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春,这批秧苗已种下。扛过倒春寒后,长势良好,如今已快收割。或许收成亦不差。

    反季节蔬菜,时下不许。就不知经过温室育秧的水稻,算不算反季节。话说,北地稻作第一人,便是他刘备。所有的稻作规程,皆出自临乡。北地并无先例可循。或许,此可作为突破口。免遭时人诟病。

    七月暑热渐升。

    北上车队,终将两队送亲人马接回。为防遍地牛羊啃食北地青苗,刘备听闻归义王入关,便派出车队迎接。牛羊马匹,皆经平波水砦,渡海而来。舟船逆涞水入临乡水路,再被运往西林港。

    礼单亦随船抵达。

    牛羊十万,骏马三千,奴仆一万,皮毛奇珍无数,各色宝石十斛。

    汗鲁王亦不逞多让。

    牛羊十万,骏马一千,奴仆三万,皮毛奇珍无数,鲜卑美婢十名。

    着实令人咋舌。

    临乡侯回礼亦多。

    给归义王:三脚耧车百辆,割草车百辆,督亢粳米十万石,松泉酿一千瓮,铜钱百万,马蹄金饼十箱,楼桑名产一百车。

    给汗鲁王:镶环具装铠三千,督亢粳米十万石,松泉酿一千瓮,铜钱百万,马蹄金饼十箱,楼桑名产一百车。

1。136 和亲之礼() 
皮毛奇珍,可用在春腊二赐时,赏赐家臣爵民。宝石用来打造各种首饰、器物、或用作研杵。牛羊十万,群羊九万。公母各半,试着产奶。

    骏马和奴仆却是关键。

    刘备看中的正是这些活物。

    骏马交由西林牧民饲养。数万奴仆放归邑中,皆以刘为姓。乌延号称汗鲁王。邑中胡民曾称刘备汗大人。可汗一词虽还未取代单于。显然在胡语中,也已常用。

    如今皆称主公,便是汉化使然。总归是一个意思。

    数万奴仆中,老弱占了一多半。青壮亦有数千。先组建家庭,娶妻生子。平时割草喂马,充作民兵训练。待战时,再募为骑兵不迟。

    别说貌美,但凡长相算是周正的鲜卑女子,皆在临乡各城内。西林邑中剩下的,多寡颜少色,姿容粗陋。然颇能生养却也是特长。再者说,平常人家能劳作生养才是首要。至于相貌,其实并不太看重。须知,便是中年妇人,手脚利落性情温顺者,亦能买到十万钱。足见西林邑中女子有多珍贵。

    刘姓胡人在邑中自成一脉。不分乌桓、杂胡、还是鲜卑。

    很让刘备奇怪。

    换句话说,跟随刘备的胡人,竟超越了血缘和部落。反而遵从于姓氏。感觉像是胡化的家长制。刘备细想,许是部落向农牧转变的开始。

    西林邑中有十万胡族,数万良驹。待大利城建好,一万套具装铠亦不是问题。一旦有变,刘备一声令下。便可轻松募集一万铁骑。交由赵云、太史慈、黄叙等人统帅。必定所向披靡。

    归义王比刘备想的苍老许多。

    一头灰白相间的鹤发披肩,鹰目勾鼻。身材并不雄壮,甚至有些孱弱。然而精神却异常矍铄。仿佛一头随时都会断气的雪原老狼,却总能熬过最残酷的凛冬。所有以为他会先死的人,皆死的比他早。

    这是刘备的第一感觉。

    即便在炎炎夏日披着厚厚的熊皮大氅,刘备都觉得他的身体是凉的。

    然而。每当他提及自己的孩子们时,总会用一股无法掩饰的温情,从冰冷枯骨内慢慢溢出。

    这是位极为内敛的老王。

    刘备举爵:“有幸认识您,大王。”

    归义王亦笑着举爵:“得婿如此,老夫才是三生有幸。”

    刘备咧嘴一笑:“我比大单于如何?”

    归义王微微一顿,跟着言道:“你比他强壮,年轻,健康。”

    刘备轻轻点头:“关外故土,我必收回。”

    归义王亦点头:“那时,老夫若还在世,定为贤婿披荆斩棘,当一马前卒。”

    刘备在心底叹气:“草原英雄何其多。”

    归义王亦叹息道:“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便是长寿,亦不过百年光阴。汉家却绵延四百年。遥想四百年前,冒顿单于灭东胡,征楼烦,称霸草原。四年前,大单于檀石槐南劫汉郡,北拒丁零,东击夫余,西退乌孙,完据匈奴故土,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到如今,我与贤婿对面而坐。两位草原英雄皆已身亡,而汉庭犹在。草原比汉庭少了何物?”

