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答曰:“回禀陛下,曹将军巡视各处,彻夜未眠。方才和衣而卧……”
“命人把曹轻车唤来,不必急于一时。”陛下声音虽轻,却无可忤逆。
“喏。”不得已,孙坚只好亲往曹操营帐,同回刑场。
“陛下。”曹操急忙入场。
“朕知曹轻车一路辛苦。然斩杀反贼王芬,兹事体大。需将军亲临,以壮声威。”陛下和颜悦色。
“臣,遵命。”曹操正欲退入队列,不料陛下忽又心血来潮:“王芬素有大名。岂能死于无名之辈手中。若非创伤未愈,朕当亲力而为。绝不假他人之手。曹轻车,可愿替朕分忧,用中兴剑,斩下王芬首级。”
“陛下,臣愿代劳。”孙坚抱拳出列。
陛下却不为所动。居高临下,笑看曹孟德一举一动。
“臣,求之不得。”曹操单膝跪地,双手捧过陛下随身佩剑,百炼中兴剑。
中兴剑,乃陛下登基后,命宫中良匠所铸。剑身有小篆铭文“中兴”二字。建宁三年铸成,同铸四把,铭文皆同。后一剑无故自失,不知所踪。
捧剑起身,曹操转身向刑场走去。
王芬自行闭目等死。
铿锵一声,宝剑出鞘。
曹操双手举剑过顶,正要作势下劈,不料身形猛一顿。
陛下眼中,戾芒一闪。
久等不来人头落地,王芬徐徐睁眼。四目相对,见曹操眼含热泪,不能自已。
这便低声言道:“孟德速速动手,切莫令人生……”
嗡——
剑光一闪,人口落地。
曹操浑身绷紧,一动不动。撑过天旋地转,这才强睁双眼。昏沉的视线,渐渐清晰。天地平分,六神归位。挥手甩去残血,收剑入鞘。
待转身,已恢复如初,举止如常。
大步流星,返回帐中。单膝跪地,捧剑呈回:“臣,幸不辱命。”
陛下欣然点头:“好。”
将中兴剑收回,陛下朗声言道:“传令州郡,反贼王芬授首。所有密信,皆付之一炬。前情旧事,盖不追究。”
“喏!”
又命小黄门,抬床榻返回。陛下随口一问:“此台何名。”
见众人皆看来,曹操恭身答道:“乃,沙丘平台。”
“哦……”陛下浑身一凛,狐疑而离。
“果真是沙丘宫平台?”王越大惊。
曹操轻轻颔首:“正是沙丘平台。”
“此乃不祥之地。曹将军为何引陛下来此。”王越亲历广宗之战,对沙丘平台之事,可谓耳熟能详。
“慌不择路,黑灯瞎火,我岂能知。”曹操苦笑:“待抵近,方知是沙丘宫台,‘困龙之地’。本不宜久留,奈何陛下创伤未愈,无法轻动。唯居高而守。今贼人四面围困,如之奈何。”
“万幸。战后此台内机关诸器,皆被蓟国将作馆拆除,又取土回填。当无大碍。”王越忽忆起一事。忙说与众人知晓。
孙坚不屑道:“大敌当前,切莫自乱阵脚。种种传闻,不过是以讹传讹。天地浩荡,何来鬼神。”
曹操龇牙一笑:“文台所言极是。然,传闻虽不可轻信,亦不可不信。待陛下伤情转好,早日破围。乃上上之策。”
三人遂定计。
1。112 莫如勤王()
陛下身受重伤,身陷重围。一切皆以活命为前提。余下皆不知为虑。早日返回洛阳,待秋后算账。
那些被付之一炬的往来书信。陛下虽未能全记下。却记住了几个重要同谋的名字。只需顺藤摸瓜,严刑拷打。便可将其同党一网打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先稳住人心,脱离苦海。待重回洛阳,养好身体。再杀尽乱臣贼子不迟。
又熬过一日。
陛下胸口,因剜除腐肉、毒血而留下的,一处拳锋大小的凹坑,结痂渐厚。从先前透明的亮红色,变成了半透明的暗红色。待变成褐红,再由红转黑,内里肤肌新生。陛下当转危为安。
那时,郡兵齐来救驾,内外夹攻,破围而出,轻车直奔洛阳。河间旧宅,再也不来。
“州郡可有响应。”服下汤药,陛下强忍满嘴苦涩,轻声问道。
“尚无兵士前来。”大剑宗王越答道。
“朕已知。”陛下眉头微蹙。
累日来,高台下“伐无道,诛暴君”的呼喊,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便是布下重重屏风帷幔,亦无从遮挡。
陛下失血过多,睡意昏沉,常闻声惊醒。怒气滋生,又无可奈何。不断积压的愤懑,让陛下越发阴沉、易怒。也越发想念八关都邑,高墙环抱的南北二宫。以及自己亲手打造的华美西园。
