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像搭积木一般,建造一栋三层重楼。最关键,还是建筑模组的运用。当然,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建起的重楼都一个样。这也无妨。待编户齐民入住,便会根据实际所需,自行改造。只需两三年后,便可如楼桑一般,千姿百态。

    这就叫民生。

    郦城横跨郦亭沟。是刘备封邑的西南门户。故而要建垣墙。

    历朝皆把建城郭、营都邑,视为“国之大事”。有详密的制度。时下也是如此。为使“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往往从制度上规定:“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徙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同仪)。”

    营建城邑,同样要遵守“王制”。大凡城郭所在地的面积,城墙高厚,城门数目,城内建筑物的种类,市场位置,道路宽窄等等,几乎都有规制,不得擅自逾越。

    《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陵,乘也),理势然也。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贾谊以堂、陛、地、廉寓,应建立等级来喻。亦说明汉代建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国都如此,郡国、县、道、邑也是如此。

    各级城邑的城郭大小,城墙高度、城门数目,皆有具体规定。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傍三门。”系指王都而言。王都一面三门之制,到汉代仍严格遵守。《西京赋》:“旁开三门,叁涂夷庭。”“一面三门,门三道也。”

    而诸侯的都邑,通常是一面两门。

    城墙宽度也有规定。诸侯的都邑宽不过三丈。

    此外,关于明堂、辟雍(明堂外水曰‘辟雍’),也有规定。《郊祀志》:“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伴宫。”“泮之言半也。”即诸侯只有天子所建的一半大小。《白虎通》:“天子之坛方五丈,诸侯之坛半天子之坛。”也是此意。

    《初学·居处部宅之条》:“宅亦第(宅第),言有甲乙之次第也。一曰出不由里门,面大道者名曰第。爵虽列侯,食邑不满万户,不得作第。其舍在里中,皆不称第。”这是对“第”的规定。

    当然。法规虽森严,逾制情况仍然存在。《汉书·食货志》:“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之限”加之,皇室日渐奢华,诸侯争相效仿。城郭建造上也多有逾制。如《汉书·梁孝王传》:“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人言跸,似于天子”。

    当然,刘备没必要与梁孝王相比。

    一切都按规定修造。且尽量按下限执行。

    能开两门,只开一门。版筑夯土,再内外包砖。厚度在三丈之内。角楼、谯楼、堞墙、瓮城、箭楼、床弩等,一应俱全。再引郦亭沟水环绕成护城河。又令周泰、蒋钦分兵拱卫,足可保西境平安。

    当然,这还都只是存在于图板上的设计规划。具体实施起来,哪一项都颇费时日。

    又怕急功近利,多生事故。刘备严令苏伯切勿急躁。更不得延长工时,克扣薪资。好在新募劳力,有足够的熟练工传帮带。未曾发生大的伤亡事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送去病舍施以良医汤药,不日便好。

    同吃同劳,让淮泗汉子与本地附民的关系,日渐融洽。再行姻婚嫁娶,不出数代,便成一家。

    刘备从未如此忙碌。竟不知一日三餐,身旁皆有编钟鼓乐,翩然而舞。自己正坐享王侯之乐。

    食不知味,便是说此了。睡的倒是香。沾床既倒,倒头就睡。一夜深眠无梦。乐伎、舞姬也开始练剑。就连女侍医也不得幸免。名曰:强身健体。

    出自禁中的女子,颇知礼仪。进出有度,更显侯府气势。

    女侍医皆医术精良。刘备让其为公孙氏诊治。结果却和女刺客告知雷同。都说静观其变。若能神合为一,性命可保。若继续分裂,则万劫不复。

    刘备叹了口气。

    只要她无事,一切都好。

    这几年刘备诛贼平乱,食邑日进斗金。所积颇丰。如今花钱如流水,却也能支撑的住。最先完工的,自然是最先开工的郦亭沟渠。重新加固的郦亭沟两岸,皆以卵石铺就,斜坡、堤面,广种苜蓿。堤防两侧边坡进行植草处理,乃是为延长使用年限。坡上间隔着移植垂柳,亦为培土固堤。

    每隔一里,便有一座廊桥飞架。桥上建楼,楼上有军士守卫。进出郦亭沟渠的前后两座桥楼,下设水闸。船舶入港,需开闸放行。皆是巨马水路,舟船能到楼桑,自然也能到郦城。

    运送货物米粮。一切皆如清溪。

    郦亭沟与督亢沟包夹的这片水泽,大半被改成水田。赶在芒种前,分给淮泗附民。与邑中百姓一起,整理水田,育秧备耕。

    待水位下降,督亢沟,再行通渠筑堤。百里督亢大泽,将变成百里良田。

    刘备粗略算过,可得良田三百万亩。亩产若能有五石,则年获稻谷一千五百万石。以出米七成计,可得粳米一千万石。

    汉时,边疆士兵每月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粟。”