    见刘备不语。归义王轻轻放下御赐酒爵,又道:“两百年前,西羌乃是汉庭生死大敌,如今羌乱亦渐平息。听闻西羌乃炎帝后裔。故而老夫以为:‘强者不能与敌,便与强者为伍’。”

    《后汉书·西羌传》:“羌乃三苗,姜姓之裔”。上古时,炎帝与黄帝结盟。并嫁二女与黄帝。从此中原大地,皆是炎黄子孙。

    归义王之心,刘备明白了。

    便不再言语试探。心怀敬畏,频频举爵。不觉已大醉。又强撑起身,恭送归义王上车,目送其驶出宫城。

    公孙氏出来搀扶。刘备轻轻挣脱她手,连着后退半步。站稳后,冲公孙氏长揖及地。

    公孙氏这便伏地回礼。

    再抬头,刘备目光清洌如水:“草原女子,命运多舛。万望夫人善待。”

    “妾知也。”

    再抬头。只见,立于东殿二层大平座上的副伏罗氏,已泪流满面。

    刘备笑着挥手,眉宇尽是阳光明媚。见他立足不稳,公孙氏轻轻上前,扶住肩膀。

    副伏罗氏急忙拭泪,伏地行礼。

    再起身,刘备已靠着公孙氏酣睡。

    刘备觉得。

    公孙烟、公孙岚合二为一后,自己难在公孙妍手下,走过三合。

    一流和绝顶,差距就是这么大。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公孙氏已先起。这便命人端来热水,为刘备敷面醒酒。

    整理好仪容,又恭送刘备前往正殿,与众家臣早堂堂议。

    临乡官吏普遍一日三餐。若遇夜宴,便是四餐。早堂商议不完的事,刘备便会设宴,主臣同殿而食。待午堂时,再接着议。

    许多家臣与刘备少时便已相识,相处日久,其乐融融。

    最近最大的事,自是御赐和亲。

    只是娶妻和纳妾的礼数,皆无法用于如夫人。

    还需结合草原胡人的风俗。故而许多细节,皆要商议。婚期临近,汗鲁王和归义王已住进临乡蕃邸。绣衣吏日夜守护,生怕有半分差池。若一个不留神,让心怀叵测者有机可乘。结亲变成了结仇,岂非不美。

    终于,赶在婚期前三日,商定全套礼数。

    婚礼举办地,也从楼桑搬到了临乡城。

    改迎亲为送亲。由归义王和汗鲁王将两位如夫人送到宫门。再由刘备迎入。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其嫁娶皆先私通,略掠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见妻家无尊卑,旦起皆拜,而不自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二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出妻家。故其俗从妇人计,至战斗时,乃自决之。”

    意思是说。乌桓夫妻,先自行私通。半年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男方带聘礼来到妻家,却并不能举办婚礼,而是来当牛做马,在妻家住下。不管是妻家什么人,每天早上都要去挨个行礼。却从不给自己父母行礼。起早贪黑,当牛做马两年后,男方便可光明正大的娶妻回。妻家亦会准备非常丰厚的嫁妆,且所有家当皆由妻家包办。

    结婚后,所有家庭事务全由妻子决断。但有一点例外。当乌桓遭遇纷争时,丈夫可自作主张。

    看似蛮荒粗鄙。细想之下,似乎和现代婚俗很像啊。

    先自由恋爱,再同居试婚半年。若相处的来,便去女方家提亲。任劳任怨,当牛做马两年。若此时还能忍受,便可真正结为夫妻。

    嗯……

    好像,有些道理啊。

1。137 百无禁忌() 
婚礼当日。

    乌莲和副伏罗氏由临乡蕃邸出发。却不乘车,而是头戴幂篱,独自骑马于队伍之中。

    送亲队伍中的乐伎舞姬,吹拉弹唱,喧闹嬉戏。还有伶人一路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此情此景,与典雅肃穆的汉家婚礼,完全不同。

    《礼》:“嫁女之家,不绝火三日,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

    结亲如结盟。有道是歃血为盟。既是结盟,如何能不见血?

    对吧,终归要溅点血。

    于是乎。在汉人看来,结婚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故而面上并无欢颜。

    而在胡人看来,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路锣鼓喧天。想想也是,在岳丈家做牛做马两年,如今重见天日,再世为人。且所有钱银皆是老丈人支付。如何能不欢喜。定要跳起来,唱起来。舞动起来。燥起来。