又惊又怒,坐卧不安中。再熬过一日。御医小心解开纱布,结痂已成朦胧红褐色。再过一日,当可变成褐红。或不出三日,当可居车而行,性命无忧。
“州郡可有响应。”重新包扎,服下汤药,陛下又问。
“尚无兵士前来。”王越再答。
陛下眼中忧色,一闪而逝。显然,“诛首恶,赦从众”的效果,并不理想。
陛下并未料到,黄巾乱后,冀州满目疮痍,郡兵十不存一。自王芬上任,所募皆是死士。多出黄巾余孽。换言之,郡国守军,此时此刻,或正裹挟在黑山军中,亦未可知。千里之内,唯一可倚仗的雄兵,便是蓟国精锐。
“蓟王……”陛下欲言又止。
王越领会圣意,遂答道:“虽未向蓟国派遣信使。料想,蓟王此时或已知晓。”
“何以知之。”陛下问道。
“冀州大乱,唇齿相依。蓟国虎踞再侧,焉能不知。”王越言道:“先前,蓟王曾命二义弟,领兵囤于高阳国境,迎陛下北巡。距冀州咫尺之遥,亦当悉知。”
“好,好,好。”陛下终于安心。以蓟王之雄才,必不会按兵不动,只为等来陛下一道诏命。
果然。
蓟王宫,百官列席。
“主公不可。”蓟东尹钟繇,起身进谏:“陛下并无勤王诏命。且时局波橘云诡,福祸难料。万一延祸上身,徒落人口实。”
“所谓‘求诸侯莫如勤王’。天子深陷重围,危在旦夕。宜速发兵,一战而胜。得‘尊王’美名。”王傅言道。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带,勾结狄人伐襄王,王师大败,襄王逃到汜地,派人向晋、秦求救。晋文公纳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之谏,辞退秦军,独自出兵,击退狄人,活捉王子带,安定周王室。晋文公由此得“尊王”美誉,受赐四邑之地。
“王傅所言极是。”刘备欣然点头:“传命鹰扬、折冲二校,即刻起兵勤王。孤当亲帅水陆大军,南下驰援。”
“主公明见!”百官下拜。蓟国崇文尚武之风,莫过如此。一言蔽之,干就完了。
自事发,蓟王已收线报无数。
冀州刺史王芬,竟暗自谋划出如此一盘大棋。陛下之所以北巡,又将王芬带在身侧,乃因轻车将军曹操告密。换言之,陛下北巡,名为巡视旧宅,实则是将计就计,铲除以王芬为首的乱臣贼子。
许在陛下心中。王芬等人,密谋废立的“合肥侯”,另有“其人”。
“其人”是谁?
如今看来,答案已呼之欲出。
再往深处想。陛下北巡,想要亲自揭开的终极谜题,许便是合肥侯的真实身份。之所以取道蓟国一游。亦与“合肥侯”其人,密切相关。
说白了。陛下怀疑,王芬等人所立新帝,不是自家胞弟合肥侯,而是蓟王刘备。
然而,从车骑将军曹操,抄出的十箱逆党往来书信中,只字未见蓟王。所言,皆是合肥侯。所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陛下无可指摘,又生死一线。这才口出,“料想此事必与蓟王无关。”
至于心口是否如一。待此事罢,当见分晓。
另一个更重要的义理支撑:
蓟王刘备与黄巾逆贼,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如何能相互勾结。
若此事,只有王芬暗募死士参与其中,蓟王当难辞其咎。然又有白波黑山二贼,裹挟同谋,故蓟王或可置身事外。
陛下临来时,黑山张燕,遣使入京。假买官之名,重金贿赂中常侍,得与陛下西邸相见。伏地请降,又将王芬暗中勾结黑山贼众,施舍粮草辎重,欲共举大事之消息,和盘托出。
陛下先得轻车将军曹操进京密报,又得黑山使者密语相告。一前一后,如何能不深信。故授意已受封平难中郎将的张燕,将计就计,假意答应结盟。听陛下号令,再行反戈一击。
蓟王之所以令陛下生疑。其中最关键的证据,亦出此处:
王芬用来笼统黑山的辎重粮草,皆赊自蓟国。
换言之。不断赊给王芬粮草辎重,用来笼络黑山贼寇的蓟王,像极了幕后主谋。
陛下精通商贾之术,善利益交换。无利不起早。蓟王撒出去钱粮无数。笼络黑山贼寇,究竟意欲何为?
