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一来,龙耆城与西海五县的重要性,亦随之凸显。

    在幕府的规划中,整个西海郡,皆为牧邑。用来蓄养牲畜,出栏肉禽蛋奶,及皮革加工。少量无法放牧的丘陵、河谷,则改造成农田,播种青稞麦。用于自济。

    西海特产“湟鱼”。适当兴建港口,亦在规划之中。终归要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刘备亲来的意义,便在于此。所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蓟王亲自为众人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一众属吏,流徙羌人,皆欢欣鼓舞,干劲十足。

    日薪二百大钱,对羌人的吸引力,远超刘备及家臣的估计。

    西海赀库,最先建起。雕梁画栋、雕楹漆铜,金碧辉煌、金光四射,皆不足以形容。何须日光来照。饶是顶上琉璃瓦当,皆夜放豪光。富贵奢华之气,扑面而来。

    就是有钱。

    足月二千大钱发放前,还需开设户头。腰牌更需流徙满一年期,方能傍身。

    亦不用干着急。

    筑城、造楼,修路、放牧,先顾好眼前。该来的,终归会来。该有的,一样不少。

    蓟王威信天下,又岂能自食其言。

    汉人夯土筑城,烧砖建屋。除去盐渍大木,皆可就地取材。实在是太方便。

    正因恪守羌中道,刘备才需一名宿将坐镇。短短相处,见郝昭果有大才。刘备遂安心。小住三日,便赶往九泉汤馆。

    遥见一座坞堡,背倚群山,面陈溪水。巍峨耸立,蔚为壮观。围绕坞堡,工匠正开挖深壕,就地和泥,扮入铜铁矿粉,烧造引水陶管。引六眼热泉,往百五十里外之龙耆。

    正因全是模组建造,皆为标准尺寸。故只需物料齐备,造楼易耳。

    九泉汤馆,如蓟国温泉别馆,乃是蓟王蜜月之地。人迹罕至,无所拘束。便是整日坦诚相见,亦无不可。且此地温泉度数不高,露天浴池,与体温相近。浸泡其中,亦无需忧心蛋白变性。

    钟慧、钟瑷、当素、当昔、骆、卢、女王、圣祭、十御卫,不出意外,当皆可成功受孕。

    留守匠师交接完毕,便迁往工营安身。

    九泉汤馆,即被女御卫全面接管。

    停好车马,升起吊桥,放下门闸。再无旁人叨扰。

    馆舍皆绕温泉汤池而建。长廊滨水,重檐倚天。池中清波荡漾,水面暖云盘旋。沐浴其中,飘渺如置身仙境一般。遥见远处山峰之巅,皑皑白雪,又彷如身入世外桃源。更有娇妻美姬,身披素纱,相伴而浴。耳鬓厮磨,口口相传,快活好似神仙。

    各种无法描述之情状。堪称肆无忌惮。

    蓟王料事于前,以备不虞。

    得知生机重复,便六百里传令蓟国将作馆。将紫渊六国馆,改建成蓟国王子馆。

    待诸王子入馆。蓟国王傅、少师、女师、庶子、洗马、舍人、行人等宫官,皆同入馆授业。且规定,王子年满五岁,便需入馆。同吃同住,一切皆如楼桑太学坛那般。

    试想。本就是刘备之后,彼此血脉相连,又从小同窗,感情自不一般。比长于各自母妃身边,各种宠溺顽劣,不知天下大势,民间疾苦,不知好过多少倍。

    蓟王改建王子馆的消息,遂在蓟国疯传。

    穷尽所思,若还想象不到其中盛况。不妨入太学坛一观。

    自蓟王而后。历代王侯子嗣,只需出蓟王一脉,便皆在五岁入馆。逢寒暑节假,方才被各自母妃领回。

    此举,堪称神来之笔。

    诚然,此皆是后话。

    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王子馆本身。蓟王有七十妃,三百单一御卫。传闻陛下又将赐婚。遂未雨绸缪,为王子建馆。蓟王乃出前汉中山靖王一脉。靖王有百二十子,史书早已言之凿凿。

    蓟王春秋鼎盛,子嗣绵延,当直追中山靖王。

    消息传到洛阳。饶是后宫佳丽破万的陛下,亦瞠目流涎。

    美人佳丽易得。贵子千金却难办。陛下夜夜笙歌,不过诞下二子。

    且看蓟王,竟建了座王子馆!

    陛下惊诧之余,亦足可安心。蓟国不过十一县。八子将将够分。若学中山靖王生百子。蓟国何止支离破碎!