    《汉书·匈奴传》载,干重活的壮汉,三百天平均吃十八石大米。一天六升米。一年不到二十二石。依此计算,三万亩良田,能养壮劳力四十八万余。若以一家老幼妇孺计,足可养百万人口。

    从后世“开督亢陂后,北境得以周瞻。”便可见一斑。

1。8 围淤为田() 
当然,也不能全吃主粮,还要吃蔬果禽肉。

    田中稻花鱼、禾鲤干,年年丰产。食之不尽,大肆贩卖。户户养鸡鸭猪羊,还有来自草原的香肠肉酱。家家建仓楼存储。纵然人口百万,亦吃穿不愁,足有剩余。

    更何况以大泽之利,辟成水田,亩产绝不会比刘备家百亩美田差。

    若以亩产八石计。可获稻谷两千四百万石。

    “呼——”刘备长出了口气。

    淡定。

    整个临乡只有邑民数万。别说百万,连十万人都没有。

    人手亦不足够开辟如此之多的良田。再说,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这便手书给九江郡的治中刘涣,和庐江郡的陶县令。让他们代为招募淮泗百姓、诸蛮山民,迁往临乡。

    又去信郡中,准备收纳青冀二州的流民。

    青冀二州,灾祸不断。流民颇多。尤其是年前北海地震,黄县海啸。青州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北上南下,乘船渡海去辽东避难,也不在少数。到黄巾之乱时,幽州竟有流民百万。足见天灾**之惨。

    对于滞留在幽州的青冀流民,刘备向来报之以十二分的警惕。原因很简单。此二州,是太平道的重灾区。若有太平道中人混入流民潜伏邑中,伺机而反,岂非大大不妙。

    正所谓家贼难防。再加上数年前流寇来袭,刘备一直对青冀流民十分警惕。生怕有太平道在自己的邑民中,妖言惑众。如今,之所以不怕。乃是因为,经历过南下平乱的刘备发现,但凡能吃饱穿暖,无人愿去造反。提着脑袋造反,不过是想吃口饱饭。历朝历代都一样。

    楼桑以前地窄。收拢不了多少流民。如今辖地百里,便有足够良田养活他们。

    刘备曾说:许我百里之土,可活百姓二十余万。

    如今看来,已远超此数。

    前景一片大好。事情却要一步一步的完成。

    夹在郦亭沟和督亢沟之间的旱地、水泽,皆被围淤,辟为良田。靠近楼桑的水田,刘备拿出四千亩,分到学坛四位大儒名下。又说,此田亩皆归学坛所有。若有寒门子弟前来就学,邑中又无足够的实习生位,便可每人分田十亩耕种,供其吃穿用度。耕种期间,不收田赋。待学成归乡,出仕地方,便把田亩收回学坛,再酌情分与他人。

    陈寔等大儒听完,竟齐齐起身,向刘备行大礼。

    刘备如何敢受。侧身避过,又急忙上前将诸位大儒扶起。

    能想到寒门学子,恩师甚是欣慰。正如恩师先前所说,豪门、寒门皆是百姓。寒门能出贵子,才是为君之道。楼桑学坛,文风鼎盛。堪称第一的北海一龙三人,都是寒门子弟。

    听说刘备准备给学坛弟子每人十亩良田。公孙瓒和田骅也来求取。

    恩师便问道:你二人家境殷实,何不专心学业?

    不料二人振振有词:我等亦是楼桑学子,为何不能种田?

    恩师点了点头:定要好生耕种,切莫令良田荒芜。

    恩师自然明白两人所想。

    学坛毕竟是学坛。

    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大有不同。在这里比的不是家境,而是德操学识。北海一龙能被学子钦佩,正因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公孙瓒和田骅纵家财万贯,在学坛的名气远不如北海一龙,便是明证。

    由北海一龙而始,如今种田成了学坛新风尚。两人岂能自甘人后。

    四位大儒手中的四千亩良田,不日便被瓜分一空。想想也是,不过分给了四百学子。学坛学子千人。尚有一多半没分到呢。

    一群儒服长袍的学子,与裤腿高卷的农人一起下田劳作的场景,许只有在楼桑才能得见。

    尤其是还有穿锦袍的富家公子。一亩田的收成,怕是还没有身上的袍子贵呦。

    旁人问起,个高的公子这便龇牙一笑:少君侯备,乃我挚友。北地种田第一,非他莫属!作为他的挚友,我瓒公子,又岂甘于人后?