即便明知:蓟王不可能与黄巾余孽相勾结。
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爱恨亦消,唯利长存。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不可不防。
蓟王有大功于社稷。又是陛下心中的托孤重臣。平心而论,陛下还是信多疑少。这才亲来验证。以求皇位继承万无一失。
坐拥大位,方能卖官鬻爵。此,才是陛下一本万利,富贵荣华绵延子孙后代的“核心资产”。
故不惜亲身涉险。
高台下,黑山大营。
张燕披麻戴孝,洒酒于地。遥祭身首异处的王使君。
不及起身,密探来报:“王已兴,速起兵!”
张燕霍然站起:“传令,攻台!”
1。113 天命所归()
铺天盖地的喊杀声,由远及近。宛如惊涛拍岸,呼啸逆升,冲上高台。
震耳欲聋。陛下面无血色,内心惊惧可想而知。
万幸。车骑将军曹操,弓弩齐备。尤其是蓟国最新版的机关箭车,除去置于车架底座的储能发条,还可经由外设轮机组,以牛马驱动。内驱、外驱两用,无级变速。
机关箭车,最大的优势,便是整齐划一。上中下,置三排弩。分别为:床弩、黄肩弩、并发连弩。远射:千步、五百步、二百步。行:抛射、仰射、平射。
砸锅卖铁,变卖家当。重金购来的机关箭车,层层围满,高台上下。
四面齐射,声如雷吼。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之魏武卒,不过“负矢五十”。
为平衡战力。一般而言,全套披装之精锐弓弩手,不过背负五十支箭。人马具装之精锐骑射手,可多负二百支。而一辆机关箭车,满载大小箭镞,三千支。
精钢车轮、板簧避震、齿轮轴承、升降底盘,内藏神鬼机关诸器。蓟王自幼时,初绘神鬼图板,再经大小实战不断改良,辅以墨门明隐二宗之力,如今的机关马车,不要太强悍。
当然,类泛舟各地的明轮商船,机关马车的日常维护及配件更换费用,亦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后勤机动化的前提,是大汉强悍的高速路网。还是那句话,不活在当下,如何能知二千年前的华夏先辈,已轻车日行四百里。还有一张,年年修善,惠及全国的高速路网。
与先前一般无二。黑山渠帅张飞燕,尽遣宿贼为先登。
究其原因。只因此一时彼一时也。宿贼皆为黄巾死忠。说恶贯满盈,亦不为过。先前为贼,引为倚仗,自当忠心不二。今欲投明主,便成了绊脚石,须雷霆铲除。永绝后患。
又谓愿者上钩。
还有何物,能比围杀大汉天子,更令黄巾余孽,山中宿贼,为之疯狂。不惜舍弃身家性命。
何须张燕浪费口舌。宿贼纷纷请愿,勇为先锋。
张飞燕从谏如流,尽数放出营寨。前赴后继,死于箭下。
有句话唤做“天命所归”。又说“天人合一”。两相合并,不难理解:天命即人望。
归根结底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尽其事,各安天命。
三日前,白波谷,大寨。
“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便有宿贼翻山越岭,逃回报信:“黑山张燕,席间摔杯为号,杀我郭渠帅!”
“嘶——”杨奉倒吸一口凉气,两眼一翻,摇摇欲坠。
“渠帅!”帐内众别帅,急忙上前搀扶。
先前,右丞传语“静观其变”。
电光石火,杨奉已想通一切。喂下一碗山间甘泉,这才悠悠转醒:“好一个两面三刀……张飞燕!传令,偃旗息鼓,遁入老寨,暂避汉军锋芒。转去抄掠黑山,报仇雪恨!”
“喏!”众别帅各个怒火中烧。
所谓同仇敌忾。渠帅被杀,此仇不共戴天,如何能不雪恨。与汉军一较长短,在血海深仇面前,已可有可无。
依山下寨,傍水结营,与董骠骑对峙的白波贼众,一夜走空。
攻入营寨,缴获数量可观的“粮秣辎重”。董重正欲乘胜追击,不料有北巡信使,奔入营地:“陛下被黑山贼困于高台,危在旦夕!”
“嘶——”董重倒吸一口凉气,两眼一黑,险倒栽马背。
“将军!”众将校急忙扑来营救。
不等冷水泼面,董重又一跃而起:“陛下今在何处。”
“广宗城外,大陆泽边,沙丘平台。”
“不好。”董重脱口而出:“此乃困龙之地也!”
“将军以为如何?”张济抱拳相问。
“当……当……”灵光一现,忽想右丞贾诩“此去或有大富贵”之临别赠言。
富贵险中求。董重咬牙道:“三军听令,速去冀州,驰援陛下!”
“喏!”
见信使颇为雄壮,董重便随口一问:“何人麾下。”
“轻车将军帐下,军曲候李整。”信使躬身答曰。
“原来是曹轻车!”董重随即安心。既有曹孟德再侧,陛下定无大碍。
此次此刻,血战一日。
沙丘平台周围,伏尸遍地。乱箭密如荆棘,绕高台一圈,野蛮生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