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雪封住的不仅是往来的通路,也将时人的活动圈尽可能的压缩在方圆数里之内。除了距楼桑最近的涿县县城,附近州郡的旅人,断难抵达。想打楼桑主意的奸贼恶徒,更是有心无力。

    先别说方圆十里的聚落皆被拆除,编户齐民统统搬进楼桑,成了侯府的邑民。坚壁清野,想要袭扰楼桑,连个落脚的地都难寻觅。如此酷寒,在野外过夜,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天寒地冻,蟊贼绝迹。

    这也是刘备喜欢冬季的原因之一。

    没有结冰的白湖,水清如兰。沿湖岸搭满的脚手架,正建造着一座座水榭。后世冬季施工有许多注意事项。土壤、混凝土、砂浆等所含的水分冻结,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而在当下,建筑多是石木结构,连接多用榫卯,冬季并无不妥。尤其是盐渍木,即不易着火,也不易干裂。非常适合冬季施工。熟能生巧,这也是工匠们自行收获的经验。

    楼桑邑中,邑民两万有余。劳力充足。趁农闲到工地上赚些零花钱。出身大汗,再去汤池泡个热水澡。与三五好友小酌数杯,再给家中妻儿打包一份吃食,日子别说有多惬意。

    冬季的楼桑,更是修造室内的好时机。

    雕梁画栋有逾制之嫌。刷刷木漆,置办些家具,却是可以。室内温暖,木漆亦不会干裂脱落。

    白湖水榭已初具规模。桥楼归市更不必说。

    早成了楼桑一景。

    忙了一年的宗人附民,赶着难得的空闲,姻婚嫁娶,相互结亲。凡刘氏宗人、顺阳族人,都是妥妥的门当户对。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少君侯虽号称麒麟子,却也是自家子弟不是?但凡宗人附民家门有喜,请帖自是第一个送入侯门。刘备来者不拒。虽不能各个出席,然而封一笔厚厚的贺礼,却一个也不曾少。

    礼尚往来。宗人们看中的多半不是钱,而是这浓浓的人情味。

    和前后两位开朝传代的先祖一样,起身于微末的少君侯,保留了甚厚的草莽侠气。

    当然,只出礼不赴宴,也是不对的。耿雍、崔钧、黄忠、黄盖……被轮番请去吃酒。着实替少君侯挡下海量的酒水。

    大雪封路,天知道少去多少麻烦!

    整个楼桑都松了口气。

    刘备难得空闲,整日陪在母亲身边。

    暖柜一开,热风徐来。室内温暖如春。刘备身形日长,年前的衣服总是不能穿的。母亲在公孙氏等人的帮衬下,为刘备缝制了数套新衣。母亲的女工,在刘备心里绝对是天下第一。即便是家徒四壁,三餐不继时,刘备身上的衣服,母亲也容不得有一丝污迹。

    母亲纺线织布,夜夜不缀。家中账目也要逐条过目。刘备不忍见她辛劳,让公孙氏多为分担,可母亲却乐在其中。话说,那段典当度日的年月,母亲过的远比刘备艰辛。如今仓实廪足,家有余粮,母亲自是万分珍惜。

    正如父亲清瘦却慈爱的背影,这些都是刘备最珍贵的记忆。

    大舅越发来的勤快。那些旧事,刘备也都忘记了。毕竟是血亲。

    范氏与刘氏结亲,本是门当户对。如今刘备复爵为侯,范氏自然与有荣焉。

    楼桑的诸多便利,也向范氏开放。无论寝垫、美酒,还是马桶、暖柜,便是交由范氏贩卖到东郡各县。收入颇丰。

    陶管供暖,是楼桑一大创举。北地酷寒。老弱多半死于凛冬,剩下一半死于酷暑。新年前后,家有老人暴毙,举家恸哭发丧者,众多。除此之外,北地最大的病症,便是草原鼠疫引发的瘟疫。此病随乌桓、匈奴等游牧一族,内迁而来。许多村庄,一夜死绝。十分可怖。

    好在涿县并非临近边疆,也无异族定居。瘟疫只是偶发,并未大面积传播。

    邑民生病,也可到楼桑义舍,寻医问药。且汤药费多为侯府支付。无奈如今药价奇贵。所需药材多为野生,需到深山密林中采摘。产量很低。但凡得了慢性病,因病致穷便是常事。刘备家之所以家道中落,正是因父亲久病卧床所致。

    刘备见自家花房四季如春,遂想到了药圃。

    一些常用药若能大面积种植,可解缺医少药之荒。

    这便命胡姬在自家花房中试着种植。

    若可行,以后邑民家的庭院,便不再种植桑麻,统统改为药圃。

    少君侯灵秀天成。楼桑之所以能有今日气象,少君侯居功至伟。只要是少君侯下发的告示,邑民自会口口相传,迅速贯彻执行。信赖是其一,威望日隆却是其二。

    楼桑邑与十里之外的涿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邑乃是刘备的封地。虽有汉律官吏掣肘,却实打实是刘备自家的产业。陆城亭侯放在天下,实在不值一提。然而放在一县之地,却是一等一的宗亲豪强。

    谁敢捋少君侯虎须?

