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铸成‘阳燧’(号称第五大发明),可在日光下取火。
后来,无论是否在五月丙午日铸器,铭文皆为“五月丙午”或“五月五日”。
方士以玄妙神奇,闻名于世。说五月丙午日午时铸器方成,刘备大可不信,可三叔却深信不疑。
比起普通环首刀,楼桑钢刀长了三寸有余,所以又被称为环首长刀。
百炼钢的品种繁多。有:‘五炼’、‘九炼’、‘卅炼’、‘五十炼’、‘七十二炼’及‘百炼’。
楼桑卅炼钢刀,因用料上乘,工艺精良,足可媲美普通五十炼刀。。。。“”,。
1。66 有女士异()
三日假期,对刘备来说弥足珍贵。整日与苏双、黄叙相伴在街市上闲逛。街市上那些本无规划,却彷如田间茅草,自行生长起来的屋舍,给了刘备无限的惊喜。
能另行建屋,说明宗人和附民,皆已自食其力。听闻楼桑诸事,附民中还有不少亲族,正陆续从别处迁来。这些都无需刘备操心。一进院落,两座楼阁,能住不少族亲。此时村中已盖满,无处可建。便是刘备也无可奈何。
若要扩建,只能毁田造地。别说刘备,就是老族长也断然不会答应。
一个数千口的聚落,在此时亦不算什么。哪个豪强地主没有上万家奴?蓄养家奴、婢女、歌舞乐妓,几成了此时的风尚。正如先前所说,来楼桑的名流雅士,多自带姬妾倡优。此中风流,自无需楼桑少君费心。
饮酒还不够年龄。吃杯茶却是无妨。
编户齐民将茶叶熬成菜粥来吃,刘备觉得不可取。好在,茶寮内用的是茶饼。此时,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晒干或烘干以便存放。饮法,采用煮茶法。先将茶团捣碎放人壶中,注人沸水并加葱姜、橘子等调味。
为什么还要调味,是因为茶苦。先苦而后甜。
茶中甘苦,说的便是此理。
一般来说,高温茶汤易露苦底。水温越高,茶叶中的苦涩会释出的越多,若不想喝到茶叶过多的苦涩味,中低温冲泡为宜。
刘备家的茶,被称为香茗。除了煮茶的温度适宜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器具——纱囊。纱囊的作用类似茶包。将磨碎的茶粉,装入细纱囊再用温开水冲泡,加入蜜浆调味,茶水清澈,自然甘甜生津。
茶水、茶汤、茶粥,单从字面上,也能看出三者的区别。
喝惯了自家的甘美清茶,再来喝茶寮的咸苦茶汤,实在是有些难以下咽。
见楼桑少君皱着眉头,放下茶碗。茶寮女主人这便明白,刘备并非为茶而来。
“少君所为何来?”女主人笑问。
“听闻姐姐来自南阳,不知可识得南阳郭芝。”刘备年少,不喜绕弯。
“南阳郭氏,自然知道。”女子笑着点头。见她年纪,似也不大。再看发髻上崭新的骨笄,或许也刚刚及笄(十五岁)。
“既识得郭芝,为何不去酒垆相见。”刘备笑问。
“我与他素昧平生,为何要见?”女子反问。她听闻过南阳郭氏,却不识得郭芝。
刘备点了点头,“那么,姐姐又所为何来?莫非只为卖茶?”
“非也。”女子果然另有目的,“三月前,南阳郭氏自产寝垫。说是楼桑刘氏真传。姎(我)本不信,这便前来一探。”
“原来如此。”刘备明白了,“所以,姐姐便寄身茶寮,等我自送门来。”
“又对。”女子笑道:“所幸天不负我,这便等来了少君。”
“姐姐也想制造寝垫?”
“嗯。”女子先是点头,跟着又摇头。道了声稍候,便从上层阁楼取下一木匣。打开后,从中取出一物,“少君可识得此物?”
刘备岂能不知。正是棕丝。用来做棕垫的棕丝!
江南盛产棕榈树,多用棕丝编织蓑衣,称棕衣,也称‘棕蓑衣’。
“姐姐来自江南?”刘备笑问。
“我祖籍交州。”女子笑道:“早年陪长兄来南阳拜师习文。故少了些吴语口音。”
交州……刘备灵光一现:“莫非是交州士氏?”交州有名的大家族,显然是士氏。
“正是。”女子随即说出来历:“奴家名异。正是交州士氏。”
士异。
刘备又问:“士燮(xie)是你何人?”
