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汉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汉风云-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都没听过军事学院这个词,但也大概明白姜盛的意思。

    徐晃道:“据我了解,很多低级军官不识字,在作战指挥上全凭口传命令,一来军令会有所延误,二来口传军令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我认为集训重点要解决识字问题。”

    刘弘办学多年,对徐晃的提议表示赞同,又道:“虽然我没有参与军事作战,但从学堂结业的各府属吏反馈情况来看,传递命令最高效的方法还是文字,有些到偏远之地任职,全靠州郡下发的文书,若是不识字,难免会出现政令不通的问题。”

    张辽建言道:“目前我们麾下的兵马有些是跟随主公多年的老兵,作战颇有章法,但大部分还是新招的或者归降的,战术技能参差不齐,指挥协调也会出现脱节的情况,我希望新建军事学院,要形成一套完善的训练计划在全军颁行实施,那样就算是新补入的兵马也可以做到密切配合。”

    众人也都踊跃发言,讨论了一整天,结论基本上有三项内容:一是培养战术谋士,类似于后世的作战参谋;二是新兵训练问题,所有新补入姜盛麾下的官兵都要进行基础的文化体能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兵种特训和协同配合的训练。

    姜盛对于众人的发言暗暗称奇,没想到这东汉末年的人也能想到跟后世类似的东西,姜盛本来还准备把这些先进的理念解释给众人听,没想到众人都或多或少想到了这些。

    姜盛道:“各位思想超前,出乎我的意料,我已经草拟了一份筹建军事学院的计划,各位可以带回去,认真研读,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我们再行讨论,确保没有问题了,就开始建设。文若,建设学院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工人,这项工作你要提前进行,筹备物资。”

    荀彧道:“主公请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五天后,姜盛再次召集大家汇总意见,讨论筹建方案,最终确定下来,荀彧、张述在学院筹建方案之外,根据姜盛的想法,研究制定了建筑方案。

    大汉军事学院在邺城东北方约五十八里的地方,占地七千五百多亩,范围内有多种不同的地形,适合各兵种开展训练,西北方位上是山区,在规划方案中把北部和西部两大块区域划定为综合训练区域,设置了骑兵训练跑道、体能训练场、战术训练场、工兵训练营、游泳场、大校场、模拟城池、战马围栏等场地。

    东部为学员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农副业生产基地、休闲娱乐场地、给养仓库。

    中心区域为学院的办公教学区域,这里是军事学院开展理论教学的地方,也是全学院的指挥中心,第一期工程设置了三十个课堂和十处研究室以及图书馆。

    南部区域为学院警卫部队营区和大门区域。大门区域左右各百米的范围内是警戒区域,守卫着大门,再往两侧延伸,就是警卫部队的营房、武器装备仓库,西头和东头分别是冶炼工坊及原料仓库,西边工坊主要生产武器、钢材和箭矢等消耗品,东边工坊主要生产防具、鞍具和远程兵器零部件等。

    在整个学院外围,设置了高约十八米、顶宽十二米、底宽十四米的城墙,两端一直建到了西北山脚下,总长约十公里,每隔五百米设置一个城楼,城楼之间和城墙拐角处都设置了箭塔,城墙顶部外侧设置了垛口和配置守城弩、投石机的地方,皆以钢板防护。

    修建了一条宽五米的山路,从学院直通西北山顶,在山顶上设置了防御工事和兵器仓库,派兵守卫。

    整个建造方案规模宏大,防守严密,根本就是一座超大型的城堡!看到这工程量,荀彧大感困难,只得向姜盛求援。

第314章 大治青州() 
    这座军事学院的城墙高度、厚度都超过了邺城,而且都是砖石结构,工程浩大,加上姜盛要求的房舍都要砖石结构,只石材一项就足以搬空学院紧邻的这座山,还要木材、白灰等等。

    荀彧在向姜盛汇报工作的时候,姜盛又提出了一项“非分”的要求:搭建建筑框架的时候要用钢柱子!

    现在这个时代,白灰都是姜盛新创制的东西,钢柱子为建筑骨架更是首创,这种钢筋砖混结构的建筑方法更是让荀彧和张述惊诧莫名。

    姜盛给这两个进行了扫盲,这两人总算明白了这种建筑的优势。张述被姜盛任命为建筑总工程师,张衡的曾孙,应该能担当起这项重任来,原料方面则由沮授全面负责,荀彧则要负责招募工匠,提供伙食和工钱。

    荀彧算了算,对姜盛道:“主公,按照这个建造计划全部建成,需要耗费冀州四个多月的税收!”

