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霸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秦霸世-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句号子凝聚了老秦人无数的血泪,正是因为如此,这句话才如此容易的激起老秦人的愤怒。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用这句话来激励军心臣心,今日在大殿之上再一次听到这句话,带给胡亥的依旧是震撼。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荣耀,老秦人对于这片土地,对于大秦帝国爱的深沉。这深沉的感情,胡亥只记得有两次。

    第一次便是大秦帝国时代,第二次是清末民初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热爱,从骨子里希望这片土地繁荣昌盛。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奔走,不惜杀身成仁。

    正因为如此,国人百姓对于大秦帝国的高度向心力,才是胡亥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

    在胡亥思绪万千间,他与大臣将军们已经连干了六爵。那怕是米酒,也是人人面色泛红。

    见到这一幕,尉缭知道不能在继续了。毕竟今日大朝,会商重大事宜,若是胡亥以及文武全部喝醉了,会出大事。

    一想到这里,尉缭对着韩谈示意一下,让他立即开始下一步。察觉到尉缭的目光,韩谈一句长宣“酒罢,大朝伊始——”

    随着韩谈一声长宣,方才还举爵大干的文武大臣们一齐落座,骤然之间,殿中便肃静了下来。

    与此同时,尉缭也坐回了自己的座案。这一刻,尉缭有一丝恍惚。曾几何时在始皇帝时代,也曾展开过三次大朝。

    每一次都比今日盛大,文武百官坐满了咸阳宫大殿,可谓是极度兴盛。哪像今日,只有寥寥数人,凄惨寡淡。

    虽然如此,但是尉缭并没有小觑今日的朝会。他清楚当初大秦帝国的三次朝会,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今日的大朝会,也将决定大秦帝国未来的命运轨迹。

    “诸位,今日大朝,意义深重。”胡亥叩着帝案,望着群臣直接点明了主题“自大秦帝国二世三年来,我大秦帝国连失山东,退守函谷关以西。”

    “虽然,奸臣赵高伏诛,大秦帝国立足故秦之地,然赵高乱党以及朕少不更事,对于大秦帝国完成的伤害无法掩饰。”

    “大秦帝国目下,粮草虽有盈余,却并不宽松。十二秦仓,只留下故秦土地上的诸仓。”

    “五十万秦军滞留南越之地,大将赵佗已经确定叛国,意图浑水摸鱼。关中老秦人凋零,大秦帝国一片荒芜。”

    “特别是当下山东大乱,齐王田荣横扫三齐,杀田市诛田都驱田安,麾下上将军彭越攻破济阴。”

    “公然挑衅项羽建立的天下秩序,挑衅以楚国为首的霸权。与此同时,陈余迎回赵王歇,驱逐常山王张耳。”

    “故此,齐鲁大地以及燕赵大地上的战事,必然会波及整个天下。大秦帝国目下之要,在于山东大乱之际,秦军东出。”

    “秦军东出,只有两个方向,武关之外还是南阳郡,距离西楚太近。以大秦帝国当下国力,当先行兼并弱小以聚集大势。”

    “诸位今日放开说话。一日说不完,两日三日说。无论如何,要议决一个方略。秦军东出,究竟是取河东郡还是攻三川郡?”

    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深深的看了一眼沉思的众人,道“究竟如何议法,太尉说话——”

    太尉尉缭是大秦帝国当下真正的元老,手握太尉府,对于当下局势最为妥当。故而,秦帝胡亥才让尉缭先说。

    毕竟是一代智者,为始皇帝制定了统一大略的人,纵然是老了,也不容小觑。他的锋芒毕露,纵然是老了也远超一般人。

    在胡亥看来,他对于尉缭的定义相当于后世的参谋总长,太尉府相当于参谋总部。而通武候王贲,相当于国防部长。

    只不过,此刻他的书房等同于大秦帝国的国防部。通武候王贲这个国防部长,有些名不符实罢了。

    。

第262章 难易(第二更)() 
国防部!

    在一定的程度上,国防部与参谋总部有一定的重合。故而胡亥在大秦帝国之中,并未设立国防部。

    行政系统,垂直领导,平行制衡。特别是大秦帝国不足以养得起足够的官员,也缺乏相对有经验的官吏。

    无奈之下,胡亥不得不从头开始大规模的简政。因为活下去,才有可能实现心头抱负。

    胡亥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最简洁的政府机构,就意味着行政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大秦帝国此刻,并不能支撑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朝廷。

    ……

    听到秦帝胡亥的话,尉缭不得不从坐塌之上站了起来。他环伺一周对于其余群臣微微一拱手,道。

    “诸位大人,奉陛下之命,今日有秦军东出之策需得议决:其一,是先攻魏还是先对殷,魏殷两国孰先孰后?其二,对魏对殷,各需几多兵力?”