“正是家兄。”士异又答:“家兄年少时,师事颍川大儒刘陶。我与他一同渡江,相伴共读。刘君后举孝廉,为顺阳长,家兄相伴左右,便也搬到了顺阳。久居南阳,耳濡目染的许多当地的乡音。”
顺阳隶属于南阳。说女子从南阳来,确是没错。只不过其中多有曲折。
“姐姐既是交州大族,寝垫技艺,学之不难。只需将寝垫剖开,一窥便知。为何还要来楼桑见我?”刘备眼睛亮亮的笑道。
女子岂能不知,杏眼微微一蹬:“楼桑寝垫,天下名扬。世人皆知寝垫技艺,出自涿县刘氏。我家若擅自仿造,岂非令天下耻笑。”
果如刘备所想。
正如南阳郭氏,遣人来楼桑学艺一样。交州士氏,要的不过是一个授权。
这个时代,挣钱固然重要,能体面的挣钱,更重要。没有楼桑刘氏的授权,交州士氏即便把棕垫造出,名流高士也会耻于购买。若没了他们的支持,棕垫便是造的再好,也卖不好。
归根到底,这个时代,名声才是一切。爱惜羽毛,可不是说说而已。
想着已遍传北地胡商的‘牵招刘备’。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别说赊马,胡商甚至会一路赶着马群,亲送到楼桑!
这就叫名声在外。
“姐姐想学楼桑寝垫诸技。却不知拿何物来换?”刘备说到了重点。
“我家的茶艺。”士异想的倒好。前有南阳郭氏以九酝酿换得楼桑寝垫技艺。今用茶艺换寝技,有何不可?
“自然是大大不可。”刘备摇头:“南阳郭氏之‘九酝’可与‘甘醴’并列。号称五齐之甘。而你家这煮茶的技艺,却是稀松平常。”
“你吃过比我家还好的茶艺?”士异满脸不信。北(地)人如何能精于此道?
刘备吁了口气:“姐姐可否移步,去一趟我家?”
“听闻夫人坚贞守节,(士)异早想去拜访。择日不如撞日,便是今天如何?”女子生怕夜长梦多。
“如此,甚好。”刘备点头笑道。
中庭,堂前。
宾主分坐。公孙氏便将清茶一杯,送到士异面前。
刘备指着清澈见底的青瓷杯笑道:“别人家是吃茶。到了我家,却是要喝茶。”
士异双手捧起,用长袖遮掩,送入口中。
果然甘冽润喉,止渴生津。
好茶。
这便叹息着放下瓷杯,俯身行礼:“不愧是楼桑少君。非但精通诸多织造之技,还精于茶艺。异,受教。”
“正如我先前所言,姐姐若想学习寝垫技艺,需要用别物来换。”刘备笑问:“不知除去茶艺,姐姐还精通什么?”
“这……”士异略作思量,旋即答道:“少君可听说过‘顺阳卫’?”
“未曾听说。”刘备摇头道。
1。67 何为楼桑()
说起‘顺阳卫’,就需说起一人。
正是大儒刘陶。
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前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其沈勇有大谋,不修威仪,不拘小节。通《尚书》、《春秋》。年少时曾往太学游学,归乡后收士燮等人为徒,数年前被任命为顺阳(县)长。
刘陶到任县里时,境内大奸巨猾甚多。上下皆有他们的眼线帮凶。政令不通,民怨沸腾。于是宣招吏民中勇猛有力者。言道:只需身不畏死,不管出身良恶。
于是剑客等十多人,皆来应募。其中不乏江洋大盗,亡命之徒。刘陶谴责他们的罪过,勒令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又使他们各自结纳亲朋好友,得数百人。靠着这群悍不畏死的游侠剑客,刘陶查办了不法分子,将他们悉数捉拿归案。
县中大治,乡民敬之如神明。
这群立有大功的游侠剑客,便被称为‘顺阳卫’。
刘备问过方知,刘陶年前因病免官,今以授侍御史,正在洛阳朝堂。‘顺阳卫’便暂托付在士异兄妹的手中。
士异这段话里面,信息量极大。
简而言之,御史刘陶为顺阳长时的一支武装,被士异用来交换楼桑寝垫的授权。
思前想后,刘备幡然醒悟:“姐姐可是想为顺阳卫,找一个好归宿否?”
士异轻轻点头:“正是如此。彼时,顺阳卫奉命查办的奸恶之徒,多是本地豪强。双方势如水火,结仇极深。如今刘君因病免官,新任县长未到,便有豪强伏杀了数名‘顺阳卫’。若无处落脚,他们只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果然如此。
刘备想的没错。以前有刘陶的鼎力支持,豪强们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刘陶前往洛阳为官,顺阳卫顿时就失去了倚靠。以往那些被他们抓捕关押,甚至腰斩弃市的当地豪族,便纷纷前来寻仇。
只是,刘陶为何将这支精锐,交给刘备?
士异终于说到了重点:“年初,崔司徒曾向陛下呈上一物,令龙颜大悦。少君可知此物为何?”