    比起县城,楼桑颇多便宜(bian yi)自在。是难得的休闲之地。

    校馆年前闭馆。学生多以解散。

    路远的早已在大雪封路前归家。楼桑子弟更不用说。再剩下的,多半是不想回家之人。其中就有公孙瓒。

    陈逸、胡辅,刘备长兄刘文、四弟刘修,整日与公孙瓒为伴。到处吃喝闲逛不提。刘备若是不忙,也会与众人小聚。这日雪大,众同窗好友又碰到一块。

    与众人不同,刘备心有所虑。

    楼桑舟车皆能自造。独缺马匹。买又太贵。如何是好。

    见刘备又为马匹叹气。旁边的公孙瓒这便放下蜜浆杯:贤弟,若为马匹所困,为兄倒是能举一人。

    刘备忙问:何人?

    公孙瓒却卖了个关子:我且手书一封,他若能到,我便引来相见。

    刘备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兄长。

    公孙瓒亦笑道:举手之劳,贤弟何须客气!

1。99 北疆来人()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北地春来晚,冰雪未消融。病菌未能扩散,再加上病患收容救治及时,瘟疫幸未波及楼桑邑。

    待路上坚冰开始融化,车马已能勉强通行。

    蛰伏了一个冬日的马厩,喜讯频传。苏双说,不久便会有数匹良驹产下。青駹马居功至伟。

    缺马是整个楼桑最头痛的难题。

    话说,年前公孙瓒曾言,有人能解缺马之急。却不知他说的是何人?

    刘备十二岁。

    身形又蹿高一截。力气也大。二石的匈奴长弓,可自如开启。与个头稍矮于他的公孙氏互击,能两百合不败。剑击算是初成。

    名师出高徒。

    话说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以刘备的身手,似也差不多少啊。

    校馆已开学。众同窗好友,白日仍难见少君侯一面,刘备还是上晚学。即便如此,时间也排的很满。除了自身的修习,邑中诸事也需他定夺。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更是日日拜访侯府不提。

    白毦精卒、水兵部曲、贼捕刺奸,严查死守,不曾怠慢。

    等到春暖花开,忽有一骑奔入邑中。

    马上少年,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向守卫打听了校馆的方位,这便拍马赶去。

    不久,公孙瓒使人投书,言好友已到。刘备急忙赶去相见。

    公孙瓒贵族子弟,在宿馆三层租了一套别馆居住。平日还有婢女家仆,服侍起居。正是饭时,学生们多去食堂用餐。等刘备赶到三楼别馆,公孙瓒正与一胡服少年谈笑风生。

    见刘备,这便起身招呼他进来。

    一左一右,拉着刘备和胡服少年之手,介绍道:“贤弟,这便是能助你一臂之力之人。名唤阎柔,乃燕国广阳人氏。”

    “广阳阎柔,见过少君侯。”刘备虽身穿便服,胡服少年却不敢怠慢,恭敬的行礼。阎柔应该年纪不大,却显得十分老成。想必与自身经历有关。

    刘备笑着回礼:“我与瓒兄长,兄弟相称。阁下不必客气。”

    公孙瓒亦笑道:“贤弟所言极致。我二人同窗为学,又早已相识。即是同门,又是兄弟。阎柔你不必拘礼。”

    “也好。”到底都是少年心性。阎柔也不矫揉造作,爽利的直起身来。

    宾主落座。

    刘备这便开口道:“兄长曾与备言道,阁下能解楼桑缺马之困。不知此言当真否?”

    阎柔轻轻点头:“若只为马匹,(阎)柔确有办法。”

    刘备大喜:“如何相帮?”

    “无它,去北疆贩马。”阎柔答道。

    数年前,张世平也曾来信,说要去北疆贩马。当时刘备颇多顾虑。今阎柔又提起,这便动了心思:“阁下识得胡人?”

    听此问,阎柔面色一紧。跟着又展眉道:“岂止认识。胡人对我颇为信任。”

    公孙瓒这便说道:“阎柔少时曾被乌桓、鲜卑俘虏。在胡人部落中长大。颇为胡人所信。”

    原来如此。

    难怪会面露一丝不豫之色。

    这段经历,一定十分痛苦。刘备正不知该如何开口。阎柔却浑不在意的说道:“游弋在关外的几支部落,我都能去说项。价格少君侯自当放心,定比马市便宜数倍。”说着,阎柔又说起一件旧闻,“去年雪大,鲜卑老单于染病暴毙。新单于刚刚继位,正需金银安抚笼络其他部族。此时贩马易。”