    “这两大方略的议定,需要各方官署全力谋划才是。今日大朝会,当先议用兵次序。”

    说罢,尉缭向墙角一侧的韩谈一招手,见到尉缭招手,韩谈连忙遥遥一拱手。随后再次对着群臣环视一周,一一拱手,道,“录写书吏与史官均已就位,诸位大人可以开始了。”

    这是秦二世继位以来,第一次展开大朝会,采用录写书吏与史官。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只有决定着大秦帝国未来的朝会,才会有史官存在。

    正因为这件事事关重大,只至于殿中一时默然,三公九卿们似乎都没有先发之意。一时间,只有粗浅不一的呼吸声。

    “以老夫之见,还是先听上将军说法。”皱着眉头苦思的子婴说话了。

    他清楚大殿之上,一片沉默。等同于将秦帝胡亥晾在了台上,作为大秦帝国左相,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开口解围。

    王贲目光闪烁了一下:“从函谷关赶来,我还没缓过心劲。对于大秦帝国当下处境一知半解,宜先听听列位高见。”

    风尘仆仆的王贲笑了笑,面容之上显得疲惫,面色黝黑消瘦。由于连夜赶来,就连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胡亥看到这一幕,不禁幽幽一叹,当年他也见过王贲,其厚重劲健的勃勃雄风有目共睹。

    王贲与蒙恬,可以说是大秦帝国承前启后的栋梁之才,是当年始皇帝的左右臂膀。

    当年的胡亥,见识过王贲破国灭城,风头一时无两。以一己之力,盖压大秦帝国年轻一辈,就算是当时的蒙恬都不能与之争锋。

    若不是其父王翦太过于璀璨夺目,也许王贲之名,将会更上一层楼。

    ……

    “末将有话!”一员大将霍然站起,将胡亥的念头打断。

    “好!言和但说无妨。”胡亥目光炯炯,拍案高声一句:“今日咸阳宫中,无君臣之别,无官制大小,有言但说无妨!”

    “是——”

    “魏殷两国,一大一小。”言和做过武关守将,是当下秦军将领中少数几个好读兵书且勇猛善战者之一。

    整个大秦帝国之中,除了尉缭与王贲之外,其余大将远不能及,纵然是秦帝胡亥,也未必能及。

    就在胡亥思谋的这一时刻,言和已经大步走到大殿右侧下的天下军争图前,他指点着地图侃侃道。

    “魏殷两国,一大一小。两国相比,大有不同。魏国坐拥上党郡,太原郡以及河东郡,可谓是地广人众。”

    “殷国地狭人寡,只有一郡之地。论士气民心,魏国乃六国之一,民心士气在中原大地之上深有根基。”

    “殷国为新生国家,在中原大地之上并无根基。魏殷两国优劣之势一眼就能看出来。孰先孰后,不言自明!”

    言和说了一大堆,并没有决断出谁先谁后。只是将魏殷两国的国力兵势分析了一番,仅此而已。

    “谁先谁后,将军也未言明!”帝国最高法张苍不耐绕弯子,忍不住黑着脸高声问了一句。

    “凡事先易后难,言和敢请先攻取三川郡,消灭殷国!”言和悠悠一笑,走回了自己的座案。

    大殿之上,一时没有人开口。位于最上侧的王贲,神色隐隐有几分难堪。

    大秦帝国与秦国一脉相承,庙堂风习本色厚重,说粗朴也不为过。在大殿之上,君臣各执一见经常发生。

    朝会间,以臣下的身份否定皇帝之言,更是平常。纵是咸阳令等人,只怕也敢在大臣议事的当口反驳。

    王贲名望深厚,更是沉默寡言,在大秦帝国大军之中威望甚高。九原大军以及函谷关守军,隐隐以王贲马首是瞻。

    这一刻,只要他开口,自然是一票否决了言和的言论。只是王贲生性谨慎,一如当年王翦。能不开口得罪人,就不会开口。

    胡亥目光环视,见到王贲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脸色隐隐有些难看,不由叩案笑,道:“通武候思谋专注,意下如何啊?”

