出背包,将帐篷搭起来睡觉休息。

    正是八九月份的时节,白天里暖和,夜里却有些微凉。

    靠躺在帐篷角,张林回想着自己悲催的遭遇,愈发睡不着了,干脆打起手电,调成弱光,将背包里的东西琳琳琅琅地倒满在地上,如数家珍似的清点。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是身处四川的旅游途中,骑着山地车快速通过一段下坡山路的时候,眼前迷雾一晃,便穿到了北宋末年的河北。从天而降,连人带车还砸死了一个倒霉悲催的路人。

    他现在身上的这套古人衣服和吃饭付账的荷包银钱就是从那个路人身上扒下来的,至于他自己本身的家伙事,那就太多了。

    一辆美达二手山地自行车,睡袋和简易露营帐篷、一套冲锋衣、一双山地鞋、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机、手机充电器等。除此外,随身洗浴用品和内衣内裤,感冒药和云南白药等旅游必备品,以及一些打发无聊的零食。

    这些东西虽然珍贵,但却一时半会帮不到他,反而是被砸死的路人身上的文书和荷包钱财却帮他解决了眼前的吃喝麻烦。

    说起文书,张林又顺手把它摸出来瞅了瞅,好在宋代字体都是楷书,以张林大二的学历还是能看得懂的。

    这文书是一封书信,简单点说,就是一个苏州叫张醒的老家伙快要死的时候,写了一封家书让自己的儿子带着信去投靠自己远在阳谷县里行商的哥哥张觉。但这个叫张临的二十多岁小伙子却倒霉地被一两从天而降的自行车砸死了,现在就悲催地埋在这树林子里,死了连个墓碑都没有。

    张林将这封四五百字的家书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发觉这东西的确是对他此刻的困境有很大帮助。先不说别的,这首先就是一个身份证啊,有了这玩意,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城镇中,不怕被官兵检查。

    而且苏州离着河北千八百里地的远,信上说张醒年轻时候出门往南去闯商,二十多年没有回家,跟阳谷县的哥哥张觉也只有偶尔的书信来访。信里说让自己儿子第一次回来探亲,这说明张临和张觉是素未蒙面的。

    这就给了张林一个假冒张临的机会,从口音方面说,张林大学是在苏州读的,也学了点儿苏州话,夹杂一些普通话应该能蒙混过关。

    只是他还没下定决心去认亲,担心身份万一被人揭穿,那可就要惹上人命官司了。再者说,他在城门口徘徊数天,到处找人打听,也没人知道张觉这号人啊。

    这一身装备此刻反而是成了鸡肋,带着它们吧难免会招人显眼,短时间里没什么用,毕竟这一大堆现代化的东西他可舍不得丢掉。但若是藏在树洞中,也生怕被人给顺手牵羊了。

    眼下最关键的是尽快弄到居住的地方,还得想法子弄点钱花花,他从张临身上扒下来的五六两碎银子每天这么光出不进,坚持不了一两个月。而且眼瞅着要入冬了,总不能靠帐篷和睡袋过冬吧!

    他这几天在阳谷县周围晃悠,因为得照看着自己的装备,所以不太敢走远。

    附近倒是有几个村庄和镇子,但对张林这样的单身汉来说并不是好去处,因为他首先得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搞定填饱肚皮的事,才能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啊。

    迷迷糊糊中,他和衣睡了过去,睁开眼时已经是天亮。

    他赶紧将帐篷和背包里的物事收拾起来藏进树洞中,至于自行车早被他挖了个坑裹上塑料包装皮埋在树坑下了。

    出了树林后,在小河边洗漱一番,远远地望着一大片还没收割的麦粟庄稼地。下了山坡后,张林直奔阳谷县城里去。

    他这几天在城门口观察了多次,那两个官兵似乎不怎么爱检查出进城门的人,有时候将人拦下来也只是简单地盘问几句。

    已经是上午十点钟左右,城门处,远远地便听到城里吆喝的买卖声,茶肆摊的李大娘也笑呵呵地跟张林打招呼,将桌凳碗碟摆放出来。

    在这里吃了几天饭,每天只一顿饱食,每顿都是一叠羊肉条和四个馒头,加一碗茶,一餐要花掉将近七八十来文钱。

    这北宋的物价确实够低的,一两碎银相当于四五百块钱,七八十文钱约莫三十块钱上下,荷包里的五两碎银子也就只够勉强撑两个月的温饱。

    “那个短毛大个子站住,看你脸生的很啊,从哪里来的?”