    姜盛没想到建这么个城堡耗费会如此恐怖,就道:“这个学院是我大汉最高军事学府,付出也是值得的。这样吧,我从青州拨付一部分费用,再从甄家商队募集一些,补充进来。再不够的话,我去想办法,但要一点: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

    为了保证大汉军事学院的进度,姜盛决定停止一切对外作战行动。集合青州、冀州两州之力,建设军事学院,但单方面停止没有任何作用,姜盛就派荀攸、田丰等人出使司隶校尉部、并州、豫州、兖州、徐州,与司隶校尉和各州牧建立友好关系。

    除曹操之外,其余各地都畏惧姜盛雄厚的军事力量,就做个顺水人情,承诺不侵犯姜盛的地盘,并与姜盛友好往来。姜盛为了回报他们,派出商队与各地保持密切的经济往来,那些已被姜盛军中淘汰的老款投石车、两弓床弩也作为商品对外流通,姜盛一家专利的炒面也成为了各州郡抢购的对象。

    姜盛起初还只是为了回报他们,没想到还能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润,真是一举两得,于是让甄尧扩充商队的实力,扩大贸易往来。

    曹操只是保持中立,不与姜盛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这让姜盛很是意外,毕竟还救过曹操的命呢。

    戏志才认为这与袁绍有关,袁绍败亡之后,三个儿子和麾下文武都投奔了曹操,在这种事上,他们自然是抓住机会对抗姜盛。

    姜盛想想也对,就没有再苛求什么,为了防止发生变故,姜盛让张郃率青州营驻扎在般阳县(今淄博淄川区),防范曹操。

    刘虞现在是老老实实地呆着,姜盛麾下的徐荣、宋宪、魏续、丘力居、高览五支兵马分布在刘虞势力范围的东、南、北三个方向上,随时都可能灭掉刘虞,所以姜盛根本不担心刘虞会生事。

    姜盛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冀州大地开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那些投入到原料采集和学院建设中的工匠们都有工钱,还管吃管住,虽说累点,但都积极参与。

    先不说别的,单是姜盛的土地政策,就足以让百姓们拥护支持,冀州对于均田制早已全面铺开,大批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特别是袁绍和公孙瓒覆灭之后,各地流民涌入冀州,成了冀州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冀州的冶铁业、手工业、农业都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天下十三州中最富庶的地方,塞外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在邓茂的积极调度下,大量被开采出来,运往邺城。

    大汉军事学院的第一组建筑就是两个冶炼工坊,杨凤从乐安派了大批冶炼工匠,轮班日夜开工,生产钢柱钢架,直接用于学院工地。

    大汉军事学院的建造成为冀州和青州的首要大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此不表。

    姜涵百天之后,姜盛即去了青州,在青州广泛推行“均田制”,并针对青州靠海的特点,大力发展渔业捕捞。

    姜盛没有当过海军,不懂船的结构,所以没有对渔船建造指手画脚,只颁布法令鼓励百姓集资建造中大型渔船,尝试往深海活动。

    在渔业捕捞过程中,对于那些确实结实耐用的渔船,姜盛会出高价收购,后来有一帮精通造船的老渔民专门设计建造大型船卖给官府,姜盛是照单全收,然后凭着后世参观海军舰艇的记忆对甲板进行改造,变成作战船只,这是后话。

    现在姜盛没有财力建设造船厂,就发动百姓从事造船业务,也算是一举两得。

    黄巾作乱青州多年,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现在的农产自保就已经不错了,姜盛目睹这种状况,就发出垦荒的动员令,要求十六周岁以上的劳力每年至少要垦荒十亩,其中一亩永久归此人所有,五年内免交赋税,多垦者每五十亩得田一亩,享受二十税一的优待。

    为了确保税收和土地合理配给,姜盛在各郡县增设户籍官职位,专门负责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造册,为州牧府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后来在冀州和幽州两郡推行下去。

    虽说也有世家大户多有抵触,但姜盛软硬兼施,先是派人劝说解释,得到了大部分世家大户的认可,然后对那些不服从法令并对抗官府的大户进行武力压制。

    青州的世家大户屡遭黄巾之乱,深受其害,姜盛平定了黄巾,单这一条就得到了大多数的拥护,土地政策虽然限制了世家大户的土地兼并,但也不是过度束缚他们,还是有些好处的。

    有些主动把多占的土地交还官府的大户,姜盛也是有优待的,他们中的优良子弟都得到了姜盛的破格提拔,在各郡县谋得一官半职。

    有了这种优待,那些大户们都站在了姜盛的战车上,对于青州农耕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半年的时间,青州实现了大治的趋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青州的税收也提升了不少,姜盛从中拨出一部分交给荀彧,投入到军事学院的建设中。

