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种乃是数十种,互相之间为争良田,水源,牧场,亦时有械斗,各负血仇。有二十万汉人,足以。”

    “都护府西官,最近多有进言。问主公,可否再采买域外奴隶。”傅燮又道。

    刘备欣然点头:“孤亦想过。再从贵霜、乌孙处,贩奴隶以补河西四郡汉人之缺。然洛阳有消息传来,这便暂且作罢。”说着,便从袖中取出贾诩手书,遍示众人。

    “朝廷欲流徙关东犯官、大族至敦煌。”李儒微微一笑:“汉人来也。”

    “朝廷本欲流徙比景。是孤让贾丞托请尚书令曹节,尽数徙来敦煌。”刘备笑道。

    “原来如此。”荀攸叹道:“听闻,曹节府前里道,车水马龙,数月不息。皆是关东官吏,上下奔走,以求脱罪。而那些清平干吏,却因秋毫无犯,别无余财,不曾贿赂而被判罪。主公此举,当尽收天下民心。”

    “非为民心。”刘备言道:“比景在南,敦煌处西。皆大汉边郡。唯一不同,此处可令众多能吏,再展所长。能有用武之地。”

    “八州犯官,南北大族。皆徙来陇右。真乃天助主公也!”李儒抚掌而笑,这便起身行礼。

    堂内众人亦起身相贺。

    沮授忽言道:“党锢可解也!”

    刘备眼中一亮:“公予何出此言?”

    沮授答道:“关东贼乱未平,吏治无存。大量能吏因罪徙边。然空出官位,只怕也卖不上高价。且各地群盗蜂起,人心未定。非循吏不可牧守。无人接手又无人可用。解禁党锢,势在必行。”

    “公予言之有理。”李儒欣然点头:“好一个‘无人接手又无人可用’。此,一语破天机也!”

    刘备亦欣然点头:“无人可用,无利可图。陛下唯有重开党锢,令党人出仕,牧守各方。待重拾吏治,拨乱反正。见有利可图,才会有人入西邸,卖官鬻爵。”

    内因有了,外力亦有了。只需顺水行走,再推波助澜,党锢终可解。

    时下可称“党人”者,多高士名流,铮铮铁骨。对我大汉社稷,忠肝义胆,至死不渝。后人评价我大汉仁人志士:“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往往周旋于死生患难之间”。可谓一语中的。

    二次党锢,海捕天下名士。“李郭同舟”之李膺,拒绝乡人劝其逃亡的建议:“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自诣诏狱,考死。巴肃自到县中投案,县令欲弃官与他一起逃走,巴肃说:“为人臣者,有谋不敢隐,有罪不逃刑。既不隐其谋矣,又敢逃其刑乎?”遂被害。

    所谓“事不辞难,罪不逃刑”,乃出《左传》。即: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欲杀魏绛,羊舌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

    此,便是名士风骨,道义长存。

    正因执著于大义,常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故与弄权营私,荼毒天下的宦官,势如水火,不可调和。李膺为司隶校尉时,张让弟(张)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闻李膺到任,畏罪潜逃至张让家中,藏于合柱内。李膺得知,率人破柱捕朔,审毕即杀之。

    这便是大汉的党人。

    这便是我大汉的道义。

    这便是我大汉‘周旋于死生患难之间’仍要‘一意孤行’的痞气。此不正应了那句“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与后世党同伐异,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弄权佞臣,不可同日而语。

    有道是“蓟王无难事”。作为执掌尚书台十余载的尚书令,曹节本不想将徒刑罪官事态扩大。毕竟,法不责众。

    再者说来。若将八州干吏,皆徒往比景。关东吏治,势必荡然无存。先前冀州六国主联名上表,恳请调配官吏。朝廷都捉襟见肘。今若将八州干吏皆徙边,何止无人可用。根本是鸡犬不留。

    奈何与幕府右丞贾文和一见,令曹节如醍醐灌顶,又好似拨开云雾见月明。

    贾文和只一语:“若无人可用,朝廷重开党锢否?”

    曹节心领神会。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也!

    试想,李膺等天下名士,皆死于张让等人之手。党人若回朝,又岂能善罢甘休。“十常侍”权倾朝野,大将军何进,必行旧事:结好党人,共除内官。如此,曹节、程璜等人,自可夹缝求生也!

    先前还想着手下留情。如今非但无情,还大肆牵连。凡未登门送礼的关东官吏,尽皆流徙敦煌。政令一出,关东八州,一片哗然。

    因牵连太广,饶是陛下亦亲自过问。

    帝先问:为何徒敦煌而非比景。

    曹节对曰:蓟王上表,陇右一地有百万羌胡,却只存数万汉民。听闻关东汉人流徙,这便向朝廷讨要。

    既是蓟王开口,陛下自当应允。

    帝又问:人数何其多也。

    曹节对曰:黄巾逆乱,波及八州,本就牵连甚广。且妖贼逆乱之地,官吏、大族,与太平道多有勾连。所谓斩草除根。若不尽数除去,恐再生事端。

    有理。

    帝再问:官吏皆徒边,何人接替?