刘备摇了摇头,“不知。”
“正是果仙冻。”士异又道:“陛下问了果仙冻的来历,崔司徒言语中便提及了少君。当时,刘御史亦在。这便将少君诸事默记在心,才有后来(士)异,楼桑寮中卖茶诸事。”
原来是崔烈。
能制出果仙冻此等神物,此子必定不凡。好奇之下,刘陶便向崔烈问及刘备,又派士异前来打探。见楼桑大治,齐民纷纷来附,更加坚定了刘陶的判断。
这便派遣手下精锐,前来为刘备效命。
这其实是一种保护。
可是……为什么?
为何一个和刘备勉强算是沾亲带故,却八竿子打不着的颍川大儒,要如此煞费苦心来保护一个涿县的半大小子?
送走士异,母亲道出了原因。
母亲说:兴前汉两百年之高祖,兴后汉两百年之光武。今又两百年,谁人可再兴大汉?
你是汉室宗亲,皇族血胄。又知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这天下,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日饮夜宴。贫苦齐民质儿卖女,三餐不继。富的更富,贫上加贫。不正是不均?
何为华夏?
刘备答道:华服和高夏。
何为楼桑?
刘备思前想后,冲母亲恭敬行礼。言道:儿,已尽知。
楼高成夏,桑麻为裳。便是楼桑。
千万万个楼桑,不正是华夏吗。
文有卢植,武有黄忠。侍卫之臣,忠志之士,纷纷来投。又岂是为了美酒良马!帝舜历山耕田,乡民互相谦让而不再争田界。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
说到底,不正是在刘备的身上,看到了再兴汉室的希望吗?
话说,是不是不应该在村中大兴土木啊。
再想下去,刘备不仅在自家大兴土木,还捎带把整个楼桑村建成了如今气象。参考他幼年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言论,不正好言行合一的吗。
真,人主矣。
刘备无力的吁了口气。
数日后,一群车队浩浩荡荡的驶进了楼桑。
数百顺阳卫拖家带口,听说许多人把九族都一并迁了过来。可见与顺阳豪强有多么大的仇怨。
先把他们暂且安置在宗人附民家中,又调拨足数钱粮度日,以安其心。顺阳卫终为刘备所用。顺阳卫原本的职务,乃是刺奸。刺奸,和贼捕同为县中的执法官。分工略有不同。刺奸者,刺奸恶。偏向于侦察、举证、揭发。而贼捕则是去执行抓捕。
队中置左、右两名刺奸。左刺奸名叫吕冲。右刺奸名唤魏袭。皆为义士,弓马娴熟,可堪大用。
顺阳卫多为豪侠。由黄忠选出数十名高手充作白毦卫。剩下分成两队,仍由吕冲、魏袭统领。还有一队善翻墙入室,监听细作,消息埋伏,由耿雍统帅。
武卒、刺捕,再加上宗人附民组建的部曲,刘备终能安枕。
村中已满,实在是无地可建。刘备站在家中望楼,俯瞰了许久。终于心生一计。
找来苏伯,刘备将自己手绘的图板,交给他看。
苏伯顿时明了:“少东家是想跨水搭桥,桥上建屋,供人居住。”
“然也。”村中实在无处可见,刘备便打起了清溪的主意。楼桑村横跨在清溪两岸。穿村而过的河道,正用青石砌成堤岸。只需在两侧堤岸横架起一座座桥梁,桥梁上再建起桥屋,如此一片横跨清溪,绵延不绝的水上建筑群,就成了安置‘顺阳卫’最佳场所。
桥屋,是建在桥上的廊、亭、楼、阁总称。
与普通屋舍最大的不同是,它建在水上,底下无基。由飞架在两侧堤岸的桥梁,提供支撑。
苏伯看过后说道:可建单孔木拱廊桥。每隔五米建一座。桥与桥之间以木梁连接。如此形成稳定的‘十字梁’结构。以此为基,上建重楼,稳固无忧。
见刘备对桥梁结构并不了解。苏伯又取出木板,细细画来。
所谓木拱廊桥,便是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桥足支撑在两岸青石堤坝之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桥自身强度、摩擦力和直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距离等,巧妙搭接。
结构简单,施工迅速,却坚固异常。
刘备大喜。
村中良匠颇多。只需材料充足,又调拨足够人手,将清溪穿越楼桑的这段水域,全部盖满,不过是时间问题。
容易。
1。68 清溪桥楼()
第一座建成的清溪桥,为单孔木拱廊桥。桥长五丈余(12米),宽一丈余(2。5米),单孔跨五丈,拱跨五丈有余。桥面至水面高约二丈余(5米)。桥足围砌青石,桥面以盐渍木为梁。此桥只架桥梁,却未建桥屋。
还需在它的左右两侧,再建桥梁。三桥再以木梁串联,形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