    北地胡人亦多。尤其是涿郡,曾有胡人七国。且临乡胡汉相杂,常有胡人结婚。嬉戏喧闹,无所不用其极。临乡民众已见惯不怪。

    皆知君侯奉诏和亲,围观人群纷纷欢呼叫好,未觉异常。

    汉胡杂处,最怕各说各话。

    能看到彼此的不同,并容纳不同,兼容并蓄,才是关键。

    倒是骑在马背上的乌莲和副伏罗氏,一路羞涩难当。好在还有幂篱遮身。若是抛头露面,骑大马穿街过巷,颇通汉礼的二人,不要羞死才怪。

    刘备无所谓。

    皆是治下民众,百无禁忌。便是高唤一声“刘三墩”,亦笑脸抱拳。

    两支送亲队伍,各自绕城一圈,齐齐在西门止步。正所谓客从西来。

    东主西席。

    刘备骑黄駥马,与迎亲队伍一同迎出。

    两位如夫人换乘御赐安车,队伍合并一处,入宫门,前往正殿。将送亲队伍一干人等安排入席。

    剩下礼仪,皆是汉式。

    对,还有幂篱。交拜礼前,取下幂篱遂成为临乡婚礼的固定仪式。称:揭幂礼。

    尤其是副伏罗氏。揭幂时,倾国姿容引来堂上堂下,一片惊呼。

    国色天香,玉色琉璃。

    果然能配我家君侯。

    这边乌莲亦不逞多让。少时髡发踞蹲,如何能辨雌雄。如今落落初成,秀发如瀑,肤白如玉。潋滟无双。母亲、义母、左看右看,不住点头。倒是义父举止如常,送上贺词。

    刘备和两位如夫人拜谢。再去北殿,行同牢合卺,结发为妻。

    如夫人当比后世之平妻。

    分别将二位如夫人安置在东西二室。刘备这便下楼,赶往正殿,大宴宾客。

    归义王和汗鲁王,自然喜气洋洋。尤其是汗鲁王。三郡乌桓却有四部。原本数他最为孱弱。自从交往刘备,便一飞冲天。实力暴涨。如今已有三千余落,麾下四千铁骑。且皆身披临乡具装铠,弓箭难伤。实力早已冠绝三郡乌桓。人马虽不是最多,装备却最是精良。临阵对敌,不能破甲,人多亦是被屠杀的份。

    财货有价,人命无价。

    单此三套镶环具装铠的价值,便难以用金钱计算。

    刘备如此大方,自没把乌延当外人。乌延三千铁骑,加上东部鲜卑三位归义侯的数千人马,南匈奴的一万狼骑。北地还有谁?

    结亲如结盟。

    时人重诺。若非有大利或大难,断不会轻易毁盟。

    少时,本被遣来结果刘备性命的女刺客以“天降奇才,杀之不详”的理由,放过刘备。当时刘备不信。

    这是什么理由!能不能不要这么迷信!

    然而,当他生活在时下,才渐渐明白。这个理由真的很充分。

    时人相信“天人感应”。每每有灾异发生,便认为是上天示警。还郑重其事的录入史书。可见一斑。甚至好造高楼亦是觉得“仙人好楼居”。且时人“视死如生”。生前享用的一切,皆要以陶器的方式,带入阴间。好继续享用。故而汉朝离我们虽远,木质建筑也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却可以从汉时墓葬中出土的众多明器,再结合传世下来的书籍去拼凑两千年前时人的生活景象。

    《三国志·孙策传》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小霸王孙策所杀。

    再后来,小霸王被刺客袭击不治而亡,便有传言乃是受吉咒而死。

    这便叫“杀之不详”。

    如前所说。以后世眼光来看,这根本就是妥妥的封建迷信。鬼才会信!

    然而,若时人皆深信不疑。便成了一种处事规则。不可不信,亦不能叫迷信。牙旗被大风摧折,都要算上一签。且历来有“杀降者不详”的说法,亦可佐证。

    还是那句话,切莫以后世观念反推先人。

    刘备也是一样。当女刺客说“天降奇才,杀之不详”,刘备嗤之以鼻。如今,若女刺客还这么说,他便会信。无它,当下风气如此。

    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退,与古人并肩同行?

    答:找一个靠谱的说书人。

    先听他怎么说。若有异议,可亲自求证。一连三次,若此说书人的例证都没有错。那就暂且相信亦无妨。重新洗一下知识库,也算是正常的升级更新。系统不更新,如何解锁高级技?

    比如,许多人以为汉朝无糖。靠谱的说书人就会告诉你,汉朝有糖。汉朝还有便当,汉朝还有烧烤。

    诸如此类。

    其实,说书人整日应付各种口说无凭的无端猜忌,真心好累。

    言归正传。

    连结两次婚,刘备也真心好累。

    罢筵之后,先去哪屋,是个难题。

    刘备本先去乌莲房间。想想副伏罗氏远道而来,身世亦算曲折。我见尤怜。走到一半便又折返。刚伸手推门,一想又不对。乌莲素来清白无心机。看似温顺,却性烈如火。若是恼了她,结婚便真成结仇了。

    不行。还是先去寻乌莲。

    也不对。副伏罗氏性子也是绵里藏针。身逢大难,生怕刘备嫌弃。若不先去,心中必生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