    曹节对曰:当令各地刺史再举贤良,从未遭黄巾荼毒的升平五州,调循吏充之。

    帝追问:五州之官,如何补八州不足?

    曹节小心对曰:若还不足,或可从赋闲在家的名士之中,择优仕之。

    陛下笑问:老大人欲解党锢否?

    曹节五体投地:老奴不敢!老奴之意,非解党锢。而是择党人中优良者,补官吏之缺。

    “朕知道了。”陛下一声轻叹:“解锢之声,百官早有风传。老大人亦被说动,情有可原。”

    “陛下明见。”曹节再拜。

    “昨日,杨太尉与左右车骑将军,联名上疏,请开党锢。”陛下言道:“乃太尉亲入西园奉疏。故老大人未知也。”

    “原来如此。”曹节这才醒悟。

    “择选名士,稍后再议。”陛下颇有些意兴阑珊。不等曹节开口询问,起身时又道:“流徙罪官之事,皆从蓟王之意。”

    “喏。”曹节五体投地:“恭送陛下。”

1。62 汉人西徙() 
八州官吏、大族,拖家带口,大举徙边。

    不下数十万。规模岂止空前。试想。王莽不过徒边万人,便引得民怨沸腾。如今将八州清平干吏,尽数徒往敦煌,如何不令天下哗然。

    奈何政令一出,不得不行。除去干吏,还有八州大族。只得变卖田产、宅院,举家迁徙。

    敦煌,乃前汉时流徙犯人之地。出敦煌便是西域。如此遥远的异乡,只是想想,便觉人生艰难。然皇命不可违。此生已无退路,唯有砥砺前行。

    所谓兔死狐悲。便是侥幸留任的贪官污吏们,亦不由心中戚戚。扪心自问,若无干吏治世安民,何来油水可捞。若辖下无大族,又还有何人来送重礼。

    朝廷此举,何其谬也!

    贪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罪官又当如何。

    悲愤之中,亦有一丝安慰。

    本朝向来将罪官流徙比景。乃是蓟王上表,这才尽数徒往敦煌。比景在南,不过是座海港。而敦煌却是河西四郡之一。陇右更有蓟王坐镇。或强于比景。

    奈何心中悲愤却无处疏解。贪官污吏,皆无罪。诸如我等,与民秋毫无犯,两袖清风者,却皆被罢黜流徙。朝政沦落至此,如何不令人痛彻心扉。

    许多城池,正因有干吏坐镇,乱军之下才得以保全。惊闻竟以“守土不利”之罪徙边,治下百姓皆赶来相送。捶胸顿足,跪伏恸哭者,亦不在少数。

    民心向背,又岂是金银能买来周全。

    与城中父老,洒泪而别。罪官携家眷,日夜兼程。只因隆冬将至,若不能赶在大雪封路前,抵达敦煌。身家性命不保,还将祸及家人。

    立冬前,蓟国水稻开始收割。

    督亢秋成,百里飘香。今季又加雍奴北部新禾。饶是渤海湾中,皆满稻香。

    此乃蓟国头等大事。便是驻扎在冀州的蓟国水军,亦纷纷提前回国,巡视各处水路,谨防宵小。八百亩官田,之所以均产只有五石,正因雍奴薮中新田皆未曾驯化。只需再耕种数载,均产当重回六石之上,或还更多。

    三墩一手建立的蓟国,总归是不同。

    先前避入蓟国的冀州百姓,早已融入。唯一不同,便是赋税仍交各国主。便有些许不同,亦是从赀库划拨,日常并不得见。生活与国人无异。

    然此举,足见蓟王磊落,并无吞并之心。六国主感激不尽。今汉气数已尽,能三兴大汉者,唯有蓟王。正因如此,六国主才立血书,暗结盟约。乃为子孙后代长远计。

    冀州吏治,皆来自蓟国一脉。领食高俸,吏治清明。

    高薪养廉,亦是怏怏大汉之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抱负及家庭的诉求,与为官治政并无冲突。

    治下民众皆丰衣足食,坐享升平。又岂能令官吏,节衣缩食,家人整日为斗米发愁。再加宽法严律,明以照奸。整个廉洁高效的吏治体系下,便有个别贪官,亦如害群之马,秀木之虫。显而易见,除之不难。

    怕就怕,官官相护,朋比为奸。整个吏治体系崩坏。

    所谓泾渭分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由蔡邕亲笔手书,雕版印刷的纸版《四书五经》,终刊印成册。分发给蓟国太学生,立刻引起轰动。