    王贲见胡亥点名,连忙收剑心头翻滚的情绪,霍然起身,对着胡亥深深一躬,道:“末将之见,言和将军两国情势评判大体趋近于事实。”

    “论战事,确实是魏国难,殷国易。然而,若说大秦帝国东出之策选择先易后难,末将以为不然。”

    “通武候,灭国之策先易后难,一直如此!”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幽幽一叹。

    “不。”王贲虽寡言,但论及军事却从不谦让,那怕是胡亥询问也一点不在乎,随及大步走到军争图前,道,“大秦帝国东出,才是真正的先易后难。”

    “大秦帝国举世皆敌,纵然当下山东反秦势力大乱。但若是秦军东出的消息传出,山东诸国必然会联手抵制。”

    “毕竟他们因为造反而称王,山东列王与大秦帝国之间,根本不可能共存。”

    “大秦帝国东出函谷关,只是时机到了,足以趁乱虎口夺食。而不是,大秦帝国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强大军力。”

    “是以,秦军先出,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为易。等到山东反秦势力联合反扑,必将会举步维艰,是为难。”

第263章 朕决议先伐魏(第三更)() 
通武候王贲说完,大殿之上都沉默着没有接口,那怕王贲一样没有点出攻克那一国,一时间,也没有敢冲击王贲。

    人的名树的影,通武候王贲的大名,就算是太尉尉缭都不敢小觑,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此刻通武候王贲,虽态度偏向明显,但终究是没有做出决定。若是其他人,恐怕早已经攻击了。但是通武候王贲位高权重,没有人敢出言不逊。

    “先攻哪国?”默然良久,胡亥看着王贲不禁幽幽一笑。

    胡亥清楚若是自己不开口,朝议只怕会冷场。这句问话不是他的意思,而是文武百官的心里想法。

    从通武候王贲的性格以及刚才的言辞之中,胡亥早就清楚王贲的选择。

    “先攻强大一国,如此一来,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弱小一国必然是军心动荡,甚至于不敢一战。”

    王贲神色微微一动:“在天下诸国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兵出河东郡,剑指魏国三郡!”

    “集中优势兵力,举全国之力,甚至于由陛下御驾亲征。调集各地劳役,甚至于,抽调城卫军作战,做好万全准备。”

    “在西楚等山东反秦势力反应过来之前,夺取河东郡,对完善函谷关天险的防守。与此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吞并上党郡与太原郡。”

    “若是还有时间,可以南下河内郡,灭掉殷国。对三川郡形成包围,进而夺取三川郡。”

    说到这里,王贲冷笑一声:“如此一来,我军完全可以就食敖仓,驻兵于阳武。”

    “不仅可以北向赵国,东指齐国,南望韩国,如此一来,大秦帝国必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崛起。”

    通武候王贲的策略,让大殿之上众人一阵沉默。片刻之后,经过短暂的安静,顿时殿中荡出一片笑声,随即一片哄哄嗡嗡的议论。

    见到这一幕,胡亥悠悠一笑,道:“好啊,如今言和欲先易后难,而通武候欲先难后易,太尉,丞相难道没有高论?”

    随着胡亥一番话,大殿之上的目光纷纷落在了子婴与尉缭的身上。卫余居下与尉缭邻座,见尉缭似乎没有说话意思,遂一拱手高声道:“愿闻太尉高见。”

    尉缭揉了揉眼,也没有打算谦虚。遂一拱手道,“陛下,诸位,老夫之见与上将军大同小异。”

    “大同者,目下我大秦帝国东出,只能攻打临近函谷关的诸国,战胜之后,才能逐渐壮大东争天下。”

    “小异者,函谷关天险之外,最靠近大秦帝国者,乃西魏与河南国。老夫以为大军东出,当取西魏或者河南国,其后图谋殷。”

    “唯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函谷关最大的风险,逐一解除。故而老臣以为当先取魏国,再下河南,最后灭殷。”

    ……

    这一刻,太尉尉缭,将军言和,通武候王贲,每一个人的立足点都是秦军东出,每一个人的想法大同小异。

    只是这一丝差别,对于秦军东出的布局,影响极大。故此,秦帝胡亥一直在沉默着,在心里思谋那一条更适合目下大秦。

    ……

    “太尉所言极是,理应先魏后河南!”

    话音落点,卫余奋然起身,道:“先攻河南国,虽能短时间拿下。却会再第一时间惊动魏国,得不偿失。”

    “先攻魏国,则河南国就算是惊惧也无可奈何。就算是山东反秦势力出兵,我大秦帝国也能据险而守。”

    “归总言之,大秦帝国东出必伐魏!魏国遇攻,西楚国必来不及就援!一举下魏之后,我军剑指河南国,至于殷国可一鼓而下!”

    ……

    “言之有理!我等赞同!”卫余出声立即获得了其余将军的赞同。

    子婴、王贲等也纷纷高声:“臣等赞同太尉之策!”

    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文武百官,心思还是无比单纯的。他们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重铸大秦帝国。

    如此浓郁的家国情怀,让秦帝胡亥心头欢喜。这样的大秦帝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有心为之大秦奋斗。

    ……。。

    因为群臣都清楚尉缭与子婴,这两位重臣多在庙堂又多与秦秦帝嬴斐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