    半个身子都混进城门了,张林还以为顺利蒙混过去呢,没想到还是被点了名,心里顿时七上八下地吊水桶。

    要怪只能怪他这头短发实在是太显眼了。

第2章 偶遇武大郎() 
虽然紧张的要死,但张林回过头来却是满脸堆笑:“小人是从苏州来探亲,有文书在此。”好歹看过水浒传,他努力保持镇定神色,将准备好的说辞说出来。

    那两个士兵一身土绿衣袍,扎着袖口露出腕子,拿着灰白色的破毡帽可劲儿地扇风,拿过张林递来的文书扫了一眼封皮就还了回去,根本都不看内容。

    其中一个粗嗓子的道:“平日里省亲都是开春出的门,这都什么时节了?你可有户牌或是凭留在身?”

    张林没听懂凭留是啥意思,户牌却是懂了,知道应该是路引身份证一类的东西,便笑道:“路上遇到朋友便逗留了些时日,这不就耽搁了行程嘛,还请两位大哥行个方便,些许小钱权当小弟送两位大哥买酒解乏。”

    见到这短毛大个子虽然发型奇怪,但却如此会来事儿,两个守城士兵哪里受过这等照顾,又看对方谈吐气质不凡,料想也不是什么歹人。接过了这二三十个铜板,登时换了副笑脸儿招呼他赶快去探亲。

    张林暗暗松口气,顺坡下驴地问道:“小弟也是初到此地,人生地不熟的,按照父亲遗言来找一个叫张觉的人,年纪约莫五十上下,两位大哥认得他吗?”

    “张觉?”粗嗓子伸手挠挠脑门,拍了拍想想道:“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的,哎呦,这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来了。兄弟你先去找,回头等我想起来再告诉你。”

    旁边的瘦子嘿嘿笑道:“兄弟还是先去问问街坊吧,这厮哪里是忘记了,他这是还惦记你下一顿的酒钱呢,可别上了他当。”

    粗嗓子骂道:“你这鸟人,我胡彪是那样人么?”

    张林拱了拱手,和气地道:“行,那小弟就先去问问街坊,若是成了,回头也该再请两位大哥吃酒。”

    “好说好说,兄弟慢走。”

    拜别后进了城门,等离了那两个士兵好远,他才是重重地缓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

    尼玛,这还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不论什么时代,走后门永远都是存在的。

    为了省钱,张林从昨天傍晚后便没有再花钱吃饭,早睡晚起到这会儿,肚子里一阵一阵地打雷,后背贴肚皮。正巧路过一个两层小酒楼,看到里面三三两两的客人正就着大盘肉蔬的饭菜在下酒,口水直往喉咙里咽。

    他现在还没找到可以容身的地方和工作,只能按照一天一顿饱饭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暗暗嘲笑自己还真是倒霉催的,人家穿越不是皇子就是自带王八之气,自己却为一日三餐还在发愁。

    正盘算间,猛然耳边传来一声“炊饼,又香又甜热乎的炊饼”,张林回过头来,只见街道边上一个黑不溜秋的矮树墩男人正挑担从远处边走边吆喝着过来。

    我靠!

    他嘴巴情不自禁地噢了一下,想着这阳谷县该不会真有个武大郎吧,正好肚子饿,他就朝那矮坨子男人走去。

    那矮坨子眼观六路,看到张林过来,也是很有眼力地停下步子,将担子放下后呲牙笑着招呼道:“小哥,要买两个炊饼不?”

    张林本来想问他姓甚名谁的,话到嘴边收了回去,也笑道:“馒你家炊饼多少钱一个?”

