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汉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汉风云-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献帝恼火姜盛,但也不敢明着来,他虽然喜欢徐玉娥,但也知道徐玉娥出自姜盛门下,为了保命还是要跟徐玉娥保持亲密关系。

    刘协的儿子刘懿完全不懂这些,刘协却得为他考虑,江山保不住就保不住吧,最起码他皇家的血脉能延续下去。

    姜盛并非董卓李傕之流,不会太过为难他。

    献帝想来想去,不想再坚持了,不想再死要面子顶着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名号。

    他召见了荀彧,有一搭无一搭的问了一些政务方面的问题,然后提到董承和伏完两派的悲惨下场,他这个皇帝做的太没劲了,想退位让贤。

    荀彧道:“皇上,晋王处置董承伏完的方法是激进了一些,但并没有逼迫皇上之意,纯粹是为了防止后方干扰前方作战而已,皇上多虑了。”

    刘协道:“荀爱卿一向忠君为国,朕召你过来,并非听你劝阻的,只想让你出出主意,怎样才能安安稳稳的延续朕的血脉。”

    荀彧道:“皇上切不可有此灰心之语,微臣不才,愿意去劝说晋王,不可谋朝篡位!”

    刘协道:“朕生于乱世,性命几次差点不保,都是姜盛救朕,现在天下初定,姜盛又是雄才大略,爱民如子,朕多有不及,闻天下百姓,对姜盛拥护者十之八九,人人爱戴,众望所归。朕实在无颜尸位素餐,只求安稳度日。”

    荀彧沉默了,姜盛的威望确实很高,对大局的掌控也是强有力的,关键的是军队都死心塌地忠诚于他,这样一个强势的异姓王,怪不得献帝自惭形秽。

    权臣当道,皇家就是砧板上的鱼肉,献帝禅位倒不失为自保的好办法。

    荀彧道:“微臣先去拜见晋王,等见过了晋王再做打算。”

    姜盛正在晋王府内召开重开丝绸之路的会议,听得卫兵来报说荀彧求见。

    “文若来的正好,孤方才还打算派人去请。”

    荀彧见里面有荀攸、贾诩、吕布、甄俨等人,这些都是姜盛的铁杆心腹,以为是姜盛在密谋篡位的事。

    “荀彧拜见晋王!”

    “这里并非官家场合,文若不必多礼。”

    荀彧“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王爷,请准许微臣告老还乡!”

    姜盛奇道:“文若这是何意?”

    “微臣世代蒙受皇恩,不敢相负,今王爷威名正盛,众望所归,微臣不敢再追随左右,企盼回乡,做一闲人,还请王爷恩准。”

    姜盛对荀彧的话感到莫名其妙,就道:“天下未定,大汉未统,正需要文若辅助治理天下,不知为何突然要辞官?”

    荀攸已经明白了荀彧这个死脑筋是什么意思,插嘴道:“族叔,你又何必固执呢?天下纷争多年,百姓深受战争之苦,急需一位强有力的君王一统天下,只有天下一统、政通人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现在王爷大展宏图,百姓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的,民心所向,天命所归,正需要你这样的治世能臣辅佐,你又何必愚忠呢?”

    荀彧沉默着,荀攸继续说道:“想当年董卓李傕之乱时,我颍川荀家几乎不保,是王爷顶着压力收留我等万千族人,可刘家呢?为天下做过什么?感恩要图报,况且王爷主政乃是天下大势所向,万万百姓民心所向……”

    荀彧不等荀攸说完,就道:“汉家天下不保,荀彧绝不敢苟活于庙堂,只求王爷赐我告老还乡,感激不尽。”

    姜盛算是明白了,荀彧就是荀彧,不管历史怎么改变,他也会做出如此选择,形势已经向姜盛倾斜了,对刘协取而代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没想到荀彧果真这么固执,姜盛不免有些生气。

    “既然文若有了退意,孤王也不强人所难了,准许你告老还乡,仍享阳城侯的待遇。”

    姜盛既已发话,众人也不会再说什么。

    荀彧道:“谢王爷恩典!荀彧告辞!”说罢起身就走。

    他来这里就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劝阻姜盛篡权,尽管可能性不大,没想到姜盛不为所动,罢了。

    临别前,荀彧去了皇宫,辞别献帝刘协,为刘协保全血脉支了几招。

    献帝按照荀彧的指点,单独召见了姜盛,对姜盛的丰功伟绩赞赏了一遍,然后放出了正题:要效仿尧舜,禅位让贤。

    姜盛连忙推辞:“微臣夙兴夜寐,无不考虑为皇上鞠躬尽瘁,为我汉家江山尽心尽力,从未有不臣之心,皇上口出此言,是要陷臣于不忠不义啊!万万不可!”