    有理啊……

    没有分田的同窗好友,皆来帮忙。学坛甚至依稻作时令,休‘农假’。例假(如冬至、夏至),节假、农假、寒暑假,遂成为楼桑学坛固定的假期。

    屉舟运来秧苗,插秧开始。学子们天资聪颖,一学就会。

    给北海一龙帮忙插秧的学子,尤其多。横平竖直,纵横阡陌,连有经验的老农都不禁竖大拇指。

    插完秧,管宁这便请众同窗去酒垆小酌。

    都知他喝酒不要钱。同窗们欢呼雀跃,飞奔回宿舍洗浴更衣,却把正主抛在脑后。

    华歆面露担心:幼安,少君侯只说我等喝酒无需付钱,今带如此之多的同窗前往……

    听他这么一说,邴原也有些担心:是啊,幼安。万一……且凑足酒钱再去。

    管宁点了点头:好。

    邴原见管宁点头,这便松了口气。华歆却一脸痛惜。想着要凑多少,才够付这场酒钱。

    待三人收拾好农具,赶牛车返回。同窗多已先去。

    急忙赶到,早有酒家保在垆前迎接。上了三楼名叫‘松涛’的包房,推门视之。乐伎、舞姬、好妇,一概全有。场中胡姬翩翩起舞,同窗好友尽欢颜。

    酒垆主事上来告知,此宴乃少君侯安排。

    管宁急忙道谢。华歆更是喜不自胜。这便拉两位挚友登堂入室。

    众好友纷纷起身,将三人推上主座。管宁以就学晚推迟不受,却被众人硬推上主座。皆言:今日你做东,自当居首!

    北海一龙大名,如雷贯耳。

    蕃邸胡女亦有耳闻。舞姿极尽风华,却又不流于媚俗。看的众学子纷纷叫好,气氛热烈。

    名士自风流。又岂能行淫曲艳舞,下作之术。

    楼桑、郦城,相距十里。往来颇有不便。刘备见邑中骡马舫车大受欢迎,这便想在两座城邑之间铺设轨路。结果一算,实在无力承担。材料不算,人工亦难。先前为锻造楼桑邑中轨路,将所存矿石钢锭耗费一空。现如今,只能从连接楼桑和郦城的水路想办法。

    如何才能快速往返,掉头转弯又不占据河道,影响往来商船?

    于是,车轮舟的设计图稿,很快被少君侯绘制出来。

    车轮舟,将人力推进的划桨,转化为轮桨。使车轮舟进退自如,提高了舟船的机动性。其首制者是祖冲之。《南齐书·祖冲之传》记祖冲之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不因风水,施机自运”。因此船装有足踏桨轮,较之木桨船的速度大大提升,故名车轮舟或叫千里船。

    尤其适合在狭窄水道灵活往来,运送物资人员。

    原理不难。制造亦不难。

1。9 车轮舫舟() 
图板交给苏伯一观。

    苏伯细细看过后,轻轻点头:原理都通。只是造起来,或许有些麻烦。

    刘备笑道:这是自然。

    苏伯又道:若是往来运人,船需大些。舫舟可行。

    刘备想了想道:先造一艘小船试航。待定型后再造大船。

    苏伯这便领命而去。

    插完秧,稻作前阶段最重要的工序便告一段落。留下足够老农田间管理。大部分人手皆回归郦城大建。辅以塔吊、水锯等大量工程机械,万余壮劳力,在数千熟练工的带领下,建造飞快。五十人一组,平均三日便可将一栋楼的整体框架建起。砌墙、铺砖、盖瓦,再刷油漆、抹垩浆,装门安窗总共亦不过十日。再加上前期夯土筑基,万名工匠分成二十余组,半月可建重楼两百座。

    当然,前提是材料齐备。所有材料皆运抵工地。且每一栋重楼的梁、柱、榫、卯,皆同尺寸。只需建起一栋楼,便知大小木料的具体安装位置,而后熟能生巧,越发顺手。事半而功倍。时下建筑古朴大气,结构简单。尤其适合搭积木式的量贩建造。

    即便如此,如此神速,亦令人咋舌。

    想想也是。一月不来,再来,郦城已立楼数百!

    实在是太神奇。

    实验用的车轮舟也被苏伯造出。长四丈二尺,阔一丈三尺,外虚边框各一尺,空内安四轮,轮头入水约一尺,舱内有四名舟子(船夫)脚踏驱动,再使一人掌舵,在白湖破浪而行。

    进退自如,灵活异常。惹来万人围观。

    问过方知,此乃车轮舟。

    正所谓路上行车,水上航船。将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