    “五文钱一个。”

    “哦,那来两个吧。”

    “好嘞。”黑矮子将肩上毛巾一甩,手脚麻利地打开扇笼,只见热气蒸腾的蒸笼下一溜儿地盘着十好几个炊饼,白面上点着细密的芝麻,香气扑鼻。

    还未付钱,张林就拿起一个稍微有些烫手的炊饼一口咬了小半,吃到嘴里细腻饱满,带着一股淡淡的香脆甜味道。

    他真诚地评价道:“唔,你家炊饼还不错。”说着,从袖口里抖出荷包,在扇笼面儿上倒了些铜板。

    矮黑男人笑嘿嘿的:“小人做这行当也有十多年了,三更起面,五更出笼,一向都是把火炉挑着温热,这里街坊们谁不知小人的炊饼香甜好吃。”

    付完账,张林顺口问道:“小弟也是初来乍到,不知道大哥怎么称呼啊?”

    “小哥抬举小人了,小人家里两个兄弟,我排行老大,街坊们都管我叫武大郎。”

    “咳咳”张林使劲地将食物咽下去,瞪着眼道:“你可是还有个人高马大的弟弟叫武松武二郎?”

    “咦,小哥难道认得我家兄弟?”武大郎拉了拉张林的袖子,眼神猥琐地一番暗示,将他拉到街角才缓步停下。

    张林开始还奇怪他神神秘秘的猥琐样,随后猛然想起来,武松这时候应该是在清河县里打伤了人躲避官司呢,难怪武大郎一直对他使眼色。

    到了街角,武大郎歇口气才急急忙忙地问道:“小哥可是知道我家兄弟落脚处,他,他还好么?”

    张林回想了一下水浒里的情节,顺口安慰他道:“你家兄弟去了沧州‘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府上躲祸,每天吃好喝好的快活呢。”

    “那就好,那就好。”武大郎这才松了口气,闷了会儿,将刚才收下的铜板拿出后塞到张林手中,还顺带解开扇笼拿出两个白面炊饼递过来:“多谢小哥告诉我家兄弟去处,我这做哥哥的也没什么本事,只会早晚蒸卖些炊饼,小哥再吃两个管饱。”

    张林囊中羞涩,也不跟他客气,连吃四个炊饼这才心满意足地呼口气,只是嘴里有些干。随后心里一股浓浓的好奇心涌上来,但他还是按捺下了问关于潘金莲的事情。

    “我只是从旁人耳里听到武二郎的消息,想来是真的。小弟也是前来阳谷县探亲,如今亲人没找到,反而是没了落脚处,大郎可知道哪里可以做些工好让小弟养家糊口。”

    武大郎想了会儿,若有所思地往他身上扫量几眼,奇怪道:“看兄弟你体体面面的,想来是个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出身,这县城里有几个大户,可以去应个账房差事或者教大户少爷们识字读书。”

    张林没好气地道:“小弟只认得一些字罢了,自己都没上过几年学,如何能教别人?我是想问有没有些酒楼里的工作?”

    “这”武大郎犹豫着道:“有是有,只是怕辱没兄弟了,这紫石街向南走个几百米便有一家狮子楼。兄弟若不嫌弃下人粗活,可以去做个酒保茶博士,一天也能挣个六七十文钱。”

    “包吃包住么?”

    “若是管住,只怕工钱要低些,不过一天也能挣个三四十文。”

    张林无奈,只能问清狮子楼的去处,告别武大郎后,便立刻前去应聘。心想着好歹先把自己安顿下来先,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第3章 嫂嫂潘金莲() 
武大郎早上做了六笼炊饼,卖到傍晚便打道回府,心情格外明朗。从一个小哥嘴里知道了自家弟弟的下落,他这个当哥哥的总归是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他挑着担子从城门外一晃一悠地返回到紫石大街上,眼瞅着一个背影,忍不住高声叫了一嗓子。

    那身影回过头来,露出一张面目清秀、俊俏儒雅的年轻男子脸孔,发型短的可怜,不正是张林是谁。

    走到近处,武大郎咧着嘴道:“兄弟可是找到落脚处了?”

    张林郁闷地道:“那狮子楼狗眼看人低,说我脑袋没毛嘿,别提了。”

    武大郎见他心情不好,便收起笑脸,没有再继续打趣,拉着他袖口儿道:“想来兄弟还没吃饭吧,走走走,到俺家吃顿酒解解乏。”

    张林心里欣然答应,但面子上总要推辞一番,架不住武大郎的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