    还有何惧。

    朕当高枕无忧。

    何后小妹与窦氏孤女同嫁蓟王,可也。

    所谓添人添双筷。蓟王家大业大,又岂多此二女。

    

1。157 类同相召() 
就刘备所知。除去丝绸之路,稍后还有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皆是通往西南的重要商贸通道。

    立足于西海,向南逆上高原。刘备要试着开辟这条堪比丝路的,重要贸易通道。茶叶与丝绸,乃是时下一本万利的大宗输出货品。一旦茶叶风靡异邦,当又新增一笔取之不尽的大进项。故刘备提前在陇南遍种山茶,便以备不虞。

    “南方有嘉木”,便是说茶树。蜀地亦是重要的茶区。以陇南茶园为根基,蓟国茶商已纷纷入蜀中,开辟新园。

    温泉共浴时。慧妃曾百忙中提及,高原深处之古羌。言,放牧的钟羌族人在盛夏时节,沿穿行于雪山之间的蜿蜒河谷逆进时,偶会发现古羌猎场。

    慧妃还说,长于高原深处的古羌,以旄牛为饰,俗称“旄牛种”。传言种分六部,并称“六牦牛部”。

    《西羌传》载:羌人“或为牦牛种,越隽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三国志·张嶷传》亦有:“汉嘉郡界旄牛夷”及“旄牛王女”,又称:“越隽羌”。

    旄牛,即牦牛。产于西南。《山海经·北山经》:“(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注曰:“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

    自古,川藏一体。

    换言之。“旄牛种、越隽羌”,亦是游牧行国。在川藏之间的高原草场与水草丰美的河谷地之间,往来游牧。

    恰逢春夏之交。从西海郡一路南下,逆进赐支河曲,穿越积石山,或可遇见这支古羌。

    既知其名,刘备这便安心。

    喘息之间,当机立断。遣一支商队南下,寻机与越隽羌交通。

    这便六百里传令大震关,交由左丞荀攸亲自操办。名称蓟王已先行拟定:辅汉大将军幕府拓荒车队。

    标配营地马车一组,民夫健妇一队。防御马车、游商马车、工坊马车、军市马车、营官马车等,不一而足。配汉使、队率、营士、侍医、工匠、猎人、绘图师、九译令等,人员随行。

    首任“拓荒骑士”,便是已升任骑都尉的安息商人,安玄。

    命安玄持节,率队自西海南下,寻路挺进高原。沿途搜集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并由随行工匠绘制山川地形图,寻险地要冲,用于后续筑城屯守。从战略而言,先钉入一枚楔子。再以此为据点,筑城屯田,迁军民驻守。而后便是开枝散叶,将化外之地,尽归汉土。

    时下。煌煌天汉,一枝独秀。四夷皆已汉化为荣。听闻是持节汉使,沿途诸国岂敢有丝毫怠慢。好酒好菜,用心招待。小心送出国境,方能暗中松一口长气。

    “勿动,动则灭国。”此语早已随汉使,遍传四海。

    大震关首。

    听闻蓟王组建拓荒车队。有志之士,无不摩拳擦掌。

    张骞定西域而名著青史。耿恭守疏勒而节过苏武。

    汉风雄烈,回肠荡气。百年羌乱将灭,黄巾暴乱又起。眼看社稷不保,国祚难继。蓟王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先平西域,再定陇右。今又南下拓荒,挺进高原。如何不令天下,拍手称快。

    安玄今已举家东迁,定居大震关,升平里。被刘备举为“骑都尉”。其都尉府门前,早已排起长龙。皆要入拓荒队列。

    登高楼俯瞰,安玄方知何为大汉风仪。

    上至王侯,下至黎民。皆以开疆拓土,海纳百川为荣。东胡南附,南蛮内迁,西羌东来。终汉一朝,国策虽屡遭诟病,然却贯穿始终。自汉而后,再无皇朝有此心胸胆魄。多行闭关自守,分割华夷。

    艾亭,老都尉府。

    自门前幕府车驾内,推门下车之人,正是门下督郑泰。

    老都尉亲出山门相迎:“老朽见过上使。”

    “老都尉速速请起。”郑泰趋步上前搀扶,不敢受此大礼。

    待老都尉站定,郑泰又后退数步,肃容下拜:“蓟王门下督郑泰,拜见姜老都尉。”

    所谓有礼有节。郑泰此举,自当快慰人心。

    老都尉亦不推迟。坦然受了此礼,此举,自当彰显蓟王礼贤下士。时人举止,皆有深意。

    “上使且入堂中一叙。”

    “老都尉请。”

    宾主落座,郑泰先呈礼单。

    老都尉接过一看,不由一惊。

    “老朽何德何能,敢受王上如此重礼。”

    郑泰却道:“我主慕老都尉之名久矣。奈何诸事缠身,不敢轻动。这便遣(郑)泰,前来问候。”

    “如此,老朽愧领了。”

    见老都尉亦是利落之人,郑泰喜道:“陇右百废待兴,值用人之际。听闻老都尉开门授业。所谓名师出高徒。来时我主让(郑)泰问计老都尉,可有适龄子弟,出山相助。”

    “不成气的弟子,倒有数人。”老都尉心领神会:“敢问上使,当授何职?”