    刘备也听说,老单于年前身亡,其子屠特若尸逐,已就单于位。

    想必,阎柔口中的新单于,就是他吧。

    “去往单于处的路径,不知阁下熟悉否?”刘备问道。

    “(阎)柔(生)长于草原,塞外草木如数家珍。自然熟悉。”

    “沿途部族,阁下又熟悉否?”刘备再问。

    “年幼玩伴,多散在各部之中。柔自然也熟悉。”阎柔又答。

    “如此,便请阁下盘桓数日,去与不去,不日便有分晓。”刘备想了想道。

    “可也。”阎柔郑重点头。

    离开公孙瓒处,刘备转而又去了市楼。问过简雍,如今赀库内有存钱千万计。足有五百万钱可用。换成马蹄金饼,有三百余枚。之所以金贵。不是一万比一,而是万五比一,正因铜钱不便携带。大宗货物,多以黄金结算。也是因携带方便,故而胡商尤喜黄金。所以在马市,胡商甚至愿意用一万五千枚铜钱换一锭马蹄金。加上刘备此次兑换量又大,所以金价尤其贵。

    一般商贾,无力承担。

    刘备问过,所识人之中,唯有辽东田氏能与他兑换。

    先不着急。

    第二天,刘备又请来公孙瓒,询问阎柔身世详情。

    公孙瓒这便将所知,娓娓道来。

    其中血泪,当真不忍直视。身负血海深仇,却还能与胡人混迹为友。阎柔此人,非常人也。

    见刘备默不作声,公孙瓒知他起疑,这便劝道:“阎柔乃愚兄好友。其人忠肝义胆,重诺轻死。此去必能马到功成,贤弟大可放心。”

    “兄长多虑了。”刘备笑着点头:“我只是在想,事若能成,当何以为谢?”

    公孙瓒这便松了口气:“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言谢!事成之后,给他在邑中找个安身立命的差事便是。”

    “如此,也好。”刘备虽点头,却隐隐有些担心。总感觉哪里不对。

    也罢,既是公孙瓒的朋友,估计不会有太大问题。

    打定主意,刘备又去信张世平,询问贩马诸事。

    很快就收到张世平的回信。

    信中言道:舍近求远,非上上之策。何不去三郡乌桓?

    刘备细看之下,才幡然醒悟。原来此时的幽州,还有三郡乌桓。

    乌桓,分部、邑(邑落)、落。邑、落,为部下辖的群落。每部统辖着数百乃至数千个落。

    《后汉书·乌桓传》载:“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干落自为一部。”落,常为户之意。每帐户或帐落,少则七八口多则十余口。若干落相聚则为邑落或简称为邑。“大约每邑落约有二、三十户”,“每一邑落当有人口一百几十人至二百几十人”。

    邑落以上为部或部落。“数百千落自为一部”,部的大小悬殊,相互兼并,很不稳定。

    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缘边十郡分布着乌桓大小部落,人口当在三十万以上。部落首领称大人,掌握大权,大人的命令,“部众莫敢违犯”,“违大人言死”。

    《三国志》裴注引《魏书》记乌桓风俗云:“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也就是说一个部落的人在同一个时期内都是同一个姓氏的,这个姓氏就是当时统治这个部落的最强健、最凶悍的大人的氏姓。

1。100 三郡乌桓() 
近年来,时常寇边,劫掠幽州的异族,主要就是乌桓和鲜卑。

    此二族,皆是殷商时一个叫“东胡”的异族后裔。

    西汉初年,匈奴单于冒顿灭东胡,余下胡人分别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并从此繁衍生息。以各自的山为族名,乌桓族和鲜卑族就这样诞生了。

    起初,乌桓和鲜卑都居住在原匈奴地区,本朝中期,乌桓其中一支内迁,被获准定居在幽州几个边郡,负责招揽其他乌桓人前来投靠。就此开始,乌桓人逐渐加入内迁行列。

    大汉国土之外的乌桓人,很多都内迁进来了。这些内迁的乌桓后来在幽州逐渐发展出三个大据点,即辽西国附近的辽西乌桓,上谷郡附近的上谷乌桓,以及辽东国附近的辽东乌桓。

    统称为三郡乌桓。

    阎柔少年时,曾被乌桓、鲜卑俘虏。按照公孙瓒的说法,先是被劫掠广阳的乌桓部族俘获,后又被攻杀乌桓的鲜卑人二次俘获。如此辗转于乌桓和鲜卑之间,九死一生。

    乌桓、鲜卑,皆是游牧。

    为何要舍近求远?

    刘备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见阎柔也未及冠,都是少年心性。刘备也懒得揣测,这便当面问出。

    阎柔笑问:“少君侯可知盐铁官营?”

    “自然知晓。”盐铁制度由来已久。约始于春秋战国,初备于秦汉。自秦代“专山泽之利”、“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至西汉武帝乃行“官垄盐铁,禁民煮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