    献帝也懂得“三让”的礼仪,第二次就直接召集朝会宣布此事,这也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主动召集的朝会。

    姜盛当着众文武的面,跪倒在地,坚决推辞,众文武都是姜盛的人,禅位的事早就心知肚明,就纷纷劝姜盛“不要负了皇上的信任,接受禅位吧!”

    最终还是以姜盛的“严词拒绝”而告终。

    第三次的时候,献帝直接下避位让贤诏,公布了禅位给姜盛的事。

    姜盛这才“含泪”接诏,对着献帝三跪九叩,全了礼数。

    姜盛控制区除有作战任务的将领外,各军统帅、各州州牧、各部校尉等都纷纷往洛阳赶来,要参加即将举行的登基典礼。

第388章 登基() 
公元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建安十九年,献帝发布了最后一道诏书,公告天下:刘协效法尧舜,禅位于晋王姜盛!

    三月二十日,举行登基大典!

    荀彧辞官,戏志才代法政省丞相,作为登基大典的司仪,见时辰已到,大声宣布:“登基大典现在开始,起仪仗,迎新皇!”

    乐队奏起了音乐,就是姜盛照搬来的阅兵战歌,围观的京城百姓欢呼起来,吕布投入了全部的玄甲骑兵担任护卫,都如临大敌,紧张起来。

    城外参加登基仪式阅兵的军队都已集结完毕。

    姜盛穿着一身簇新的明黄色龙袍,在仪仗队护卫下,从宫门外缓缓走来。

    仪仗经过哪个方队,这边的方队就集体跪倒,山呼“万岁!”

    终于走到勤政殿了,文武官员们集体跪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盛走上皇位,转身面向南方,威严的扫视了一遍,然后坐了下来,对仍然跪着的宫内外人士说道:“平身!”

    卫兵们交口传递,一直传到宫门外,人们纷纷站立起来。

    姜盛对身边的小黄门说道:“宣旨!”

    小黄门捧着诏书,然后朗声读了起来。内容无非就是宣布年号、大赦天下、封赏功臣之类的。

    因为迁都洛阳的时候,姜盛改革的官制已经开始实行,这回延续即可,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把晋王一节去了,改为三省直接对皇帝负责。

    姜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言论,虽然即位为帝,但仍然称汉,年号永安。

    他设计的晋汉国旗是红绿蓝三色条状图案为底的金龙旗。

    海军战旗为蓝底金龙,陆军战旗为绿底金龙,御林军用的是红底金龙,改变了以往用主将姓氏为旗帜图案的惯例。

    虽然众臣劝谏姜盛新登基不改名号不吉利,但姜盛不信邪,坚持下来。

    姜盛虽然称汉,但为了区别于刘家江山,改称姜晋汉朝。

    登基仪式后,姜盛首次以皇帝身份检阅了部队,皇宫大门外的大道改称永安大道,阅兵分列式就在这条大道上举行。

    登基大典结束后,各州官员返回辖地,大力宣传,朝中称姜晋汉朝,但外面皆称晋朝,历史载为西晋,姜盛是为晋太祖。

    改元之后,刘备和孙权发布檄文,声讨姜盛谋朝篡位,并组成联军进攻荆州,伪称“除国贼姜盛”!

    姜盛刚刚登基,屁股还没坐热,孙刘联军就开始进攻了。

    典韦、徐晃两军首先出战,在蔡瑁水军掩护下,强行登上长江南岸,与陆逊所率前锋军展开了激战。

    陆逊巧妙利用水路纵横交错,骑兵发挥不了优势的机会,三战三捷,徐晃军折损了七千多人,只得在江岸构筑防御工事,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上岸。

    太史慈在松江外海待了几个月,接到了撤回换装的命令,于是大清早的就启航北上了。

    监视太史慈海军的蒋钦发现太史慈的海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忙报告了周瑜。

    周瑜令蒋钦派出三艘斗舰编队出海查探,发现太史慈确实撤走了,这才让舰队在长江口设置水下障碍,之前想做来着,但每次出去的时候都被太史慈打了回来。

    周瑜不知道太史慈为什么突然撤走,但当前紧要的是构筑水上防线,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姜盛控制区五大船厂日夜赶工,经过一年加班加点的加工制造,二十五艘护卫舰级的铁甲舰,六艘驱逐舰级的铁甲舰和一艘巡洋舰级的指挥舰交付海军,上面装配了霹雳车、火龙箭发射仓和平射火炮,舵楼上还配备了望远镜系统。

    动力则是蒸汽机,解放了人力,而且续航能力和机动速度大大加强。

    太史慈看着船厂的技师详细讲解着铁甲舰的操作和武器系统,觉得跟做梦一样,钢铁怪物竟然能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