    但好景不长,总是有人跳出来找事,潘璋发来的情报让姜盛气愤不已。

第315章 出兵河内() 
    潘璋虽说负责司隶校尉部的情报工作,但甄俨为了提高效率,在相邻三州设立一个总负责人,潘璋就负责司隶校尉部、凉州、并州的情报工作,长安三辅之地更是他的工作重心,有什么动静,他很快就能掌握。

    姜盛致力于内部建设,与关东诸侯达成了停战协议,关东暂时结束了战乱,但长安的西凉势力却不甘寂寞。

    李傕等人稳住长安的局面之后,就开始四处征伐,扩大地盘,妄图效仿董卓掌控天下。

    司隶校尉部是大汉京师所在地,也是大汉的中心区域,战略地位非常之高,贾诩也看出了这一点,就劝李傕首先搞定司隶校尉部。

    李傕从其言,亲率七万精锐东征,一路上攻无不克,各郡县的守军都是不战而降,李傕也直接收编,大军杀到豫州颍川郡西北边境的时候,已经有十万之数。

    此时豫州牧空缺,各郡自募兵马抗敌,但兵力太过弱小,就算誓死抵抗,也只是徒增伤亡,无力阻挡李傕大军的进攻。

    吕布率军试图阻截李傕军的粮道,却被樊稠、张济两军夹攻,败了一阵,郭汜趁机攻霸陵,留守霸陵的李通兵力较少,险些被郭汜军攻破,吕布火速撤兵,才救了李通。

    郭嘉见西凉势力不管膨胀,担心霸陵有失,只得让吕布回军防守,确保霸陵周边三县的安全。

    郭汜军付出惨重代价,要不是吕布回援,恐怕霸陵就落入郭汜手中,现在郭汜军受到重创,也不敢再强行攻城,而退回长安去了,樊稠和张济拱卫长安的安全,在吕布撤兵之后,也自退回大本营,确保李傕军补给线的安全。

    颍川太守招兵买马,凑足三万之数,进驻阳城,与李傕大军直接接触,阳城是大城,当年姜盛讨黄巾波才部时曾进军到此,现在李傕大军围困阳城,五次攻城均告失败,只得后撤二十里安下营寨。

    颍川太守孤木难支,派人星夜前往兖州、冀州求援,曹操令李典、曹仁率军五万驰援颍川。

    李傕探得曹军动向,派副将王方率军五万暗伏于长社,静待曹军到来。

    长社乃是荒原,黄巾之乱的时候,姜盛曾用火攻大破黄巾,时任骑都尉的曹操也曾率军来此,但李典和曹仁对此处地形不熟,连续行军多日后人困马乏,就令各军扎营休整。

    王方在半夜的时候组织兵马悄悄围了过去,李典军的哨兵发现敌情,连忙示警,王方令全军出击。

    万千火把很快被点燃,然后从王方军中飞出,直入李典军大营,天干物燥,营帐周边荒草遇火即燃,很快燃起了冲天大火。

    李典见灭火无望,于是击鼓出击,三万曹军冒着大火,奋力向外突围,曹仁大营虽未着火,但救援心切,弃营帐而救李典。

    这次带来的兵马虽然说不上精锐,但也是曹军的中坚力量,战力不俗,在突围过程中,全军奋勇厮杀,杀出了一条血路,王方围堵未成,反倒折损了一万多兵马。

    李典和曹仁杀出重围之后连续后撤三十里,不见王方军追来,这才停住了脚步,收拢兵马布置防御,清点人数发现此战死伤近两万人,可谓是损失惨重,短时间内难以继续进军。

    王方杀败曹军之后,迅速西撤,与李傕中军夹攻阳城,阳城守军死守十天,城被攻破,颍川太守阵亡。

    阳城已破,周围各县的兵马望风而逃,李傕挥军长驱直入,连克阳翟、新郑,直奔长社而来。

    李典和曹仁兵分两路,袭扰阻截李傕军,但收效不大,李傕军势头很猛,兵分四路,围攻李典和曹仁两军。

    行军司马吕虔担心李傕军进犯兖州,于是劝李典和曹仁退至陈留郡边界地区布置防御,曹仁深以为然,于是趁李傕军安营休整之时迅速后撤,退回陈留。

    潘璋发给姜盛的情报和颍川太守发出的求援信先后到达,荀彧不敢擅自做主,就请姜盛定夺。

    司隶校尉黄琬之前被李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李傕威逼献帝下诏拜李傕为司隶校尉,现在李傕谋夺豫州,暂时没有顾得上司隶校尉部的事务,一旦豫州被李傕掌控,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与司隶校尉部接壤的冀州。

    姜盛不得不为长远打算,就令荀彧调集兵马进攻司隶校尉部东北部的区域,以求围魏救赵的效果。

    荀彧令张辽、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