    于是“学富五车”,成了更高等级的追求。试想,将臃肿的竹简,皆换成厚实的书册,堆满五车。该新增多少学问。

    天下士人,皆奔蓟国而来。纸版《四书五经》,风靡大江南北。一时纸贵。

    左伯纸,又称“皮纸”。单从名字便不难看出。适合书写,却不适合如厕。

    再说,如厕后皆温水冲洗,再用麻布揩净。有无纸张,并无所谓。

    楼桑,繁华又添厚重。马驹儿亦得知父亲消息。而十万北地羌人的下落,亦不再是秘密。许多散落到上郡等地的族人,纷纷北上蓟国,与家人团聚。消息传到陇右。北地先零王子,终是泪洒衣襟。

    设身处地,方知蓟王之德。

    本为贼眷,杀之易耳。却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将北地羌人尽数迁往国中,便有保全之意。

    都说蓟王果敢利落,爱恨分明。乃世之明主。难得又心存大爱仁德。真天下万族之幸也。

    胸怀天下,当有高祖遗风。

    陇右又有蓟王书信送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拜左伯纸所赐。蓟王不必惜字如金。洋洋洒洒,尽抒心中思念之情。家中母亲,妻子,亦时有来信。五十六国公主侧妃,闺阁之中,本就曾苦习汉隶。今耳濡目染,亦各有精进。将相思之情,诉于笔端,寄于鸿雁。亦是人之常情。

    刘备将长安满城赋税,皆划归五十六国侧妃为汤沐邑。长安城内,西域胡人众多。商贾云集,售卖来自西域的各式名产,今已风靡北地。市租之多,足令临菑汗颜。

    “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於长安。”

    巨於大汉长安,可巨於蓟国长安否?

    最富莫过于,蓟国长公主的东凌邑。

    此矿区,挖掘二千年后,亦堪称富矿。时下,简直是遍地铜铁,四处遗金。

    刘备本想铸钱十亿。

    却不料。蓟国上币,风靡丝路沿线。随赀库一直从蓟国延伸到西域。单单陇右便填进去十亿大钱,更何况西域、蓟国、关外、关内……

    问过上计令陈逸,或需百亿,方可足够。

    收回的两汉五铢,亦能铸十亿。需再铸八十亿。

    货币滥发之危,刘备岂能不知。这便思量再三,令将作馆先增铸二十亿。刘备预计,增铸新币的这段时间,将可再回收重铸十亿新钱。二项相加,得四出文钱五十亿。

    加上赀库的吸纳,足可流通。

    上谷乌桓,举族被抄。先时南下逃亡的上谷汉民纷纷返乡,耕种旧土。关隘时有藩商往来楼桑、长安、白檀三城之间。贩卖关外皮毛、牛马、药材、玉石、珠宝。贩回各种蓟国名产。

    除去金丝毛毯,蓟国又有“蒲桃锦”、‘散花绫’入列名产。

    “霍光妻遗淳于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光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

    前汉时,钜鹿有陈宝光妻,善织绫锦。被霍光召入,六十日织成一匹,值万钱。普通织锦,亦需六十日,方可成匹,却只值千钱。足见此锦之名贵。

    后有钜鹿陈氏宗人,逃难蓟国,传授此法。被女工大家,王太妃慧眼识金。经亲手改良后,遂成蓟国名产。织造工艺亦由白湖女校,传给国中善巧工之妇人。

    所谓“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素色织物,一日可得一匹。价格自然不高。

    而“蒲桃锦”、‘散花绫’却足足要织满六十日。足见工艺繁琐。精工细作,亦知价格高昂。

    今年四季朝服中,便有数件乃是用“蒲桃锦”、‘散花绫’织造。

    上行而下效。

    风靡大江南北,指日可待。

    窗外风雪大作,群山皆白。陇右十月已。刘备这便搁笔。涓涓柔情,书录不尽。

1。63 悬楼列肆() 
陇右,东口驿。

    此驿本是马腾为阻乱军东进,而在陇山东口修建的障塞。

    后被蓟王改建成障城。

    城内便是东口驿之所在。

    敕令九月中下达,十月上旬便有首批豫州罪官,拖家带口,日夜兼程,抵达东口驿。

    数日前,陇山已降初雪,却未能留存。除去日光照射不到的背阴处,还有积雪残迹,陇山多已无雪。

    时下押送犯人的囚车,名“槛车”。乃是由木笼围成的封闭式简易车厢。用于押运一般囚犯。罪官和权贵则使用更为舒适的“辎车”。“辎,衣车也。”乃是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乘坐舒适,前后左右皆有遮蔽。可防路上行人窥探。

    押送重刑犯时,需蒙目并佩带桎梏。若是王侯、高官,则无需佩戴桎梏,且还允许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