    郑泰笑道:“千石以下,郑某可自决。”

    “哦?”饶是老都尉亦不禁动容:“门下督乃六百石官,如何能授人千石俸。”

    郑泰笑道:“主公厚爱,引为私臣。故位卑而权重。”

    “传言果然非虚。”老都尉涣然冰释:“初出茅庐,不求千石之禄。伍长、什长,队率、曲候,足矣。”

    “老都尉切莫妄自菲薄。”郑泰笑道:“何不将门下高徒,引来一见。”

    “如此,上使且随老朽前往演武场。”

    “请。”

    偏院,宿舍。

    成公英满脸潮红,急步入内:“诸位师兄、师弟,恩师相召。”

    “何事如此急迫?”见他气喘吁吁,大师兄杨秋便起身相问。

    “乃因……”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成公英言道:“蓟王门下督郑泰,前来征募。”

    何止杨秋,舍内众师兄弟,皆“嗡”的一声,如遭晴天霹雳。脑中一片空白。

    “还不速去!”伍习跃身而起。众人这才醒悟,互相收拾妥当,列队向演武场而去。

    老都尉府,后山谷中建有马场、校场,排设各式兵器,用于学艺演武。所谓演武场,便是说此地。

    北面看台,已高朋满座。居中设二席。东席自是授业恩师。西席上座一人,高冠锦袍,白面美须,正是豪雄郑泰。

    《吕氏春秋·召类》:“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物类相同,互相招引;气味相同,互相投合;声音相同,互相应和。

    便是所谓“英雄相契”。

    列于队首的大师兄杨秋,忽低声道:“庞氏兄弟何在?”

1。158 常山之蛇() 
“小弟?”见庞德似有些心不在焉,兄长庞硕遂出声相唤。

    “兄长,遥见幕府车驾,众人恐追之不及,你我因何远避。”庞德亦问出心声。

    庞硕答道:“我等初入师门,尚未出师,又如何能出仕。揠苗助长,无利反害。”

    庞德虽醒悟,仍忍不住叹道:“众师兄此去,当扬名陇右。”

    庞硕亦点头:“大师兄弓马娴熟,为人忠义,此去当一展所学。还有(成公)英师兄,他日必将扬名天下。”

    “大兄说的是。”庞德斜倚枝杈,仰望头顶老树新枝,一时神游天外。

    演武场。

    老都尉依次介绍:“杨秋、梁兴、张横、成宜、田乐、伍习、阳逵、成公英。乃老朽门下八弟子。当可为王上所驱。”

    目光依次扫过,郑泰言道:“首尾相赴,皆是高才。”

    首尾相赴,出自《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常山蛇,传说乃是一种可首尾相顾之蛇。

    然老都尉,却听出深意。郑泰特指首尾二人:队首杨秋,队尾成公英。

    “上使慧眼识英,老朽钦佩。”能为蓟王引为近臣,郑泰当有过人之处。

    郑泰回礼道:“何不上马操练一番。”

    “也好。”老都尉一声令下,场中弟子各自上马。往来驰骋,箭无虚发。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郑泰乃是豪杰,身边又多豪侠。皆随他投身蓟王门下。见几人弓马娴熟,武艺精湛。身后一众豪侠亦频频点头。

    郑泰言道:“名师果出高徒。八人尽数征募,初食百石。不知老都尉可否割爱。”

    “为国效力,当仁不让。”老都尉抱拳道:“劳烦上使代为美言,好让徒儿们皆能博个好出身。”

    “郑泰定不负所托。”

    老都尉又道:“族中另有三子。虽年少,却颇为机敏。不知上使可否一并带回。耳提面命,任凭驱策。他日,或可为蓟王一用。”仿蓟国太学坛,蓟王在大震关设“陇右官学”。老都尉言下之意,乃是想让姜氏族子,入陇右官学。

    郑泰笑道:“敢不从命。”

    老都尉大喜,遂引族中三子相见:“宜儿、叙儿、儿,此去大震关,当潜心学艺。断不可有一日之疏。他日学有所成,当光宗耀祖,报效王上。”

    “遵命。”见三子虽年幼,却自有一股轻灵之气。郑泰颇多欣喜。所谓三岁看老。三子必是姜氏门内翘楚。有名师传授,自当知行倍增。可堪大用。

    陇右官学乃蓟王所创。位于陇山大震关下,广平里内。分二校:东校习文,西校学武。

    广平,广袤而平坦也。《释名释地》:“广平曰原。”

    广平里,外接悬楼列肆,面积最广。乃编户齐民居所。半数关城居民,皆聚居于此。也是最热闹繁华之地。丝路流金,往来商队,川流不息。今又有陇山大木,源源不断,运往西海。各地商贾旅人汇聚,南腔北调,汉话胡语。铿锵有力,字字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