    原来的大型舰船拆除了武器系统,改装了网具,交付给青州渔业公司,海洋捕捞产业建立起来了。

    原来的冲锋舟依然配属给海军,用于登陆作战。

    每条船上都插上了蓝底金龙的海军战旗,太史慈站在指挥舰的甲板上,感慨万千,有了这种铁甲舰,东吴的水军就是垃圾一样的存在。

    特别是叫做火炮的武器,发射铁弹,无坚不摧。

    弹药物资补充完毕之后,太史慈号令启航,这回可以狂虐东吴舰队了。

    太史慈舰队出发之后,青州海军基地又完成了两艘补给船的组装,至此,姜盛的海军已经形成了综合战斗编队,称霸大洋已经不是难事。

    随着海军的南下,姜盛也开始了当皇帝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众人都劝姜盛刚刚登基,百废待兴,不宜亲征。

    姜盛不为所动,他熟知历史,熟悉刘备和孙权的把戏,这是所有将领所不具备的。

    众臣拗不过姜盛,也就随他去了,姜盛到达襄阳之后,就令蔡瑁把所有的战船并列在长江江夏段,用铁索相连,上面铺上了厚厚的木板,相当于一座浮桥,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可以畅通无阻,站在桥上可以隐约看到对面赤壁的情况。

    各位看官可能觉得姜盛这不是跟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曹操一样吗?这样周瑜和诸葛亮肯定是用火攻的。

    请不要着急,姜盛又怎会不知道呢,他早就想好了后招。

    几天后,大雾漫天,姜盛和谋臣武将们在浮桥后面的旗舰上饮酒作乐。

    贾诩和郭嘉都担心对面会不会趁机作乱,毕竟江东兵都熟悉水战,而江北大营的大多是北方兵,不熟悉水战。

    姜盛道:“今日江东必有动静,传令各部按计划进行,敌人必定退去。”

    果不其然,听得江中战鼓齐鸣,喊杀声越来越近。

    贾诩道:“皇上,还真让您说中了,不过这动静不像是假的。”

    姜盛道:“孙刘联军跟我们短兵相接,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他们就重视远程兵器,按照东吴和西蜀的制造能力,箭矢严重缺乏,此番虚张声势,必定是来借箭的。”

    “借箭?”众人异口同声的疑问道。

    正说着呢,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卫兵报告:“江心水寨统领求见皇上!”

    “江心水寨?”众人又是不解。

第389章 甘宁来投() 
姜盛也是疑惑,从没听说过江心水寨一说,既然来了,那就见他一见。

    卫兵去宣对方觐见,不大一会儿,三名粗犷的汉子走了进来,跪倒在地,拱手道:“草民叩见皇上!”

    “免礼平身!三位出自江心水寨,不知做何买卖?无本还是有本?”

    三人看着姜盛,觉得这皇上一开口就是黑话,感觉亲近了许多。

    其中一人奏道:“我等皆出自锦帆水勇。久闻皇上的威名,人人皆称皇上雄才大略、爱民如子,我等锦帆水勇特来投效,愿为皇上冲锋陷阵。”

    姜盛扫了一眼,起身笑道:“既然来投,何必畏畏缩缩?甘宁,还要继续装吗?”

    发言的那名汉子身后那位讪笑着走到姜盛面前,连忙跪倒:“草民甘宁甘兴霸叩见皇上!”

    姜盛连忙扶起甘宁,说道:“我海军正缺统帅,你来的正好!来人,看座!”

    众人都没有听说过甘宁此人,但习惯了姜盛的认人之准,也都寒暄了一下。

    甘宁拱手行礼,然后坐了下来。

    姜盛问道:“赤壁之战你有何看法?”

    甘宁道:“皇上的军队大多来自北方,陆上强而水中弱,而东吴水上强而陆上弱,刘备西蜀援兵防御尚可,进攻不行。我看此局,孙刘联军必会陆上守而水上攻。”

    众人觉得有理,都点头同意。

    甘宁继续说道:“在下不知皇上为什么撤走海军这一利器?但观现在的形势,皇上奇思妙想,船连船,克服北军水土不服的问题,不过一旦敌军用火攻,恐怕火烧连营,神仙难救。”

    姜盛道:“你分析很到位,可是心中有了方案?”

    甘宁正要说话,突然听得不远处一片嘈杂声传来。

    卫兵匆匆入内报告:“发现江面大火!”

    甘宁一拍大腿,叫道:“完了!我还是晚了一步。”

    姜盛却哈哈大笑,众文武看得疑惑不已。

    姜盛道:“诸葛亮草船借箭,他是万万没想到,我射出的是火箭,哈哈——”

    正如姜盛所预料的那样,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自信满满,声称三天就够了。

    他让鲁肃准备了草船百艘,造了稻草人迷惑姜盛军的将士,试图利用大雾天姜盛军不敢出战的现实,引诱姜盛军弓箭手射箭。

    按着夏侯渊的想法,正是要射箭迎敌,知道历史的姜盛却特别嘱咐用火箭。

    东吴船队来了之后,夏侯渊下令发射,无数的火箭飞向江中的草船,虽然潮湿,但这些火箭都涂满了桐油,还是引燃了船上的稻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